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2年—2011年北极海冰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柯长青 彭海涛 +1 位作者 孙波 谢红接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59-466,452,共15页
基于2002年—2011年AMSR-E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了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海冰外缘线面积每年减小8.28×104km2,下降趋势最快的季节为夏季,下降速度是1979年—2006年的两倍多,而且海冰密集度也在降低。2003年、200... 基于2002年—2011年AMSR-E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了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海冰外缘线面积每年减小8.28×104km2,下降趋势最快的季节为夏季,下降速度是1979年—2006年的两倍多,而且海冰密集度也在降低。2003年、2004年的冰情相对较重,2007年海冰面积最小。长期冰在2002年—2010年间减少了近30%,减少的区域主要在波弗特海、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贴夫海、喀拉海以及由这些边缘海向北极方向延伸的北冰洋的广大区域,长期冰减少的地方大部分为季节性海冰增加的地方。海冰面积与年平均气温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减小趋势将会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 密集度 外缘线 面积 时空变化 AMSR-E
原文传递
北极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多年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大勇 赵进平 史久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3,共9页
北极气候系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海冰面积和厚度的减小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楚科奇海是海冰面积变化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文章利用积累了9a的高分辨率海冰分布数据研究海冰面积的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年的冰情有显著的季节内变... 北极气候系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海冰面积和厚度的减小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楚科奇海是海冰面积变化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文章利用积累了9a的高分辨率海冰分布数据研究海冰面积的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年的冰情有显著的季节内变化,海冰面积距平曲线体现了不同时期海冰面积变化的动态过程.在1997~2005年间,楚科奇海海冰面积经历了轻(1997年)—重(2000-2001年)—轻(2002-2005年)的变化过程.9a的数据总体上体现了海冰面积减小的趋势,2005年的冰情呈现了历史新低.每年融冰期的长短与冰情轻重有密切的关系,冰轻年份融冰开始时间早,冻结结束时间晚.各年海冰面积最小值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各个年份海冰最小面积差别很大.有的年份只有4%,而重冰年可以大于50%.文章采用4个重要参数表达海冰多年变化.其中海冰面积指数反映了当年总体平均的海冰面积距平;海冰最小面积反映了融冰期海冰的极限情况;上一个冬季的气温积温也与翌年海冰面积有良好的关联;分析了风场对海冰的影响,表明风场在融冰期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海冰的覆盖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楚科奇海 海冰面积 多年变化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立新 张占海 《海洋预报》 2007年第4期42-48,共7页
本文利用NASA的海冰密集度资料(时间为1978年10月~2002年9月,分辨率为1.0×0.25),计算并分析了1978~2002年的北极海冰面积、范围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北极海冰 密集度 面积 范围
下载PDF
EFFECTS OF VARIATION OF WINTER SEA-ICE AREA IN KARA AND BARENTS SEAS ON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 被引量:17
4
作者 武炳义 黄荣辉 高登义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9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By analyz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and perform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s,it is shown that the Kara and the Barents Sea area is a key region to influence climate variation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The variat... By analyz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and perform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s,it is shown that the Kara and the Barents Sea area is a key region to influence climate variation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The variation of winter sea-ice area in the key reg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at of the EU teleconnection pattern at 500 hPa and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EAWM) intensity.When a heavy sea-ice prevails in the key region,the EU teleconnection pattern