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2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保险发展:基于DEA-Probit模型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张建勋 太国兴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亟待攻克的难题。本文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选用DEA模型对我国2011—2021年的农业保险效率值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村人力资...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亟待攻克的难题。本文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选用DEA模型对我国2011—2021年的农业保险效率值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保险效率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农业保险效率。其中,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是其提高农业保险效率的重要机制,但该机制影响作用微弱。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带来消极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保险效率提高的正效应。因此,应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优化人力资本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农业生产主体和要素之间“增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效率 农村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力 人口空心化
下载PDF
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 被引量:281
2
作者 刘思明 张世瑾 朱惠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共21页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驱动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创新驱动力指数明显较高。中国的创新驱动力指数在考察期内特别是2014年以来迅速提升,但是制度创新建设明显滞后于科技创新水平。无论是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还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指数,抑或是各二级分项指数,均对一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无论是科技创新指数还是其下4项分项指数,均与制度创新指数存在正向交互效应。研究创新:突破了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中只局限于科技创新的不足,在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纳入考察。研究价值: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发挥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驱动力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57
3
作者 戴景瑞 鄂立柱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科技创新
原文传递
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被引量:229
4
作者 刘峰 曹文君 +2 位作者 张建明 曹光明 郭林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科技取得的主要成果,梳理了煤炭地质勘探、矿井建设、煤及共伴生资源开采、矿井灾害防治、煤机装备与智能化、洁净煤技术、节能环保与职业健康等7个领域所取得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当前煤炭科技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指出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提出了煤炭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目标。围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明确了“31110”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三大煤炭基础理论研究,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炭高效转化利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应急救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智能化煤矿建设、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煤炭产品质量精准调控10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复杂地质构造槽波地震探测、导井竖井掘进机凿井、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岩巷掘进、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干法矿物高效分离、采煤沉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工业 科技创新 煤炭开发 清洁利用 发展方向 “十四五”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被引量:198
5
作者 卫兴华 侯为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2,共8页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效率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07
6
作者 上官绪明 葛斌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104,共10页
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典型事实,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困惑。文章采用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 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典型事实,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困惑。文章采用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构造的空间Durbin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系统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提升效应,科技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则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还存在协同效应。为化解内生的环境规制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误问题,本文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作为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为了体现地级市政府环境治理意愿和强度的异质性,采用地级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与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相乘,创新性地构造出异质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基于工具变量的再估计发现,环境规制的内生性导致低估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效应,而高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低于小城市,十八大以来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越来越显著。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愿景,不仅需中央引导地方政府进一步强化环境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还需引导区域间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环境规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Durbin模型
下载PDF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73
7
作者 董志勇 李成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共11页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稳定器和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中美贸...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稳定器和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更是提到了新的高度。现阶段,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应用基础研究服务能力弱、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鸿沟”、创新生态体系中主体间协作活力不足。未来我国应重点从体制机制、基础投入、营商环境和数字赋能四方面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要强化政策支持,夯实创新发展制度保障;强化平台建设,形成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强化产权保护,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强化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企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数字化转型 “卡脖子”问题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煤炭安全区间与绿色低碳技术路径 被引量:164
8
作者 刘峰 郭林峰 赵路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重点方向。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现状,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双碳”目标已对煤炭行业整体技术布局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煤炭行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需要用系统思维谋划、从多个方面统筹未来煤炭科技发展路径,全面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以科学定“量”、绿色提“质”、创新领“路”为纲,探索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阐述了开展煤炭安全区间研究的现实紧迫性,分析安全区间上下限影响因素,提出煤炭安全区间需要研究的科学命题;结合世界主要煤炭生产消费国家的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布局和国内低碳科技发展动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程,阐述了煤炭工业开拓前进、发展改革、洁净煤技术框架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高质量发展等5个阶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理论、技术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短板与科技攻关需求;围绕技术升级、低碳融合、颠覆突破、负碳固碳等4种类型,提出了智能绿色开采、清洁低碳利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碳汇、矿井空间开发利用、绿氢(电)与煤炭转化融合、煤与生物质/废弃物协同利用、地热资源利用、井下流态化开采与转化一体化、煤基高能燃料合成、先进煤基碳素材料制备、深部原位CO_(2)与CH_(4)制氢、煤矿采空区/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煤炭安全区间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技术 负碳固碳 技术路线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51
9
作者 贾洪文 张伍涛 盘业哲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60,共11页
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战略举措,探究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8-201... 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战略举措,探究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科技创新能够矫正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效应,从而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重路径,即科技创新不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直接效应,而且存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高质量发展 SBM模型 联立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财政支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35
10
作者 李光龙 范贤贤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60,共15页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高水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在下游和中游区域城市。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但科技创新仅对中游、下游区域以及大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对上游区域、中小城市的作用不显著。财政科技支出与科技创新尚未实现良好的互动,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尚未显现;财政教育支出与科技创新具有较好的关联作用。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的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区域及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下游区域和大城市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 被引量:135
11
作者 江锦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5,共4页
