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孟万金 姚茹 +1 位作者 苗小燕 张冲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5,共6页
新时代要求平衡充分发展,落实到教育,就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平衡... 新时代要求平衡充分发展,落实到教育,就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平衡充分发展亟须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从历史根基、科学依据、基本原则、组织实施四方面对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作系统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 学校课程建设
下载PDF
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与建构 被引量:51
2
作者 侯红梅 顾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1,共8页
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便孜孜不倦地探寻着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劳动教育是进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劳动教育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建构新时代劳动课程,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便孜孜不倦地探寻着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劳动教育是进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劳动教育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建构新时代劳动课程,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要从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多维度构建课程内容,做到与学习融通.,坚持教劳结合思想内涵的根本遵循;与生活沟通,深掘“具身性”劳动教育情境;与社会联结,彰显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国际接轨,坚守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与未来同向,实现“完人”培养过程和目的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小学课程 意蕴 建构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十大问题探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21,共9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就当前而论,各地学校课程建设虽亮点频出,特色各异,但整体而言,困境不少,后继乏力,课程的概念一再被泛化,课程领导变为课程长官意志,课程加法法则导致学校课程体系的日益膨胀等。作为教育工作者,须正... 学校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就当前而论,各地学校课程建设虽亮点频出,特色各异,但整体而言,困境不少,后继乏力,课程的概念一再被泛化,课程领导变为课程长官意志,课程加法法则导致学校课程体系的日益膨胀等。作为教育工作者,须正视这些问题和困境,以建设性的思维和变革的勇气,开拓学校课程建设的新局面,焕发出学校课程的别样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误区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三大趋向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本陆 汪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已从校本课程的局部开发进入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新阶段。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促进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仍有大量问题需要探索,... 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已从校本课程的局部开发进入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新阶段。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促进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仍有大量问题需要探索,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整体化 精细化 协同创新
下载PDF
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学校课程管理 被引量:9
5
作者 金东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管理活动,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决定于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构... 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管理活动,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决定于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构建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应建立健全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决策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并应加强制度和规章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管理 内容 职责 体制构建
下载PDF
论基于现实问题的学校课程建设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宽宁 徐继存 张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7,共7页
自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着行政主导的主体缺位、功利取向的舍本逐末、专业缺失的技术虚妄等现实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学校课程建设内涵与属性的误解。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 自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着行政主导的主体缺位、功利取向的舍本逐末、专业缺失的技术虚妄等现实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学校课程建设内涵与属性的误解。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师针对学校的育人需求或问题,而对学校课程进行持续改进的专业活动。科学的学校课程建设应该聚焦于学校育人的真实问题,落实到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切实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问题 学校课程建设 内涵 路径
下载PDF
民族院校课程体系对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状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苏德 张良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30,共9页
学校课程是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发展与行为生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对某民族院校课程体系与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状况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分析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对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学校课程是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发展与行为生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对某民族院校课程体系与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状况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分析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对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发展状况方面,认知与行为的总体发展状况较好,但行为发展状况总体水平低于认知水平。在民族院校课程体系发展现状方面,学科课程存在“重认知轻行为”的现象,活动课程存在“课程地位未被完全重视”的现象,隐性课程存在“去生活化”的现象。为促进民族院校课程体系发展与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水平的提高,学科课程要突破对象范畴狭窄化的弊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与行为的均衡发展;活动课程需关照课程内容的全教育属性,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课程开展常态化;隐性课程要规避开设方式的理论宣教性,提高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过程的主体参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认知与行为 学校课程建设
原文传递
和合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红恩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0-55,共6页