at 500 hPa is excited easily(there are positive 500 hPa height anomalies over around Japan and West Europe),and winter Siberia high is weakened,meanwhile,sea level pressure(SLP)has positive anomalies over the Northern Pacific.Therefore,EAWM will be weakened,winter temperature over East Asia is above normal and the frequency of cold-air activity in February in China will be decreased.When the light sea-ice occurs in the key region,the results will be op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Kara and the Barents seas sea ice area EU teleconnection pattern East Asia winter monsoon(EAWM)
原文传递
基于CryoSat-2数据的2010-2017年北极海冰厚度和体积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柯长青 王蔓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共13页
北极海冰变化影响着全球物质平衡、能量交换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CryoSat-2测高数据和OSI SAF海冰密集度及海冰类型产品,分析了2010-2017年北极海冰面积、厚度和体积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融冰期北极气温异常... 北极海冰变化影响着全球物质平衡、能量交换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CryoSat-2测高数据和OSI SAF海冰密集度及海冰类型产品,分析了2010-2017年北极海冰面积、厚度和体积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融冰期北极气温异常和夏季风异常对海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冰期海冰面积的增加量波动较大,海冰厚度的增加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融冰期海冰厚度的减小量波动较大,2013年以后融冰期海冰面积的减小量逐年增加。海冰体积的变化趋势和面积变化更相似,融冰期的减小速率大于结冰期的增加速率。融冰期北极海表面大气温度异常与海冰融化量正相关。夏季风影响海冰的辐合和辐散,在弗拉姆海峡海冰的输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促进了北冰洋表层水向大洋深层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oSat-2 海冰面积 厚度 体积 结冰期 融冰期 北极
下载PDF
2015-2020年辽东湾海冰冰情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泉华 王肖 +1 位作者 王雪峰 李玉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25-2041,共17页
受冬季强寒潮侵袭,辽东湾会出现大范围结冰现象。为了分析2015-2020年辽东湾海冰冰情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本文选取Sentinel-1A/B数据开展辽东湾海冰监测。首先,采用巴氏距离选择最优纹理特征组合,再利用最大似然方法实现海冰分类;然后... 受冬季强寒潮侵袭,辽东湾会出现大范围结冰现象。为了分析2015-2020年辽东湾海冰冰情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本文选取Sentinel-1A/B数据开展辽东湾海冰监测。首先,采用巴氏距离选择最优纹理特征组合,再利用最大似然方法实现海冰分类;然后,根据上述海冰分类结果,分析海冰冰情等级、海冰外缘线、海冰面积、海冰类型和海冰结冰概率等冰情特征的变化规律;最后,研究海水深度、海温、气温和风速与海冰冰情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不同纹理特征组合方法和本文方法对2020年2月1日Sentinel-1B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3.16%和0.85,分类精度最高。(2) 11月末到12月海冰类型以初生冰为主,间有灰冰;1月到2月中上旬以灰冰为主,间有初生冰和白冰;2月下旬到3月上旬的海冰类型以灰冰和初生冰为主。辽东湾内部结冰概率存在差异,北部沿岸结冰概率高于南部,东部结冰概率高于西部。辽东湾海冰冰情受海水深度、海温和气温影响明显,受风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海冰 灰度共生矩阵 巴氏距离 海冰外缘线 海冰面积 海冰结冰概率 海冰分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技术的1988—2018年渤海海冰冰情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孙静琪 陈笑娟 +3 位作者 李倩 高吉喆 张化 许映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8-184,191,共8页
基于AVHRR、MODIS、GOCI遥感数据解译,构建了1988-2018年非连续日尺度冰情序列数据集,分析了渤海海冰冰情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渤海冰情等级、年均海冰面积和年均海冰厚度均有明显的年际波动。海冰生消过程的日均面积和厚度变化呈... 基于AVHRR、MODIS、GOCI遥感数据解译,构建了1988-2018年非连续日尺度冰情序列数据集,分析了渤海海冰冰情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渤海冰情等级、年均海冰面积和年均海冰厚度均有明显的年际波动。海冰生消过程的日均面积和厚度变化呈现单峰型,且海冰面积和冰厚峰值均出现在1月25日。渤海海冰主要分布在辽东湾,其冬季结冰范围占渤海曾经结冰范围的70.58%,渤海中间区基本不结冰。海冰冰情指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冻冰期海冰面积和冰厚相关系数最高的气象因子均是累积冻冰度日(CFDD);融冰期海冰面积相关系数最高的气象因子是3d-1.8℃积温,而冰厚则是累积融冰度日(CTDD)。据此选取CTDD、CFDD、3d-1.8℃积温及日最低气温四个指标建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冻冰期和融冰期分别拟合。进而对比分析2014-2018年海冰遥感提取面积与回归模型计算得到的海冰面积,其整体变化趋势一致,有一定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冰 海冰面积 海冰厚度 时空分布 多元非线性回归
下载PDF
