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等离子体中电子热传导现象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阿不都热苏力 地里夏提 艾尔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2-176,共5页
采用相对论电磁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飞秒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流密度、电场和自生磁场的发展演化过程。介绍了电子的非局域热输运的基本特性以及激光加热过程中温度烧蚀前沿稠密等离子体子区的预热效应、临界面附近的限流效应... 采用相对论电磁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飞秒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流密度、电场和自生磁场的发展演化过程。介绍了电子的非局域热输运的基本特性以及激光加热过程中温度烧蚀前沿稠密等离子体子区的预热效应、临界面附近的限流效应,以及冕区的反扩散与限流效应,得到了经典Spitzer-Harm理论描述的电子热传导随自生磁场的演化情形。数值模拟表明:在线性强激光作用下,由于电子初始时刻的无规则热运动,在等离子体上激发电磁不稳定性,而不稳定性激发的强电磁场使电子束在非常短的距离内沉积能量,同时对在激光有质动力推开电子时形成的超热电子能量输运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 电场 磁场 饱和自生磁场 电子热传导 粒子模拟法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自生磁场及其空间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帕尔哈提.吐尼亚孜 阿不都热苏力 阿布都外力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利用粒子模拟程序,模拟研究了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电子束流不稳定性的产生机制,得到了不稳定性所激发的自生磁场的线性增长率与各向异性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观察到了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饱和自生磁场在表面领域... 利用粒子模拟程序,模拟研究了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电子束流不稳定性的产生机制,得到了不稳定性所激发的自生磁场的线性增长率与各向异性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观察到了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饱和自生磁场在表面领域上的演化过程,发现沿x方向出现的电流比较大时,饱和自生的磁场在z方向的发展比较快,临界面附近较大,但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以指数形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激光脉冲 等离子体 粒子模拟法 饱和自生磁场
原文传递
电机饱和磁场的无内节点亚参有限单元计算
3
作者 姜可薰 刘念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5期77-82,92,共7页
本文首次提出电机饱和磁场的无内节点亚参三角形有限元计算问题,并给出了构造其形状函数的有效方法。同时,结合电机电磁场计算实例,证实了这种新的有限单元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 电机 饱和磁场 节点亚参 有限单元
下载PDF
钢板厚度对漏磁检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理践 张森林 高松巍 《无损检测》 2013年第10期10-13,共4页
针对油气管道在外加磁场条件下磁化至非饱和状态时,管道缺陷不能被漏磁方法检测的问题,利用铁磁性材料高磁导率特性,研制了钢板漏磁检测装置,介绍了漏磁检测原理及各部分结构。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大量试验并构建了试验装置的ANSYS三维仿... 针对油气管道在外加磁场条件下磁化至非饱和状态时,管道缺陷不能被漏磁方法检测的问题,利用铁磁性材料高磁导率特性,研制了钢板漏磁检测装置,介绍了漏磁检测原理及各部分结构。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大量试验并构建了试验装置的ANSYS三维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检测信号幅值与不同厚度钢板之间的电磁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此装置能够在合适磁化条件下检测出小于20mm厚钢板的10%深的上下表面缺陷,20mm也为临界的磁化饱和状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检测 钢板缺陷 非饱和磁场 磁化程度
下载PDF
用于脂肪酶固定化的磁性纳米Fe_(3)O_(4)-SiO_(2)载体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甘露菁 田韩 +5 位作者 肖晓欣 彭佳敏 黄海雯 荣菡 韩望 郭冰之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2-307,共6页
通过改进StOber法制备出磁性纳米Fe3O4-SiO2复合载体。具体制备流程为:将磁性纳米Fe3O4溶胶、正硅酸乙酯(TEOS)与分散剂超声分散混合,使其形成W/O的混合体系,然后将该混合溶液缓慢均匀加入至一定温度的乙醇和氨水混合液中搅拌反应一段时... 通过改进StOber法制备出磁性纳米Fe3O4-SiO2复合载体。具体制备流程为:将磁性纳米Fe3O4溶胶、正硅酸乙酯(TEOS)与分散剂超声分散混合,使其形成W/O的混合体系,然后将该混合溶液缓慢均匀加入至一定温度的乙醇和氨水混合液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洗涤烘干得到磁性纳米Fe3O4-SiO2复合载体。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震动样品磁强仪(VS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对载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此种方法合成的复合载体Fe3O4晶型结构不变、粒径为25~30nm、包裹厚度3~5nm、粒径均一、易分散,具有超顺磁性,复合载体的比饱和磁场强度较Fe3O4只减弱0.8emu/g。磁性纳米Fe3O4-SiO2载体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脂肪反应的酯化率达到了36.78%,能满足酶分子固定化实际使用时对磁性和不同粒径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ber法 Fe_(3)O_(4)-SiO_(2)复合载体 晶型结构 比饱和磁场强度
原文传递
尺寸效应对磁滞回和磁化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社良 张博 熊二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69-274,共6页
磁滞回环是铁磁材料的重要性能。通过对Q235钢的不同尺寸的模型试件进行磁力耦合试验研究,分别得出不同磁力状态下的磁滞回曲线以及模型尺寸与磁化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反映了模型构件的尺寸效应对磁滞回性能以及磁化强度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尺寸效应 磁滞回性能 磁化强度 饱和磁场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