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作期头皮电极脑电图在局灶性癫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金洋 张玮 +2 位作者 徐斌 胡湘蜀 刘兴洲 《癫痫杂志》 2019年第6期431-43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癫痫侧向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和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行癫痫手术的4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起源于不同脑叶/区(额叶内侧面...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癫痫侧向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和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行癫痫手术的4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起源于不同脑叶/区(额叶内侧面、额叶外侧面、颞叶内侧面、颞叶新皮层、后头部和岛叶)的共计356次发作,将每次发作期的头皮电极EEG分为十等段(E1-E10),分析每等段EEG的侧向性,再将十段EEG合并成E1-E3,E4-E6和E7-E10三个时段,分析三个时段EEG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错误率和无侧向性率。颅内电极EEG明确癫痫发作的起始脑区,癫痫术后发作消失/减少最终判定致痫区。结果所有脑叶/区的癫痫中,62%(219/356)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定侧价值。近80%的颞叶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侧向性。颞叶内侧型癫痫在发作期头皮电极EEG的E4-E6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89%,而在E1-E3段错误率最高,达30%;颞叶新皮层癫痫有95%的发作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额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率明显高于正确率。额叶内侧型癫痫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但仅为24%;额叶外侧型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错误,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为83%。后头部癫痫在E1-E3段可提供93%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岛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均很低。结论 E1-E3段头皮电极EEG在所有脑叶/区癫痫的侧向性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尤其对额叶外侧型、颞叶新皮层、后头部癫痫侧向性价值更高。而E4-E6及E7-10段对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侧向性诊断价值仍然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期 头皮电极脑电图 局灶性癫痫侧向性 诊断
原文传递
头皮脑电图偶极子定位在癫癎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若秋 孙业忠 +1 位作者 莫叶和 王佳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头皮脑电图(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癎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在84例难治性癫癎手术病人中,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癎源发放(epileptogenicdischarges)位置,术中以ECoG(皮层脑电图)及深电... 目的研究头皮脑电图(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癎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在84例难治性癫癎手术病人中,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癎源发放(epileptogenicdischarges)位置,术中以ECoG(皮层脑电图)及深电极记录确定致癎区,对比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按EcoG定出的位置直接对致癎区进行手术处理,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在颞叶癫癎,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深电极定位完全一致;在额、顶、枕叶癫癎,偶极子位置误差为10-15mm。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80例中71%的病人无癫癎发作,25%的病人发作减少75%以上,手术有效率96%。结论头皮EEG的偶极子定位方法无创、准确,相当于脑磁图,可避免创伤性检查用于癫癎病人的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外科手术 头皮脑电图 偶极子定位
下载PDF