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融合,强调融突之后新结构方式、新生命、新事物的生成。和合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建设秉持课程因人而生和课程为人而生的基本逻辑。和合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体... 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融合,强调融突之后新结构方式、新生命、新事物的生成。和合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建设秉持课程因人而生和课程为人而生的基本逻辑。和合思想下的学校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体现在多元共生的经验取向、复合价值的内生取向、系统建构的整体取向以及成长评价的人本取向几个方面。学校课程建设的和合之道贵在实现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以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思想 学校课程建设 系统建构
原文传递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特征、挑战与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玄兆丹 王嘉悦 李凌艳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摒弃“唯结果”导向,评价内容和标准注重理论引领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评价过程鼓励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和理解。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面临多重挑战,即被动式评价开展频繁、规范性评价相对缺失、专...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摒弃“唯结果”导向,评价内容和标准注重理论引领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评价过程鼓励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和理解。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面临多重挑战,即被动式评价开展频繁、规范性评价相对缺失、专业性评价较为匮乏。指向学校课程建设评价的优化策略包括明确课程评价的方向与制度保障、构建课程建设评价闭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评价 课程建设 评价主体 第三方评价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构成要素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丽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91-96,共6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围绕育人目标,对现行三级课程进行系统规划、整合重组、编排实施、监控评估,进而构建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动态过程。课程愿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形态、课程评价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五...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围绕育人目标,对现行三级课程进行系统规划、整合重组、编排实施、监控评估,进而构建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动态过程。课程愿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形态、课程评价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五个基本要素。确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追求的课程愿景,构建清晰且利于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打破分科、分立的传统课程内容框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态,坚持育人向度与技术向度有机统一的课程评价,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内涵 要素 未来走向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公共性:本质、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秀红 车丽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5,共7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引领人们在追求公共善的过程中超越个人理性,开展课程价值协商与集体审议的过程。公共性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应有形态,蕴含着公开性、平等性和公益性的本质特征。公共精神的匮乏,主体意识的缺失,公共空间的不足... 学校课程建设是引领人们在追求公共善的过程中超越个人理性,开展课程价值协商与集体审议的过程。公共性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应有形态,蕴含着公开性、平等性和公益性的本质特征。公共精神的匮乏,主体意识的缺失,公共空间的不足导致了学校课程建设公共性发展的困境。为提升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促进课程公共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公共精神培育的基础上,提升参与者的主体意识,拓展学校课程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公共性 公共精神 公共空间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论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减法”思维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2-56,共5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课程建设的推进,不少学校构建了庞大的课程体系。但学校课程"加法"的过度盛行,导致学校课程数量庞大、课程结构模糊、课程质量不高。学校需要转化思维方式,对课程适当做"减法",化繁为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课程建设的推进,不少学校构建了庞大的课程体系。但学校课程"加法"的过度盛行,导致学校课程数量庞大、课程结构模糊、课程质量不高。学校需要转化思维方式,对课程适当做"减法",化繁为简、化乱为明、化虚为实。具体而言,学校应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明确"减法"的依据;对学校课程进行删减整合,精简课程数量;完善相应制度,确保学校课程"减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减法思维 课程结构 课程资源
下载PDF
关于学校课程建设主体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永明 刘晓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年第2期11-14,共4页
主体问题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在研究和构建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策略、路径、方式、模式时,绝不能忘记人才是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创造的主体,而非被动的执行者。学校课程体现在学校课程的建设者身上,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取... 主体问题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我们在研究和构建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策略、路径、方式、模式时,绝不能忘记人才是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创造的主体,而非被动的执行者。学校课程体现在学校课程的建设者身上,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取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性与创造性需要理解、激活、解放,以及联合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类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 主体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课程论阐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润洲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0,共6页
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旨趣在于创生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催生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意识,本校课程的创生指示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而教师课程的建构则夯实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根基。从课程论来看,课程开发的... 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旨趣在于创生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催生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意识,本校课程的创生指示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而教师课程的建构则夯实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根基。从课程论来看,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规范着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指引着本校课程的创生;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则引领着教师课程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 课程论 目标模式 实践模式 过程模式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与城市战略定位匹配情况研究——基于40所北京市初高中学校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占德杰 王晓娟 范丽莉 《教育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1,共7页
