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风沙环境特征 被引量:73
1
作者 王训明 董治宝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1,共6页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野外实地风沙观测和理论计算 ,对其风沙环境特征作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沙漠边缘地区年起沙风时间数在 2 70× 10 4 min左右 ,输沙总量为 3 80 0kg·m-1·a-1,...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野外实地风沙观测和理论计算 ,对其风沙环境特征作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沙漠边缘地区年起沙风时间数在 2 70× 10 4 min左右 ,输沙总量为 3 80 0kg·m-1·a-1,年输沙总量与合成输沙总量的比值在 1 83~ 2 39之间变化。而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年起沙风时间数在 4 6 1× 10 4 min以上 ,输沙总量为 6 10 0kg m-1 a-1,最大输沙量为 80 0 0kg·m-1·a-1。年总输沙量与合成输沙量的比值在 1 38~ 2 12之间变化。此外 ,其沙丘形态与Tomas( 1991)所阐述的沙丘发育格局与模式并不完全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浙江省 风沙环境 超沙风时间数 输沙强度 风沙活动
下载PDF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形态及沉积物对表面气流的响应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春来 郝青振 +1 位作者 邹学勇 严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9-363,共5页
对孤立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风速的野外实测和计算表明,沙丘迎风坡表面风速廓线呈非对数关系,近地面剪切风速和输沙强度由坡脚至丘顶总体呈递增趋势,但同时随断面坡度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沿断面输沙率的变化导致蚀积强度的改变,表... 对孤立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风速的野外实测和计算表明,沙丘迎风坡表面风速廓线呈非对数关系,近地面剪切风速和输沙强度由坡脚至丘顶总体呈递增趋势,但同时随断面坡度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沿断面输沙率的变化导致蚀积强度的改变,表现为沙丘迎风坡坡度变缓的部位沉积大于侵蚀,其它部位侵蚀大于沉积,其中丘顶输沙率和侵蚀强度最大。在沙丘形态上,表现为坡度减缓的部位沉积变凸、其它部位因侵蚀变凹以及坡脚和丘顶的前移。变凸和变凹部位反过来又制约着表面剪切风速的相应变化。粒度分析也表明,沙丘迎风坡表面粒度特征主要取决于表面蚀积状况,同断面形态表现出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输沙率 蚀积强度 表面气流 沉积物
下载PDF
风沙流中风速脉动对输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克存 屈建军 +2 位作者 董治宝 俎瑞平 方海燕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40,共5页
通过对不同工程措施下风沙流中风速脉动特征与输沙量波动研究发现:不同孔隙度栅栏中各高度层瞬时风速的波动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相邻高度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在不同风速下,典型工程措施中同一高度层输沙量具有相对应的变化特征;... 通过对不同工程措施下风沙流中风速脉动特征与输沙量波动研究发现:不同孔隙度栅栏中各高度层瞬时风速的波动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相邻高度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在不同风速下,典型工程措施中同一高度层输沙量具有相对应的变化特征;瞬时风速的波动性主要与其所在高度层沙粒的运动状态和工程效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 风速脉动 输沙量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特征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正偲 董治宝 +1 位作者 赵爱国 钱广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946,共8页
库姆塔格沙漠面积虽然较小,但其风沙地貌类型复杂,包含格状沙丘、复合型沙垄、金字塔沙丘以及“羽毛状”沙丘,其中“羽毛状沙丘”是该沙漠独特的沙丘类型,“羽毛状”沙漠也成了库姆塔格沙漠的代名词。以往对该沙漠风沙地貌的研究局... 库姆塔格沙漠面积虽然较小,但其风沙地貌类型复杂,包含格状沙丘、复合型沙垄、金字塔沙丘以及“羽毛状”沙丘,其中“羽毛状沙丘”是该沙漠独特的沙丘类型,“羽毛状”沙漠也成了库姆塔格沙漠的代名词。以往对该沙漠风沙地貌的研究局限于遥感影像的判读或者理论分析,很少有实测数据的支持。近期对该沙漠的综合考察对该沙漠的风沙地貌有了新的认识。以建立在库姆塔格沙漠4个方位的5个气象站(测风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对库姆塔格沙漠近地层风况、风沙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近地层风向复杂,总体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风向的区域:沙漠西北和北面为两组风向,而东南和南边为三组风向。(2)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强烈,沙漠绝大部分区域属于中风能环境外,南部部分地区都属于低风能环境。(3)该区域的风沙地貌类型和近地层风向特征与合成输沙势方向吻合,年合成输沙势方向在沙漠的西北和北面为西南方向,在多坝沟地区,输沙方向为西北方向,在沙漠南面为东北方向。风向变率在0.3—0.8之间,属于中比率,风况特征属于钝双峰风况或锐双峰风况。年输沙量在0.53-1.14t/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活动特征 输沙势 输沙量 库姆塔格沙漠
下载PDF
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关系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正偲 董治宝 +1 位作者 赵爱国 钱广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4-827,共4页