南北极海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柯长青 金鑫 +1 位作者 沈校熠 李萌萌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海冰是海洋-大气交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球气候系统间存在灵敏的响应和反馈机制。本文选用欧洲空间局发布的1992-2008年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了南北极海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并结合由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海冰是海洋-大气交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球气候系统间存在灵敏的响应和反馈机制。本文选用欧洲空间局发布的1992-2008年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了南北极海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并结合由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联合制作的NCEP/NCAR气温数据和ENSO指数探讨了南北极海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极海冰面积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海冰最小月的减少更快。北冰洋中央海盆区、巴伦支海、喀拉海、巴芬湾和拉布拉多海的减少最明显。南极海冰面积呈微弱增加趋势,罗斯海、太平洋扇区和大西洋扇区的海冰增加。北极海冰面积与气温有显著的滞后1个月的负相关关系(P<0.01)。北极升温显著,北冰洋中央海盆区、喀拉海、巴伦支海、巴芬湾和楚科奇海升温趋势最大,海冰减少很明显。南极在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呈降温趋势,海冰增加。北极海冰减少与39个月之后ONI的下降、40个月之后SOI的上升密切相关;南极海冰增加与7个月之后ONI的下降、6个月之后SOI的上升存在很好的响应关系。南北极海冰变化与三次ENSO的强暖与强冷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密集度 面积 气温 ENSO 南北极
下载PDF
渤海海冰时空分布特征和大气环流对渤海海冰的强迫作用
9
作者 郭玉娣 王铁 +1 位作者 程善俊 左涛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9,共8页
海冰灾害是渤海冬季的主要海洋灾害,对石油开采、海上运输和海洋渔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对海冰的生消变化监测和预测尤其重要。利用2001—2020年MODIS数据、再分析格点资料和气象观测站数据,经卫星资料反演得到日尺度渤海海冰面积,统... 海冰灾害是渤海冬季的主要海洋灾害,对石油开采、海上运输和海洋渔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对海冰的生消变化监测和预测尤其重要。利用2001—2020年MODIS数据、再分析格点资料和气象观测站数据,经卫星资料反演得到日尺度渤海海冰面积,统计分析渤海海冰面积的年际变化特征和不同冰情年在初冰期、盛冰期和消融期的变化特征,利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渤海海冰偏重冰年和轻冰年的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20 a间渤海海冰冰情等级越高,平均冰期越长,海冰面积经历了“少-多-少”的变化过程,海冰面积与积温变化趋势相反;年内海冰生消过程为单峰型和多峰型,多峰型年冰期和大面积冰封时间更长;渤海海冰初冰期集中分布在辽东湾,偏重冰年比轻冰年海冰面积多一倍,盛冰期3个海湾基本能覆盖到海冰,偏重冰年全部覆盖,消融期海冰仍以辽东湾为主,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偏重冰年较轻冰年的大气环流形势更有利于海冰生成,贝加尔湖至我国东北一线高空槽后冷空气更强,温度更低。渤海冬季海冰冰情与500 hPa位势高度有较强的负相关性,500 hPa位势高度的强弱决定了渤海海冰的冰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冰 海冰面积 冰情 大气环流
下载PDF
2002—2011年南极海冰变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校熠 柯长青 张杰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63-171,共9页
基于2002—2011年南极地区AMSR-E逐日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相应时间段内的海冰外缘线和海冰面积,分析了南极地区这10年来各时间尺度上的海冰变化,揭示了海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1年南极海冰外缘线、海冰面积分别增加了3.... 基于2002—2011年南极地区AMSR-E逐日海冰密集度数据,计算相应时间段内的海冰外缘线和海冰面积,分析了南极地区这10年来各时间尺度上的海冰变化,揭示了海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1年南极海冰外缘线、海冰面积分别增加了3.64%、3.8%,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2008年海冰面积最大。罗斯海、西太平洋和威德尔海的海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而印度洋和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的海冰面积则趋于减小。南极海冰面积一般夏季最小、冬季最大,相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波动较小,不同海区只是变化范围不同。南极一年冰增长速度较低,平均每年增加约0.1×10~6 km^2,且大范围地分布在南极大陆(除威德尔海外)周围。多年冰平均每年减少0.05×10~6 km^2,且多处于威德尔海。海冰面积变化与气温有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外缘线 海冰面积 AMSR-E 温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Arctic sea ice from 2002 to 2011 被引量:8
11
作者 KE Changqing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2-466,共15页
关键词 遥感技术 遥感方式 遥感图像 图像处理
原文传递
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海丽 柯长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121,共13页
