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current field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regions derived from satellite-tracked drifter data 被引量:23
1
作者 HU Xiaomin XIONG Xuejun +2 位作者 QIAO Fangli GUO Binghuo LIN Xiaope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1-29,共19页
The muhiyear averaged surface current field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regions are studied. The data used are trajectories and (1/4) ° latitude by (1/4) ° longitude mean curren... The muhiyear averaged surface current field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regions are studied. The data used are trajectories and (1/4) ° latitude by (1/4) ° longitude mean currents derived from 323 Argos drifters deployed by Chinese institutions and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 from 1979 to 200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adapts well to the western boundary topography and exhibits six great turnings. The branching occurs frequently near anticyclonic turnings rather than near cyclonic ones. In the Luzon Strait, the surface 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occurs only in fall and winter.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east of Taiwan, China appears nearly as straight lines in summer, fall, and winter, when anticyclonic eddies coexist on its right side; while the path may cyclonically turning in spring when no eddy exists. The Kuroshio intrusion northeast of Taiwan often occurs in fall and winter, but not in summer. The running direction, width and velocity of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curr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 vary seasonally. The northward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water southwest of Kyushu occurs in spring and fall, but not in summer. The northmost position of the Kuroshio surface path southwest of Kyushu occurs in fall, but never goes beyond 31 °N. The northward surface current east of the Ryukyu Islands exists only along Okinawa-Amami Islands from spring to fall. In particular, it appears as an arm of an anti- cyclonic eddy in 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ROSHIO surface current field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 season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Surface circulation patterns observed by drifters in the Yellow Sea in summer of 2001,2002 and 2003 被引量:5
2
作者 庞重光 梁兼霞 +4 位作者 胡敦欣 王凡 陈永利 白虹 白学志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9-216,共8页
In summer of 2001, 2002 and 2003, ten, six and seventeen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s with drogues centered at 15 and 4 m were deployed, respectively,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YS). 23 drifters of them transmi... In summer of 2001, 2002 and 2003, ten, six and seventeen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s with drogues centered at 15 and 4 m were deployed, respectively,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YS). 23 drifters of them transmitted useful data of at least 30 days. The wind-driven component of the drift was removed from the original drift velocity of drifters. The wind data used are from NCEP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USA.Trajectories and drift velocities of the 23 drifters depicted the upper circulation structure in the southern YS.There exists an anti-cyclonic eddy with a mean speed and radius of 0.063 m/s and 50km in the central southern YS, whose center lingered within 35.3-36.0°N / 123.5-124.0°E. Showed by 6 drifters, a basin-scale elliptic cyclonic gyre with a mean speed of 0.114 m/s, long and short radius of 250 and 200 km surrounds the anti-cyclonic eddy.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YS has obvious frontal eddy activities within about100 km with a mean speed about 0.076 m/s. All the drifters passing Korean coast were staggering for more than10 days west of a protruding cape of central Korea. A small-scale cyclonic eddy centered at around 120.5°E/35.1°N with a mean speed of 0.048 m/s was observed in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tracked drifter trajectories drift velocity surface circulation pattern the Yellow Sea