区域风沙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对输沙量进行长期测定比较困难。所以,输沙量通常是用来研究短期的风沙活动强度,对长期的风沙活动强度,一般是利用输沙势来衡量,使用这两种指标评价区域风沙活动强度,势必会产生一定的... 区域风沙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对输沙量进行长期测定比较困难。所以,输沙量通常是用来研究短期的风沙活动强度,对长期的风沙活动强度,一般是利用输沙势来衡量,使用这两种指标评价区域风沙活动强度,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利用中国科学院风沙科学观测场积累的长期输沙量和输沙势观测资料,对区域风沙活动强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月输沙量变化在0.89~18.11kg.m-1之间,而月输沙势变化在0.03~21.01之间,每年的4—5月是风沙活动最为强烈的时期;输沙量随输沙势增加而增加,它们之间可以近似用线性函数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活动 输沙量 输沙势
原文传递
Interactive effects of wind speed,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oil moisture in controlling wind erosion in a temperate desert steppe,Inner Mongolia of China 被引量:24
6
作者 MENG Zhongju DANG Xiaohong +3 位作者 GAO Yong REN Xiaomeng DING Yanlong WANG M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534-547,共14页
The rapid desertification of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poses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threaten to northern China.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e.g., overgrazing) and biophysical pr... The rapid desertification of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poses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threaten to northern China.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e.g., overgrazing) and biophysical processes (e.g., soil erosion) have led to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the consequent acceleration of regional desertification. Thus, mitigating the accelerated wind erosion, a cause and effect of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is critical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grasslands. Here, a combination of mobile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and wind erosion model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soil moisture and wind speed on wind erosion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a slope inside an enclosed desert steppe in the Xilamuren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in wind erosion intensities depending on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with a strong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top to the base of the slope. Increasing vegetation coverage resulted in a rapid decrease in wind erosion as explained by a power function correlation.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found to be a dominant control on wind erosion by increas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by lowering the threshold wind velocity for erosion. The critical vegetation coverage required for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wind erosion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60%. Further, the wind erosion rat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rface soil moisture and the mass flux in aeolian sand transpor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ind speed. We develope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wind ero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The results from the model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ain effects of the three factors (vegetation coverage, soil moisture and wind speed) on the mass flux in aeolian sand transport wer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wind speed〉vegetation coverage〉soil moisture. These three factors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ractive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steppe wind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aeolian process sand transport Xilamuren grassland
