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安诗歌景物描写的艺术新走向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福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3-85,共3页
建安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一定程度上还囿于传统的山水审美观念 ,还建立在“比德”的审美观念之上 ,但有些作品已经开始了由“比德”向“畅情”的转化 ,更可注意者 。
关键词 景物描写 艺术倾向 "比德" "畅情" 独立审美意义 建安诗歌 文学研究 审美观念
下载PDF
简·奥斯汀小说中的风景抒写
2
作者 薛爱兰 张艳威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风景成为艺术的过程,就是观察者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风景进行审视、构造、抒写的过程。在奥斯汀的小说中,风景被构造成艺术的过程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奥斯汀作品时又对其中的风景进行了二次构造,由此形成了读者心... 风景成为艺术的过程,就是观察者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风景进行审视、构造、抒写的过程。在奥斯汀的小说中,风景被构造成艺术的过程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奥斯汀作品时又对其中的风景进行了二次构造,由此形成了读者心目中独特的“奥斯汀”式的风景,从而成就了奥斯汀小说经久不衰的神话,成为奥斯汀小说历久弥新的奥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抒写 奥斯汀小说
下载PDF
旗帜上的风景——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风景描写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夏放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8-74,共7页
中国现代小说中大量的风景描写,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自然风景,事实上,貌似“客观”的环境描写只能存在于现实主义小说的一整套叙事话语中,“自然风景”的自然运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和发展。
关键词 现代小说 风景描写 自然风景 文体风格 意识形态 审美理想
下载PDF
从及物性看小说《潜水鸟》景物描写对主题的深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祝敏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语篇框架。运用韩氏理论中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及物性,对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以期体现及物性分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并从中找到证明...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语篇框架。运用韩氏理论中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及物性,对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以期体现及物性分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并从中找到证明景物描写深化小说主题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景物描写 主题 深化
下载PDF
消失的“风景”线——十七年(1949—1966)乡土小说中的风、花、雪、月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宏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47-151,共5页
风景描写是现代乡土小说的重要表征之一,但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到十七年(1949-1966)却发生了变异,风景开始隐匿,即使在孙犁、艾芜等这些向以抒情写景闻名的作家笔下,风景的呈现更多伴随于旧人旧事,在现实时空中却付诸阙如。写景即写人,消... 风景描写是现代乡土小说的重要表征之一,但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到十七年(1949-1966)却发生了变异,风景开始隐匿,即使在孙犁、艾芜等这些向以抒情写景闻名的作家笔下,风景的呈现更多伴随于旧人旧事,在现实时空中却付诸阙如。写景即写人,消失的风景线从侧面说明了十七年文学中"人"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十七年 风景描写
下载PDF
对象化·流动化·神灵化——论《楚辞》中景物描写的审美形态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大威 裴隽姝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6-61,共6页
《楚辞》中景物描写具有三个审美形态特征:一是自然山水对诗人心灵的舒泻与治疗,加深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亲和,使景物描写初步呈现为对象化的特征;二是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总是不断通过空间的转换来缓释心灵,又使景物描写呈现为流动化... 《楚辞》中景物描写具有三个审美形态特征:一是自然山水对诗人心灵的舒泻与治疗,加深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亲和,使景物描写初步呈现为对象化的特征;二是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总是不断通过空间的转换来缓释心灵,又使景物描写呈现为流动化的特征;三是受楚地巫觋文化的影响,自然景物与诗人感伤的心境互渗映衬、缱绻缠绵,使景物描写呈现为神灵化的特点,从而使诗歌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天地神人共舞的审美境界。《楚辞》的景物描写虽总体上仍服从于诗人主体的抒情言志,尚不具有独立的审美地位,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形态价值,显示了古人山水审美意识的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景物描写 审美形态特征
下载PDF
谈曹文轩小说的风景描写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洲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8-80,共3页
曹文轩先生的小说创造了具有“自我连贯性”的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世界。其中水、阳光、花草树木,这三类意象组成了曹文轩小说风景描写的基本布局,生成了小说独特意境的基本情调:优美、明净、清丽。同时,由于作者的悲悯情怀,风景描写中有... 曹文轩先生的小说创造了具有“自我连贯性”的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世界。其中水、阳光、花草树木,这三类意象组成了曹文轩小说风景描写的基本布局,生成了小说独特意境的基本情调:优美、明净、清丽。同时,由于作者的悲悯情怀,风景描写中有时渗透着一种忧伤,但理性与节制仍在。这种自然风景与人的感情、心灵和谐共生的意境,是曹文轩风景描写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文轩小说 风景描写 意境
下载PDF