下载PDF
利用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流场及其季节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胡筱敏 熊学军 +2 位作者 乔方利 郭炳火 林霄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共16页
利用1987年以来WOCE项目及我国自行投放或进入黑潮及其邻近海域(15°-36°N,114°-135°E)的共计323个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得到全年平均及季节平均的浮标轨迹及(1/4)°×(1/4)°格点平均的... 利用1987年以来WOCE项目及我国自行投放或进入黑潮及其邻近海域(15°-36°N,114°-135°E)的共计323个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得到全年平均及季节平均的浮标轨迹及(1/4)°×(1/4)°格点平均的表层流矢量结果。分析认为:对于全年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流路主要表现了对大洋西边界地形的适应,并呈现出6个较大的弯曲,其中在反气旋型弯曲处都发生分支或入侵现象、气旋型弯曲处这种现象却不明显。对于季节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不同流段分别表现出各自显著的季节差异:吕宋海峡附近海域,表层水向南海的入侵只发生在秋、冬两季,而春、夏两季却不发生;在台湾以东海域,黑潮表层流路与黑潮右侧反气旋涡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春季没有涡旋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常出现气旋式大弯曲,其他三个季节反气旋涡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相对平直;在台湾东北海域,黑潮表层水向东海南部陆架区的入侵以秋、冬季最强,春季次之,而夏季几乎不发生;在赤尾屿以北的东海黑潮中段,黑潮流动比较稳定,其表层平均流径走向由偏北到偏东依次约为冬(北偏东30°)、春(北偏东33°)、秋(北偏东38°)、夏(北偏东45°);流路宽度由宽至窄依次约为秋(90 km)、春(80 km)、冬(70 km)、夏(60 km),而流速由大至小依次为夏、春、秋、冬,且各季节都表现出北段流速大于南段的现象;在九州西南海域,春、秋两季黑潮表层水发生明显的向北入侵,入侵的黑潮水与东海外陆架水共同成为对马暖流的一部分来源,而夏季这种现象不明显,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路北界的位置以秋季最为偏北(但最北不超过31°N)、流路也最宽;在琉球群岛外缘海域,南半部基本没有北上的表层流存在,只有在冲绳群岛-奄美群岛以东海区,秋、夏、春三季表层反气旋涡旋都比较活跃,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及其邻近海域 表层流场 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 季节分布
下载PDF
风场对太湖梅梁湾水华及营养盐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余茂蕾 洪国喜 +6 位作者 朱广伟 权秋梅 许海 朱梦圆 丁文浩 李未 吴挺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19-3529,共11页
为了解风场对湖泊表层蓝藻水华及营养盐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太湖梅梁湾为例,在蓝藻水华期间开展表层粒子漂流实验,研究风场对水体表层物质的推移规律,并开展全水域水体表、中、底层密集布点采样,测定水体藻类叶绿素a、氮、磷、高锰酸盐指... 为了解风场对湖泊表层蓝藻水华及营养盐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太湖梅梁湾为例,在蓝藻水华期间开展表层粒子漂流实验,研究风场对水体表层物质的推移规律,并开展全水域水体表、中、底层密集布点采样,测定水体藻类叶绿素a、氮、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氧等水质指标,探讨风场驱动下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及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平均风速1. 9 m·s^-1和2. 3 m·s^-1的情况下,表层粒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分别为3. 0 cm·s^-1和5. 0 cm·s^-1;风场对表层水体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能够引起蓝藻水华在空间上较高的异质性;蓝藻水华物质的空间变化对水体颗粒态氮、磷、有机质和溶解氧等水质指标产生较大影响,表、中、底层颗粒态氮和磷、高锰酸盐指数与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一致,而溶解态氮、磷浓度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分布不尽相同;蓝藻水华物质在风场作用下的再分配对水体溶解氧产生复杂的影响,底层溶解氧平均值低于表层与中层,可能对沉积物营养盐释放产生影响;依据高密度布点调查估算,仅表层20 cm,梅梁湾水域的蓝藻干物质赋存量约396 t,远大于蓝藻打捞工程的清除量.研究表明,鉴于水华期间风场作用下对蓝藻水华漂移的巨大影响,在湖泊水质调查采样方法及数据分析时应充分考虑蓝藻水华漂移的影响因素;防控湖泛灾害的蓝藻打捞作业对湖体蓝藻水华赋存量的清除能力有限,只能对岸边带湖泛的预防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风场 流场 营养盐 粒子追踪法
原文传递