下载PDF
致密砾岩加砂压裂与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以准噶尔盆地玛湖致密砾岩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邹雨时 石善志 +4 位作者 张士诚 俞天喜 田刚 马新仿 张兆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2-1209,共8页
选取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砾岩岩心开展真三轴加砂压裂实验,研究杂基支撑细砾岩、颗粒支撑中砾岩水力裂缝扩展形态与石英砂支撑剂运移情况,并通过3D打印技术对砾岩压后粗糙面进行重构,分析粗糙面对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 选取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砾岩岩心开展真三轴加砂压裂实验,研究杂基支撑细砾岩、颗粒支撑中砾岩水力裂缝扩展形态与石英砂支撑剂运移情况,并通过3D打印技术对砾岩压后粗糙面进行重构,分析粗糙面对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杂基支撑细砾岩水力裂缝整体相对平直,仅局部遇较大砾石时迂曲明显,易于加砂,缝内支撑剂运移距离约占缝长的70%~90%;颗粒支撑中砾岩水力裂缝以绕砾扩展为主,路径迂曲,缝宽多变,不易加砂,缝内支撑剂运移距离不足缝长的30%。杂基支撑细砾岩因基质含量高且硬度较低,缝内支撑剂嵌入缝面较为严重;而颗粒支撑中砾岩砾石含量高,硬度较大,缝内支撑剂破碎严重;高铺砂浓度(5 kg/m^(2))条件下,提高闭合应力(大于60 MPa),杂基支撑细砾岩、颗粒支撑中砾岩压后缝宽均大幅减小,导流能力较20 MPa低闭合应力时分别下降88%和92%。现场试验证实,在60 MPa以上高闭合应力下,保证高铺砂浓度的同时,使用高比例小粒径支撑剂,有利于增大运移距离,且支撑剂在粗糙缝内相对均匀铺置,裂缝导流能力较高,油井产量高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基支撑细砾岩 颗粒支撑中砾岩 加砂压裂 裂缝扩展 支撑剂运移 裂缝导流能力
下载PDF
我国北方典型沙漠化地区近30a风速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振山 张琦峰 包慧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6,共7页
利用毛乌素沙漠的乌审旗、浑善达克沙地的多伦县和科尔沁沙地的奈曼旗1970—2000年逐日平均风速资料探讨了沙漠化地区的风速变化特征。3个旗县在4月和11月为高风速期,8月为低风速期;乌审旗年均风速30 a来基本处于减弱趋势,多伦县和奈曼... 利用毛乌素沙漠的乌审旗、浑善达克沙地的多伦县和科尔沁沙地的奈曼旗1970—2000年逐日平均风速资料探讨了沙漠化地区的风速变化特征。3个旗县在4月和11月为高风速期,8月为低风速期;乌审旗年均风速30 a来基本处于减弱趋势,多伦县和奈曼旗的年均风速没有表现出稳定的变化趋向;用Weibull函数拟合不同时段内的风速分布效果都很好;风速的方差较大,且与平均风速成正相关;以不同时距平均风速为参数计算的输沙量相差很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Weibull函数 输沙量 沙漠化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一井地区起沙风分析和输沙量的估算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景峰 李崇舜 +2 位作者 何清 长岛秀树 米田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9-47,共9页
本文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一井地区气象站的一年多野外实地观测,收集了丰富的风的气象资料,在此基础上定量化地描述了该地区起沙风的分布状况、风沙流的特点和输流量的数值特征.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起沙风 输沙量
下载PDF
沙质地表与砾质戈壁风沙运动对比研究——以敦煌莫高窟窟顶风沙运动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翠华 王涛 +1 位作者 张伟民 李爱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62,共7页
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阐明在沙质地表下,风速相当时不同风向风沙流的结构不同,即含沙量影响风沙流结构。一般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层的绝对输沙量相应增加,相对输沙量在下层增加,上层减少。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本次野外观测就出现了下... 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阐明在沙质地表下,风速相当时不同风向风沙流的结构不同,即含沙量影响风沙流结构。一般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各层的绝对输沙量相应增加,相对输沙量在下层增加,上层减少。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本次野外观测就出现了下层减少上层增加的情况。戈壁风沙流结构与沙质地表显著不同,其风沙流结构呈独特的"象鼻"效应,即在一定高度有一个最大输沙量,且这个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西北风作用下,自鸣沙山至窟顶输沙量逐渐减少。戈壁具有一定的阻沙效应,风速为7.7 m/s时,每100 m阻沙率达10%左右。沙山前沿固沙带对输沙量起着重要作用,有防护措施与无防护设施相比较,西北风的输沙量可减少95%左右。偏东北风在缺少沙源的情况下,主要以输送为主,偏南风实际输沙量明显小于偏西北风,输沙量由沙源地到窟区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地表 砾质戈壁 风沙运动 阻沙效应 莫高窟 敦煌
原文传递
复杂风况条件下戈壁输沙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伟民 王涛 +3 位作者 汪万福 张国彬 邱飞 詹鸿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3-549,共7页