头皮脑电图对结节性硬化患者癫痫手术治疗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贺晶 周文静 +3 位作者 史洁 林久銮 张冰清 宋宪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0-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对结节性硬化患者癫痫手术治疗评估的意义,以及头皮EEG是否为局灶性起始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例结节性硬化癫痫患者进行头皮长程视频EEG监测,确定其放电部位及发作起始区域。11例患者实施病灶直接切除术,...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对结节性硬化患者癫痫手术治疗评估的意义,以及头皮EEG是否为局灶性起始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例结节性硬化癫痫患者进行头皮长程视频EEG监测,确定其放电部位及发作起始区域。11例患者实施病灶直接切除术,5例患者SEEG植入电极后再行热凝毁损或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术后无发作,其中3例患者术前头皮EEG为局灶性起源,9例患者为全面性或半球性起源;4例患者术后仍有发作,其中2例患者头皮EEG为非局灶性起始,2例患者为局灶性起始。头皮EEG为局灶性起始与非局灶性起始患者的术后无发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结论头皮EEG表现对结节性硬化患者的癫痫手术评估有指导意义;而头皮EEG是否为局灶性起始对手术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癫痫 头皮脑电图
下载PDF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癫癎患者头皮脑电图的特点及其定位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蔡立新 李勇杰 +2 位作者 张国君 遇涛 杜薇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癫癎中的表现特点及定位致癎灶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05年4月至2006年8月我研究所收治的22例术前采用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术后病理证实为FCD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癫癎中的表现特点及定位致癎灶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05年4月至2006年8月我研究所收治的22例术前采用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术后病理证实为FC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作间期皮层电图(ECoG)癎样异常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分为四种类型:A:独立棘波,B:重复棘慢波,C:多棘波,D:快波,以a、b、c、d分别表示头皮EEG与上述分类相对应的IED波形。发作期癫癎异常放电(ictal discharge,ID)被分为:Ⅰ型:节律性快波,Ⅱ型:棘波节律,Ⅲ型:小于8 Hz的节律性电活动。将22例患者术前头皮EEG与ECoG的数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2例FCD患者头皮EEG的IED分型中,a型占50%,ECoG的IED中,A型占36%,D型与C型各占23%。头皮EEGa型中,45%来自ECoG类型IED。头皮EEG表现为c和d型IED的均来自ECoG的C与D型。头皮EEG的ID中Ⅰ型有7例,Ⅱ型有4例,Ⅲ型有9例;头皮EEG的ID中的Ⅲ型明显多于ECoG的Ⅲ型(X2=7.02,P= 0.03)。头皮EEG局限型Ⅰ型与Ⅱ型ID的部位与手术部位一致性好。结论:FCD患者头皮EEG的IED以棘波、尖波波形较多见,且表现范围较ECoG上的IED广泛。头皮EEG的ID表现以Ⅲ型为主,且定位意义不如ECoG上的ID类型。经过由皮层到头皮的传导,不论是IED还是ID,异常放电形式均有可能发生改变。当头皮EEG的IED与ID同时为局限型且部位彼此相一致时,定位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 癫痫 头皮脑电图(eeg) 皮层电图(ECoG)
下载PDF
头皮脑电采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发华 舒琳 邢晓芬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共6页
脑电能反映人脑的健康及认知活动状况,是脑疾病诊治及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参数。脑电监测也是脑机接口的重要手段。其中,头皮脑电采集技术相对于颅内脑电采集技术具备无创的优点,相对于前额脑电采集能提供多通道多脑区的脑电信号,用途最... 脑电能反映人脑的健康及认知活动状况,是脑疾病诊治及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参数。脑电监测也是脑机接口的重要手段。其中,头皮脑电采集技术相对于颅内脑电采集技术具备无创的优点,相对于前额脑电采集能提供多通道多脑区的脑电信号,用途最广泛。然而头发遮蔽影响脑电采集性能,从而限制其应用。对头皮脑电采集技术的电极器件及可穿戴系统进行了综述研究,分析该领域国内外科研及产业化进展情况,并从新型材料、先进结构和加工工艺、系统集成三方面对头皮脑电采集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研究对于头皮脑电采集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价值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脑电 半干电极 干式电极 有源电极 可穿戴
下载PDF
癫痫性痉挛发作的头皮及颅内脑电图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文静 石岩芳 +6 位作者 王东明 刘晓燕 张光明 韩宏彦 田宏 林久銮 孙朝晖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的头皮及颅内脑电图(EEG)特点,探讨与痉挛发作相关的EEG变化及其与发作间期放电、神经影像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皮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的头皮及颅内脑电图(EEG)特点,探讨与痉挛发作相关的EEG变化及其与发作间期放电、神经影像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皮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此11例患者均行术中皮层EEG监测30~60min,其中4例术前行颅内电极长程EEG监测。结果:8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基本对称的痉挛发作,发作期头皮EEG为全导高波幅慢波、尖波伴低波幅快波活动或广泛低波幅快波活动发放;另3例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痉挛发作,EEG为局灶性棘慢波发放。术中皮层监测5例患者为反复的、暴发出现的多棘波活动,2例患者见持续性的棘波、尖波活动,4例未见明显的癫痫样电活动。4例行颅内电极监测者发作期EEG表现,2例为“前导性”的高波幅棘波伴随20Hz左右的低波幅快波发放;另2例为局灶性低波幅快波活动并迅速扩散,无“前导性棘波”。手术切除“前导性棘波”或反复性、节律性痫样放电的皮层可消除发作。结论:在一部分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其痉挛发作可能因新皮层局灶的电发放点燃,颅内EEG如果存在前导性的棘波,这个棘波部位可能是促发痉挛发作的点燃灶。完整切除术中监测呈现反复性、节律性痫样放电的皮层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癫痫性痉挛发作 头皮脑电图 颅内电极脑电图
