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5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及开发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王文燕 陈建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广泛,保健作用确实,是一种开发前景良好的药食兼用植物.
关键词 五味子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五味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2
作者 杨擎 曲晓波 +5 位作者 李辉 金道明 律广富 王建玮 王保森 李娜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6期626-628,共3页
五味子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其果实、根、茎、叶等多种部位均具有药用价值,都可起到治疗作用。五味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含有木脂素、挥发油、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化学活性成分。五味子的化学活性成分与它的药理活性有着密切... 五味子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其果实、根、茎、叶等多种部位均具有药用价值,都可起到治疗作用。五味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含有木脂素、挥发油、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化学活性成分。五味子的化学活性成分与它的药理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对肝脏、心血管、神经中枢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种功效。因此,进一步研究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活性对于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抗氧化 抗肿瘤
下载PDF
五味子三种成分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48
3
作者 黄诒森 何燕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75-277,共3页
从华中五味子分离得到的五味子酮和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的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二醇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为五味子酮>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二醇,... 从华中五味子分离得到的五味子酮和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的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二醇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为五味子酮>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二醇,比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强。其机理之一可能是有效地清除了超氧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脂质过氧化 超氧阴离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属药用植物木脂素的含量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彦涵 高建平 陈道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55-1160,共6页
目的 :对五味子属植物的木脂素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探讨五味子药物资源问题。方法 :用HPLC对五味子属 14个种 (变种 ) 18个样品 (果实、茎藤和根 )中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 (schisandrin) ,五味子醇乙 (gomisinA) ,五味子酯甲 (schisanthe... 目的 :对五味子属植物的木脂素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探讨五味子药物资源问题。方法 :用HPLC对五味子属 14个种 (变种 ) 18个样品 (果实、茎藤和根 )中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 (schisandrin) ,五味子醇乙 (gomisinA) ,五味子酯甲 (schisantherinA) ,五味子甲素 (deoxyschizandrin) ,表 加巴辛 (d epigalbacine) ,安五脂素 [(+) anwulig nan],五味子乙素 (wuweizisuB) ,6 O 苯甲酰戈米辛O(6 O benzoylgomisinO)和五味子丙素 (wuweizisu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5种不同种的五味子果实中 ,9种木脂素总量为 0 .5 2 %~ 1.96 % ,其中以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含量最高 ,11种 (包括变种 )茎的 9种木脂素总量为 0 .0 2 %~ 1.5 1% ;小花五味子果实含有与华中五味子相似的木脂素成分 ,其中甲素的含量较高 (0 .5 9% ) ;绿叶五味子与五味子成分相似 ,其醇甲、醇乙和乙素的含量均较高 ;翼梗五味子果实、华中五味子果实、小花五味子茎、毛脉五味子茎和二色五味子根的安五脂素含量较高 ,分别 0 .77% ,0 .4 2 % ,0 .5 0 % ,0 .2 6 % ,0 .38% ;毛脉五味子茎、毛叶五味子茎和金山五味子茎的表 加巴辛含量较高 (分别为0 .89% ,1.5 1% ,0 .17% )。结论 :五味子属植物果实的木脂素含量高于根和茎 ;翼梗五味子果实、小花五味子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五味子属 药用植物 木脂素
下载PDF
五味子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5
作者 高雁 李廷利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04-106,共3页
五味子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因此,从五味子挥发油、木脂素类、有机酸、多糖等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五味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五味子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五味子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李巧云 居红芳 翟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本文对五味子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5,温度100℃,时间4h,在最佳提取... 本文对五味子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5,温度100℃,时间4h,在最佳提取工艺时,五味子的多糖提取率为5.38%。对常用的醇析方法进行改进,在传统Sevag法除蛋白的基础上采用Sevag法结合酶法除蛋白,大大缩短了除蛋白时间,又用改良的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粗多糖 提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提取率 中药材
下载PDF
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杜国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0期32-33,共2页
通过对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综述,发现其含有丰富的多糖及木脂素等,同时具有保肝、抗衰老、改善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对五味子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五味子 化学成分 药理 临床
下载PDF
五味子属植物的分类学订正 被引量:23
8
作者 林祁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32-550,共19页
