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n near-fiel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被引量:2
1
作者 Xitian Hu Li Zhou +1 位作者 Xu Wu Yan Peng 《Advanced Photonics Nexus》 2023年第4期15-30,共16页
We review the recent biomedical detection developments of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SNOM),focusing on scattering-type SNOM,atomic force microscope-based infrared spectroscopy,peak force infrared microscop... We review the recent biomedical detection developments of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SNOM),focusing on scattering-type SNOM,atomic force microscope-based infrared spectroscopy,peak force infrared microscopy,and photo-induced force microscopy,which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abel-free,noninvasive,and specific spectral recognition.Considering the high water content of biological samples and the strong absorption of water by infrared waves,we divide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se techniques into two categories:one based on a nonliquid environment and the other based on a liquid environment.In the nonliquid environment,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biomedical samples can be obtained with nanometer resolution.In the liquid environment,these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dynamic 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 and track the proces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 of single molecules,which is conducive to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We elaborate their experimental challenges,technical means,and actual cases for three microbiomedical samples(including biomacromolecules,cells,and tissues).We also discuss the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for their development.Our work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efficient use of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b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IELD scattering-type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bas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photo-induced force microscopy biomedical detection nanospectroscopy
下载PDF
Spatial and spectral mode mapping of a dielectric nanodot by broadband interferometric homodyne scanning near-field spectroscopy 被引量:1
2
作者 Jinxin Zhan Wei Wang +3 位作者 Jens Brauer Lukas Schmidt-Mende Christoph Lienau Petra Groß 《Advanced Photonics》 EI CSCD 2020年第4期55-65,共11页
We investigat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s of antimony sulfide(Sb2S3),a direct-bandgap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hat has recently spark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as a thin film solar cell absorber.Fabrication... We investigat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s of antimony sulfide(Sb2S3),a direct-bandgap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hat has recently spark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as a thin film solar cell absorber.Fabrication from a nanoparticle ink solution and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ing with pattern sizes down to 50 nm have recently been demonstrated.Insight into the yet unknown nanoscopic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structures is highly desired for their future applications in nanophotonics.We implement a spectrally broadband scattering-type near-field optical spectroscopy technique to study individual Sb2S3 nanodots with a 20-nm spatial resolution,covering the range from 700 to 900 nm.We show that in this below-bandgap range,the Sb2S3 nanostructures act as high-refractive-index,low-loss waveguides with mode profiles close to those of idealized cylindrical waveguides,despite a considerable structural disorder.In combination with their high above-bandgap absorption,this makes them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applications as dielectric metamaterials,specifically for ultrafast photoswit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ield spectroscopy scattering-type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 tip-modulation SNOM dielectric nanostructure thin film patterning