戈壁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定量关系一直是风沙地貌及风沙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莫高窟顶戈壁输沙量的长期监测(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结果表明,窟顶戈壁输沙势为129VU,窟顶北侧的总输沙量约905kg.m-1左右。其中,偏东风输沙量达500 kg.m... 戈壁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定量关系一直是风沙地貌及风沙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莫高窟顶戈壁输沙量的长期监测(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结果表明,窟顶戈壁输沙势为129VU,窟顶北侧的总输沙量约905kg.m-1左右。其中,偏东风输沙量达500 kg.m-1,偏西风输沙量达320 kg.m-1。当风速大于11 m.s-1时,戈壁风沙发生长距离的输送,偏西风可将265 kg.m-1的沙量输送到窟区,偏东风可将410 kg.m-1的沙量吹回到鸣沙山。根据本区偏东风强盛,且偏东风戈壁输沙量大于偏西风输沙量的特点,提出了以固为主,输导结合的莫高窟风沙防治的主导思路。认为在窟顶构建一个既能阻截沙物质,又能对阻截的沙物质进行输导的人工戈壁床面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输沙势 多风信 戈壁 莫高窟
原文传递
北京两次重污染沙尘天气成因及动力传输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华 轩春怡 +4 位作者 吴方 金晨曦 李梓铭 李靖 郭金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4期18-26,共9页
应用气象、空气质量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地理信息,对比分析了2018年北京两次重污染沙尘天气的成因、传输特征及影响要素等。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沙尘源地均为蒙古国,但3月28日沙尘天气由蒙古气旋引发,传... 应用气象、空气质量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地理信息,对比分析了2018年北京两次重污染沙尘天气的成因、传输特征及影响要素等。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沙尘源地均为蒙古国,但3月28日沙尘天气由蒙古气旋引发,传输出现折向,以东北和偏东两条路径输送入京,5月28日沙尘受低涡和发展的低压冷锋影响,为典型的西北传输路径;高空的引导气流与低层冷空气的强度以及地形是导致沙尘传输出现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空为偏西气流,低层冷平流较弱,受到山脉的阻挡,沙尘气团东移至地势较低的区域后,在气压梯度力的驱动下传输方向发生转折,以偏东路径绕流进入北京;高空的偏北气流和低层冷平流较强,沙尘气团可直接翻越山脉从西北路径入京,沙尘粒子的运移高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传输 路径 地形 冷空气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周边典型植物群落防风阻沙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映坤 李锦荣 +3 位作者 董雷 罗祥英 韩兆恩 王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3,共9页
为揭示荒漠生态系统典型群落样地对近地层风沙活动规律,阐明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的防风阻沙效果,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选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 为揭示荒漠生态系统典型群落样地对近地层风沙活动规律,阐明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的防风阻沙效果,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选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4种典型植物群落,以裸沙丘作为对照样地(CK)开展群落风沙活动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风速廓线符合对数分布规律;相对于裸沙丘地,4个样地的地表粗糙度显著增加,防风效果随距地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植物高度范围内,植物防风效果较好,植物高度范围外的防风效果减小,但仍有一定防风作用。植被的防风阻沙效果差异性来源于植被构型的差异。群落样地的输沙率符合指数Q=a+e^(bH)(a>0,b<0),且显著小于对照样地,植被可以有效减少近地表层输沙。4种群落距地面0—100 cm高度范围阻沙效果梭梭>霸王>四合木>油蒿。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与植被高度、盖度和侧盖度线性关系显著。群落高度、盖度和侧盖度作为植物构型量化的一种形式,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油蒿、霸王、梭梭及四合木群落在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防风阻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风沙流结构 输沙量 防风阻沙效果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三种被动式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野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俎瑞平 屈建军 高前兆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近地表输沙率的测定 ,从而影响着风沙地貌的研究和风沙工程设计。对目前三种常用积沙仪在相同条件下 (同一下垫面、相同风速 )的积沙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 :①相同条件下 ,楔形积沙仪积沙量远远大于其... 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近地表输沙率的测定 ,从而影响着风沙地貌的研究和风沙工程设计。对目前三种常用积沙仪在相同条件下 (同一下垫面、相同风速 )的积沙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 :①相同条件下 ,楔形积沙仪积沙量远远大于其它两种 ;②近地面积沙量随高度分布上 ,楔形积沙仪能更好地反映风沙流结构 ;③与其它两种积沙仪相比 ,楔形积沙仪所采集沙子中的小粒径颗粒含量明显多于其它两种积沙仪结果 ,而较大粒径颗粒的含量呈相反趋势。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楔形积沙仪采用的流线型构造和网状结构 ,从而对风沙流的阻挡程度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沙效率 积沙量 粒度 直立式积沙仪 阶梯式积沙仪 楔形积沙仪 地表输沙率
