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基于表温因子的栖息地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 被引量:78
1
作者 陈新军 刘必林 +2 位作者 田思泉 钱卫国 李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13,共7页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M栖息地指数模型和GM栖息地指数模型均拟合较好,在HSI大于0.6的海域,1999—2004年间其作业次数平均比重分别在70%以上,平均日产量均在2t/d以上。但AM模型稍优于GM模型。利用2005年8—10月生产数据及表温资料对AM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海域,其作业次数比重达到80%以上,各月平均CPUE均在3.0t/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AM栖息地模型能获得较好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栖息地模型 表温 表温水平梯度 渔场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海温及其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毛江玉 谢安 +1 位作者 宋焱云 叶谦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6-569,共14页
文中利用 1 5a(1 982~ 1 996)的 NOAA射出长波辐射 (OLR)、NCEP/NCAR的风场和海表温度 (SST)再分析网格点资料研究了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及其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首先发现爆发时南海区域平均的海表温度高于 2 9℃。季风... 文中利用 1 5a(1 982~ 1 996)的 NOAA射出长波辐射 (OLR)、NCEP/NCAR的风场和海表温度 (SST)再分析网格点资料研究了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及其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首先发现爆发时南海区域平均的海表温度高于 2 9℃。季风爆发的时间与南海南部SST年循环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冬春季海表增暖是环流场突变的基础。SST超前于低层西风和对流的增强而升高 ,从而造成季节性的大气条件不稳定增大。通过暖池移动过程 ,考察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 SST场、风场和 OLR场的演变特征。季风环流的变化是对海表增温强迫的响应。最大暖水轴在 1 0°N出现有利于 ITCZ在南海建立。南海 -西太平洋增温时 ,具有很强的纬向不均匀性 ,而印度洋则比较均匀。南海深对流的爆发与 SST纬向梯度有关。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际变化与 SST异常有关系。季风爆发偏晚年和偏早年冬春季 SST正、负距平区的符号相反。偏晚年的 SSTA分布呈 El Nino型 ,偏早年的 SSTA分布如同 L aNina型。不同类型的 SST异常对季风环流的影响不同。在 El Nino型强迫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偏南、偏西 ,东风在南海维持的时间较长 ,赤道西风出现的时间晚 ,南海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 ,故南海季风爆发偏晚。反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异常 夏季风爆发 南海 SST 季风环流
下载PDF
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和水温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8
3
作者 胡振明 陈新军 周应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0-777,共8页
分布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是我国鱿钓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研究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水平、垂直结构等关系,是探索渔场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6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 分布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是我国鱿钓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研究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水平、垂直结构等关系,是探索渔场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6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渔捞记录、表温(SST)和5~180m垂直水温等资料,用3种方法计算SST的水平梯度(Dmax,Dsquare和Dmean),用ArcGIS9.0和Sufer8.0软件分析绘制单船平均日产量(CPUE)和SST、SST水平梯度关系的分布图、水温垂直结构分布图,分析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中心渔场分布在80~85°W、10~17°S,SST为18~28℃,产量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化。其中,6—8月为全年最高产时期,其中心渔场分布在81~83°W、12~13°S,相应的SST为18~23℃。SST水平梯度与渔场分布关系密切,水平梯度Dsquare和产量的拟合度为最优(P〈0.001),中心渔场相应的Dsquare为0.6~1.7℃。水温垂直结构分析认为,6-8月通常在81°W、12~13°S附近形成上升流中心,中心渔场基本位于上升流冷水团边缘81°30′~02°30′W。研究认为,该渔场因上升流而形成,主要分布在上升流引起冷水与外洋暖水的交汇区,与SST、SST水平结构、水温垂直结构关系极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表温 表温水平梯度 水温垂直结构 渔场分布 秘鲁外海
下载PDF
六种遥感海表温度产品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兴伟 奚萌 宋清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7,共10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2007年1和7月的六种不同SST产品(AVHRR-only,AMSR+AVHRR,NCODA,RSS,RTG-HR和OSTIA)在南大洋阿古拉斯回...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2007年1和7月的六种不同SST产品(AVHRR-only,AMSR+AVHRR,NCODA,RSS,RTG-HR和OSTIA)在南大洋阿古拉斯回流(Agulhas ReturnCurrent,ARC)与绕极环流交汇区域的产品特性进行了比对统计分析,包括SST分析、SST梯度分析、统计参数分析和波数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品之间SST时空变化分布的整体趋势一致,RTG-HR在空间分布上过于平滑,OSTIA解析的大洋锋面最弱,RSS包含噪声较多,NCODA相对其他产品存在较大偏差。发现在AVHRR数据的覆盖率较好的情况下与以红外数据构建的AVHRR-only相比,AMSR数据并不能提供更多的SST信息,反而会降低产品的空间解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海表温度梯度 统计参数 波数谱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表温度异常与气候变率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齐庆华 蔡榕硕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4期41-49,共9页
区域性海洋系统及其环境要素(尤其是海表温度等)受到局地和其他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率的交互影响,加之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和海洋变化、变率及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会进一步加强,因而分析其间的净相关性是研究海洋环境要素变化机制机... 区域性海洋系统及其环境要素(尤其是海表温度等)受到局地和其他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率的交互影响,加之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和海洋变化、变率及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会进一步加强,因而分析其间的净相关性是研究海洋环境要素变化机制机理和预测预报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主要的海洋、大气变率和遥相关型,在一定程度滤除干扰信号后,分析探讨各气候变率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海区(简称丝路海区)海表温度异常变化的相关性特征和差异。通过分析可为我国有关气候变化下区域海洋环境响应、预报减灾研究和决策以及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新的依据和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气候变率 温度梯度 海洋环境安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基于海温遥感资料的海洋锋检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邵连军 张红雷 +1 位作者 张春华 周旋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2期42-44,51,共4页