下载PDF
结合连续小波变换与生成对抗网络的癫痫发作预测
7
作者 廖家慧 杨丰 +1 位作者 詹长安 张利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目前半监督深度学习模型已成功用于脑电信号(EEG)的癫痫发作预测,但该模型在EEG预处理方式与半监督模型稳定性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连续小波变换(CWT)与基于梯度惩罚的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GP)的改进方法(CW... 目前半监督深度学习模型已成功用于脑电信号(EEG)的癫痫发作预测,但该模型在EEG预处理方式与半监督模型稳定性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连续小波变换(CWT)与基于梯度惩罚的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GP)的改进方法(CWT-WGAN-GP)。首先对未标记的EEG信号进行CWT获得时频图,并结合特定患者的EEG数据集训练WGAN-GP模型,生成高性能的特征提取器;其次,以经过训练的WGAN-GP的判别器为特征提取器、两个全连接网络层为分类器(预测器),用少量有标记的EEG信号CWT时频图完成分类模型训练;最后,WGAN-GP的判别器与稳定的全连接网络组成半监督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用于癫痫发作预测。用CHBMIT头皮脑电数据集中所筛选的13例患者数据,评估改进的半监督癫痫发作预测模型,并与现有半监督方法相比。该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和AUC指标上分别达到82.69%,67.48%,82.08%和84.03%,将原有的性能指标分别提升14.48%,34.45%,7.87%和11.4%;CWT-WGAN-GP的预测性能与现有方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WT与WGAN-GP模型相结合能有效地改善半监督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性能,在癫痫发作预测中发挥无监督特征提取的优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预测 头皮脑电信号 深度学习 连续小波变换 基于梯度策略的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癫痫发作预测模型:斯托克韦尔变换的生成对抗与长短时记忆网络半监督方法
8
作者 廖家慧 李涵懿 +1 位作者 詹长安 杨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8,共12页
目的提出一种半监督癫痫发作预测模型(ST-WGAN-GP-Bi-LSTM预测模型),从脑电(EEG)信号的时频分析、无监督特征模型稳定性以及后端分类器设计三个方面提升发作预测性能。方法对癫痫EEG信号进行斯托克韦尔变换(ST变换)得到时频输入,通过自... 目的提出一种半监督癫痫发作预测模型(ST-WGAN-GP-Bi-LSTM预测模型),从脑电(EEG)信号的时频分析、无监督特征模型稳定性以及后端分类器设计三个方面提升发作预测性能。方法对癫痫EEG信号进行斯托克韦尔变换(ST变换)得到时频输入,通过自适应调节分辨率和保留绝对相位,定位癫痫EEG信号的时频成分;当生成数据分布和真实EEG数据分布无重叠时,为了避免JS散度均为常数而导致特征学习失效的问题,采用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作为特征学习模型,以EM距离结合梯度惩罚策略(WGAN-GP)引导的代价函数,约束模型的无监督训练过程,进而生成高阶特征提取器;构建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时序预测模型,在获取高阶EEG时频特征间时序相关性基础上提升癫痫分类(预测)性能。利用公开数据集CHB-MIT头皮脑电数据集对本文提出的ST-WGAN-GP-Bi-LSTM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本文的ST-WGAN-GP-BiLSTM预测模型在AUC、灵敏度和特异性指标上分别达到90.40%,83.62%和86.69%。与现有半监督方法相比,将原有的性能指标分别提升17.77%,15.41%和53.66%,并与基于CNN的有监督预测模型性能持平。结论本方法有效地改善半监督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性能,在癫痫发作预测中发挥无监督特征提取的优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预测 头皮脑电信号 斯托克韦尔变换 生成对抗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基于图注意力深度神经网络的癫痫脑电尖波识别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昊天 宋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头皮脑电记录中的尖波识别能够为癫痫诊断提供重要的帮助和参考,但已报道方法中存在特异性低,忽略多通道间信息等问题。通过建立一种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癫痫脑电中尖波自动识别。研究中以临床头皮脑电记录为样本,首次建立层叠的卷积... 头皮脑电记录中的尖波识别能够为癫痫诊断提供重要的帮助和参考,但已报道方法中存在特异性低,忽略多通道间信息等问题。通过建立一种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癫痫脑电中尖波自动识别。研究中以临床头皮脑电记录为样本,首次建立层叠的卷积与图注意力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分别对脑电电极通道内和通道间的特征作有效提取。实验不仅发现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55%,特异性96.83%,相较于对比方法有明显提升;同时通过电极通道间的注意力指数得到和尖波放电明显相关的电极关系图,有尖波发生的电极区域在图中明显聚集并分离于背景电极,可以为癫痫病灶定位提供辅助信息。