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地区苔藓结皮对土遗址片状剥离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谌文武 杨光 +3 位作者 张迎敏 刘建 任晓峰 龚书亚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7,共6页
片状剥离是土遗址表面普遍发育的病害,对遗址的长期保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大量学者尝试多种手段对片状剥离病害进行整治,但在实际的保护加固工程中效果仍不太理想。目前,利用苔藓加固边坡、保持水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丰富。本文... 片状剥离是土遗址表面普遍发育的病害,对遗址的长期保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大量学者尝试多种手段对片状剥离病害进行整治,但在实际的保护加固工程中效果仍不太理想。目前,利用苔藓加固边坡、保持水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丰富。本文从土遗址保护的目的出发,采用在遗址表层培育苔藓的方法,利用生物结皮改善遗址表面片状剥离状态。以青海地区为例,在野外研究中利用微型贯入仪测量苔藓生长前后墙体的表面贯入阻力,并对比分析表面龟裂的变化。室内试验中将土遗址墙面自外向内分成5个土层,利用X衍射仪对各土层进行矿物成分分析;用激光粒度仪对各土层进行颗粒分析,并用离子色谱仪分析各土层的盐分含量。野外试验发现,有苔藓时墙体的表面贯入阻力比无苔藓时明显提高,且原来片状剥离的龟裂也在苔藓生长过程中得以修复。室内试验表明:苔藓生长前后各土层矿物成分及含量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土壤颗粒粒径会趋于减小,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多;有苔藓时粉化层中盐分含量明显下降,其他土层盐分含量较无苔藓时有较大提升。苔藓生长后原墙体表面片状剥离的强度和颗粒结构均明显提升,且盐分富集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土体整体工程性能相对提升。因此,苔藓加固片状剥离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片状剥离 强度 矿物成分 粒度分析 盐分含量
下载PDF
螺栓外围涂层“起皮”脱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曾敏生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12,共4页
对螺栓外围涂层容易“起皮”脱落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变形因素、磷化膜层、涂层硬度与厚度及环境温度件对涂层脱落的影响,得出磷化膜层质量、厚度和工件变形是引起涂层脱落的主要原因。对工艺改进后,涂层脱落现象完全消除。总结... 对螺栓外围涂层容易“起皮”脱落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变形因素、磷化膜层、涂层硬度与厚度及环境温度件对涂层脱落的影响,得出磷化膜层质量、厚度和工件变形是引起涂层脱落的主要原因。对工艺改进后,涂层脱落现象完全消除。总结了一般涂层体系内存在的附着力、内聚力和内应力三者的大小关系及其对涂层体系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外围 涂层 脱落 变形
下载PDF
干旱区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凯 张影会 +1 位作者 谌文武 朱鸣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654,共8页
通过对分布于中国干旱区规模最大的线性遗址明长城9处不同气候分区地点表面剥离形态特征的调查与统计,结合逐地逐层样品的颗粒分析、孔隙率及易溶盐含量实验结果,揭示了表面剥离所具有的二元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不同条件下逐地... 通过对分布于中国干旱区规模最大的线性遗址明长城9处不同气候分区地点表面剥离形态特征的调查与统计,结合逐地逐层样品的颗粒分析、孔隙率及易溶盐含量实验结果,揭示了表面剥离所具有的二元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不同条件下逐地逐层土体不同条件下的颗粒分析实验、缩限含水量测试以及剥离形态、颗粒组成和含盐特征值与环境因素和夯土性质因素特征的联合分析,初步阐释了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特征形成及发育过程中盐分分异、不均匀收缩两个重要机制;证实了环境因素和夯土自身因素对表面剥离发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剥离 二元结构 盐分分异 气候
下载PDF
水岩作用对沈府君阙表层剥落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凡 姚雪 谢振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水的长期作用是南方地区露天砂岩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的主因。该文以沈府君阙表层剥落为对象,通过病害特征和赋存水环境调查,结合新鲜岩样与表层剥落岩样微观结构、矿物成分、易溶盐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阙体水岩作用方式时空特征和表... 水的长期作用是南方地区露天砂岩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的主因。该文以沈府君阙表层剥落为对象,通过病害特征和赋存水环境调查,结合新鲜岩样与表层剥落岩样微观结构、矿物成分、易溶盐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阙体水岩作用方式时空特征和表层剥落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表层剥落表现为壳状、片状和粉状,分布具有空间伴生性和时间连续性,该病害主要由阙体岩石表层在水或水汽运移直接驱动下发生成分改变和在含水率变化间接参与下产生结构破坏共同导致。各种剥落形式的区别在于岩石表层破坏方式不同,壳状剥落为表层内外两侧结构差异性破坏,片状和粉状剥落为表层结构密实度破坏,粉状剥落破坏程度更严重,主要体现在盐风化方面。根据阙体岩石表层劣化进程不同,阙身下部和阙楼表层剥落可分别概化为“阶段性”和“渐进性”2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劣化 水岩作用 表层剥落 沈府君阙
下载PDF
电渗注浆加固土遗址片状剥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凯 程福强 +2 位作者 谌文武 马启鑫 许鹏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0-398,共9页
