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三—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洪瑾 蒋有录 +1 位作者 姜文利 赵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40,89,I0002,I0003,共17页
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三—沙四段为例,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基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和“反演回剥”原理,研究砂岩储层的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和致密化过程,分析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成藏的时序关系。... 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三—沙四段为例,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基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和“反演回剥”原理,研究砂岩储层的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和致密化过程,分析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成藏的时序关系。结果表明:目的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主要为中、低孔—低、特低、超低渗储层;主要经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等成岩作用,具有多期溶蚀、多期胶结的特征;孔隙度演化整体呈原生孔隙减少→次生孔隙增加→次生孔隙减少→次生孔隙弱增加的趋势;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储层达到致密化,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晚期碳酸盐胶结是储层致密化的直接原因。储层经历东营组沉积末期(27.8~25.2 Ma)、馆陶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期(10.6~6.2 Ma)两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在储层致密化前后,分别对应“先成藏后致密型”和“先致密后成藏型”两种成岩—成藏耦合关系。在第二期油气充注时期,岔—高—鄚构造带的孔隙度整体高于苏桥—文安斜坡带的,苏桥—文安斜坡带的孔隙度低于成藏物性下限,难以发生油气充注。该结果为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孔隙演化 油气充注史 砂岩储层致密化 成岩—成藏耦合 霸县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水西沟群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选 钟建华 +3 位作者 孙玉凯 王劲松 魏婷 曲俊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1-460,共10页
吐哈盆地水西沟群致密气藏储层以高岩屑含量的中一细砂岩为主,部分层位赋存大量碳质碎屑,孔隙度与渗透率普遍较低,而其致密化原因十分复杂,且一直没有被系统总结。文中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心与镜下观察、岩石物性测定... 吐哈盆地水西沟群致密气藏储层以高岩屑含量的中一细砂岩为主,部分层位赋存大量碳质碎屑,孔隙度与渗透率普遍较低,而其致密化原因十分复杂,且一直没有被系统总结。文中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心与镜下观察、岩石物性测定及统计,对其储层储集性能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沉积、成岩和构造3大作用分别通过影响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组分与储集空间控制了其储集性能,而该区独具特色的高碳屑含量对储层物性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水西沟群致密储层的3种主要致密化机制为原生(沉积)致密化、次生(成岩)致密化和有机质充填致密化。该研究为研究区水西沟群致密储层的综合评价和气藏类型的界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储层特征 储集性能 储层致密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成都气田蓬莱镇组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宁萌萌 杨豫川 李凤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探讨川西拗陷成都气田侏罗系蓬莱镇组的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过程,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蓬莱镇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蓬莱镇组储层以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为主,... 探讨川西拗陷成都气田侏罗系蓬莱镇组的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过程,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蓬莱镇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蓬莱镇组储层以岩屑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属于中低孔近致密储层;孔隙类型多样,次生溶孔的发育是蓬莱镇组成藏的关键;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或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较大,其中压实与胶结作用不利于储层的发育,溶蚀增孔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蓬莱镇组属于晚成岩期B,胶结作用、充填作用较强,大量方解石充填或胶结,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致密化 成岩序列 成都气田 蓬莱镇组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富集规律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忠群 徐士林 +5 位作者 刘君龙 马立元 刘四兵 范鑫 金武军 李王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0,共10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有效井比例低、储量动用率低、天然气规模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弄清该气藏的成藏过程和富集规律、明确天然气高产的主控因素,以该盆地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有效井比例低、储量动用率低、天然气规模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弄清该气藏的成藏过程和富集规律、明确天然气高产的主控因素,以该盆地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恢复、古构造恢复、孔隙度演化历史分析等方法,厘定油气成藏关键要素的时间序列,结合构造演化分析,建立气藏的成藏模式,剖析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然后基于对单井产能与断裂、裂缝、岩石相等地质参数关系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气井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进而提出了高效勘探开发该类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圈闭形成关键期早于气藏主要成藏期、主要成藏期早于储层致密化关键期;(2)须二段气藏具有“先成藏、后致密、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和“早期定型、中间致密、晚期控产”的富集规律;(3)气井初期产气量主要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气井稳产期产量主要受有利岩石相厚度的控制,高角度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气藏是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论认为,古今构造均为隆起的部位及南北向断裂发育区是该构造带寻找天然气高产区的首选对象;南北向构造裂缝欠发育或不发育的Ⅲ型储层,需要通过储层改造提高单井产能才有可能实现天然气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 储集层致密化 天然气成藏模式 富集规律 有效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