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蛉栖性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熊光华 金长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298,共6页
作者对我国传播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4种重要白蛉媒介的生物学及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用于指导利什曼病白蛉媒介防制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的全面总结。
关键词 白蛉 栖性 内脏利什曼病 中华白蛉
下载PDF
利什曼病及其媒介白蛉控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顾灯安 金长发 张仪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36-238,共3页
利什曼病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白蛉是其传播媒介,目前我国巳发现有4种白蛉可传播利什曼病。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利什曼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由于环境改变增加了人与白蛉接触的机会,而且由于个体危险因素的增加,缩短了从感染... 利什曼病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白蛉是其传播媒介,目前我国巳发现有4种白蛉可传播利什曼病。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利什曼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由于环境改变增加了人与白蛉接触的机会,而且由于个体危险因素的增加,缩短了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该文借鉴国外利什曼病的防治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加强利什曼病的防治以及媒介白蛉的控制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白蛉 媒介控制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管立人 柴君杰 杨利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境内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方法:综合白蛉地域分布的调查材料,配以各调查地点的景观特征,分析各种白蛉的地域分布格局与地理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的区域地带,均有1-2种对该区环境有较强适应性... 目的:研究新疆境内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方法:综合白蛉地域分布的调查材料,配以各调查地点的景观特征,分析各种白蛉的地域分布格局与地理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的区域地带,均有1-2种对该区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代表蛉种。山地景观地带(棕钙土)以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为主要蛉种,与山麓相衔接的砾漠地带(棕漠土),亚历山大白蛉占蛉种组成的69.7%-100%,古老绿洲地带(绿洲潮土/黄土)以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为优势种,胡杨荒漠地带(荒漠森林土)以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比例为大(60.9%-77.6%),其次为微小司蛉新疆亚种(14.3%-39.1%),梭梭荒漠地带(半固定风沙土)安氏白蛉占85.2%-97.9%,而在植被主要是琵琶柴混生红柳的地带(灰漠土),蒙古白蛉占67.3%-84.4%,在海拔低的盐土荒漠地带,地表散见骆驼刺,阿帕克司蛉为唯一的蛉种。结论:不同的地理景观地带有不同的蛉种,反映了各种白蛉对生存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地域分布 地理景观 适应性 新疆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XIV.硕大白蛉吴氏亚种自然感染前鞭毛体的鉴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5 位作者 许永湘 瞿靖琦 左新平 王革 吕洪刚 钟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是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主要蛉种之一,具有强的亲人性,在野外和居民点内常能查见该蛉有前鞭毛体的自然感染。本文结果表明,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能使仓鼠及BALB/c小鼠发生内脏利什曼病;在感染仓鼠内脏涂片上...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是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主要蛉种之一,具有强的亲人性,在野外和居民点内常能查见该蛉有前鞭毛体的自然感染。本文结果表明,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能使仓鼠及BALB/c小鼠发生内脏利什曼病;在感染仓鼠内脏涂片上的无鞭毛体,由蛉体而来的明显较由大沙鼠而来的都兰利什曼原虫为小;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在NNN培养基内生长不良;用 ̄(32)P标记的gp ̄(63)基因为探针,与婴儿利什曼原虫、都兰利什曼原虫及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的DNA进行杂交,证实蚌体自然感染的原虫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克拉玛依无内脏利什曼病人,但人群中有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关于硕大白蛉吴氏亚种自然感染的来源以及当地的皮肤利什曼病究竟是由都兰利什曼原虫抑或婴儿利什曼原虫所致,尚待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感染 自然感染 利什曼原虫 鉴定 克拉玛依
下载PDF