论景物描写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杰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1期194-194,209,共2页
景物描写有三个层次:一是描写的真实性;二是描写的形象性;三是描写的艺术性。在写作中我们进行景物描写要遵循真实性,做到形象性,力求艺术性。
关键词 景物 描写 层次
下载PDF
小说意境场面的景物描写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蕴含深浓的意境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重要特征,描写景物是创造意境的必要手段,本文对意境场面中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 意境 场面 景物 描写
下载PDF
萧纲园林写景诗的佛教特色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近宏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2-26,38,共6页
因受佛教思想的浸润,萧纲的园林写景诗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他采用了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在取景上的独特眼光使他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微妙的景物变化,同时也使他的诗歌脱离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借景抒情"传统;萧纲园林诗中频... 因受佛教思想的浸润,萧纲的园林写景诗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他采用了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在取景上的独特眼光使他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微妙的景物变化,同时也使他的诗歌脱离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借景抒情"传统;萧纲园林诗中频繁出现的"烟"意象,则是源于他对人生的关注与佛教"空"观念的影响.通过对萧纲园林写景艺术的分析,可一窥写景这一创作方法在佛教思想影响下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纲 写景 佛教 "烟"意象
下载PDF
再造视野融合:从接受美学看莫言《酒国》中的景物描写翻译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颖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莫言的《酒国》是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其中的景物描写无论在人物刻画还是背景烘托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接受美学翻译观出发,以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酒国》英文本为语料,分析译者在对自然景物描写... 莫言的《酒国》是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其中的景物描写无论在人物刻画还是背景烘托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接受美学翻译观出发,以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酒国》英文本为语料,分析译者在对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生活场景描写三方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阐述译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有效的翻译手段实现译文读者期待视野和实践视野的"视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国》英译文 景物描写 视野融合 接受美学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英译探究——以巴金小说《家》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兰 谭燕萍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8-91,98,共5页
接受美学理论主要包括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期待视野指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创新视野和定向视野,视野融合指译者对文学作品的视野和读者通过阅读译本产生的视野相互融合。美裔中国籍翻译家沙博理巧妙地翻译了文学作品《家》中自然景物描写... 接受美学理论主要包括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期待视野指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创新视野和定向视野,视野融合指译者对文学作品的视野和读者通过阅读译本产生的视野相互融合。美裔中国籍翻译家沙博理巧妙地翻译了文学作品《家》中自然景物描写,通过采用形象化的动词或名词活用词直译自然景物中的拟人修辞,通过增译翻译社会环境描写中的文化负载词,为读者创造期待视野;通过保留喻体和本体翻译生活场景描写中比喻修辞的语句,保留了原有文学作品的文化特色,提升了英语读者的创新视野,巧妙地实现了英语读者的视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景物描写 《家》英译本
下载PDF
景物描写与审美角度的选择
13
作者 谭广旭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8-70,共3页
由于作者的思想修养、感情陶冶、生活阅历以及种种心理因素不同,必然产生审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景物,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是经过作者对自然的认识与创造,是人化的自然,是作者“灵魂”的写照。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景物描写 审美差异 思想修养 感情陶冶 生活阅历 心理因素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北朝佛教造像记的文学意义
14
作者 张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北朝造像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是北朝儒佛交融的社会思潮的产物。造像记使用了传统的文章体裁,吸收了佛经中的内容,并借鉴了佛经中惯用的抒情方式、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表达方式,以其大量的超现实内容、丰富奇丽的想象,冲击了以... 北朝造像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是北朝儒佛交融的社会思潮的产物。造像记使用了传统的文章体裁,吸收了佛经中的内容,并借鉴了佛经中惯用的抒情方式、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表达方式,以其大量的超现实内容、丰富奇丽的想象,冲击了以实用为中心的北朝文学观念,也改变了这一时期文学典雅平正的审美特点。这种文学内容与技巧的发展,与唐初文学融合南朝技巧、北朝气质的特点极其相似,为中国古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学样式和文化遗产方面提供了方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造像记 佛教文学 景物描写 心理描写
