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视矫正药物及手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怡芳 孙靖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老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增加从事工作和生活所必需活动时的安全性风险。老视是老化导致的晶状体光学功能障碍或晶状体功能失调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在晶状体功能失调综合征的3个阶段,适宜的矫正方式也有... 老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增加从事工作和生活所必需活动时的安全性风险。老视是老化导致的晶状体光学功能障碍或晶状体功能失调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在晶状体功能失调综合征的3个阶段,适宜的矫正方式也有所不同。老视矫正的方法有很多,以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较为多见。随着数字化需求的增加,人们对调节能力的依赖程度以及脱镜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老视的药物治疗、角膜、巩膜和晶状体手术的进展具有重大意义。现笔者对可获得的以及正在研究的老视矫正药物和手术进行综述,并对老视未来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晶状体功能失调综合征 药物治疗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 角膜手术 巩膜手术
原文传递
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检测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眼底血流参数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松 韩梅 +3 位作者 张珑俐 张树立 王兰惠 魏景文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RD)手术对患者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的影响。方法 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 (heidelbergretinaflowmeter,HRF)检测 6 2例 (6 2只眼 )单眼孔源性RD术后患者的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RD)手术对患者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的影响。方法 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 (heidelbergretinaflowmeter,HRF)检测 6 2例 (6 2只眼 )单眼孔源性RD术后患者的视网膜和视乳头血流参数。其中 34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vitreoretinal,VR)手术 ,2 8只眼采用常规巩膜扣带 (scleralbucking ,SB)术 ,手术方式包括巩膜环扎术、巩膜外冷冻术、晶状体或玻璃体切除术、眼内激光光凝术 ,术中应用全氟萘烷液体、长效气体及硅油填充等。结果 RD组与对照组比较 ,眼底血流量、血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均降低 ,颞侧视乳头盘沿及鼻侧视乳头盘沿的红细胞移动速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视乳头大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 ,颞侧、鼻侧视乳头盘沿的血流量及血流速 ,颞侧、鼻侧视乳头旁视网膜血流量相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VR术组与SB术组比较 ,其血流量、血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均明显降低 ;颞侧、鼻侧视乳头盘沿 ,鼻侧视乳头旁视网膜的红细胞移动速率 ,颞侧视乳头旁视网膜的血流速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硅油填充组与未填充组比较 ,其眼底血流量、血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均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巩膜扣带术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视网膜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术后眼前节结构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魏文斌 杨文利 +2 位作者 陈铮 朱晓青 王景昭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9-311,I017,共4页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术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探讨术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30例(3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后3~7天的活体眼前节形态结构,并分别进行定量测定,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术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探讨术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30例(3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后3~7天的活体眼前节形态结构,并分别进行定量测定,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配对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显著性标准。结果术前l只眼存在裂隙样睫状体脱离。术后11只眼(333%)发生睫状体脱离,睫状体增厚水肿;术前睫状体厚度为(82132±6421)μm,术后为(94527±10416)μm,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值203,P<005)。反映前房角改变的参数证实术后前房角变窄,房角开放距离500减小,小梁虹膜夹角度数减小,巩膜外侧面虹膜长轴夹角度数减小,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值分别为169、178、166,P<005),而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t检验值133,P>005)。结论巩膜环扎术后常可致睫状体脱离和睫状体水肿,术后前房角变窄,前房深度变化不明显。睫状体脱离和水肿可能与术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环扎术 青光眼 继发性 眼前节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对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汝龙 张国明 +3 位作者 吴德正 凌运兰 李春芳 张少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在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Zeiss-Humphery OCT检查仪对30例(31只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和垂直扫描,观察黄斑形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在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Zeiss-Humphery OCT检查仪对30例(31只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和垂直扫描,观察黄斑形态,并测量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厚度。结果共31只眼接受检查,黄斑区结构正常11只眼,神经上皮平均厚度为(149.54±12.58)μm,黄斑结构异常20只眼,检测异常率为64.5%,其中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只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变薄5只眼,黄斑区色素上皮脱离6只眼,视网膜前膜和皱折4只眼,黄斑全层裂孔和视网膜出血各1只眼。OCT能观察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并与术后视力存在一定关系。结论OCT能精确探查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并且在病变的定量随访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巩膜扣带术 并发症 诊断显像 手术后 黄斑 OCT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后中心凹形态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嘉嵩 宋宗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后黄斑中心凹形态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病例观察研究。对象为73例(73只眼)RRD患者,男39例... 目的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后黄斑中心凹形态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病例观察研究。对象为73例(73只眼)RRD患者,男39例(53.4%),女34例(46.6%),平均年龄(46.6±11.2)岁,均行巩膜冷凝扣带术成功视网膜复位。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48只眼,未累及黄斑者25只眼。术后利用SD—OCT(spectral 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扫描患眼后极部视网膜评估黄斑中心凹的结构。评价患者成功术后中心凹形态与BCVA的关系。结果SD—OCT扫描发现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异常眼59只眼(80.8%)。黄斑中心凹持续视网膜下液者47只眼(64.4%),黄斑前膜16只眼(21.9%),视网膜水肿11只眼(15.1%),感光细胞内外节(IS/OS)连接中断或消失33只眼(45.2%)。31只眼视网膜下液全部吸收,平均吸收时间(5.8±2.6)个月。其中IS/OS连接中断或消失均出现在术前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眼中。伴有视网膜下液、黄斑前膜和视网膜水肿眼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无上述视网膜异常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最佳矫正视力IS/OS连接完好眼显著优于IS/OS连接中断或消失眼(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中心凹IS/OS连接形态显著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r=0.835,P〈0.001),其余中心凹异常未见显著影响。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缓慢,约需6个月。术后感光细胞层内外节形态与术后视力显著相关,其异常形态可能为术后视力不全恢复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SD—OCT