根据对 1 2个国家 53个标本馆收藏的 5,0 0 0余份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标本的研究 ,结合野外调查和采集 ,对世界范围的五味子属种类作了分类学订正。在五味子属中 ,1 0个种被确认 ,2 2个种、7个亚种、1 4个变种和 1个变型的名称被作... 根据对 1 2个国家 53个标本馆收藏的 5,0 0 0余份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标本的研究 ,结合野外调查和采集 ,对世界范围的五味子属种类作了分类学订正。在五味子属中 ,1 0个种被确认 ,2 2个种、7个亚种、1 4个变种和 1个变型的名称被作为新异名。文中附有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属 分类学订正 新异名 栏科
下载PDF
五味子(北、南)的高压液相图谱及木脂素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22
9
作者 童玉懿 宋万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35-38,共4页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我国主要产区的五味子(北、南)中的木脂素作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北五味子色谱图相同,仅含量不同;不同来源的南五味子色谱图则有差别。
关键词 液相色谱 五味子 木脂素
下载PDF
五味子属雄花的形态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忠 路安民 +1 位作者 林祁 潘开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169-177,共9页
在五味子属 (Schisandra (Schizandra)Michx .)中 ,雄花的形态变异极大 ,是属下分类的主要性状。借助扫描电镜 ,全面观察了五味子属几个不同类型雄花的形态发生 ,结合已有的工作 ,首次提出该属雄花的形态建成有 3种类型。 (1)柱托型 (co... 在五味子属 (Schisandra (Schizandra)Michx .)中 ,雄花的形态变异极大 ,是属下分类的主要性状。借助扫描电镜 ,全面观察了五味子属几个不同类型雄花的形态发生 ,结合已有的工作 ,首次提出该属雄花的形态建成有 3种类型。 (1)柱托型 (columnar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在花形态发生的全过程中 ,保持柱状 ;根据雄蕊成熟时 ,药室着生的方向 ,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华中五味子亚型 (sphenantheraceoussubtype)和大花五味子亚型 (grandifloraceoussub type) ,前者药室侧向 ,后者药室外向或外侧向。 (2 )平托型 (flattened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随花的发育逐渐扁化 ,雄蕊着生于四周而使雄蕊群呈扁平五边形。 (3)球托型 (spherical_torustype)。雄花的花托肉质化膨大 ,雄蕊着生于球状花托上的凹穴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诸类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认为柱托型是原始类型 ;平托型与球托型源自于柱托型 ,它们是柱托型向不同方向演化的结果。分析了雄花形态变异的原因 ,认为昆虫咬食带来的进化压力导致本属雄花形态的高度分化。雄花花托增生膨大变扁平或者呈球状 ,可能是该属植物中以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为主要传粉媒介的类群对系统演化上雄蕊数目减少时的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属 形态发生 柱托型 平托型 球托型 传粉毁介 系统发育 雄花 栏科
下载PDF
从叶绿体DNA rbcL序列分析探讨五味子科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彦涵 张寿州 +2 位作者 高建平 李晓波 陈道峰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0-554,共5页
以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和Illiciumparviflorum为外类群,对五味子科的叶绿体rbcL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五味子科为一单系类群,与八角科关系最近,与木... 以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和Illiciumparviflorum为外类群,对五味子科的叶绿体rbcL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五味子科为一单系类群,与八角科关系最近,与木兰科关系较远.在严格一致性树中(Length=256,CI=0.8725,RI=0.8192),五味子科被分为二支,一支由五味子属中的中华五味子亚属Subgen.Sinoschisandra,多蕊五味子亚属Subgen.Pleiostema和少蕊五味子亚属Subgen.Maximowixzia构成,支持率82%;另一支包括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中的团蕊五味子亚属Subgen.Sphaerostema,重瓣五味子亚属Subgen.Plenischisandra.由此推断,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通过基因树分析,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证据认为,五味子S.chinensis和红花五味子S.rubriflora是五味子属中的原始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科 五味子属 南五味子属 系统发育 RBCL基因
原文传递
黄芩、黄连、五味子对5种多重耐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景皓 肖明霞 季萍 《新疆医学》 2012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黄连、五味子三种中药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方法:制备黄芩、黄连、五味子药液,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分别测定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五种多重耐... 目的:探讨黄芩、黄连、五味子三种中药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方法:制备黄芩、黄连、五味子药液,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分别测定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五种多重耐药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黄芩、黄连、五味子对不同的耐药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五味子的抑菌作用显著高于黄芩、黄连。结论:五味子对多重耐药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尝试用于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连 五味子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五味子传统和潜在功用的考察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丽艳 梁茂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67-2269,共3页
利用先前建立的《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中药五味子跨病种检索,可得含五味子复方在所有疾病的分布情况,再与历代本草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功能主治相比较,经过逻辑判断和统计分析,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成果及数理统计方... 利用先前建立的《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中药五味子跨病种检索,可得含五味子复方在所有疾病的分布情况,再与历代本草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功能主治相比较,经过逻辑判断和统计分析,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成果及数理统计方法,可以确定古代含五味子复方所治疼痛、一切眼疾、诸失血、中风、伤寒、癥瘕、瘟病、水肿、诸热、呕吐、食积、脚气、胎动不安、痈疽、小便淋秘、月水不调、疮疡等疾病现已舍弃,确定止痛、止血、熄风止痉、活血消癥、解热等为其潜在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功能 本草学 普济方