下载PDF
Field Measurements of Influence of Sand Transport Rate on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over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被引量:10
15
作者 DONG Yuxiang S L NAMIKAS +1 位作者 P A HESP MA 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55-261,共7页
The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under different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s was measured with field vertical anemometer and sand trap on the crest of typical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in Changli Gold Coast of Hebei Prov... The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under different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s was measured with field vertical anemometer and sand trap on the crest of typical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in Changli Gold Coast of Hebei Provinc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coastal aeolian distribution regions in China and famous for the tall and typical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conditions of approximate wind velocities and same surface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s, some changes happen to the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with the increase of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 on the crest of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First, the sand transport rates of layers at different heights in the wind-sand flow increase, with the maximum increase at the height layer of 4-8cm. Second, the ratios of sand trans-port rates of layers at different heights to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 decrease at the low height layer (0-4cm), but increase at the high height layer (4-60cm). Thir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nd transport rate in the wind-sand flow can be expressed by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at the height layer of 0-40cm, but it changes from power function model to ex-ponential function model in the whole height layer (0-60cm) and changes into polynomial function model at the height layer of 40-60cm with the increase of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 Those change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mit of sand grain size of wind flow transporting and composition of sand grain size in the wind-sand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transport rate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field measurement
下载PDF
布古里沙漠部分地区风沙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向玲 俞胜清 +1 位作者 阿布都米基提 刘皑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5-802,共8页
布古里沙漠位于喀什绿洲和叶尔羌河绿洲之间,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风沙环境特征。通过对布古里沙漠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和野外实地风沙观测,对其风沙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布古里沙漠的沙粒平均粒径是0.16mm,起沙时间... 布古里沙漠位于喀什绿洲和叶尔羌河绿洲之间,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风沙环境特征。通过对布古里沙漠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和野外实地风沙观测,对其风沙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布古里沙漠的沙粒平均粒径是0.16mm,起沙时间集中在每年的4~9月,风向主要是西北风和东北风,偏西北风略强;在2m高处测量的裸露沙面起动风速的是3.0m/s,植被覆盖率为7%,起动风速为5.2m/s,植被覆盖率为14%,起动风速为6.8m/s;当平均风速为6.7m/s时,气流输运沙子主要在近地表面0~10cm,风沙流中含沙量随垂直高度呈指数衰减,给出了风沙流的含沙量随垂直高度分布的相关方程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古里沙漠 风沙环境 起沙风速 输沙量
