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契诃夫与鲁迅短篇小说讽刺艺术之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毓敏 《襄樊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4-76,共3页
契诃夫与鲁迅两位艺术大师短篇小说的讽刺艺术相同点是 :都用讽刺挖掘生活的真实且讽刺尖锐深刻但不尖酸刻薄 ;其个性特征是 :契诃夫的讽刺手法是漫画式的 ,笔调轻松愉快 ;而鲁迅手法近乎白描式 。
关键词 契诃夫 鲁迅 短篇小说 讽刺艺术
下载PDF
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声扬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0-53,60,共5页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一部杰作。它对封建社会末期儒林中的腐朽与黑暗和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之所以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中重要一点与这部小说杰出的讽刺艺术分不开。作家善于将日常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各种现象,加...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一部杰作。它对封建社会末期儒林中的腐朽与黑暗和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之所以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中重要一点与这部小说杰出的讽刺艺术分不开。作家善于将日常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各种现象,加以集中概括与提炼,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从而达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下载PDF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认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24期184-186,共3页
钱钟书素有文坛狂人之称,是我国的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作品虽然不多,但在我国文坛都极有分量。并且,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讽刺艺术风格,对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及人的心理都有着较强的讽刺作用。本文从《围城》中讽刺思想入手,着重分析了《... 钱钟书素有文坛狂人之称,是我国的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作品虽然不多,但在我国文坛都极有分量。并且,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讽刺艺术风格,对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及人的心理都有着较强的讽刺作用。本文从《围城》中讽刺思想入手,着重分析了《围城》中讽刺艺术的特征,以加强我们对钱钟书讽刺艺术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钱钟书 讽刺艺术 特征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atire Between Running for Governor and The Scholars
4
作者 李东声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1期198-200,211,共4页
As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atirical literature,Mark Twain’s Running for Governor and Wu Jing-zi’s The Scholars are very prominent in satirical art.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se great works,... As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atirical literature,Mark Twain’s Running for Governor and Wu Jing-zi’s The Scholars are very prominent in satirical art.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se great works,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satire between the two,to fi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satirical literature and the differences in literary satire express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ning for GOVERNOR The SCHOLARS art of satire COMPARATIVE Analysis
下载PD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 of Satire in Gulliver's Travels
5
作者 许小雨 《海外英语》 2017年第4期171-172,共2页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Jonathan Swift's satirical rhetoric of Gulliver's Travels and persons can know clearly about themselves through satirizing. This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as follows: First, the rhe...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Jonathan Swift's satirical rhetoric of Gulliver's Travels and persons can know clearly about themselves through satirizing. This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as follows: First, the rhetoric of satire consists of exaggeration,contrast, irony and so on. Second, the satirical objects are extremely clear. The objects contain the frightful politics, evil colonist,the evil side of Human Nature, and absurd academic system. Third, this paper will analyse from linguistic and narrative of the satir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ical art the rhetoric of satir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及其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甘维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182-183,共2页
在我国近现代的众多作家中,民国才女张爱玲可谓是独树一帜,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以其苍凉的情感,冷艳讽刺的笔调深受人们喜欢。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带着一股浓浓的苍凉气息,正是这种"凉"的笔调成为张爱玲所特有的标签,张爱玲的文风... 在我国近现代的众多作家中,民国才女张爱玲可谓是独树一帜,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以其苍凉的情感,冷艳讽刺的笔调深受人们喜欢。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带着一股浓浓的苍凉气息,正是这种"凉"的笔调成为张爱玲所特有的标签,张爱玲的文风和其身世、家庭、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有着很大关系,可以说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讽刺艺术风格,旨在进一步感受这位独特的民国作家的文学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讽刺艺术 文学
下载PDF
被漫画化了的旧式文人——论张天翼《砥柱》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郁勤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3-76,共4页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辛辣、犀利、冷隽,融道德讽刺、政治讽刺、人性讽刺于一体。他在短篇小说《砥柱》中通过一次轮船旅行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众生像进行了一次浓缩和速写,灵活交叉运用第三人称限知式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从而使文本生...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辛辣、犀利、冷隽,融道德讽刺、政治讽刺、人性讽刺于一体。他在短篇小说《砥柱》中通过一次轮船旅行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众生像进行了一次浓缩和速写,灵活交叉运用第三人称限知式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从而使文本生成了浓烈的喜剧效果和个性化的讽刺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翼 《砥柱》 讽刺 叙事艺术
下载PDF
“全然不是那回事”——论张爱玲小说《花凋》中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彬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0-63,共4页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讽之下,掩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花凋》 讽刺艺术