介绍了海洋锋的特点和本文选用的资料源,详细研究了海洋锋检测算法,给出了梯度和锋线检测结果,最后分析了东海黑潮锋季节变化规律,为基于海温遥感资料的海洋锋检测方法业务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面温度 海洋锋 边缘检测 梯度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Spring SST Gradient betwee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Western Pacific on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in China 被引量:3
7
作者 Lei WANG Guanghua CH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82-688,共7页
The present study identifie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SSTG) betwee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TIO; 15°S-15°N, 40°-90°E)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 present study identifie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SSTG) betwee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TIO; 15°S-15°N, 40°-90°E)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WWP; 0°-15°N, 125°-155°E) in boreal spring on tropical cyclone(TC) landfall frequency in China's Mainland in boreal summer. During the period 1979-2015, a positive spring SSTG induces a zonal inter-basin circulation anomaly with lower-level convergence, mid-tropospheric ascendance and upper-level divergence over the west-central TIO, and the opposite situation over the WWP, which produces lower-level anomalous easterlies and upper-level anomalous westerlies between the TIO and WWP. This zonal circulation anomaly further warms the west-central TIO by driving warm water westward and cools the WWP by inducing local upwelling, which facilitates the persistence of the anomaly until the summer. Consequently, lower-level negative vorticity,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lower-level anticyclonic anomalies prevail over most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WNP), which decreases the TC genesis frequency. Meanwhile, there is an anomalous mid-tropospheric anticyclone over the main WNP TC genesis region,meaning a westerly anomaly dominates over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s Mainland, 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steering TCs to make landfall in China's Mainland during summer. This implies that the spring SSTG may act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for TC landfall frequency in China's Main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LANDFAL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air-sea interaction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分布与海表温度锋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瑜 郑全安 李晓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6-1926,共11页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渔业之一,其渔场分布与海表温度及温度变化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海表温度(SST)的遥感数据计算海表水平温度梯度(SSTG),根据2013—2015年中国(不含中国台湾省)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生产数据,...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渔业之一,其渔场分布与海表温度及温度变化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海表温度(SST)的遥感数据计算海表水平温度梯度(SSTG),根据2013—2015年中国(不含中国台湾省)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生产数据,分析海表温度锋与秋刀鱼资源丰度和渔场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作业渔场主要分布于37°~49°N,145°~165°E;SST为10~14°C时,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与SST呈负相关,SST为14~17°C时呈正相关,最适宜SST为12.5~14.5°C。当SSTG为0.01~0.06°C/km时,CPUE与SSTG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最适宜SSTG为0.01~0.05°C/km。作业海域温度锋与CPUE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CPUE作业点到锋面的距离(DIST)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夏季6—8月,当DIST为0~100 km范围内时,CPUE与DIST呈线性正相关,在秋季9—11月,CPUE与DIST呈对数负相关,90%以上的作业点出现在DIST为0~50 km范围内。研究表明,海表温度影响着秋刀鱼洄游渔场分布,亲潮黑潮交汇区形成冷水楔,海表温度锋集聚,进而秋刀鱼鱼群集群,形成高产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海表温度梯度 温度锋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450 ka以来冰期旋回中冷暖期热带太平洋的类ENSO状态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天昊 常凤鸣 +4 位作者 李铁刚 孙晗杰 崔亦鹍 王佳 钱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657,共12页