原文传递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曾键 赵铁英 +2 位作者 樊宁 黄丽娜 张国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了解光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检测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改变及与视功能的意义。 方法 应用 Zeiss- Humphrey OCT检查仪对 6 8例 (70只眼 )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垂直扫... 目的 了解光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检测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改变及与视功能的意义。 方法 应用 Zeiss- Humphrey OCT检查仪对 6 8例 (70只眼 )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垂直扫描 ,观察黄斑形态。 结果  70只受检眼中 ,黄斑区结构正常 2 2只眼 ,神经上皮平均厚度为 (146 .47± 2 0 .5 9) μm,黄斑结构异常 48只眼 ,检测异常率为 6 8.6 % ,其中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较多残液“间隙”存留 19只眼 ,局限性残液存留 9只眼 ;黄斑区视网膜水肿 8只眼 ,神经上皮变薄 4只眼 ,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下增生 4只眼 ,黄斑、后极部视网膜前膜 4只眼。OCT黄斑结构正常组 ,手术后 2周视力≥ 0 .3者 :6只眼 ,3个月时有 14只眼 ;黄斑水肿组 8只眼 ,手术后 2周视力≥0 .3者 :1只眼 ,3个月时有 2只眼 ;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残存液体 ,手术后 2周视力≥ 0 .3者 5只眼 ,3个月时有 2 3只眼 ,说明巩膜扣带术后的黄斑结构变化与手术后视功能存在一定关系。随访 3个月时 ,黄斑正常组、神经上皮脱离组和其它病变组视力在 0 .3以上所占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χ2 =18.91,P<0 .0 1)。 结论 OCT能精确地探查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术后 黄斑区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巩膜扣带术 并发症 诊断显像 DCT
原文传递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巩膜扣带术后眼前节结构改变的远期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国明 吴德正 +4 位作者 高汝龙 李春芳 王宁利 李永浩 曾明兵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8-210,共3页
观察巩膜扣带术后眼前节的远期改变及发生闭角性青光眼的危险性。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 U BM)对 17例( 17眼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在巩膜扣带手术前、手术后 1周及手术后 5个月的前房轴深、睫状体厚度、前房开放距离和小梁... 观察巩膜扣带术后眼前节的远期改变及发生闭角性青光眼的危险性。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 U BM)对 17例( 17眼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在巩膜扣带手术前、手术后 1周及手术后 5个月的前房轴深、睫状体厚度、前房开放距离和小梁虹膜夹角进行检测。结果 :经术后 5个月随访 ,17例患者全部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前房轴深 ,术后 1周与术前比明显变浅 ,术后 5个月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 ;睫状体厚度 ,术后 1周比术前明显增厚 ,术后 5个月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 ;前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虹膜夹角 ,术后 1周比术前房角明显变窄 ,而术后 5个月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巩膜扣带术对患眼的眼前节远期影响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巩膜扣带术 治疗 视网膜脱离 眼前节结构
原文传递
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术与放液的巩膜环扎加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新生 李春芳 彭燕一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与放液的巩膜环扎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并对两种术式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81例(184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2级以下改变的RRD行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与放液的巩膜环扎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并对两种术式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81例(184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2级以下改变的RRD行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与巩膜环扎加压、引流视网膜下液手术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我院首诊病例,按手术中是否放液分为放液组和不放液组,分别分析各组PVR级别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的关系,并对二组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进行比较。181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8个月,平均8.6个月。结果放液组视网膜复位84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1.3%;不放液组视网膜复位86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3.5%。放液组和不放液组PVR不同级别(B,C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二组的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进步率比较,不放液组手术并发症明显比放液组低,术后视力进步率较放液组高,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手术与放液的巩膜环扎加压术复位率基本一致,但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手术并发症少,为手术步骤的重要改变,PVRC2级以下改变的RRD都可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加压术 不放液 放液
下载PDF
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应证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新生 彭燕一 孙建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83例(85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C2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行不放液... 目的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83例(85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C2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行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术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8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79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2.9%。PVRA级、B级、C1级及c2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为3.5%,术后视力进步73只眼,占85.9%。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适合于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手术 巩膜外加压术 加压治疗 不放液 适应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和放视网膜下液的比较
10
作者 桂君民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38-1439,共2页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C3F8气体填充治疗,术后23眼(88.5%)经1次手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12眼术中采用放视网膜下液治疗,术后11眼(91.7%)脱离的视网膜经1次手术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中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代替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新裂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气体填充固定术 视网膜下液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