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疫情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佩君 周正斌 +8 位作者 李元元 郝瑜婉 罗卓韦 李宏岩 李中秋 杨丽敏 张仪 武滨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3-499,共7页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mountain-type zoonotic visceral leishmaniasis, MTZVL)疫情,为当地制订内脏利什曼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阳泉市MT-ZVL病例特征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mountain-type zoonotic visceral leishmaniasis, MTZVL)疫情,为当地制订内脏利什曼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阳泉市MT-ZVL病例特征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通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分析2015—2020年阳泉市MT-ZVL发病趋势变化。收集2020年阳泉市白蛉监测数据及犬利什曼原虫感染率调查数据,计算各县(区)白蛉密度和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并应用直线相关法分析其与人群MT-ZVL发病率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累计报告MT-ZVL病例162例,年均发病率1.9/10万,逐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7、16、27、33例和75例,呈快速上升态势(APC=72.79%,t=11.10,P <0.01)。阳泉市下辖5个县(区)均有MT-ZVL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于郊区(35.2%,57/162)和平定县(33.3%,54/162),年龄以≥15岁(71.6%,116/162)和0~2岁(22.2%,36/162)为主,职业以农民(37.4%,61/162)和散居儿童(24.5%,40/162)为主。2020年5—9月,阳泉市中华白蛉平均密度为6.3只/(灯·夜),其中郊区最高[12.6只/(灯·夜)]、盂县最低[1.1只/(灯·夜)],各县(区)中华白蛉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282,P <0.01)。全市家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7.4%(2 996/40 573),其中郊区最高(16.6%,1 444/8 677)、盂县最低(2.3%,266/11 501),各县(区)家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753.74,P <0.01);流浪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20.0%(159/794),高于家犬(χ~2=176.63,P <0.01)。白蛉密度、家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和人群MT-ZVL发病率间均存在相关性(r=0.832~0.870,P均<0.05)。结论 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MT-ZVL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亟需采取系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 疫情 白蛉 Joinpoint回归模型 阳泉市
原文传递
四十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白蛉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左新平 柴君杰 管立人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4期97-102,共6页
总结了新疆40年来(1958~1998)对白蛉的调查研究工作。查见白蛉共10种;大范围地调查了白蛉的地理分布及主要蛉种的分布规律;按WHO的标准,确定了流行于天山以南荒漠地带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以及在克拉玛依呈灶性流行的皮肤利什... 总结了新疆40年来(1958~1998)对白蛉的调查研究工作。查见白蛉共10种;大范围地调查了白蛉的地理分布及主要蛉种的分布规律;按WHO的标准,确定了流行于天山以南荒漠地带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以及在克拉玛依呈灶性流行的皮肤利什曼病的媒介蛉种;古老绿洲地带内脏利什曼病的媒介尚待进一步确认。针对不同媒介白蛉的生态习性使用不同的防制方法,收到了成效。在讨论中,对新疆今后白蛉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新疆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Ⅴ.白蛉生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3 位作者 贾稼祥 左新平 王革 侯岩岩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2期55-61,共7页
本文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蛉种组成、蛉的栖性、活动、吸血和生殖等生态习性调查研究的结果,为确定当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以及人群中的皮肤型利什曼病的传播媒介、媒介能量等,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关键词 利什曼病 生态学 克拉玛依 白蛉
下载PDF
我国黄土高原延伸地带利什曼病流行区的传播媒介小生境调查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翰明 陈辉莹 +4 位作者 高景鹏 李凯利 杨振洲 彭恒 马雅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97-602,共6页
目的调查我国黄土高原延伸地带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白蛉的小生境,并检测其体内沃尔巴克氏体感染情况。方法 2015年7月在河南省陕县、2017年6、7月在山西省阳泉市和武乡县采集白蛉,同时观察和了解当地环境。现场依据外部形态分拣白蛉,随... 目的调查我国黄土高原延伸地带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白蛉的小生境,并检测其体内沃尔巴克氏体感染情况。方法 2015年7月在河南省陕县、2017年6、7月在山西省阳泉市和武乡县采集白蛉,同时观察和了解当地环境。现场依据外部形态分拣白蛉,随机挑选新鲜样本解剖,观察其咽甲和受精囊,进行鉴定。并依据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 Cyt b)的部分序列,进行分子鉴别。PCR法扩增沃尔巴克氏体16S rRNA部分片段,确定白蛉体内沃尔巴克氏体感染情况。结果白蛉采集地均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延伸地带,裸露的土地面积大。在河南省陕县共采集白蛉2 273只,其中雌蛉在鸡舍中占79.60%(1 635/2 054),在窑洞和院落占93.15%(204/219),均高于雄蛉;在山西省阳泉市和武乡县分别捕获白蛉3 599和2 850只,雌蛉比例均远大于雄蛉,其中在养鸡场诱集的雌蛉占99.60%(3 444/3 458),吸血个体比例占雌蛉的74.01%(2 549/3 444);可见村内集中或散养的鸡、羊、猪、犬、鸭、鹅、驴和牛等都可能是白蛉的血源动物,周边分散的疏松土壤是其孳生地。形态鉴定的50只均为中华白蛉,分子鉴定显示,除河南省陕县的1只为鳞喙司蛉外,其余107只均为中华白蛉,中华白蛉为当地的优势种,每年的6-7月是当地白蛉活动的高峰季节。沃尔巴克氏体感染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陕县的9组混合样本、山西省阳泉市的6组混合和56只单个样本、武乡县的10组混合和79只单个样本呈阳性。单只白蛉感染率山西省阳泉市为51.85%(56/108),武乡县为73.15%(79/108)。结论明确了我国重要的利什曼病流行区黄土高原延伸地带传播媒介中华白蛉的小生境,沃尔巴克氏体在现场中华白蛉群体中感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黄土高原延伸地带 小生境 沃尔巴克氏体