片状剥离是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干旱区土遗址常见病害,常规的渗透方法对片状剥离加固效果不甚理想。研究以电渗法为借鉴,通过研制电渗装置并进行常压滴渗和电渗注浆的片状剥离对比渗透加固试验,证明电渗注浆能均匀加固半径与扩展加固深... 片状剥离是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干旱区土遗址常见病害,常规的渗透方法对片状剥离加固效果不甚理想。研究以电渗法为借鉴,通过研制电渗装置并进行常压滴渗和电渗注浆的片状剥离对比渗透加固试验,证明电渗注浆能均匀加固半径与扩展加固深度。在此基础上以硅酸钠溶液进行不同电极布置形式下的电渗注浆渗透试验,通过分析试验过程中电流、注浆量、能耗系数变化遴选出正六边形为最优布置形式。然后以最优布置开展3种加固溶液的电渗注浆现场加固试验和加固土体的相关性质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糯米浆和硅酸钠溶液不适用于电渗注浆加固;SH溶液电渗注浆加固后片状剥离层间黏结紧密,加固区土体贯入阻力、硬度、波速、抗风蚀性能和抗崩解性能均较未加固土体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片状剥离 电渗注浆 电极布置形式 加固溶液
原文传递
灰铸铁件加工面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分析及防止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德隆 《现代铸铁》 CAS 2009年第6期82-88,共7页
采用金相方法对HT300铸件加工面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形貌、分布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麻点是由许多尺寸在0.3mm以下的小孔组成,多产生在凝固过程中冷速较慢的厚壁部位,主要分布在石墨密集区域,特别是在石墨封闭或半封闭区域;铸件... 采用金相方法对HT300铸件加工面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形貌、分布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麻点是由许多尺寸在0.3mm以下的小孔组成,多产生在凝固过程中冷速较慢的厚壁部位,主要分布在石墨密集区域,特别是在石墨封闭或半封闭区域;铸件w(C)和w(Si)量偏高,凝固过程中局部冷速过慢,切削用量偏大都有可能引起这种缺陷。提出了预防这种缺陷的四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点状小孔缺陷 石墨剥落 预防措施
下载PDF
空压机高压转子涂层剥落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建辉 李磊 +1 位作者 陈振洪 唐玉宝 《应用能源技术》 2016年第7期15-16,35,共3页
文中针对某型螺杆式空压机使用过程中高压转子出现涂层剥落的情况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止涂层剥落的改进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后续类似螺杆式空压机的使用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关键词 螺杆式空压机 涂层剥落 改进措施
下载PDF
水桶爆破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听清 皮爱如 沈兆武 《工程爆破》 2001年第3期23-26,共4页
水桶爆破法是根据接触爆炸的作用原理 ,利用水作为背压介质 ,对薄型结构进行控制爆破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 ,推导了有覆盖水或无覆盖水情况下的药量计算公式并与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 ;用实例检验了水桶爆破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水桶爆破 薄板结构 层裂 薄型构筑物 爆破拆除 控制爆破
下载PDF
锅炉掉渣造成炉膛负压和汽包水位波动的分析和改善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毛志坚 唐有文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对嘉兴发电厂二期3、4号锅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锅炉结渣、掉渣原因,并对掉渣引起炉膛负压和汽包水位大幅波动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善锅炉结渣情况的运行维护措施,包括加强燃料管理,提供入炉煤工业分析和灰熔点数据,加... 对嘉兴发电厂二期3、4号锅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锅炉结渣、掉渣原因,并对掉渣引起炉膛负压和汽包水位大幅波动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善锅炉结渣情况的运行维护措施,包括加强燃料管理,提供入炉煤工业分析和灰熔点数据,加强吹灰器运行和维护管理等具体措施,削弱锅炉掉渣对炉膛负压与汽包水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掉渣 炉膛负压 汽包水位波动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轨迹的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实时落渣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志亮 龙敦武 +4 位作者 宋振明 周永刚 钱晓峰 沙万里 黄群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566-5573,共8页
锅炉炉内频繁落渣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如何较准确获得落渣的位置和频率信息对指导燃烧调整,避免炉内频繁落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炉底冷灰斗上方布置采用高压气源冷却防污的镜头记录落渣图像,获得高负荷及降负荷过程中炉内的渣... 锅炉炉内频繁落渣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如何较准确获得落渣的位置和频率信息对指导燃烧调整,避免炉内频繁落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炉底冷灰斗上方布置采用高压气源冷却防污的镜头记录落渣图像,获得高负荷及降负荷过程中炉内的渣块轨迹图像。基于渣块轨迹图像分析,计算渣块的位置、大小和亮度信息。结果表明:采用相邻两帧图像差能够较准确的提取渣块轨迹。针对660MW大型燃煤锅炉进行试验分析,发现炉内落渣空间不均匀,渣块主要来自燃烧器区域,并且前墙右的落渣量要明显高于其他位置。锅炉降负荷时,落渣量明显增加,同时落渣的大小和平均高度都有所增加,统计分析结果与捞渣机油压变化趋势一致。不同渣块的落渣轨迹亮度区别明显,随着落渣高度的增加,亮渣的比例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燃煤电站锅炉 渣块轨迹 落渣位置 炉内结渣 落渣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