近30年来,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大幅缩减,开阔水域也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利用美国雪冰中心的海冰密集度产品以及美国海洋和大气科学管理局的海水表面温度数据产品,分析了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以及开阔水域季节长度的年际变化,... 近30年来,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大幅缩减,开阔水域也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利用美国雪冰中心的海冰密集度产品以及美国海洋和大气科学管理局的海水表面温度数据产品,分析了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以及开阔水域季节长度的年际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开阔水域面积平均每年增加55.89×103 km2,海冰消退时间以平均0.77d/a的速度在提前,海冰出现时间以平均0.82d/a的速度在延迟,导致开阔水域季节长度以平均1.59d/a的速度在增加。2016年达到了有遥感观测资料以来开阔水域面积和开阔水域季节长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3.52×10~6 km^2和182d。9个海区的开阔水域变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对开阔水域变化贡献最大的有北冰洋核心区、喀拉海和巴伦支海。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且影响的程度与纬度相关,即高纬度地区的海水表面温度对开阔水域的影响高于低纬度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密集度 开阔水域面积 开阔水域季节长度 海水表面温度
下载PDF
应用风云三号D星微波数据估算北极海冰面积和边缘线的精度评估
13
作者 杨子健 王泽民 刘婷婷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8,共13页
风云三号D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可提供被动微波数据以实现全北极尺度的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研究。基于MWRI数据获取北极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精度验证工作不足。使用基于6种算法的MWR... 风云三号D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可提供被动微波数据以实现全北极尺度的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研究。基于MWRI数据获取北极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精度验证工作不足。使用基于6种算法的MWRI数据的海冰密集度结果,提取北极的海冰面积和海冰边缘线,将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sounder,SSMIS)和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AMSR2)数据作为对比,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融合产品(2019年8月26日—12月31日)评估精度。结果表明,MWRI数据的海冰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MODIS融合产品基本保持一致。MWRI提取的海冰边缘线相比SSMIS更接近MODIS融合产品获得的结果,均方根误差约为20~30 km。这些差异主要和数据间时空分辨率有关。总之,MWRI具有较优的性能,在北极海冰参数的监测研究中极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D星 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 MODIS 北极海冰 海冰面积 海冰边缘线
下载PDF
基于油气平台的海冰雷达监测图像处理及冰速测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季顺迎 陈晓东 +3 位作者 刘煜 唐茂宁 刘宗勋 王宇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7,共9页
对海冰的运动规律进行精确、连续和长周期的实时监测有助于海冰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也可保障冰区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针对辽东湾海冰的运动特点和工程需求,在JZ20-2油气平台上建立了海冰雷达监测系统。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海冰雷... 对海冰的运动规律进行精确、连续和长周期的实时监测有助于海冰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也可保障冰区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针对辽东湾海冰的运动特点和工程需求,在JZ20-2油气平台上建立了海冰雷达监测系统。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海冰雷达监测图像进行了分析和软件开发,可对海冰密集度、速度和冰块面积等海冰参数进行提取。采用该海冰雷达监测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在2011-2012年冬季对该海域的海冰运动规律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海冰速度的雷达图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海冰速度场分布以及连续48h的变化过程。以上结果为海冰的生消运移规律研究和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现场监测数据。对海冰雷达现场监测及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雷达监测 数字图像处理 冰速 密集度 冰块面积
下载PDF
黑碳对北冰洋积雪和海冰影响的模拟研究
15
作者 王煜 苏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107,共19页