原文传递
散射式太赫兹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岳东东 游冠军 《光学仪器》 2020年第2期64-69,共6页
基于散射式近场探测原理,设计并搭建了散射式太赫兹扫描近场光学显微系统(THz s-SNOM),实现了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的太赫兹近场显微成像测量。该系统以输出频率范围为0.1~0.3THz的太赫兹倍频模块为发射源,通过纳米探针的针尖产生纳米光... 基于散射式近场探测原理,设计并搭建了散射式太赫兹扫描近场光学显微系统(THz s-SNOM),实现了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的太赫兹近场显微成像测量。该系统以输出频率范围为0.1~0.3THz的太赫兹倍频模块为发射源,通过纳米探针的针尖产生纳米光源与样品相互作用,并将样品表面的倏逝波转化为可在远场测量的辐射波。通过探针逐点扫描样品表面,同时获得了样品表面的形貌图和太赫兹近场显微图。该系统的显微分辨率取决于探针针尖的曲率半径,而与太赫兹波的波长无关。使用该系统测量了金薄膜/硅衬底样品和石墨烯样品的近场显微图,结果表明,近场显微的空间分辨率优于60nm,波长与空间分辨率之比高达λ/26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外差探测
下载PDF
探测激子极化激元在超薄范德华微晶中的光传播
4
作者 Talha Ijaz 边琦 +10 位作者 曹琰 丁皓璇 陈晓瑞 卢欢 杨树 邢雪婷 方思敏 刘孟源 张鑫 高健智 潘明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5-42,I0001-I0004,I0117,共13页
激子极化激元是一种准粒子,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材料即使在室温下也能支持传播激子极化子,是非常好的纳米光子学研究平台.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可以对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薄片中激子极化激元进行实空间探测,但... 激子极化激元是一种准粒子,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材料即使在室温下也能支持传播激子极化子,是非常好的纳米光子学研究平台.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可以对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薄片中激子极化激元进行实空间探测,但波导厚度仅限于低至30 nm.本文采用三种不同波长的入射光(1550和1064 nm的近红外以及633 nm的可见光),通过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测量,探测到MoS2和WSe2薄片中激子极化子普通横电模式的纳米光学成像.在厚度分别低至~3 nm(相当于4原子层)和~8 nm(相当于12原子层)的超薄MoS2和WSe2薄片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干涉条纹图案,大大打破了之前的测量厚度限制.当厚度接近几个原子层时,波矢量始终保持在1.6k0~1.7k0左右,而不是理论预言的1k0.这些模式的特性表明,体系是由近乎悬浮的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薄片的三层对称波导构成,其对激子极性子的传播产生限域效应.研究结果为探索基于超薄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材料的近红外区极化器件提供了深入的理解和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材料 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激子极化子
下载PDF
α-MoO_(3)/石墨烯异质叠层结构中的声子极化激元-等离极化激元杂化波导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凤升 郑泽波 +5 位作者 黄悟朝 许宁生 王锡描 王天武 陈焕君 邓少芝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6-187,共12页
在中红外至太赫兹的电磁场长波谱段,二维范德瓦耳斯晶体石墨烯和a-MoO_(3)能够分别支持等离极化激元和双曲声子极化激元,实现对长波电磁场的纳米尺度聚焦和调控。不同类型极化激元之间的杂化可以进一步丰富极化激元物理特性,为纳米尺度... 在中红外至太赫兹的电磁场长波谱段,二维范德瓦耳斯晶体石墨烯和a-MoO_(3)能够分别支持等离极化激元和双曲声子极化激元,实现对长波电磁场的纳米尺度聚焦和调控。不同类型极化激元之间的杂化可以进一步丰富极化激元物理特性,为纳米尺度下的电磁场调控带来更多维度。为此开展了a-MoO_(3)薄片和单层石墨烯异质叠层结构声子极化激元-等离极化激元杂化研究。在理论上通过求解二维光波导麦克斯韦波动方程,分析了a-MoO_(3)/石墨烯异质叠层结构中声子极化激元-等离极化激元杂化激元波导模式的传播特性,计算了波导模式的色散关系,揭示了a-MoO_(3)/石墨烯异质叠层结构特有的电磁场传输机制。在实验上通过干法转移制备了a-MoO_(3)/单层石墨烯异质叠层结构,并采用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对该异质结构的杂化极化激元特性进行了三维空间纳米光学成像表征,验证了理论结果。研究结果为计算范德瓦耳斯二维晶体叠层结构的杂化极化激元特性提供了定量模型,为研究二维晶体中不同类型的极化激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声子极化激元 等离极化激元 杂化极化激元 二维范德瓦耳斯晶体 异质叠层结构 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原文传递
单层MoS_(2)和WS_(2)的太赫兹近场显微成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鑫林 游冠军 《光学仪器》 2022年第1期63-69,共7页
采用太赫兹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THz s-SNOM)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单层MoS_(2)和WS_(2)晶粒的太赫兹近场响应。在没有可见光激发时,未探测到可分辨的太赫兹近场响应,说明晶粒具有较低的掺杂载流子浓度。有可见光激发时,由于... 采用太赫兹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THz s-SNOM)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单层MoS_(2)和WS_(2)晶粒的太赫兹近场响应。在没有可见光激发时,未探测到可分辨的太赫兹近场响应,说明晶粒具有较低的掺杂载流子浓度。有可见光激发时,由于光生载流子的太赫兹近场响应,能够测得与晶粒轮廓完全吻合的太赫兹近场显微图。在相同的光激发条件下,MoS_(2)的太赫兹近场响应强于WS_(2),反映了两者之间载流子浓度或迁移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THz s-SNOM兼具超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光生载流子的灵敏探测能力,对二维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光电特性的微观机理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 二硫化钼 二硫化钨 光生载流子分布 近场成像