原文传递
Worldwide risk factors in leishmaniasis 被引量:5
9
作者 A.Oryan M.Akbar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10期901-909,共9页
Recently, Vector-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such as leishmaniasis have been emerged or reemerged in many geographical areas and resulted in global health and economic concerns that involve humans, domestic animals and w... Recently, Vector-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such as leishmaniasis have been emerged or reemerged in many geographical areas and resulted in global health and economic concerns that involve humans, domestic animals and wild life. The ec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leishmaniasis are affected by the between host, reservoir and vector(human, animal and sandfly) and the environment. Important drivers for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leishmaniasis includ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alter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water storage, irrigation habits, deforestation, climate changes, immunosuppression by HIV or organ transplant, development of drug resistance, increase traveling to endemic regions and dog importation. War, poor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low level household are also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spread of this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via the public media and training should be implemente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al agenci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During transmission season, fully protection can be mentioned by using bednets and insecticides and reservoirs' control in the planning.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recent studies and high prevalence of leishmania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serious public health monitor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SHMANIASIS Risk factors EMERGENCE DISEASE sandfly
下载PDF
新疆北部大沙鼠的生存环境以及鼠间的利什曼原虫和媒介的调查 被引量:7
10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2 位作者 左新平 张松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1994年第4期7-10,共4页
在新疆天山北部的荒漠内,很多大沙鼠Rhombomysopimus的耳皮下组织内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有的地方,鼠的感染率可达100%(NNN基培养法),已鉴定的原虫有都兰利什曼Leishma-niaturanica和沙... 在新疆天山北部的荒漠内,很多大沙鼠Rhombomysopimus的耳皮下组织内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有的地方,鼠的感染率可达100%(NNN基培养法),已鉴定的原虫有都兰利什曼Leishma-niaturanica和沙鼠利什曼L.gerbilli两种。大沙鼠洞是多种白蛉的栖息和吸血的场所,洞内的优势蛉种为蒙古白蛉phlebotomusmongolensis和安氏白蛉Ph.andrejevi。调查表明,大沙鼠对生存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它主要在沙质荒漠内挖洞栖息;荒漠植被(梭梭Haloxylonsp.、优若藜Eurotiaceratoides和盐爪爪kalidiumsp.)─—大沙鼠─—白蛉——利什曼原虫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生物群落,它们与土壤等无机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掌握了这一特点,对于调查以上两种利什曼原虫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鼠 环境 利什曼原虫 白蛉 新疆
下载PDF
河南省林州市黑热病媒介白蛉调查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振强 高平 +2 位作者 周可会 刘吉起 郭祥树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7年第4期397-398,共2页