下载PDF
《一朵浮云》的多元化创作手法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雯静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97-99,共3页
《一朵浮云》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成年篇的第一篇,故事围绕小钱德勒与踌躇满志的老朋友的一次会面,反映他的精神瘫痪与顿悟。运用象征、反讽艺术与意识流手法揭示故事的瘫痪主题、剖析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反讽艺术 意识流 小钱德勒 精神瘫痪
下载PDF
谴责小说讽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小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3年第1期50-52,56,共4页
到了晚清时期,讽刺小说的延展即谴责小说层出不穷,本文主要讨论谴责小说对讽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介绍了谴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闹剧色彩浓厚和主客观叙述并重。
关键词 谴责小说 讽刺艺术 传承 发展
原文传递
从语言学角度解读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青松 余希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0-143,共4页
鲁迅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既承传了古语的精华,又开启了灵活运用现代汉语的通途。从鲁迅的语言着手,分别从词语选择、语法活用、修辞技巧三个方面分析和解读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语言 讽刺艺术
下载PDF
诗剑同心怒海潮——浅论鸦片战争爱国诗潮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92-93,共2页
鸦片战争爱国诗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歌运动,它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主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画卷,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篇章。本文试从鸦片爱国诗潮创作主体、内容、风格等方面... 鸦片战争爱国诗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歌运动,它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主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画卷,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篇章。本文试从鸦片爱国诗潮创作主体、内容、风格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它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诗潮 历史画卷 讽刺艺术 感情抒发
下载PDF
略论萧红乡土小说的讽刺艺术
13
作者 党永芬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52-155,共4页
萧红以杰出的讽刺批判艺术,深刻展示了病态、落后与原始的乡土民俗文化,从而使人们从历史、民俗、文化的角度,真正切入中国乡土社会的内部,了解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乡土社会的真相。
关键词 萧红 乡土小说 民俗文化 讽刺艺术
下载PDF
《儒林外史》写实讽刺艺术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小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2年第2期70-77,共8页
《儒林外史》的研究对于《儒林外史》讽刺动力的形成原因研究的不多。本文认为《儒林外史》讽刺源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作者科举不济后在逆境中跋涉的人生经历,二是作者镜中取影无臧否的创作态度,三是功名科举萦士心的社会倾向... 《儒林外史》的研究对于《儒林外史》讽刺动力的形成原因研究的不多。本文认为《儒林外史》讽刺源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作者科举不济后在逆境中跋涉的人生经历,二是作者镜中取影无臧否的创作态度,三是功名科举萦士心的社会倾向。在简要溯源写实讽刺基础上,总结出《儒林外史》讽刺写实性在于讽刺对象写实、讽刺描写真实、人物性格实在、讽刺样式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写实性
原文传递
解析《范进中举》中讽刺文学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丹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2年第2期54-56,共3页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它将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毒害刻画的淋漓尽致。作者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将作者锐利的笔触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折磨、毒...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它将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毒害刻画的淋漓尽致。作者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将作者锐利的笔触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扭曲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讽刺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 讽刺艺术
下载PDF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新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佳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50-51,共2页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艺术 科举制度 儒林
下载PDF
从笔名切入解读《准风月谈》的讽刺艺术
17
作者 李欣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鲁迅的杂文创作是投枪,是匕首,讽刺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关于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审美和风格等方面论述,但观察鲁迅杂文创作,可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作家不断变换的笔名。以鲁迅的笔名为切入点,以鲁迅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创作是投枪,是匕首,讽刺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关于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审美和风格等方面论述,但观察鲁迅杂文创作,可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作家不断变换的笔名。以鲁迅的笔名为切入点,以鲁迅的杂文合集《准风月谈》为研究文本,来探究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风月谈》 笔名 讽刺艺术
下载PDF
浅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淑梅 孟庆莲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5-46,共2页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历来被人们所赞誉,其讽刺艺术形象的真实性,讽刺对象的悲喜剧结合以及讽刺技巧的多种多样,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推向艺术颠峰,从而达到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目的。
关键词 讽刺艺术 讽刺手法 艺术效果
下载PDF
《我是猫》中夏目漱石漫画式形象塑造的特征研究
19
作者 吴淑招 陈洁玮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生长于明治维新动荡时期的夏目漱石却接受到了良好的现代教育。在见识日本社会世态炎凉的景象、虚伪迂腐的知识分子群体和卑劣的上层阶级之后,夏目漱石通过作品《我是猫》体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部作品以猫的视角展开叙事,通... 生长于明治维新动荡时期的夏目漱石却接受到了良好的现代教育。在见识日本社会世态炎凉的景象、虚伪迂腐的知识分子群体和卑劣的上层阶级之后,夏目漱石通过作品《我是猫》体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部作品以猫的视角展开叙事,通过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形象描写,以及充满滑稽幽默的讽刺语言揭露了日本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从非同寻常的猫眼视角出发,分析作品中的漫画式形象塑造和修辞方式。通过猫对世界的观察凝视,以及丰富的讽刺语言带来的生动场面感受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知识分子的琐事,探索夏目漱石内心的悲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我是猫》 漫画式 讽刺艺术
下载PDF
同而不同——论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借鉴与超越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秋菊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艺术让鲁迅拍案惊奇,使其受益匪浅。鲁迅不仅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将之打上个性化的印痕,具有“同而不同”的特色,而且超越了吴敬梓的讽刺成就。
关键词 吴敬梓 儒林外史 鲁迅 讽刺艺术 同而不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