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的含义 被引量:255
1
作者 俞孔坚 《时代建筑》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3)景观作为系统,(4)景观作为符号。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景观设计 风景 建筑艺术 城市环境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空间重构研究 被引量:86
2
作者 孔繁超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6-151,共6页
[目的/意义]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和交互是图书馆空间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应用将为图书馆空间重构、环境治理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探讨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 [目的/意义]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和交互是图书馆空间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应用将为图书馆空间重构、环境治理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探讨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梳理数字孪生技术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场景及领域,探讨了其对图书馆空间的重构。[结果/结论]数字孪生技术在图书馆设施的健康管理、绿色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用户画像和评估、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再现图书馆文化遗产和提升用户信息素养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数字孪生技术与其他智能技术的整合运用将促进图书馆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从而构建更加智慧的图书馆空间,促进用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智慧图书馆 空间 场景 重构 应用
原文传递
复杂虚拟场景构造及交互漫游实现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李振波 孟祥旭 向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183-1187,共5页
针对数字化博物馆和数字化校园中虚拟漫游的需要,根据虚拟现实中复杂虚拟场景漫游的特点,探讨了复杂虚拟场景构建及进行多通道交互漫游的若干技术问题。结合数字化博物馆及校园虚拟漫游系统的实践,给出了虚拟场景的构造过程,并通过立体... 针对数字化博物馆和数字化校园中虚拟漫游的需要,根据虚拟现实中复杂虚拟场景漫游的特点,探讨了复杂虚拟场景构建及进行多通道交互漫游的若干技术问题。结合数字化博物馆及校园虚拟漫游系统的实践,给出了虚拟场景的构造过程,并通过立体显示等多通道交互技术实现了复杂场景的虚拟漫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虚拟场景 构造 交互漫游 虚拟现实 立体视觉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型的雾天图像复原新方法 被引量:64
4
作者 陈功 王唐 周荷琴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8-893,共6页
由于雾天场景的能见度很低,因此为了保证视频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对视频图像进行去雾处理。根据光学原理,雾天条件下场景的能见度下降是与场景深度呈指数关系的,鉴于现有的基于物理模型方法的去雾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 由于雾天场景的能见度很低,因此为了保证视频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对视频图像进行去雾处理。根据光学原理,雾天条件下场景的能见度下降是与场景深度呈指数关系的,鉴于现有的基于物理模型方法的去雾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物理模型的图像复原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雾天场景的光学成像建模;然后借助于一张晴天和一张雾天场景的参考图像,计算出场景各点的深度比关系,最后利用深度关系复原雾天图像或雾天视频。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和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雾 智能视频监控 图像复原 物理模型 场景
下载PDF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collaboration and cognition 被引量:63
5
作者 Nan-ning ZHENG Zi-yi LIU +6 位作者 Peng-ju REN Yong-qiang MA Shi-tao CHEN Si-yu YU Jian-ru XUE Ba-dong CHEN Fei-yue WANG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153-179,共27页
The long-term go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to make machines learn and think like human beings. Due to the high levels of uncertainty and vulnerability in human life and the open-ended nature of problems t... The long-term go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to make machines learn and think like human beings. Due to the high levels of uncertainty and vulnerability in human life and the open-ended nature of problems that humans are facing, no matter how intelligent machines are, they are unable to completely replace huma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human cognitive capabilities or human-like cognitive models into AI systems to develop a new form of AI, that is,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This form of AI or machine intelligence is a feasible and important developing model.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asic models: one is human-in-the-loop augmented intelligence with human-computer collaboration, and the other is cognitive computing based augmented intelligence, in which a cognitive model is embedded in the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This survey describes a basic framework for human-computer collaborative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and the basic elements of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based on cognitive computing. These elements include intuitive reasoning, causal models, evolution of memory and knowledge, especially the role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intuitive reasoning for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cognitiv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visual scene understanding based on memory and reasoning. Several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in related field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Hybrid-augmented intelligence Cognitive computing Intuitivereasoning Causal model Cognitive mapping Visual scene understanding Self-driving cars