上述算法,创新地利用多通道间信息,取得了领先的识别准确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脑电 尖波识别 深度学习 注意力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315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军 张蔚 +4 位作者 高平 操德智 赵霞 陈黎 文飞球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记录高频振荡成分(HFOs)在复杂型热性惊厥(CFS)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5例CFS患儿为研究对象,随访三年,定期通过头皮脑电图对患儿脑电活动中的快波进行捕捉,并对患者进行智力测试。根据患...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记录高频振荡成分(HFOs)在复杂型热性惊厥(CFS)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5例CFS患儿为研究对象,随访三年,定期通过头皮脑电图对患儿脑电活动中的快波进行捕捉,并对患者进行智力测试。根据患儿癫痫的控制情况将患儿分为良性组(305例)与不良组(10例),观测对比两组患儿的智力水平与脑电图情况,分析高频振荡成分的出现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病例中仅在不良组患儿中观察到HFOs的存在,观察到的HFOs均在80 Hz以上,这些HFOs的频率为83.3~172.4 Hz,波幅为5~25μV,持续时间为80~200 ms。两组患儿初诊时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随访三年后,不良组患儿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较良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头皮脑电图记录高频振荡成分能准确判断CFS患儿的预后情况,可将其作为预测CSF患儿预后的新的特异性较强的生物指标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脑电图 高频振荡成分 复杂型热性惊厥
下载PDF
头皮EEG偶极子定位在癫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若秋 孙业忠 +1 位作者 金丽萍 燕军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 :研究头皮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 :在 80例难治性癫手术病人中 ,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致源放电位置 ,术中以皮质电图 (ECoG)及脑深部电极记录确定致区 ,对比... 目的 :研究头皮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 :在 80例难治性癫手术病人中 ,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致源放电位置 ,术中以皮质电图 (ECoG)及脑深部电极记录确定致区 ,对比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 ,按ECoG定出的位置直接对致区进行手术处理 ,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在颞叶癫 ,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脑深部电极定位完全一致 ;在额、顶、枕叶癫 ,偶极子位置误差为 10~ 15mm。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3个月 ) ,80例中 71%的病人无癫发作 ,2 5 %的病人发作减少 75 %以上 ,手术有效率 96 %。结论 :头皮EEG的偶极子定位方法无创、准确 ,相当于脑磁图 ,可避免创伤性检查而用于癫病人的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外科 头皮脑电图 偶极子定位 术前定位 皮质脑电图 致痫区
下载PDF
癫癎诊疗中应用头皮脑电图偶极子定位的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觉民 谭启富 +6 位作者 李铭 叶明 李建 胡静 汤忠华 樊炼 傅传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总结癫癎诊疗中应用头皮脑电图偶极子定位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偶极子源成像定位癫癎灶、17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与皮层脑电图、深部电极记录对比,参考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无癫癎发作或偶有先兆发... 目的总结癫癎诊疗中应用头皮脑电图偶极子定位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偶极子源成像定位癫癎灶、17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与皮层脑电图、深部电极记录对比,参考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无癫癎发作或偶有先兆发作12例,发作形式改变(术前大发作变为小发作)和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3例,发作次数减少不到50%1例,无变化1例,手术总有效率为94%。结论头皮EEG偶极子的术前定位方法无创、准确,可避免创伤性检查用于癫癎病人的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头皮脑电图 偶极子定位
下载PDF
皮质发育不良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在术前评估的定位价值
13