当黑碳沉降到冰雪表面时,可使冰雪表面反照率降低,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增加,黑碳的变化对海冰融化过程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利用CICE海冰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定量分析北冰洋冰雪中黑碳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黑碳数据源的强迫下,1980-... 当黑碳沉降到冰雪表面时,可使冰雪表面反照率降低,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增加,黑碳的变化对海冰融化过程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利用CICE海冰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定量分析北冰洋冰雪中黑碳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黑碳数据源的强迫下,1980-2014年间,模拟结果给出的夏季北冰洋反照率平均下降为0.82%~1.71%,最终造成海冰面积下降了0.97%~1.93%,而在巴伦支海、喀拉海以及拉普捷夫海,夏季黑碳造成的海冰面积下降约为北冰洋整体的2-3倍。不同黑碳沉降强迫下的模拟结果均显示,1980-1995年,北冰洋区域黑碳对反照率的影响呈现减小趋势,但在1996-2014年,黑碳影响转为增加趋势。在低纬度海区,由于海冰的消退,黑碳的辐射效应呈现减小趋势,而在高纬度海区,由于多年冰内黑碳的累积效应,黑碳的辐射影响呈现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北冰洋 Cice海冰模式 反照率 海冰面积
下载PDF
海冰和海温对西北地区中部6月降水异常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素艳 纳丽 +4 位作者 王璠 朱晓炜 李欣 马阳 张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2,共10页
利用1961年以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月平均再分析风场、高度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西北地区中部54个气象站6月逐日降水资料、1979年以来北极10个区域的海冰面积,通过分析2019年6月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异常的成因,揭示出对该区域... 利用1961年以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月平均再分析风场、高度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西北地区中部54个气象站6月逐日降水资料、1979年以来北极10个区域的海冰面积,通过分析2019年6月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异常的成因,揭示出对该区域6月降水具有显著影响的关键海区海冰面积及时段、北大西洋三极子(NAT)关键影响时段,结合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分析其协同作用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春季3-4月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异常容易激发欧亚中高纬度EU2(欧亚2型)遥相关型(即夏季EU(欧亚)遥相关型),有利于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异常,1992年以来春季NAT对EU2遥相关型有明显影响,但其影响小于楚科奇海海冰面积的影响;当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偏少和NAT正位相(海冰面积偏多和NAT负位相)协同作用时,西北地区中部降水偏多(偏少)的概率明显增大;ENSO事件对西北地区中部6月降水无明显直接影响,但厄尔尼诺事件次年使得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西。2019年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异常偏少,春季NAT异常偏强,两者协同作用下使得EU2遥相关型正异常(“+-+-”),尤其使得贝加尔湖附近的阻塞高压异常偏强,鄂霍次克海和乌拉尔山附近低压异常深厚,厄尔尼诺事件使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西,将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至北太平洋,与鄂霍次克海附近的深厚低压相接,充足的冷空气和水汽导致西北地区中部出现异常降水。研究成果可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同时,气-冰-海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中部 异常多雨 大气环流 海冰面积 海温 协同影响
下载PDF
北半球积雪/海冰面积与温度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艳群 刘苏峡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0-882,共13页
积雪和海冰的时空变化对区域以及全球的气候、水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雪冰数据和NCEP再分析气温数据,利用MK检验、滞后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积雪、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1979-2013年,北半球积雪区、北极圈的... 积雪和海冰的时空变化对区域以及全球的气候、水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雪冰数据和NCEP再分析气温数据,利用MK检验、滞后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积雪、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1979-2013年,北半球积雪区、北极圈的年均温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而积雪面积和海冰面积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在大部分地区,积雪覆盖频率随着温度的上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但在中国长江中下游、青藏高原等局部地区,积雪覆盖频率随着温度的上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大部分的近陆地海域,海冰覆盖频率随着温度的上升呈显著下降趋势。超前时间1~2个月的温度与海冰面积的负相关性最高。超前1~4个月的温度与积雪面积的负相关性最高。温度对海冰的影响时间比对积雪的影响时间长1~2个月。温度变化对海冰和积雪的影响存在一致性,但积雪和海冰对温度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具有空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积雪 海冰 温度
原文传递
巴伦支海海冰多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段成林 王智峰 董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4,共7页