原文传递
灾害风险基本定义的探讨 被引量:59
6
作者 黄崇福 刘安林 王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6,共9页
近年来,各种灾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急剧上升,人类的减灾观念正从灾后的反应转变为灾前防御,灾害风险管理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什么是风险?什么是灾害风险?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指出了国际上较有影响的18个灾害风险定义的不... 近年来,各种灾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急剧上升,人类的减灾观念正从灾后的反应转变为灾前防御,灾害风险管理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什么是风险?什么是灾害风险?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指出了国际上较有影响的18个灾害风险定义的不足之处,进一步阐述了作者早年提出的以情景为基础的风险定义,进而给出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基本定义,并根据下定义时必须遵循的4条规则,将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议的定义进行了比较,说明本文给出的基本定义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定义 概率 情景 灾害
下载PDF
算法即媒介:算法范式对媒介逻辑的重构 被引量:61
7
作者 喻国明 耿晓梦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5-51,共7页
在5G技术革新带来的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新传播图景下,将媒介看作信息传递工具的认知范式已丧失解释力;媒介天然是一种居间性的概念,这种关系联结属性随着技术发展逐渐成为最关键的媒介逻辑。构成智能时代基础设施的算法便是一种更高意... 在5G技术革新带来的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新传播图景下,将媒介看作信息传递工具的认知范式已丧失解释力;媒介天然是一种居间性的概念,这种关系联结属性随着技术发展逐渐成为最关键的媒介逻辑。构成智能时代基础设施的算法便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媒介,它通过一系列判断架构连接、匹配与调适价值关系,形塑认知、建构关系、整合社会。把算法理解为一种媒介,不仅为解读算法的社会性提供了有益视角,更高度概括了新传播图景下媒介运作的核心逻辑——价值关系联结,对未来传播主流媒介的建设路径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媒介 关系范式 社会建构 场景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空间变革 被引量:45
8
作者 杨文建 邓李君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12,共8页
人工智能实现了智慧图书馆在服务功能、服务渠道、服务方式上的转变,也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馆由初期的智能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实现了智慧图书馆在空间表现力、空间层次性、空间多样性上的突破,使用户在智慧图书馆中的... 人工智能实现了智慧图书馆在服务功能、服务渠道、服务方式上的转变,也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馆由初期的智能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实现了智慧图书馆在空间表现力、空间层次性、空间多样性上的突破,使用户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场景体验、价值判断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使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更趋合理化、物理环境与服务更加便捷化、基于情境感知与应用的服务更趋人性化,在使智慧图书馆空间架构、功能布局更富有延展性的同时,促进了智慧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的服务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图书馆 空间 服务 场景 体验
下载PDF
未来传播视野下内容范式的三个价值维度——对于传播学一个元概念的探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喻国明 耿晓梦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70,119,共11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推动着新一代内容范式的建构。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范式,内容在作为资讯传达的深度价值之外,还具有作为情感和关系表达的宽度价值,以及内容作为一种传播场景的媒介价值。虽然资讯内容的价值属性未改变,但专业媒介面临...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推动着新一代内容范式的建构。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范式,内容在作为资讯传达的深度价值之外,还具有作为情感和关系表达的宽度价值,以及内容作为一种传播场景的媒介价值。虽然资讯内容的价值属性未改变,但专业媒介面临工作重心从直接内容生产向数据挖掘与生产组织协调的转型。泛众化传播到来的同时传播的情感和关系属性被放大,视频表达的宽信息容量彰显了内容作为引发关系认同和情感共鸣的宽度价值。面对碎片化传播语境与流动中的用户,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内容作为一种场景的媒介价值显现出来--通过内容聚合趣缘用户,再通过数据驱动建构场景连接,最后促进供需双方的价值变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范式 价值维度 资讯价值 关系认同与情感共振 内容场景
原文传递
平台情境下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逻辑与实现 被引量:39
10
作者 阳镇 陈劲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76,共18页