作者 梅珍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ocalcorticaldysplasia,FCD)癫痫病人发作间期的特点及定位致痫区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50例行颅内电极埋置术,并经病理证实为FCD的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ocalcorticaldysplasia,FCD)癫痫病人发作间期的特点及定位致痫区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50例行颅内电极埋置术,并经病理证实为FC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颅内电极脑电图(intracraniale—lectrodes EEG,IEEG)发作间期放电(interictal discharge,IID)与头皮脑电图(EEG)IID分为四种类型:A型独立棘波;B型重复棘慢波;C型多棘波;D型阵发性快活动。IEEG发作期放电(ictaldischarg,ID)分为3型:I型阵发性快活动;Ⅱ型棘波节律;Ⅲ型小于8Hz的节律性电活动。将50例患者头皮EEG-IID与IEEG-ID分析比较。结果:50例头皮EEG-liD的A、B、C、D各型的波形、部位与IEEG-ID相比,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6例头皮EEG-IID在D型中,5例IEEG-ID为I型,术后随访预后均为EngleI级;10例头皮EEG-ID在C型中,7例IEEG-ID为I型,术后随访为EngleI级的6例;C、D型EngleI级12例。而头皮EEG-IID中A型16例,术后随访EngleI级的4例,定位意义明显弱于其它类型。结论:50例中头皮EEG-IID以棘波、尖波波形较为多见,且范围较IEEG-IID广泛。经过由皮层到头皮的传导,不论是lID还是ID,异常放电形式均有可能发生改变。头皮EEG的c、D型lID较为局限,定位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 癫痫 头皮脑电图(头皮eeg) 颅内电极脑电图(Ieeg) 发作间期放电(IID) 发作期放电(ID)
下载PDF
SD大鼠在清醒及不同麻醉状态下EGG边际谱特征量比较
14
作者 胡慧娴 高春芳 +2 位作者 黄磊 徐争元 李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运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法(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探究SD大鼠在清醒、浅麻醉、深麻醉状态下头皮脑电信号(EGG)边际谱特征量。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6只。每只大鼠未注射乌拉坦时视为清醒状态,首次腹腔注射乌拉坦(500 mg/kg)视为... 目的运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法(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探究SD大鼠在清醒、浅麻醉、深麻醉状态下头皮脑电信号(EGG)边际谱特征量。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6只。每只大鼠未注射乌拉坦时视为清醒状态,首次腹腔注射乌拉坦(500 mg/kg)视为浅麻醉状态,1 h后再次腹腔注射乌拉坦(800 mg/kg)视为深麻醉状态,分别记录大鼠清醒、浅麻醉、深麻醉时EGG。采用HHT法比较各波段SD大鼠EGG的平稳度、边际谱谱峰和能量比。结果清醒状态下大鼠边际谱谱峰在α波波段,α波能量占比45%,而δ波能量占比仅5%;浅麻醉和深麻醉状态谱峰在δ波波段,但深麻醉时能量占比(40%)略高于浅麻醉时能量占比(38%)。结论HHT边际谱和能量比反映信号幅值和能量频域分布特性——按序向频率降低的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坦 头皮脑电信号 麻醉深度 边际谱 能量比
下载PDF
难治性颞叶癫痫头皮脑电发作起始形式与致痫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陶园 但炜 +4 位作者 周超 孙超 谢延风 石全红 詹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20-2225,共6页
目的观察难治性颞叶癫痫(intractable temporal lobe epilepsy,ITLE)患者头皮脑电发作起始形式,并探讨其与致痫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45例ITLE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其172次临床发作的视频脑电图资料,... 目的观察难治性颞叶癫痫(intractable temporal lobe epilepsy,ITLE)患者头皮脑电发作起始形式,并探讨其与致痫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45例ITLE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其172次临床发作的视频脑电图资料,所有病例行切除性癫痫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评估均为EngelⅠ级。根据术前MRI所示致痫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和颞叶新皮层癫痫(neocortic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NTLE);术后病检可见6种不同病理类型。对发作期脑电起始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各种起始形式在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致痫病变的出现差异,探讨不同发作起始形式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及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结果 (1)45例患者172次临床发作期脑电中有明显起始形式157次,包括低幅快活动(low-voltage fast activity,LVFA)57次(36.3%),θ节律35次(22.3%),δ活动31次(19.7%),尖波活动20次(12.7%),低中幅多棘波14次(8.9%)。157次发作期脑电中局灶性起源103次(65.6%),LVFA占49次(47.6%),LVFA的定位率明显高于其他起始形式(P<0.01)。(2)5种起始形式均可见于MTLE和NTLE,LVFA在NTLE的出现率明显高于MTLE(P<0.01),慢活动(θ节律及δ活动)在MTLE的出现率高于NTLE(P<0.05),尖波活动及低中幅多棘波在不同部位的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种起始形式可见于不同性质的致痫病变,θ节律在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病变中的出现率高于其他病变类型(P<0.05)。结论 ITLE发作期头皮脑电起始形式中LVFA有较好定位价值,θ节律对HS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颞叶癫痫 发作期头皮脑电 致痫病变 低幅快活动