Argos表面漂流浮标在黑潮区的若干观测结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朱伯康 《东海海洋》 2004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近几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浮标流经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 利用近几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浮标流经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夏季南海表层水经吕宋海峡流出,汇入黑潮主干;夏末冬初,黑潮主干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2003年春季,日本以南海域黑潮弯曲不明显;台湾东北部海域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表层海水的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对应出现了表层水温的高、低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s表面漂流浮标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Argos漂流浮标的若干观测结果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朱伯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6,共10页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文章利用近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文章利用近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其漂移路径上的温度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由浮标的漂移轨迹看出,黑潮表层流路年际变异相当大。(2)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似无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深入南海的迹象;夏季南海表层水由南海流出经吕宋海峡汇入黑潮主干。(3)秋季台湾东北海区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空间尺度约270km。(4)黑潮主干在秋末冬初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并形成许多小尺度的气旋式涡。(5)在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并无分支北上进入对马暖流区。(6)2003年春季,黑潮在日本以南的弯曲不明显,并伴随有冷、暖涡产生,暖涡的强度和空间尺度都要比冷涡大得多。(7)由漂流浮标观测得到的的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明显呈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表层水温对应出现高或低温区;但出现在台湾以东的低温区则与此时期的台风过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s表层漂流浮标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越南离岸流跨海盆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岩松 于非 +1 位作者 刁新源 南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102,共8页
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南海的环流结构,本文利用南海表层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轨迹,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南部跨海盆尺度海流。结果表明,2011年9~10月,越南沿岸流向南,并分别在11.5°N和8.5°N(等深线出现弯曲处)转向... 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南海的环流结构,本文利用南海表层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轨迹,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南部跨海盆尺度海流。结果表明,2011年9~10月,越南沿岸流向南,并分别在11.5°N和8.5°N(等深线出现弯曲处)转向东形成越南离岸流。之后,这支离岸流在11°~16°N呈现蛇形路径,从越南东岸跨越南海南部海盆到达菲律宾西岸。分析卫星高度计数据,结果表明,秋季南海中北部被气旋式环流控制,气旋式环流南部为东向流,可从越南东部一直到菲律宾沿岸,从而决定了越南离岸流跨海盆的特征。越南离岸流的蛇形路径主要是由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交错出现的中尺度涡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卫星跟踪漂流浮标 跨海盆尺度海流
下载PDF
黑潮水入侵东海陆架及陆架环流的若干现象 被引量:38
8
作者 于非 臧家业 +1 位作者 郭炳火 胡筱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8,共8页
利用WOCE-SVP和中国近海环流观察项目的卫星跟踪表层测流浮标资料,详细分析了黑潮及其入侵东海陆架和东海陆架上层环流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黑潮从台湾东部进入东海后,明显入侵陆架,并在复杂地形的作用下使其流路呈现多种变化。分析结... 利用WOCE-SVP和中国近海环流观察项目的卫星跟踪表层测流浮标资料,详细分析了黑潮及其入侵东海陆架和东海陆架上层环流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黑潮从台湾东部进入东海后,明显入侵陆架,并在复杂地形的作用下使其流路呈现多种变化。分析结果还显示,对马暖流不仅仅是黑潮的延续,而是多支流合成的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发现:秋季东海黑潮西侧100m等深线处可能存在一支与黑潮反向的逆流,关于它存在的季节变化和动力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黑潮 陆架环流 卫星跟踪漂流浮标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低轨卫星倾斜轨道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魏占新 王强 姚建 《上海航天》 2010年第3期26-29,共4页
根据有效载荷性能和任务需求对低轨卫星的倾斜回归圆轨道设计进行了研究,以升交点赤经为参数,对1个回归周期内特定目标的覆盖性能指标进行了优化。算例表明:卫星对地面目标点的覆盖率可达0.977 5。如需对多个目标点或目标区域进行观测,... 根据有效载荷性能和任务需求对低轨卫星的倾斜回归圆轨道设计进行了研究,以升交点赤经为参数,对1个回归周期内特定目标的覆盖性能指标进行了优化。算例表明:卫星对地面目标点的覆盖率可达0.977 5。如需对多个目标点或目标区域进行观测,可在此基础上增加目标点再作优化设计,以获得最佳覆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 星下点 地心角 升交点 轨道优化
下载PDF
卫星运行三维场景及星下点轨迹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平利 黄少华 +1 位作者 江凌 袁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应用可视化技术构造卫星运行的虚拟场景,实时显示卫星运行状态及星下点轨迹,可为卫星轨道设计、卫星运行状态监控及卫星应用提供直观的分析和指导。通过对卫星轨道计算方法、几何建模、虚拟场景装配及虚拟场景驱动方法研究,本文开发了... 应用可视化技术构造卫星运行的虚拟场景,实时显示卫星运行状态及星下点轨迹,可为卫星轨道设计、卫星运行状态监控及卫星应用提供直观的分析和指导。通过对卫星轨道计算方法、几何建模、虚拟场景装配及虚拟场景驱动方法研究,本文开发了卫星运行三维场景及星下点轨迹可视化软件。本文详细给出了地球模型、卫星模型的建模及由此模型组装卫星运行场景的方法,卫星轨道计算及星下点轨迹可视化方法。该软件可实时模拟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场景,给出卫星的即时经纬度坐标及星下点位置坐标。该软件已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虚拟场景 星下点轨迹 可视化
下载PDF