目的了解黑热病疫点媒介白蛉情况,为有效预防黑热病的发生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6-10月在林州市的2个疫点采用诱蚊灯法、吸蚊管和捕蛉器等方法进行白蛉监测,每月2次,并对捕捉到的白蛉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共捕获白... 目的了解黑热病疫点媒介白蛉情况,为有效预防黑热病的发生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6-10月在林州市的2个疫点采用诱蚊灯法、吸蚊管和捕蛉器等方法进行白蛉监测,每月2次,并对捕捉到的白蛉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共捕获白蛉217只,经鉴定全部是中华白蛉,其中6月、8月、9月分别捕获到白蛉2、214、1只,其余月份均未捕获。结论黑热病媒介白蛉在疫点村广泛存在,对该地区的白蛉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调查 控制
下载PDF
河南省洛阳市1例新发本地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云霞 程睿 +4 位作者 周瑞敏 杨成运 张红卫 田利光 艾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0-413,共4页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2020年洛阳市1例新发生的内脏利什曼病患儿的发病经过和可能的感染来源,监测可疑人群和可疑犬只,并对可疑对象进行r K39抗体和PCR检测,调查监测村庄环境中的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根据传染源、白蛉孳生环境及...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2020年洛阳市1例新发生的内脏利什曼病患儿的发病经过和可能的感染来源,监测可疑人群和可疑犬只,并对可疑对象进行r K39抗体和PCR检测,调查监测村庄环境中的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根据传染源、白蛉孳生环境及媒介分布评估传播风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患儿居住地洛阳市高新区引驾沟七组犬只r K39抗体阳性率为27.27%(9/33),全村住户的所有犬只r K39抗体阳性率为7.60%(13/171);患者的居住村内查见媒介中华白蛉。患儿及病犬的血样经PCR检测,扩增出的序列与婴儿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本例病例为洛阳市60年来首个新发生的本地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患者从病犬获得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提示内脏利什曼病在本地存在较高的传播风险,需进一步对周边县区扩大监测并采取防控措施,以防止内脏利什曼病续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流行病学调查 白蛉 监测
原文传递
河南省三门峡市黑热病媒介白蛉生态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谷增齐 武恕星 +3 位作者 崔法曾 贾亮 黄亮 张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0-593,共4页
目的了解白蛉种群分布及孳生情况,为白蛉危害风险评估及制定黑热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7-8月用诱虫灯诱捕法在河南省三门峡地区不同生态环境诱捕白蛉,冷冻后分拣,装管标记,随机挑选新鲜样本解剖鉴定蛉种,应用SPSS 22.0软... 目的了解白蛉种群分布及孳生情况,为白蛉危害风险评估及制定黑热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7-8月用诱虫灯诱捕法在河南省三门峡地区不同生态环境诱捕白蛉,冷冻后分拣,装管标记,随机挑选新鲜样本解剖鉴定蛉种,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白蛉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三门峡市所辖各县(市、区)均有黑热病媒介白蛉孳生分布,诱虫灯诱捕法共采集白蛉1 369只,平均密度为38.03只/(灯·夜),不同地区不同生境白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957,P<0.001);土窑洞型、土坯瓦房型、砖土混建型3种不同生境的白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209,P<0.001)。白蛉雌雄比例为2.05∶1,5种生境中白蛉雌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01,P<0.001),其中人居室、猪圈、羊圈雌蛉占比较高,其次是牛圈;而鸡舍雄蛉占比较高。经分子鉴定白蛉种类为中华白蛉、许氏司蛉和鳞喙司蛉。结论白蛉在三门峡市农村特定环境中普遍存在,外防黑热病输入,内控传播媒介孳生,加强牲畜圈综合治理,针对性开展旅游及犬源性生境白蛉监测预警,可有效预防黑热病复发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生境 分布 生态学调查
原文传递
托斯卡纳病毒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郑宇珂 聂凯 +2 位作者 李樊 李浩 王环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9-796,共8页
托斯卡纳病毒(Toscana virus,TOSV)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流行的白蛉传播病毒,该病毒感染可引发脑膜炎和脑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疑似感染者可通过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本文将从TOSV的基因构成与... 托斯卡纳病毒(Toscana virus,TOSV)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流行的白蛉传播病毒,该病毒感染可引发脑膜炎和脑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疑似感染者可通过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本文将从TOSV的基因构成与分型、流行概况、传播媒介与增殖宿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白蛉传播病毒研究和TOSV感染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斯卡纳病毒 白蛉 白蛉传播病毒 临床表现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山西省白蛉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15