下载PDF
低噪声、低纹波头皮脑电信号采集的前端电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皓 王宇涵 +2 位作者 薛楷泷 袁燚 李效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86-92,共7页
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由前置放大器、纹波抑制电路、增益可编程放大器和外置低通滤波器组成的低噪声头皮脑电信号采集前端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采用斩波技术来降低低频噪声和失调电压,其结构为电容耦合的斩波稳定放大器... 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由前置放大器、纹波抑制电路、增益可编程放大器和外置低通滤波器组成的低噪声头皮脑电信号采集前端电路。其中前置放大器采用斩波技术来降低低频噪声和失调电压,其结构为电容耦合的斩波稳定放大器,其有源放大部分由折叠式共源共栅级和共源级构成的两级全差分放大器构成,以获得较高的开环增益;同时在前置放大器后引入了阻容耦合电路来抑制在斩波频率处产生的纹波。可编程增益放大器采用可调电容阵列构成的电容负反馈放大器以实现增益逐级可调。Spectre后仿真结果表明,前置放大器的增益为40 dB,共模抑制比可达131 dB,电源抑制比90 dB,输入等效噪声772 nV/sqrt(Hz)^@100 Hz;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增益分别为12、20、25 dB;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1 kHz;纹波抑制电路对在斩波频率处的纹波具有400倍的抑制效果。该前端电路的总增益为40~65 dB,通频带为1 Hz~1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采集 前置放大器 斩波技术 纹波抑制电路 增益可编程放大器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手术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晋 祝捷 李建国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对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7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术前长程头皮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结合术中皮层脑电图(corticalelectroencephalogram,ECoG)监... 【目的】对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7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术前长程头皮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结合术中皮层脑电图(corticalelectroencephalogram,ECoG)监测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按Engel标准评判,并分别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QOLIE-31量表评分。【结果】发作情况按Engle分级法分类:术后I级35例占48.6%,II~III级24例占33.3%,IV级13例占18.1%;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前后患者QOLIE-31量表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难治性癫痫的一种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否准确定位致痫区以及选择的手术方式是否适当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长程头皮脑电图 皮层脑电图 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协方差信息和1D CNN的脑电癫痫检测研究
18
作者 林德厚 胡众义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2年第3期98-99,101,共3页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的人工分析来检测癫痫疾病,这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且对神经科医生专业技术...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的人工分析来检测癫痫疾病,这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且对神经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及时并准确地检测癫痫对于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癫痫自动检测方法的意义重大。提出了一种结合协方差信息和深度学习的方法:计算EEG的协方差矩阵,并将结果展开成向量,保留EEG信号的可分信息,再使用1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 CNN)检测癫痫发作。使用CHB-MIT数据集进行两种实验,即癫痫发作间期vs癫痫发作前期和癫痫发作间期vs癫痫发作前期vs癫痫发作期,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其中,癫痫发作间期vs癫痫发作前期实验的准确率、灵敏度、精密度、特异度和F1-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99.36%、98.81%、99.59%、99.16%和99.19%;癫痫发作间期vs癫痫发作前期vs癫痫发作期实验的平均准确率可以达到98.98%。因此证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癫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癫痫 深度学习 协方差矩阵 1维卷积神经网络 CHB-MIT数据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