下载PDF
《静静的顿河》景物描写的多重功能
15
作者 向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2-56,共5页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不仅揭示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命运,还通过大量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在小说中发挥着多重功能:在结构上作为开篇,具有提供活动背景、暗示故事发展方向的功能;在结尾处能与叙述相结合,传达...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不仅揭示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命运,还通过大量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在小说中发挥着多重功能:在结构上作为开篇,具有提供活动背景、暗示故事发展方向的功能;在结尾处能与叙述相结合,传达出深刻的象征意味;过渡性的景物描写则具有转换生活场景和叙述焦点的功能。在人物塑造上,自然景物所承载的艺术语境以人物为核心,通过以景释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等方式强化人物情感和心理。在作者态度上,对顿河土地的热爱和哥萨克命运的反思凸显了人道主义关怀,这也是《静静的顿河》脱离了苏联时代的历史语境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景物描写 多重功能
下载PDF
论许敬宗及其诗歌创作
16
作者 李晓青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在掌握丰富史料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许敬宗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及擅矫主命的贼臣行为并给以评价;同时结合许敬宗的人品,对其诗歌创作进行了讨论,认为许敬宗诗歌创作以奉和侍宴应诏诗为主,大肆铺排、用事用典密集是其特点,写景... 在掌握丰富史料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许敬宗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及擅矫主命的贼臣行为并给以评价;同时结合许敬宗的人品,对其诗歌创作进行了讨论,认为许敬宗诗歌创作以奉和侍宴应诏诗为主,大肆铺排、用事用典密集是其特点,写景诗写景状物稍差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敬宗 奸臣 诗歌 铺排 用典 写景
下载PDF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鲁迅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17
作者 王素霞 《当代教研论丛》 2020年第12期98-99,共2页
景物描写是小说创作中关键的表现技巧,景物描写不单纯赞美景物的美,言语间发挥着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信息化背景为赏析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为例,浅析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鲁... 景物描写是小说创作中关键的表现技巧,景物描写不单纯赞美景物的美,言语间发挥着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信息化背景为赏析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为例,浅析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鲁迅作品中景物描写的核心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背景 初中语文 鲁迅作品 景物描写
下载PDF
论萧红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18
作者 屈璐慧 《职大学报》 2020年第1期52-55,共4页
萧红小说中景物描写独具一格,新鲜生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她小说景物描写中儿童视角下的率真书写,稚气洒脱又清新自然;她具有独特感知观察力,笔下景物陌生新鲜又别致真实,前后期创作上呈现不同特点,形式上又有其相似性;她凭借细腻纤敏... 萧红小说中景物描写独具一格,新鲜生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她小说景物描写中儿童视角下的率真书写,稚气洒脱又清新自然;她具有独特感知观察力,笔下景物陌生新鲜又别致真实,前后期创作上呈现不同特点,形式上又有其相似性;她凭借细腻纤敏的女性情感,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刻生命哲学和人生体验。萧红用寂寞真挚的内心声音,为现代文坛留下了一曲凄婉诗意的绝唱。她的个人成长史和景物描写独特性值得人们长期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景物描写
下载PDF
中外山水诗景物描写比较——以《山居秋暝》与《The Daffodils》为例
19
作者 刘一宁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7-58,共2页
由于中外文化根源的不同,中外山水田园诗会产生审美上的较大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整体性的静态描写,而西方诗中的景物描写多为个体性的动态描写;在中国诗中,写景是为了体悟,最终超越个人情感,而在西方诗中,... 由于中外文化根源的不同,中外山水田园诗会产生审美上的较大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整体性的静态描写,而西方诗中的景物描写多为个体性的动态描写;在中国诗中,写景是为了体悟,最终超越个人情感,而在西方诗中,写景是为了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中国诗中意象丰富,多个意象构成一个意象群,在西方诗中意象单一,鲜明而有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 景物描写 情感 意象
下载PDF
试析《简·爱》中红白黑三色在景物描写中的运用
20
作者 邓宏艺 《潍坊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3-65,149,共4页
夏洛蒂·勃朗特创造性地将绘画元素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来 ,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在《简·爱》中 ,她就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红白黑三种颜色来强化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就三色在景物描写中的运用 ,分析其表现出的多种作用... 夏洛蒂·勃朗特创造性地将绘画元素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来 ,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在《简·爱》中 ,她就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红白黑三种颜色来强化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就三色在景物描写中的运用 ,分析其表现出的多种作用和丰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小说评论 景物描写 红色 白色 黑色 夏洛蒂·勃朗特 英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