下载PDF
排沙漏斗水流结构及对输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毅 吴持恭 周著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经过十多年研究与总结,新疆农业大学相继推出了两种不同型式的排沙漏斗结构形式,分别用于排除来流中的推移质及悬移质泥沙。模型试验及部分原型观测的资料表明,其排沙效果好,且耗水量小。本文首次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测... 经过十多年研究与总结,新疆农业大学相继推出了两种不同型式的排沙漏斗结构形式,分别用于排除来流中的推移质及悬移质泥沙。模型试验及部分原型观测的资料表明,其排沙效果好,且耗水量小。本文首次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测试了其中一种结构形式排沙漏斗的三维螺旋流流场,对其时均流特性及紊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分析了其对输沙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漏斗 螺旋流 输沙 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有色示踪剂在溶质运移实验中的数字图像识别和处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谈叶飞 周志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1,112,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数字图像RGB识别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标准砂介质中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拟合识别。在实验后期,提出了用高斯模板进行数字图像平滑处理来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本实验为砂柱溶质运移实验提供了一种简... 文章介绍了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数字图像RGB识别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标准砂介质中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拟合识别。在实验后期,提出了用高斯模板进行数字图像平滑处理来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本实验为砂柱溶质运移实验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溶质浓度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 数字图像识别 砂柱 溶质运移 高斯模板
下载PDF
低立式格状土工沙障固沙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锦荣 蒙仲举 +1 位作者 高永 韩彦隆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通过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测定规格为1m×1m、孔隙度为15%、25%、35%的格状土工沙障的输沙量、降低风速比率和障内地表蚀积3个指标,综合分析土工沙障的固沙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孔隙度为15%、25%、35%土工沙障内近地表0 cm^1... 通过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测定规格为1m×1m、孔隙度为15%、25%、35%的格状土工沙障的输沙量、降低风速比率和障内地表蚀积3个指标,综合分析土工沙障的固沙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孔隙度为15%、25%、35%土工沙障内近地表0 cm^10 cm的相对含沙量分别降低14.99%、9.0%、14.5%;15%与25%、25%与35%孔隙度的土工沙障防风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15%与35%的防风效应不显著;就防风效应而言,25%孔隙度沙障的防风效应最好,其次为15%,35%孔隙度沙障的防风效应最差;15%和35%孔隙度的沙障固沙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25%和35%孔隙度的固沙稳定性差异极显著,孔隙度25%和15%的土工沙障固沙稳定性差异不显著,25%与15%孔隙度的土工沙障固沙稳定性较35%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沙障 孔隙度 输沙量 降低风速比率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Cu/Pb/Zn/Cd在石英砂中的迁移实验及模拟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军娜 徐绍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109,共9页
通过稳定流混合置换实验,研究了孔隙水流速和pH变化对Cu/Pb/Zn/Cd在石英砂中迁移行为的影响,获得了示踪剂Br-和Cu/Pb/Zn/Cd的穿透曲线(BTCs);并通过室内批量平衡实验获得吸附系数,进而计算出阻滞因子Rd。基于这些实验结果,借助CXTFIT2.... 通过稳定流混合置换实验,研究了孔隙水流速和pH变化对Cu/Pb/Zn/Cd在石英砂中迁移行为的影响,获得了示踪剂Br-和Cu/Pb/Zn/Cd的穿透曲线(BTCs);并通过室内批量平衡实验获得吸附系数,进而计算出阻滞因子Rd。基于这些实验结果,借助CXTFIT2.1软件,用平衡CDE模型拟合了Br-的BTCs,得到了弥散系数D;在此基础上应用CDE非平衡模型拟合Cu/Pb/Zn/Cd在不同流速和pH条件下的BTCs,并预测了平行实验和不同埋深处Cu/Pb/Zn/Cd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u/Pb/Zn/Cd的迁移能力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强,而随pH的增大而降低;化学非平衡的两点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本文实验条件下Cu/Pb/Zn/Cd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石英砂 孔隙水流速 PH 迁移 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