卫星沿轨道运动对地面覆盖带外沿轨迹的确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大耀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26,共8页
根据单参数平面曲线族包络线求解原理,给出了卫星沿轨道运动对地面覆盖带外沿轨迹的解,井讨论了地球旋转对地面覆盖带的影响。
关键词 卫星 地面径迹 地面覆盖带 分析
下载PDF
计算测高卫星地面轨迹交叉点的快速数值算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海洪 罗北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298,共6页
计算交叉点是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扩展了交叉点存在的判断条件,可用于判断任意两条卫星地面轨迹是否有交叉点。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交叉点的数值算法——矩形收缩算法。采用一个周期的Topex/Poseidon(T/P)卫星模拟轨道... 计算交叉点是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扩展了交叉点存在的判断条件,可用于判断任意两条卫星地面轨迹是否有交叉点。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交叉点的数值算法——矩形收缩算法。采用一个周期的Topex/Poseidon(T/P)卫星模拟轨道和一条海洋二号(HY-2)卫星实际轨迹设计了两个算例,以验证算法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表明矩形收缩法可以快速、高精度地计算出全部交叉点。以Envisat数据为例验证了算法计算近极轨道两极交叉点的适用性。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单一卫星轨迹的交叉点,也可计算两个不同倾角卫星的轨迹交叉点,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交叉点 卫星地面轨迹 快速数值算法
原文传递
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漂流浮标移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峣 何蕾 +1 位作者 袁东亮 王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共6页
采用双层单向嵌套的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释放的表层漂流浮标的移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轨迹基本吻合,模拟的表层流速纬向和经向分量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在两观测点分别达到了0.... 采用双层单向嵌套的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释放的表层漂流浮标的移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轨迹基本吻合,模拟的表层流速纬向和经向分量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在两观测点分别达到了0.6548,0.3659和0.4836,0.3961,均明显大于95%置信区间下的显著性临界值0.1946,但是模拟的浮标移动速度明显慢于观测。模拟出的速度时间序列在变化趋势上与实测吻合良好,但是流速数值相对于观测整体上偏小。该数值模拟系统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出2010年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的流场及漂流浮标的运动趋势,为北黄海的环境预警、灾害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大连溢油 数值模拟 漂流浮标
下载PDF
一种快速预测卫星过顶的简易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文浩 张云 +2 位作者 杨树瑚 洪中华 韩彦岭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17年第4期70-76,共7页
准确预报卫星的过顶信息在军用、民用等多个领域内有重要的应用,文中通过卫星轨道参数来计算卫星星下点轨迹,结合观测到的卫星方位角和仰角等信息反推卫星ECEF坐标,通过局部星下点轨迹吻合与校准建立一种简易模型,使用MATLAB程序进行预... 准确预报卫星的过顶信息在军用、民用等多个领域内有重要的应用,文中通过卫星轨道参数来计算卫星星下点轨迹,结合观测到的卫星方位角和仰角等信息反推卫星ECEF坐标,通过局部星下点轨迹吻合与校准建立一种简易模型,使用MATLAB程序进行预测未来某时间段卫星过顶时间,画出卫星星下点轨迹,并计算出卫星过顶的仰角、方位角。本文提出的模型简易有效,无需专业卫星预测软件,仅仅只需MATLAB软件就可以预测指定卫星的过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顶预测 星下点轨迹 坐标转换 仰角 方位角
下载PDF
基于ArcGIS Engine的卫星轨迹可视化仿真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昊 李传荣 +1 位作者 李子扬 胡坚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10期170-172,共3页
ArcGIS Engine是一种嵌入式GIS开发组件库,本文首先介绍了其二维和三维可视化控件,然后分析了待显示的数据,包括地理数据和卫星轨道数据。其中地理数据由其它途径获取,卫星轨道数据则利用卫星的TLE数据,采用SGP4/SDP4模型计算而得,其结... ArcGIS Engine是一种嵌入式GIS开发组件库,本文首先介绍了其二维和三维可视化控件,然后分析了待显示的数据,包括地理数据和卫星轨道数据。其中地理数据由其它途径获取,卫星轨道数据则利用卫星的TLE数据,采用SGP4/SDP4模型计算而得,其结果包含星历时刻、经度、纬度、高度。使用ArcGIS Engine对该结果及地理数据进行了二维和三维可视化仿真显示,并对该显示过程之中的关键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列出了部分关键代码,最后给出了二维和三维的仿真显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仿真 ARCGIS ENGINE 两行根数 卫星轨迹
下载PD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and Anomalous Appearance of GPS Satellites as Pointers to Epicentre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Japan Earthquake of 2011 被引量:3
16