下载PDF
太赫兹近场光学亚表面检测技术研究
7
作者 童海泉 游冠军 《光学仪器》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研究了太赫兹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Terahertz scattering-type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THz s-SNOM)对亚表面金属微纳结构的显微成像检测。首次采用自主搭建的THz s-SNOM系统对表面覆盖了六方氮化硼薄膜的金微米... 研究了太赫兹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Terahertz scattering-type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THz s-SNOM)对亚表面金属微纳结构的显微成像检测。首次采用自主搭建的THz s-SNOM系统对表面覆盖了六方氮化硼薄膜的金微米线进行太赫兹近场显微测量,获得了具有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和较高对比度的近场显微图。结合全波数值模拟,分析了THz s-SNOM探测亚表面金属微纳结构的空间分辨率、近场散射信号强度和成像对比度。研究表明,THz s-SNOM具有优良的亚表面显微成像检测能力,可应用于微纳电子器件的亚表面结构表征和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亚表面检测 太赫兹成像
下载PDF
散射型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的探针振动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涛 朱亦鸣 游冠军 《光学仪器》 2019年第2期60-65,共6页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平台设计了可见.近红外波段的散射型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验测量,分析了散射探针振动的调制振幅和扫描反馈幅值对近场信号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探针针尖尺寸相近的调制振幅有利于抑制背景散射噪声及...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平台设计了可见.近红外波段的散射型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验测量,分析了散射探针振动的调制振幅和扫描反馈幅值对近场信号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探针针尖尺寸相近的调制振幅有利于抑制背景散射噪声及优化近场信号的信噪比;当探针扫描反馈幅值与自由空间调制振幅之比大于90%时,可基本消除探针扫描过程中非简谐振动对近场成像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型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振动振幅 反馈幅值
下载PDF
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系统的研制及应用测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楠 王玥 +1 位作者 刘涛 夏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5-203,共9页
基于扫描探针技术设计搭建了一套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系统。基于搭建的系统结构和近场信号探测原理,理论分析和实验讨论了不同因素的干扰、解调阶次、聚焦光斑等因素对近场光学信号提取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装置性能,对纳米金颗粒和... 基于扫描探针技术设计搭建了一套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系统。基于搭建的系统结构和近场信号探测原理,理论分析和实验讨论了不同因素的干扰、解调阶次、聚焦光斑等因素对近场光学信号提取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装置性能,对纳米金颗粒和机械剥离的六方氮化硼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搭建的装置实现了10 nm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六方氮化硼表面声子极化激元在传播-反射过程中形成的驻波现象,展示了该技术在低维纳米材料光学表征中应用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扫描探针技术 近场光学 衍射极限 超分辨
下载PDF
散射型组合周期排桩带隙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王海洋 翟春鑫 +3 位作者 李连友 包世波 李金浜 王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37-4346,共10页
为明确散射型组合周期排桩带隙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在通过相似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散射型组合周期排桩带隙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带隙特征。结果表明:带隙范围内的竖向和横向加速度最... 为明确散射型组合周期排桩带隙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在通过相似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散射型组合周期排桩带隙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带隙特征。结果表明:带隙范围内的竖向和横向加速度最大衰减程度分别达到95.9%和87.61%,带隙分布特征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散射型组合周期排桩带隙主要受填充率、周期常数、材料密度、基体弹性模量和晶格类型等因素影响;随着填充率减小和周期常数增大,散射型组合周期排桩更易于获得低频带隙,但带宽变窄;通过减小基体密度或增大散射体密度可获得较大带宽的高频带隙;随着基体弹性模量的增大,带隙的边界频率同步向高频迁移;对于圆形散射体,六角晶格构型的带隙性能整体优于正方晶格。研究结果可为散射型周期排桩优化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散射型 周期排桩 带隙特性 影响因素 隔振性能
下载PDF
我国中子计的进展
11
作者 刘圣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546-548,共3页
本文报告了我国中子计的进展。中子计的类型有:插入型、表面型、透射型和散射型。
关键词 中子计 插入型 表面型 水分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