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埕岛极浅海油田高速高效开发调整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束青林 张本华 +4 位作者 高喜龙 张伟丰 王志伟 刘衍聪 张在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埕岛油田是“九五”期间建成的年产油量为217×10^4t的极浅海大油田,自进入中高含水期以来,开发矛盾凸显,海工配套条件不能满足油田持续稳产上产要求,产油量大幅下滑,年递减率为2.5%,开发调整势在必行。针对制约埕岛油田持续稳产上... 埕岛油田是“九五”期间建成的年产油量为217×10^4t的极浅海大油田,自进入中高含水期以来,开发矛盾凸显,海工配套条件不能满足油田持续稳产上产要求,产油量大幅下滑,年递减率为2.5%,开发调整势在必行。针对制约埕岛油田持续稳产上产的关键问题,从油藏地质、钻完井工艺、注采输工艺、海工配套及平台延寿等方面持续立项研究攻关,形成了6个方面12项开发调整关键技术,实现了极浅海河流相薄储层精细描述及超大规模精细地质建模,攻关配套了密槽口大斜度丛式井钻完井及多层复杂压降剖面油层保护工艺、大斜度长井段细分长效注水及测调一体化工艺、大斜度长井段分层高导流防砂及长寿命高效举升工艺,研发了多井口采修一体化平台及短流程高效油气水处理技术,构建了极浅海复杂环境平台结构检测评估及加固延寿技术。以上技术的成功应用,保障了埕岛油田规模层系细分、井网加密开发调整的高速高效实施,2019年产油量达到336×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浅海油田 规模开发调整 关键技术 储层描述 平台延寿 高速高效
下载PDF
我国西部以大开放促大开发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荐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实施“东合西展、南下北上、扩大开放、促进开发”的战略构想 ,以大开放促大开发 ,以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贸合作为重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 ,以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实施“东合西展、南下北上、扩大开放、促进开发”的战略构想 ,以大开放促大开发 ,以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贸合作为重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 ,以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以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扩大 ,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和进出口的扩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 经济合作 西部开发 发展战略 产业政策 政府 基础设施
下载PDF
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准地转理论概要及其业务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陶祖钰 周小刚 郑永光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3期6-16,共11页
准地转理论(quasi-geostrophic theory),是预报员建立清晰的预报思路所必须掌握的动力学基础。从垂直运动和天气系统发展的诊断这两个天气预报的根本问题出发,介绍了准地转理论的来源,指出它是近代大气动力学的正压大气长波理论向现代... 准地转理论(quasi-geostrophic theory),是预报员建立清晰的预报思路所必须掌握的动力学基础。从垂直运动和天气系统发展的诊断这两个天气预报的根本问题出发,介绍了准地转理论的来源,指出它是近代大气动力学的正压大气长波理论向现代大气动力学的多层斜压大气数值模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准地转方程组的推演过程说明,准地转理论是基于严密数学推导和物理洞察力的、建立在物理学三大定律(动量、能量、质量守恒)之上的完整的大气动力学理论体系,因此是大气动力学的核心。ω方程和位势倾向方程的强迫项表明,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是最基本的预报因子,它们导致地转平衡的破坏,同时又通过所伴随的次级环流使地转平衡得到不断地恢复(即地转适应过程),从而使大尺度环流在缓慢的变化中始终保持准水平和准地转平衡状态。准地转理论还揭示了温度平流是使后倾斜压扰动发展的根本原因,而涡度平流所伴随的垂直环流则导致了大尺度环流系统热力结构的变化。最后给出了一些在常规天气图上可以直接使用的定性规则作为准地转理论在实际预报中应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地转动力学 大尺度环流系统 斜压发展 次级环流 地转适应
下载PDF
ANP法在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简朴 夏铮 林菁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5,共5页
论述了在西部开发问题中应用 ANP法辅助决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并构建了具体的模型 ,以说明如何应用 ANP法对西部开发的战略体系进行调整 .
关键词 ANP法 辅助决策 可持续发展 战略调整 网络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电-氢-碳耦合促进新能源基地开发模式研究
5
作者 刘泽洪 孟婧 +2 位作者 张瑾轩 周原冰 李隽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3-491,共19页
实现全球“碳中和”,核心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基地化开发和高效消纳。针对偏远、水电不足地区新能源基地开发面临的低碳调节手段不足、电网配置和消纳能力有限、“风光火”开发模式降碳难等问题与挑战,... 实现全球“碳中和”,核心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基地化开发和高效消纳。针对偏远、水电不足地区新能源基地开发面临的低碳调节手段不足、电网配置和消纳能力有限、“风光火”开发模式降碳难等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电-氢-碳协同的新能源基地发展思路和开发模式,将氢基产业发展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煤电灵活低碳转型深度融合,同时结合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等氢基产品制取工艺的技术发展和调节能力提升,量化分析绿电与绿色氢/氨/甲醇在终端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及经济效益,研判不同时期新能源基地开发与氢基产业协同发展的适用模式及应用时序,展望新能源基地电-氢-碳协同开发模式在中国三北地区以及北非等海外地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基地化开发 沙戈荒 电-氢-碳协同 灵活调节资源 绿色氢基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