作为现代最强的年际气候异常信号,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过程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有显著影响。在长时间尺度上,低纬太平洋类ENSO式的热状态转变在古气候演化中也可能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对冰... 作为现代最强的年际气候异常信号,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过程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有显著影响。在长时间尺度上,低纬太平洋类ENSO式的热状态转变在古气候演化中也可能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对冰期旋回中热带太平洋类ENSO状态的研究多限于末次冰期,且据不同指标得出的认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通过对IODP363航次U1486孔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Trilobatus sacculifer壳体的δ18O和Mg/Ca分析,重建了西太平洋暖池(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简称WPWP)核心区450 ka以来的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结果显示近5次冰期旋回中WPWP核心区SST的波动范围为25.3~30.8℃,重建的岩芯顶部SST为27.9℃,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简称LGM,约23~19 ka)SST最低值为26.1℃,比晚全新世(2~0 ka)低近2℃。结合热带西太平洋的其他记录并对比东太平洋冷舌(Eastern Pacific Cold Tongue,简称EPCT)区的古温度重建结果,发现过去450 ka的冰期热带东-西太平洋温度梯度均大于3℃,WPWP温跃层变深,且间冰期的主要冰阶(MIS 5b、MIS 7d、MIS 9b)热带太平洋也呈现了较大的纬向温度梯度,最大可达到4~5℃。热带太平洋纬向温度梯度的变化指示,过去几十万年来气候偏冷的冰期和间冰期的冰阶热带太平洋呈现出类La Niña的状态,而气候变暖期间则更趋向于类El Niño的状态。气候变暖过程中,地表温度升高,对流层下层水汽含量快速增加导致的边界层与对流层质量交换减弱,可能使得纬向环流减弱、东-西太平洋温度梯度减小,热带太平洋表现出更类似El Niño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WPWP) 表层海水温度(SST) 温度梯度 类ENSO状态
原文传递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and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Alagoas State of the Brazilian Northeast
10
作者 I. Kulikova N. Fedorova +1 位作者 V. Levit E. S. Cordeiro 《Natural Science》 2014年第14期1159-1178,共20页
Precipitation data of 17 pluviometrical stations in the Alagoas State of the Brazilian Northeast and glob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were analyzed for the period of 1981-2007.... Precipitation data of 17 pluviometrical stations in the Alagoas State of the Brazilian Northeast and glob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were analyzed for the period of 1981-2007. Techniques of constructing composite charts for SSTA fields a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ocean thermal state with precipitation more than 50 mm/24 h, 20 mm/24 h or without precipitation for six ambient regions of the state. The student test is used for estimating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ites. Synoptic-scale pattern analyses of the composites reveal strikingly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STA within each composite. The El Ni&#241;o Southern Oscillation cycle refers to the coherent, large-scale fluctuation of ocean temperatures. At the highest ambient regions during heavy precipitation days, more intensive SSTA was observed. The lowest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for all type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semi-arid region. Quantile analyses of NCEP/NCAR indexes of SSTA distribution, such as NATL, SATL, TROP and RNASA were used too. Positive SSTA values in tropical reg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st possibility of precipitation formation. The SST interhemispheric north-south gradient in equatorial regions of the North and South Atlantic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precipitation formation in the Alagoas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BRAZILIAN NORTHEA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 INTERHEMISPHERIC gradient
下载PDF
热带大西洋海温梯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研究
11
作者 李玥瑶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年第6期711-720,共10页
本文利用英国哈德莱气候预测研究中心提供的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通过滑动平均,Theil-Sen无参趋势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热带大西洋海表温度的年平均,季节平均及其季节变化趋势。然后再通过对热带大西洋东西海域分别进行区域平均,分析其... 本文利用英国哈德莱气候预测研究中心提供的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通过滑动平均,Theil-Sen无参趋势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热带大西洋海表温度的年平均,季节平均及其季节变化趋势。然后再通过对热带大西洋东西海域分别进行区域平均,分析其各自的时间序列和季节变化趋势,最后对热带大西洋东西海温梯度的季节特征及长期趋势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 从纬向上看,热带大西洋年平均海温总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从经向上看,同纬度西部海域温度要高于东部海域。海温距平总体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增,由东至西递减;春季和冬季,在赤道及赤道以南以正距平为主,赤道以北以负距平为主;夏季和秋季的距平分布则刚好相反。2) 春季,热带大西洋海温在赤道以南呈上升趋势,赤道以北呈下降趋势;秋季海温的南北趋势则刚好相反;夏季,海温在0˚N^15˚N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5˚N以北呈下降趋势,赤道以南,西岸呈上升趋势,东岸呈下降趋势;冬季,海温总体呈下降趋势。3) 春季,热带东大西洋海温呈上升趋势,西大西洋呈下降趋势;夏季和秋季,热带东西大西洋海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热带东西大西洋海温均呈下降趋势;4) 春季和冬季,热带西大西洋海温要低于东大西洋,夏季和秋季则相反。春季和冬季,海温梯度呈递减趋势,夏季和秋季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西洋 海表温度 海温梯度 趋势计算
下载PDF
热带海温异常纬向梯度准两年振荡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12
作者 杨松 张美玲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用我国160站1951年1月至1987年11月月降水量和1951年1月至1988的9月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印度洋—西太平洋海温距平纬向梯度准两年振荡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最后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与海温纬向梯度和不同区域夏... 用我国160站1951年1月至1987年11月月降水量和1951年1月至1988的9月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印度洋—西太平洋海温距平纬向梯度准两年振荡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最后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与海温纬向梯度和不同区域夏季及夏半年降水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梯度 准两年振荡 夏季 降水