可持续性竞争理念下如何实现传统商业模式向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学界对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内涵理解与价值逻辑以及全新平台情境下的平台企业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实现问题缺乏研究。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在价... 可持续性竞争理念下如何实现传统商业模式向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学界对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内涵理解与价值逻辑以及全新平台情境下的平台企业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的实现问题缺乏研究。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在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主体网络以及价值创造绩效全方位超越了传统商业模式。重点聚焦于平台情境下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建构与实现,研究了在可持续性商业模式设计理念下平台企业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在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捕获与价值实现等维度内容上的系统超越,认为平台经济情境下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主要存在于共享经济领域的共享平台以及平台经济领域的商业运作平台场景之中,共享平台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主要是聚焦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化的重新配置予以实现可持续性商业模式下的综合价值与共享价值创造;而平台经济下的商业运作平台主要是立足于企业社会责任嵌入观通过嵌入相应的社会责任实践议题或者社会责任实践平台界面,实现平台运营过程中的相关联的社会环境问题,并通过平台商业生态圈的力量予以解决进而创造可持续的综合价值;或在可持续导向的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家精神或共益型企业精神)驱动下搭建基于某一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实践平台或社会创新平台,打造社会创新/创业组织或者共益型组织予以实现平台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未来,平台情境下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研究需进一步从基础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融合与治理)以及实证研究(驱动因素、影响效应以及评价)两大层面予以深化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商业模式 平台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共享经济 平台经济 场景
原文传递
图书馆场景服务的要素分析与内容实现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东波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60-64,共5页
现在世界已进入场景时代,场景取代了信息入口,需求由场景而定,服务应场景而生。面对场景的时代,图书馆必须要实现场景服务,提高其服务水平。文章分析了场景服务的核心要素,确立了实现场景服务的主要途径:树立场景服务的新思维,构建高水... 现在世界已进入场景时代,场景取代了信息入口,需求由场景而定,服务应场景而生。面对场景的时代,图书馆必须要实现场景服务,提高其服务水平。文章分析了场景服务的核心要素,确立了实现场景服务的主要途径:树立场景服务的新思维,构建高水平的服务场景,确立场景服务的基本架构,完成场景服务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场景 场景服务要素 场景服务思维 场景服务架构 场景服务实现
原文传递
融媒体语境下“第三媒介时代”媒介形态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成良 甘险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4,60,共6页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技术聚合为特征的融媒体形态,是媒介形态演进的需要,也是新兴媒介技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媒介史的视角探讨第三媒介的发展路径,分析第三媒介时代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进而提出融媒体传播引导下的"...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技术聚合为特征的融媒体形态,是媒介形态演进的需要,也是新兴媒介技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媒介史的视角探讨第三媒介的发展路径,分析第三媒介时代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进而提出融媒体传播引导下的"第三媒介时代"的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全觉传收 第三媒介时代 场景
下载PDF
元宇宙中的学习:融合学习者身份、时空的未来学习图景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小涛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53,共9页
元宇宙是融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应用并集成,融合成为元宇宙的核心与根本属性。学习的场景化需求变迁和元宇宙的技术赋能,共同决定了元宇宙中融合性学习的天然基因。这种融合性学习是指在元宇宙的学习场景... 元宇宙是融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应用并集成,融合成为元宇宙的核心与根本属性。学习的场景化需求变迁和元宇宙的技术赋能,共同决定了元宇宙中融合性学习的天然基因。这种融合性学习是指在元宇宙的学习场景下,由学习者、学习者所处的时间、空间以及学习事件共同构成的虚实融合的学习活动,并在特定的技术赋能下形成特定的融合场景。虚实相间的学习者身份融合、非序列的时间无缝衔接融合和学习空间的无缝衔接融合,成为元宇宙融合性学习的三种基本融合形态。元宇宙融合性学习和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有着本质区别。元宇宙的融合属性,破解了传统学习者具身融合的难题,促使学习者从“场景之外”走向“场景之内”,知识学习从“知识之外”走向“知识之内”。因而,元宇宙极大地激发了个体学习的兴趣。元宇宙融合性学习的学习者因素、知识内容等因素,也对学习场景的构建提出了诸多挑战。未来基于元宇宙的学习图景,将实现学习的全要素融合、人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和技术赋能的所想即所得的全新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融合 融合性学习 场景 技术赋能 互联网 未来学习图景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场景与构建路径 被引量:28
14
作者 温雯 赵梦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99,共11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革新与广泛使用,数字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延续、焕发生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经历了“入库”“上线”“在场”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形态、传播、体验于一体的数字化特征,并日益显现出...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革新与广泛使用,数字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延续、焕发生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经历了“入库”“上线”“在场”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形态、传播、体验于一体的数字化特征,并日益显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场景态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场景包括保护与传承场景、创作与转化场景以及传播与体验场景,未来应加快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和智能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善以传承人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创体系,构建“全景式”“体验型”“立体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场景 共创
下载PDF
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建立 被引量:19
15