从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制度4方面,说明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前提。从设立设计性实验项目、实行开放性实验项目申报制... 从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制度4方面,说明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前提。从设立设计性实验项目、实行开放性实验项目申报制度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3方面论述了健全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证,以及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利用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对普通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开放实验室 管理模式
下载PDF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29
12
作者 陈曦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
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一个新提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 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一个新提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已然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根据论述认为在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下,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 被引量:120
13
作者 蒲清平 向往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主要包含“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和“新料质”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作...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主要包含“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和“新料质”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同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高度适配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为使新质生产力真正增益于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以科技创新涵养新质生产力;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要塑造劳动者的科学思维、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培育劳动者的协作精神,确保新质生产力竞相迸发与充分涌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03
14
作者 孙祁祥 周新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学术界鲜有相关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内在规律的研究。文章梳理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理论演绎发展中的研究脉络,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及其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学术界鲜有相关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内在规律的研究。文章梳理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理论演绎发展中的研究脉络,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及其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度归纳和提炼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围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文章从全要素生产效率、高质量产品与服务供给、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资源与环境和促进社会公平等六个方面,揭示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提出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微观层面提升研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创新能力;中观层面提升产业链水平、价值链层次和区域科技创新增长极水平;宏观层面提升中国科技在世界的总体竞争力水平,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科技创新议题,文章提出了确立创新的标准与边界、把握科技创新的导向、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等六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作用机制 内在规律
原文传递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被引量:102
15
作者 樊杰 刘汉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为主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区域发展格局在转型发展中的变化将成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新因素、新机制的新命题,而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对转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为主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区域发展格局在转型发展中的变化将成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新因素、新机制的新命题,而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对转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传统发展模式——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下形成的区域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投资拉动区域经济的力度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增加,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加;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贡献程度在省际层面正逐步超过投资和外向型经济的贡献;当前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大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科技创新能力对未来区域发展的作用及区域发展格局有可能强化"沿海—内陆"梯度的前景,提出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区域间发展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的预测结论,从而说明统筹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同协调、均衡、共享等区域发展理念的必要性。针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最大短板是科技创新能力落后,为避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起跑线上就落伍,提出了着力资源优势转化、激活"三线"科技创新潜力以及打造创新链条等培育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区域均衡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 被引量:82
16
作者 蒋永穆 乔张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211,共10页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当前,第三次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正在发生,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转向数字信息时代,而新质生产力正是这次生产力跃迁的科学写照。新质生产力的“新”展现为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质”体现为高质量、多质性、双质效,“力”表现为数字、协作、绿色、蓝色和开放五大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运行机理,就是以科技创新为轴心,将要素系统革新的牵引力通过技术系统这一媒介传导至产业系统,最终实现对传统生产力三大系统的全面重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全面塑强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积极促进新要素迅速成长、聚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新质化 科技创新 数字信息
下载PDF
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数据分析 被引量:87
17
作者 苏科 周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9,共9页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线索,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长江经济带10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线索,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长江经济带10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并对科技创新在人力资本作用发挥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相比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推动力。人力资本对于科技创新的绿色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约束性影响,同时具有显著的"门槛值"特征。随着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76
18
作者 王业强 郭叶波 +1 位作者 赵勇 胡浩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100,共15页
本文首先梳理了科技创新与地区差距的关系,进而对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路径、动力机制和政策工具进行了论述。基于对中国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评价,本文提出了关于新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应坚持... 本文首先梳理了科技创新与地区差距的关系,进而对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路径、动力机制和政策工具进行了论述。基于对中国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评价,本文提出了关于新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应坚持"分区分级分类"的基本思路,即分区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分级构建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分类打造全国性科技创新网络平台;合理培育区域创新增长极点,加强科技创新点线互动,构建"弓箭型"科技创新空间网络体系;在国家宏观层面实行差别化的引导政策,支持和鼓励跨区域科技创新联动合作、完善科技策源地龙头创新的发展机制、加大对欠发达落后地区的科技专项扶持力度、以修复生态和农业现代化为着力点推动中西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动态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协调发展 理论基础 空间格局
下载PDF
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 被引量:60
19
作者 路甬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3-11,共9页
通过对 2 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例举了许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案例 ,探索了科学工作者获得重大科学成就的规律 ,提出了重大理论的创建和形成 ,要经历长时间的争论 ,并被反复验证后才能被承认 ;原始性的重大发现... 通过对 2 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例举了许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案例 ,探索了科学工作者获得重大科学成就的规律 ,提出了重大理论的创建和形成 ,要经历长时间的争论 ,并被反复验证后才能被承认 ;原始性的重大发现多来源于对实验事实敏锐的观察和独具创意的实验 ;良好的科学基础和前沿性、交叉性的研究可能偶发重大的科学发现 ;对已有知识的科学整理与发掘也可能有新的重大发现与理论创新 ;中青年始终是取得创新成就的峰值年龄 ;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与推广需要相应的创新体制和科学管理机制来保证等具有启示性的重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重大科学成就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 被引量:67
20
作者 汤怀志 桑玲玲 郧文聚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644,共8页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重要补救措施。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占用耕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困境,地方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破坏生...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重要补救措施。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占用耕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困境,地方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破坏生态等异化行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在耕地保护制度转型的大背景下,必须深刻理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长期性、极端性和复杂性,明确耕地占补平衡在保护耕地资源、优化国土空间、促进均衡发展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全社会耕地资源认知水平,加快形成以耕地质量和产能为核心的占补平衡新体系、差异化耕地占补平衡调控机制、生态优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体系;实施中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重大科技行动,强化耕地资源全要素监测监管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我国耕地保护监督的科学决策与智慧管理水平,支撑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资源安全 耕地占补平衡 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