作者 田晓东 代培芳 +2 位作者 赵俊英 董海原 程璟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7-421,共5页
目的了解山西省不同地区白蛉的蛉种、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黑热病流行风险评估及防控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5-9月在山西省11个市的14个县(市、区)不同生境采用诱蛉灯诱捕白蛉。随机挑选不同地区未吸血雌蛉,采用形态... 目的了解山西省不同地区白蛉的蛉种、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黑热病流行风险评估及防控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5-9月在山西省11个市的14个县(市、区)不同生境采用诱蛉灯诱捕白蛉。随机挑选不同地区未吸血雌蛉,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蛉种鉴定。应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不同生境、不同月份的白蛉捕获情况进行分析,ArcGIS 10.7软件绘制白蛉调查分布图。结果共捕获白蛉19006只,平均密度为40.87只(/灯·夜)。全年白蛉季节消长规律呈单峰分布,5月上半月首次捕获到白蛉,6月下半月至7月上半月密度达到峰值,之后密度迅速下降。捕获生境包括农户、羊圈、牛棚、鸡圈、猪圈和骡马圈6种环境类型,羊圈密度最高,为121.39只(/灯·夜),农户密度最低,为9.63只(/灯·夜)。形态学鉴定的432只白蛉中,1只为鳞喙司蛉,其余均为中华白蛉;随机挑选110只白蛉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4只为鳞喙司蛉,其余106只为中华白蛉,中华白蛉为绝对优势蛉种。结论山西省11个市的14个县(市、区)均有白蛉分布,黑热病的主要媒介中华白蛉是山西省优势蛉种,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尤其是牲畜及禽类养殖场所。畜圈等重点场所应加强环境治理及灭蛉工作,降低黑热病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密度 蛉种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山西省武乡县1株白蛉携带病毒(SXWX1816-2)的分离与鉴定
16
作者 殷启凯 王晶 +6 位作者 付士红 聂凯 李樊 何英 许松涛 王环宇 梁国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调查山西省武乡县白蛉标本携带病毒的种类及其流行情况。方法2018年6月在山西省武乡县采集白蛉标本,使用实验室保存的金黄地鼠肾细胞(BHK-21细胞)和白纹伊蚊卵细胞(C6/36细胞)2种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阳性分离物经病毒RNA提取、cDNA... 目的调查山西省武乡县白蛉标本携带病毒的种类及其流行情况。方法2018年6月在山西省武乡县采集白蛉标本,使用实验室保存的金黄地鼠肾细胞(BHK-21细胞)和白纹伊蚊卵细胞(C6/36细胞)2种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阳性分离物经病毒RNA提取、cDNA文库制备后,进行病毒基因扩增与核苷酸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SXWX1816-2病毒分离株可引起哺乳动物细胞(BHK-21细胞)病变,但是对昆虫细胞(C6/36细胞)并不引起病变。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M基因和S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4089和1611 nt;病毒M基因和S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均表明SXWX1816-2分离株隶属于白纤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并与我国此前分离的武乡病毒(Wuxiang virus,WUXV)的同源性最高,病毒基因分子遗传进化关系最近。结论明确了我国白蛉分离病毒(SXWX1816-2)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为我国吸血昆虫携带病毒,特别是白蛉携带和传播病毒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白蛉传播病毒 武乡病毒
原文传递
郑州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成运 赵晓明 +10 位作者 鲁德岭 张月泉 钱建华 王晓 李素华 贺志权 钱丹 刘颖 纪鹏慧 周瑞敏 张红卫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对河南省郑州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评估传播风险。方法收集郑州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临床资料,显微镜下检查患者骨髓穿刺液涂片,并对患者居住村庄重点人群和村庄内所有犬只采用rk3... 目的对河南省郑州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评估传播风险。方法收集郑州市1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临床资料,显微镜下检查患者骨髓穿刺液涂片,并对患者居住村庄重点人群和村庄内所有犬只采用rk39内脏利什曼病快速诊断试剂进行血清抗体检查和PCR检测。在患者家附近悬挂诱蛉灯,同时人工捕捉白蛉,对捕捉到的雌性中华白蛉进行PCR检测。采用巢式PCR对患者、阳性犬只和阳性白蛉DNA扩增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同时基于ITS1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患者反复不规则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偏低,骨髓穿刺液涂片查见大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采用rk39快速诊断试剂及PCR法共筛查患者居住地疫点范围内324名居民,抗体检测及PCR结果均为阴性。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筛查疫点内犬只201只,其中rk39诊断阳性率为21.39%、PCR阳性率为13.93%。在疫点捕捉2065只雌性中华白蛉进行利什曼原虫PCR检测,阳性率为0.82%。患者、阳性犬只和阳性白蛉ITS1基因序列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序列同源性为100%,确定感染虫株为婴儿利什曼原虫。结论郑州市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犬只和白蛉中存在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证实当地存在婴儿利什曼病完整传播链,且传播风险较高;需强化防控措施,防止利什曼病在当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白蛉 婴儿利什曼原虫 流行病学调查 郑州市