原文传递
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五味子提取物对其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稳兴 杨举伦 胡秀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74-277,F000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与引起人体酒精性肝损伤发生机制类似的小鼠动物模型,并研究五味子酒精提取物对其影响及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实验Ⅲ组和实验Ⅳ组,用含酒精的复合液体食物和细菌酯多糖(LPS)制备小鼠酒... 目的建立一种与引起人体酒精性肝损伤发生机制类似的小鼠动物模型,并研究五味子酒精提取物对其影响及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实验Ⅲ组和实验Ⅳ组,用含酒精的复合液体食物和细菌酯多糖(LPS)制备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实验Ⅲ组和实验Ⅳ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5%和1.5%五味子酒精提取物,饲喂8周后,实验Ⅱ、Ⅲ、Ⅳ组于尾静脉注射1 mg/Kg的LPS,6 h后测定血清ALT,AST,GGT含量,并取肝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混合酒精液体饲料联合LPS成功制作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ALT显著升高(16.3±5.2 U/L vs 52.6±18.7 U/L);五味子酒精提取物能显著地抑制血清ALT的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局部肝细胞变性,注射LPS后细胞核增大、核浓染,其余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酒精联合LPS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适用于酒精性肝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五味子酒精提取物具有降低酒精性肝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肝损伤 酯多糖 五味子
下载PDF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extract(Wuzhi Tablet)protects against chronic-binge and acute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by regulating the NRF2-ARE pathway in mice 被引量:18
15
作者 Xuezhen Zeng Xi Li +8 位作者 Chenshu Xu Fulin Jiang Yufei Mo Xiaomei Fan Yaoting Li Yiming Jiang Dongshun Li Min Huang Huichang Bi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83-592,共10页
Alcohol abuse leads to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nd no effective therapy is currently available.Wuzhi Tablet(WZ), a preparation of extract from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that is a traditional hepatoprotective herb, exert... Alcohol abuse leads to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nd no effective therapy is currently available.Wuzhi Tablet(WZ), a preparation of extract from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that is a traditional hepatoprotective herb, exerted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 in our recent studies, but whether WZ can alleviate alcohol-induced toxicity remains unclear.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WZ to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by using chronic-binge and acute models of alcohol feeding. The activities of ALT and AST in serum were assessed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GSH and the activity of SOD in the liver. The expression of CYP2E1 and proteins in the NRF2-ARE signaling pathway including NRF2, GCLC, GCLM, HO-1 were measured, and the effect of WZ on NRF2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We found that both models resulted in liver steatosi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transaminase activities, but that liver injury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by WZ. WZ administration also inhibited CYP2E1 expression induced by alcohol, and elevated the level of GSH and the activity of SOD in the liver. Moreover, the NRF2-ARE signaling pathway was activated by WZ andthe target genes were all upregulated. Furthermore, WZ significantly activated NRF2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Collectively,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WZ protected against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by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mproving antioxidant defense, possibly by activating the NRF2-ARE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holic liver injury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Wuzhi Tablet NRF2-ARE Oxidative stress
原文传递
五味子科植物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成仁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37-445,共9页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2 3种、6变种和 1变型的 91份花粉的形态。其中 5种、4变种和 1变型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该科花粉为单花粉 ,异极 ,辐射对称 ,扁球形至超扁球形 ,其萌发沟的排列格局在被子植物中是独...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2 3种、6变种和 1变型的 91份花粉的形态。其中 5种、4变种和 1变型的花粉形态为首次报道。该科花粉为单花粉 ,异极 ,辐射对称 ,扁球形至超扁球形 ,其萌发沟的排列格局在被子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若按萌发沟的数目划分 ,该科花粉可分为 3沟型和 6沟型两个类型。外壁为网状纹饰 ,网眼的大小和网脊的宽度与花的形态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不支持Praglowski对该科花粉用网眼大小来划分类型的作法 ,认为对他关于 3长沟汇聚的一极即花粉的远极的结论应作进一步探讨 ;不支持一些学者认为南五味子属Kadsura比五味子属Schisandra原始的观点。根据研究结果可认为 ,南五味子属的总体演化水平高于五味子属 ,它们可能是源于共同祖先、沿两条不同的路线平行演化的两个近缘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科 花粉形态 系统学 极性 萌发沟数目