城市定位引导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与教育发展相互促进。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优化教育功能、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40所初高中学校405位教师和1686位学生的调研数据发现,部分师生对首都“四个中心”战略... 城市定位引导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与教育发展相互促进。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优化教育功能、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40所初高中学校405位教师和1686位学生的调研数据发现,部分师生对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认知不够准确;学校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能够匹配城市定位,但不同学科存在差异;学习内容与方式丰富多样,但在实验教学、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教师对学校课程改进态度积极,但校内外的支持力度不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获得感总体较好,但年级之间不均衡。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认识高度;更新课程理念,促进城教融合;利用城市资源,改进学校课程;加大专业支持,推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定位 学校课程建设 四个中心
原文传递
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亮 徐继存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0,共7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实践作为一种方法论渗透学校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课程建设所需的动力和方法能够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得或逐渐孕育。然而,问题意识的匮乏、过程监督的缺失、生本价值的弱化导致本应连续统一... 学校课程建设是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实践作为一种方法论渗透学校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课程建设所需的动力和方法能够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得或逐渐孕育。然而,问题意识的匮乏、过程监督的缺失、生本价值的弱化导致本应连续统一的课程建设游离于实践。学校课程建设作为一种专业的理性实践活动,根据课程建设的起始性、过程性、结果性特征反身抽象出基于现实情境、遵从进阶思维、秉持适宜原则的逻辑向度,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课程建设。为建设高质量的学校课程,须回到课程实践活动中去,在拓宽课程问题视域的基础上,厚植过程评价思维理念,优化学校课程供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实践逻辑 进阶思维 问题视域
下载PDF
学校课程领导的实践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周天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59-62,共4页
学校课程建设日趋成为广大中小学尤为关注的问题。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学校课程制度创新中的一大飞跃,关注学校课程领导具有突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而,学校课程领导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在"经验"与"专业"之... 学校课程建设日趋成为广大中小学尤为关注的问题。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学校课程制度创新中的一大飞跃,关注学校课程领导具有突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而,学校课程领导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在"经验"与"专业"之间摇摆不定以及在"管"与"放"之间左右为难的困境。为提升学校课程领导,首先,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确立学校课程领导的价值定位;其次,在组织方略上,提倡全员参与和团队建设,谋求共同发展愿景。此外,还应当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与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建立文化融合的战略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领导 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 全员参与 团队建设 专业学习与文化融合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的教学论解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润洲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5,50,共6页
学校课程建设是凸显学校特色、推进学校整体改进的有效策略,但学校课程建设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其预期的设想。因此,从教学论的视角审视、考察学校课程建设就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而从教学论的视角来看,... 学校课程建设是凸显学校特色、推进学校整体改进的有效策略,但学校课程建设只有转化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其预期的设想。因此,从教学论的视角审视、考察学校课程建设就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而从教学论的视角来看,学校课程建设的逻辑支点是:廓清课程愿景,明确教与学的意义;优化课程结构,呈现教与学的框架;创新课程实践,提升教与学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资源 课程愿景 课程结构 课程实践
下载PDF
基于学生需要的学校课程建设的困境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婷婷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3期69-73,共5页
学生需要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但一些学校在学生需要的认识和评估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一是存在对“学生需要”的认识盲区,表现为:对“需要”的内涵认识不清,将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学生的“想要”混为一谈;对“需要”的主体归属定... 学生需要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但一些学校在学生需要的认识和评估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一是存在对“学生需要”的认识盲区,表现为:对“需要”的内涵认识不清,将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学生的“想要”混为一谈;对“需要”的主体归属定位不明,用成人眼中的“需要”取代学生的“需要”;对“学生需要”的价值排序错乱,没有处理好不同需要之间的关系。二是存在对学生需要的评估困境,表现为评估缺失、评估内容和方法单一、评估结果未能进行有效的课程转化。鉴于此,精准识别和定位学生需要以及科学转化学生需要,是破解上述困境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需要 学校课程建设 学生需要评估 课程转化
下载PDF
论学前课程回归生活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瑞竹 杨道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87-188,共2页
教育本质上是人为追求价值的生命活动,也是其生活的组成部分。那么,学前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必然在承担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重任的同时,兼具教育源于生活的特性。首先,回归生活的学前课程包含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三... 教育本质上是人为追求价值的生命活动,也是其生活的组成部分。那么,学前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必然在承担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重任的同时,兼具教育源于生活的特性。首先,回归生活的学前课程包含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三个基本理念;其次,回归生活的学前课程应具有生活性、全面均衡性、探究性和生成性的特征;最后,建构回归生活的学前课程:面向儿童生活需求的课程目标、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满足儿童生活兴趣的课程实施及关注儿童生命价值的课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课程 回归生活 理论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