原文传递
新疆白蛉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管立人 柴君杰 左新平 《地方病通报》 1999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文对新疆白岭的生物学,重点是对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的三种媒介白蛉的季节消长,栖息习性,活动(包括吸血活动),趋光性,寿命,生殖、孳生地以及白岭与利什曼原虫的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各项研究结果对于阐释... 本文对新疆白岭的生物学,重点是对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的三种媒介白蛉的季节消长,栖息习性,活动(包括吸血活动),趋光性,寿命,生殖、孳生地以及白岭与利什曼原虫的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各项研究结果对于阐释新疆利什曼病的若干流行规律,制订防治策略及措施,具有实际意义。最后,对新疆南部古老绿洲地带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的防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生物学 新疆 综述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 Ⅸ.白蛉自然感染前鞭毛体的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7 位作者 杨元清 瞿靖琦 包意芳 吴嘉彤 杨玥涛 左新平 王革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1992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大沙鼠洞、旷野及人房等不同场所内白蛉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情况、蛉体内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特征以及用利什曼原虫McAb的dot-ELISA法对白蛉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前鞭毛体的检测结果;并结合4年来对当地白蛉的... 本文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大沙鼠洞、旷野及人房等不同场所内白蛉自然感染利什曼原虫的情况、蛉体内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特征以及用利什曼原虫McAb的dot-ELISA法对白蛉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前鞭毛体的检测结果;并结合4年来对当地白蛉的生态和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对白蛉的感染性等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证实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为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鉴定 克拉玛依地区 利什曼病
下载PDF
2020年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成运 贺志权 +9 位作者 鲁德领 钱丹 刘颖 李素华 周瑞敏 邓艳 张红卫 王昊 赵东阳 郭万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1-486,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状,为疫情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20年内脏利什曼病疫情资料和病例个案调查资料。以病例为线索,对有本地感染病例的村进行疫点调查和处置。以病例住处为中心,在半径100 m内采集病例... 目的了解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状,为疫情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2020年内脏利什曼病疫情资料和病例个案调查资料。以病例为线索,对有本地感染病例的村进行疫点调查和处置。以病例住处为中心,在半径100 m内采集病例家属及邻居的血样,同时采集病例所在自然村所有家犬及流浪犬的血样,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人及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提取病例(由病例报告医院提供)、人群和部分犬的血样DNA,PCR检测利什曼原虫动基体靶基因,对动基体靶基因阳性者再PCR扩增利什曼原虫内转录间隔区1(ITS-1)并测序鉴定虫种。5—9月,在有病例的4个村(引驾沟村、小关村、三宗庙村和胡张沟村)采用人工和灯诱相结合的方法捕捉白蛉,并进行解剖和形态学鉴定。提取雌性中华白蛉DNA,PCR扩增利什曼原虫动基体靶基因,检测白蛉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结果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16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8岁;13例有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和脾肿大等典型的临床表现;从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平均为45.3 d,中位数为30 d;16例病例中13例为本地感染病例,3例为外省输入病例。13例本地感染病例中,儿童6例(其中≤2岁儿童4例);分布于郑州市、洛阳市和安阳市的7个县(市、区);发病高峰期为10月至次年5月(占11/13)。共采集风险人群血样376份,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5%(2/376),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采集家犬和流浪犬血样721份,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7.5%(126/721),其中郑州、洛阳和安阳市的犬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1.8%(59/271)、15.0%(50/333)和14.5%(17/117),3个市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69,P>0.05)。PCR检测99份犬血样,阳性率为36.4%(36/99),其中66份血清抗体阳性犬中,PCR检测的阳性率为54.5%(36/66);33份血清抗体阴性犬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病例血样扩增的ITS-1序列与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婴儿利什曼原虫 流行病学调查 白蛉 河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