本文采用1900—2010年ECMWF海冰密集度、海面温度、风场和NCAR北极涛动等长序列资料,运用EOF分解、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巴伦支海海冰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巴伦支海海冰面积4月最大,9月最小... 本文采用1900—2010年ECMWF海冰密集度、海面温度、风场和NCAR北极涛动等长序列资料,运用EOF分解、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巴伦支海海冰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巴伦支海海冰面积4月最大,9月最小,每年减少约1653km^2;面积距平正负位相交替出现,1969年后以负距平为主,冰情先重后轻;密集度逐月不同,明显降低的区域呈现“中部偏东—中部—东北部—西北部—中部偏东”转移特点,部分区域每年减少0.006以上;密集度变化的空间特征可由密集度EOF第一主模态表示,与温度的相关系数高于风场;海冰面积与AO呈负相关。我国以往单独针对巴伦支海海冰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丰富了这方面的资料,对浮式平台开发冰区油气资源提供初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伦支海 海冰面积 密集度 多年变化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北极海区“永盛”轮东北航线关键水域冰情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龙 刘星河 +1 位作者 李振华 王丽娜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根据"永盛"轮北极首航路线,对航线上的关键水域进行识别和分析。利用2010—2014年的海冰密集度数据产品,通过对航线通航窗口和通航季节航线海冰密集度标准差进行分析,识别影响"永盛"轮航线航行安全的3个关键水域依... 根据"永盛"轮北极首航路线,对航线上的关键水域进行识别和分析。利用2010—2014年的海冰密集度数据产品,通过对航线通航窗口和通航季节航线海冰密集度标准差进行分析,识别影响"永盛"轮航线航行安全的3个关键水域依次为东西伯利亚海、维利基茨基海峡和喀拉海及拉普捷夫海靠近北冰洋的水域。这些水域的主要特征是通航时间短,其中东西伯利亚海、维利基茨基海峡和喀拉海还表现出在通航季节海冰范围动态变化大。研究结果包含航线可通航性的定量化数据,有关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供北极商业航线的选择及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盛”轮 东北航线 北极海冰 通航窗口 关键水域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i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Arctic from 2003 to 2016 被引量:4
20
作者 Haili Li Changqing Ke +1 位作者 Qinghui Zhu Su Sh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11-121,共11页
The area of Arctic sea ice has dramatically decreased, and the length of the open water season has increased;these patterns have been observed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since the 1970 s. In this paper, we calculate ... The area of Arctic sea ice has dramatically decreased, and the length of the open water season has increased;these patterns have been observed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since the 1970 s. In this paper, we calculate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calculated by carbon) from 2003 to 2016 based on sea ice concentration products,chlorophyll a(Chl a) concentration,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sunshine duration data. We then analys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Chl a concentration and NPP and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among NPP, the open water area, and the length of the open water seas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 the Chl 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0.025 mg/m^3 per year;(2) the NPP increased by 4.29 mg/(m^2·d) per year, reaching a maximum of 525.74 mg/(m^2·d) in 2016;and(3) the Arctic open water area increased by 57.23×10^3 km^2/a, with a growth rate of 1.53 d/a for the length of the open water season. The annual NPP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open water area, the length of the open water season and the SST.The daily NPP was also found to have a lag correlation with the open water area, with a lag time of two months.With global warming, NPP has maintain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 occurring in the Kara Sea. In summary, this study provides a macroscopic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Arctic, which i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ice open water area CHLOROPHYLL a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RCT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