下载PDF
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与海表温度梯度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13
作者 曹蕾 张杰 +3 位作者 杨俊钢 周超杰 孙伟富 崔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为了探究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之间的瞬时相关性,介绍了一种卫星测高数据的拉格朗日分析指数--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Finite Size Lyapunov Exponent,FSLE),以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涡旋和南大西洋的亚南极锋为例,通过对观测、模式结果和融... 为了探究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之间的瞬时相关性,介绍了一种卫星测高数据的拉格朗日分析指数--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Finite Size Lyapunov Exponent,FSLE),以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涡旋和南大西洋的亚南极锋为例,通过对观测、模式结果和融合产品结果的分析,探讨了该指数与海表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SSTG)之间的相关性。比较FSLE图像和SSTG图像发现,FSLE与SSTG均呈丝状结构,对海洋表层水体结构描述具有一致性,尤其在温度梯度大和地转流强的区域更为一致。二者的一致性要远好于其他常用方式,比如全流速、OW参数涡旋识别方法和Winding-Angle涡旋识别方法。不同区域FSLE与SSTG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不同,黑潮延伸体区域相关系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南大西洋亚南极锋区域季节内变化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 海表温度梯度 拉格朗日拟序结构 相关性
下载PDF
ENSO事件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影响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黄兴春 江静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就ENSO事件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主要结论为:ElNino年冬季200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主要在急流出口区纬向风有正距平,急流增强东扩。而LaNina年冬季急... 本文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就ENSO事件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主要结论为:ElNino年冬季200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主要在急流出口区纬向风有正距平,急流增强东扩。而LaNina年冬季急流在急流出口区纬向风有负距平,急流减弱西移。ElNino年夏季急流增强,主要在急流区内的偏南部纬向风有正距平。LaNina年夏季急流减弱,主要在急流区内的偏南部纬向风有负距平;相关分析表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冬、夏季纬向风与热带中东太平洋冬、夏季海表温度有显著的相关。研究表明,ENSO年冬、夏季对流层中上层有较大的气温异常,并由此产生大的经向温度梯度的异常,这可能是ENSO事件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海表温度 纬向风 经向气温梯度
下载PDF
Seasonal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to SST perturb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15
作者 HE Jingjing HAN Xueshuang LIN Xiaope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165-1175,共11页
The seasonal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t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chang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10 years (2002-2011)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reanalysis data. Th... The seasonal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t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chang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10 years (2002-2011)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reanalysis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rrelation between surface wind speed perturbations and SST perturbations exhibits remarkable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more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stronger in the cold seasons than in the warm seasons. This seasonality i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ST and surface wind speed is attributable primarily to seasonal changes of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background conditions in frontal regions. The mean SST gradient and the prevailing surface winds are strong in winter and weak in summer. Additionally, the eddy-induced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is strong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although the locations and numbers of mesoscale eddies do not show obvious seasonal features. The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is apparently due to stability and mixing within the marin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MABL), modulated by SST perturbations. In the cold seasons, the stronger positive (negative) SST perturbations are easier to increase (decrease) the MABL height and trigger (suppress) momentum vertical mixing, contributing to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ST and surface wind speed. In comparison, SST perturbations are relatively weak in the warm seasons, resulting in a weak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to SST changes. This result holds for each individual region with energetic eddy activ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ITY positive corre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gradient marin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MABL) height MESOSCALE ED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