下载PDF
中国药典成方制剂中有关五味子配伍规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玉宝 俸珊 +1 位作者 曾杰 徐晓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1-1776,共6页
目的总结2015版《中国药典》中含有五味子的成方制剂,发现五味子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5版《中国药典》中有关五味子的成方制剂,提取各味药物的出现频次、功能主治、中药类别、剂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建立树状... 目的总结2015版《中国药典》中含有五味子的成方制剂,发现五味子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5版《中国药典》中有关五味子的成方制剂,提取各味药物的出现频次、功能主治、中药类别、剂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获得药物配伍规律,对于频次大于20的药对进行现代研究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成方制剂100种,涉及中药128味,使用总频次906次。共计使用了17类中药,最常用为补气药(频次150,占0.1 656)、清热药(频次115,占0.1 269)、补阴药(频次91,占0.1 004)、补阳药(频次78,占0.8 610)、补血药(频次78,占0.8 610)等。使用频次前20位的单味药物分别为地黄(47)、麦冬(39)、茯苓(38)、黄芪(36)、甘草(35)、人参(32)、当归(23)、丹参(23)、枸杞子(21);聚类分析显示,频次大于10的中药可以聚为5类,而地黄单独归为一类。结论 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有关于五味子的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为主要治则,兼以安神、清热、收涩、平肝、熄风、解表、利水、渗湿、理气、化痰止咳、温里、活血化瘀、止血、化湿而进行组方配伍,为五味子配伍的合理用药,深入研究与现代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配伍 成方制剂 聚类分析 中国药典 欧氏距离
下载PDF
五味子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成仁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9,共13页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五味子科 2 4种 7变种 1变型的 92个居群 1 1 7份种子样品的表面微形态特征。将该科种子表面微形态归纳为 4大类型 ,其中第Ⅰ型又分为 3个亚型。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科的花粉微形态 ,以及花、果、茎和叶的宏...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五味子科 2 4种 7变种 1变型的 92个居群 1 1 7份种子样品的表面微形态特征。将该科种子表面微形态归纳为 4大类型 ,其中第Ⅰ型又分为 3个亚型。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科的花粉微形态 ,以及花、果、茎和叶的宏观形态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五味子科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几乎不受其植株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当稳定 ,因而作为分类的鉴别特征完全可靠。已观察到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不支持林祁和Saunders对五味子科所做的大部分分类学修订结果。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所揭示的Schisandra属与Kadsura属之间的关系 ,与花粉形态所揭示的两属关系极其相似 ,即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分别沿两条不同路线演化 ,但亦不能排除两属间有更复杂的关系的可能性。Kadsura属的总体演化水平高于Schisandra属 ,因而不支持认为Kadsura属比Schi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科植物 种子形态 表面微形态 系统学
下载PDF
五味子醇提残渣中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婷 仰榴青 +3 位作者 笪祖林 吴向阳 邹艳敏 张蓉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73,共4页
研究工业五味子醇提残渣中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温度是影响粗多糖得率的重要因素,水提法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4,温度100℃,... 研究工业五味子醇提残渣中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温度是影响粗多糖得率的重要因素,水提法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4,温度100℃,时间6 h,提取2次,此条件下五味子多糖的得率为11.52%,粗多糖样品中多糖含量为44.46%。结论:该提取工艺的多糖得率较高,可用于五味子醇提残渣中粗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五味子醇提残渣 粗多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Anti-diabetic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Ethanol-insoluble Residue of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 o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被引量:14
20
作者 ZHAO Ting MAO Guang-hua +7 位作者 ZHANG Mini LI Fang ZOU Ye ZHOU Ye ZHENG Wei ZHENG Da-heng YANG Liu-qing WUXiang-ya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9-102,共4页
The ethanol-insoluble residue of Schisandra generated during lignans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usually treated as solid waste. However, there is active polysaccharide which could be used in it. In this work, the water-... The ethanol-insoluble residue of Schisandra generated during lignans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usually treated as solid waste. However, there is active polysaccharide which could be used in it. In this work, the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ethanol-insoluble residue of Schisandra(ESCP)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anti-diabe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SCP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Moreover, the ESCP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pid metabolism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liver glycogen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SCP could be developed into a potential natural hypoglycemic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 Ethanol-insoluble residue Polysaccharide Diabetes mellitus Hypog-lycemic acti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