作者 朱晓冬 周明全 +1 位作者 耿国华 李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 开发西北大学数字考古博物馆,对数字博物馆尤其是考古类数字博物馆涉及的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展望。方法 介绍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和发展现状,从系统结构、网络建设、信息采集、数字化存储和展品展示5个方面讲述西北大学考... 目的 开发西北大学数字考古博物馆,对数字博物馆尤其是考古类数字博物馆涉及的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展望。方法 介绍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意义和发展现状,从系统结构、网络建设、信息采集、数字化存储和展品展示5个方面讲述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的设计和实现。结果 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建成西北大学数字考古博物馆。结论 考古数字博物馆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典型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 场景 数字考古 数字水印
下载PDF
虚拟城市场景建模方法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段学军 陈铭 王晓斌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449-1454,共6页
虚拟城市场景建模是虚拟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形地物建模、纹理映射以及视觉效果处理等内容。地形建模需要进行模型分解、求解法向量和定义颜色;地物建模需要进行二维三角网剖分、不透明和透明单面构造。纹理映射技术将像片纹理... 虚拟城市场景建模是虚拟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形地物建模、纹理映射以及视觉效果处理等内容。地形建模需要进行模型分解、求解法向量和定义颜色;地物建模需要进行二维三角网剖分、不透明和透明单面构造。纹理映射技术将像片纹理和地形地物融合,用来增强地形地物的显示效果。视觉效果处理主要采用消隐处理、光照显示、浓淡处理与透视显示等技术。层次细节纹理技术可以改进虚拟城市复杂场景绘制速度,但在可视化表现时必须使表现信息量和可视速度之间有一个折中,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多级LOD,在不同的可视化阶段采用不同的L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城市 场景 建模 方法与技术
下载PDF
具身方式、空间方式与社交方式:元宇宙的三大入口研究——基于传播学逻辑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喻国明 赵秀丽 谭馨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2,共9页
元宇宙是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更高维度的新型世界,人类可以通过具身、空间、社交三大入口进入元宇宙。按照未来发展的时间序列逻辑,人类进入元宇宙的方式在这三大入口的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特征。其中,具身入口的发展... 元宇宙是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更高维度的新型世界,人类可以通过具身、空间、社交三大入口进入元宇宙。按照未来发展的时间序列逻辑,人类进入元宇宙的方式在这三大入口的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特征。其中,具身入口的发展将按照近期进入外链式虚拟体验阶段,完成五感替代;中期走向内置化虚实相生阶段,尝试意念交流;远期迈入赛博格后“新人类”阶段,实现终极传播的过程进行发展。空间入口则将依照近期进入主场景融汇阶段,实现数智化升级;中期走向多场景覆盖阶段,满足多元垂直需求;远期迈入全场景升维阶段,全产业协同带来全方位变革的链路进行探索。社交入口的发展将遵循在近期进入创建数字分身阶段,实现第二身份的定制与身心映射;到中期进入凝聚虚拟社群阶段,再造精神空间并形成赛博文化;跨入远期积淀社会文明阶段,架构社会系统并制定运行规则的逻辑进行升维。必须指出,从当下现实发展到元宇宙近期阶段,也需要三大入口中相应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在技术与社会的“互构”中开启“人之为人”的新型数字文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具身 场景 社交 时序分析 互构模式
原文传递
技术“遮蔽”的空间:媒介环境学派“空间观”初探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长松 蔡月亮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42,共18页
在社会理论与传播研究"空间转向"的背景下,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伊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及莱文森媒介理论中的空间话语,并对媒介环境学派的空间观加以阐释:媒介环境学派不仅存在一个空间话语的表达"传统",而且呈现... 在社会理论与传播研究"空间转向"的背景下,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伊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及莱文森媒介理论中的空间话语,并对媒介环境学派的空间观加以阐释:媒介环境学派不仅存在一个空间话语的表达"传统",而且呈现出由物理空间向感觉空间再向物理空间的螺旋式回归的态势;然而,由于学派对媒介技术的强调,空间成为服务其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的手段,虽有一定的理论生成力,但缺少应有的主体性,成为由技术遮蔽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派 空间 地球村 场景 真实空间
原文传递
流动的意义:传统文化移动传播的符号学阐释 被引量:24
19
作者 晏青 罗小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6-172,共7页
基于移动传播的移动性、社交性、互动性,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新的表意方式、意义生产与价值流转的符号规律,呈现了独特的媒介逻辑自洽、话语重组方式以及日常融入的符号学机制。作为符号学体系的传统文化传播具有多模态特征,繁复的符号... 基于移动传播的移动性、社交性、互动性,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新的表意方式、意义生产与价值流转的符号规律,呈现了独特的媒介逻辑自洽、话语重组方式以及日常融入的符号学机制。作为符号学体系的传统文化传播具有多模态特征,繁复的符号能够在纵横双轴中实现逻辑自洽。传统文化在用户赋权、关系联结的移动媒体中有着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式。其中,伴随性文本的大量出现使其出现意义弥散、话语狂欢、无限延伸的符号范式;因“移动”而产生流动的场景与文化沉浸。可以说,从符号表征到符号繁殖、场景沉浸,移动传播时代的传统文化继承迎来新的符号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移动传播 符号 场景
下载PDF
乡村数字文旅发展的动能、场景与路径 被引量:23
20
作者 贺小荣 徐海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3-172,共10页
发展乡村数字文旅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产业本身的优化升级、文旅市场的多元消费、“新基建”“新技术”的融合、持续性扩大内需等因素为乡村数字文旅发展提供了多元动能。数字技术重... 发展乡村数字文旅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产业本身的优化升级、文旅市场的多元消费、“新基建”“新技术”的融合、持续性扩大内需等因素为乡村数字文旅发展提供了多元动能。数字技术重塑了乡村文旅产业的场景构建,形成了由元宇宙乡村社区、乡村智慧旅游平台、乡村旅游电商平台以及N种数字化体验空间的联合组合而成的“1+2+N”场景体系。推动乡村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主体意识与素质、构建特色文化传播体系、促进乡村整体环境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动能 场景 路径 乡村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