作者 Minakshi Devi Ananda Kumar Barbara 《Positioning》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variations in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observed throug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t Guwahati (26?10'N, 91?45'E), in relation to the Japan Earthquakes (EQs) of March...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variations in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observed throug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t Guwahati (26?10'N, 91?45'E), in relation to the Japan Earthquakes (EQs) of March 9 and 11, 2011. For this purpose, the azimuthal positions and trajectories of abnormally increased number of satellites at the epicentre location appearing into the Field Of View (FOV) of GPS antenna at Guwahati and consequent pseudo enhancement in TEC are taken as inputs.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analysis results could provide warning alarms of two earthquakes possibly one on March 8 or 9 and the other on March 11 or 12, 2011 with epicenter positions around 135?E to 145?E and 35?N to 40?N, that coincides with location of Japan Earthquakes. A projected forecast on EQ magnitude of M > 8.5 is also made. The explanations to the observed modifications in TEC features and abnormal increase in number of satellites are purported to be the result of coupling between lithosphere and troposphere forced in by pre-earthquake processes that had spread the zone of activities to as far as Guwah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TEC EARTHQUAKE satellite track Radio Refractive Index
下载PDF
利用OpenGL技术实现的卫星轨道可视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剑 陈文彤 +1 位作者 贾东乐 陈曾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62-63,66,共3页
论述了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VisualC++和OpenGL图形库,实现卫星轨道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的方法,并且介绍了实现卫星轨道可视化的几个关键技术。
关键词 OpenG VISUAL C++ 卫星轨道 可视化
下载PDF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设计仿真软件的研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家富 马刈非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27-629,677,共4页
星座设计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与成本。软件仿真是星座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设计仿真软件的设计方案,对软件的有关功能进行了介绍。该软件界面友好,具... 星座设计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与成本。软件仿真是星座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设计仿真软件的设计方案,对软件的有关功能进行了介绍。该软件界面友好,具有丰富的地图操作内容,是军用及民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座设计仿真、演示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设计 卫星轨变 仿真软件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下载PDF
在轨导航卫星的性能监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娜 赵伟 +1 位作者 刘春霞 刘昌洁 《全球定位系统》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国家安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各个卫星导航系统均通过不断发射卫星,保持足够数量的卫星在轨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系统对外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随着在轨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导航卫星设备...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国家安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各个卫星导航系统均通过不断发射卫星,保持足够数量的卫星在轨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系统对外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随着在轨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导航卫星设备出现故障或工作异常的概率也将逐渐增大,针对在轨导航卫星出现的常见故障,提出在轨导航卫星的性能监测需要对卫星运行的空间环境、卫星钟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并对导航信号、卫星有效载荷重点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对相应内容的监测方法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在轨卫星 故障 性能监测
下载PDF
低低跟踪重力卫星星间距离变率对区域质量异常敏感度分析
20
作者 郭飞霄 肖云 +1 位作者 汪菲菲 苗岳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1-865,共5页
推导了区域质量变化和球谐系数变化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该关系式可将不同区域质量异常对重力场变化的影响分离出来。设计仿真实验,分析时变重力场模型下星间距离变率相对稳态背景重力场模型下星间距离变率值的残差变化。结果表明,区... 推导了区域质量变化和球谐系数变化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该关系式可将不同区域质量异常对重力场变化的影响分离出来。设计仿真实验,分析时变重力场模型下星间距离变率相对稳态背景重力场模型下星间距离变率值的残差变化。结果表明,区域质量异常对星间距离变率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有限的,但星间距离变率对区域质量异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跟踪卫星 卫星重力 星间距离变量 质量异常 Mascon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