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辅助腮腺结石口内途径取出术的适应证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叶欣 张亚琼 +3 位作者 赵雅宁 孟圆 柳登高 张祖燕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唾液腺内镜辅助腮腺结石口内途径取出术的适应证及中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就诊并采用内镜辅助口内途径取石的158例腮腺结石或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71例... 目的探讨唾液腺内镜辅助腮腺结石口内途径取出术的适应证及中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就诊并采用内镜辅助口内途径取石的158例腮腺结石或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71例,女性87例,年龄5-84岁;分析取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临床表现、腮腺造影、核医学及唾液流率检查评价患侧腺体功能。术后患者根据腮腺造影表现分为两型:①Ⅰ型,主导管大致正常或粗细不均,排空正常;②Ⅱ型,主导管有狭窄或扩张,排空迟缓。结果158例患者中144例(91.1%)成功取出,包括经网篮或抓钳直接取出77例;网篮套索结合导管口切开取出36例;网篮套索结合导管旁切开取出23例;余8例嵌于导管前1/3段,网篮套索不成功,经导管旁切开取石。158例中2例经内镜治疗后1-3个月结石自行排出,余12例结石未取出。146例结石或异物取出的患者随访3-120个月(平均36个月),1例结石复发,2例导管闭锁,16例偶有不适,127例无明显自觉症状。34例患者于术后进行患侧腮腺造影检查,造影表现Ⅰ型25例,Ⅱ型9例。核医学检查及唾液流率测定结果均显示术后患侧腺体功能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内镜辅助腮腺结石口内途径取出术是治疗腮腺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主导管内可经网篮套索的移动性结石或导管前1/3段的嵌顿性结石。取石后多数患者腺体功能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涎腺结石 内窥镜检查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涎腺内镜治疗涎石病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柳登高 张祖燕 +3 位作者 张雷 张晔 宋小侠 俞光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目的分析涎腺内镜在涎石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43例颌下腺、9例腮腺)涎石病行内镜探查及取石术。结果34例颌下腺导管前段和(或)后段结石中,24例在内镜下直接取石;2例经手术及内镜取石;8例手术取石。8例颌下腺... 目的分析涎腺内镜在涎石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43例颌下腺、9例腮腺)涎石病行内镜探查及取石术。结果34例颌下腺导管前段和(或)后段结石中,24例在内镜下直接取石;2例经手术及内镜取石;8例手术取石。8例颌下腺导管腺门处结石在内镜辅助下手术取石。9例腮腺结石中3例以抓篮取石;3例直接切开导管口取石;1例以抓篮套锁后于颊部切开取石。取石成功的49例随访1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涎腺内镜可提高涎石病的诊断敏感性,且多数结石可在内镜辅助下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结石 内窥镜检查 颌下腺 腮腺
原文传递
非结石性腮腺阻塞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陶谦 黄韵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11期689-694,共6页
腮腺阻塞可引起腺体反复肿胀,以往多认为导管结石是引起阻塞的主要原因,但唾液腺内镜检查发现相当部分出现阻塞症状的腮腺的导管系统中并未存在结石或异物,表现出此类腮腺阻塞症状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复发性腮腺炎、非结石性慢性阻塞性... 腮腺阻塞可引起腺体反复肿胀,以往多认为导管结石是引起阻塞的主要原因,但唾液腺内镜检查发现相当部分出现阻塞症状的腮腺的导管系统中并未存在结石或异物,表现出此类腮腺阻塞症状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复发性腮腺炎、非结石性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IgG4相关性腮腺炎和放射性腮腺炎等,阻塞机理不明,病程迁延。本文在简析导管狭窄、扭曲和粘液栓子等可能导致腮腺阻塞因素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一个新观点:“腮腺的导管系统+流动的唾液”构成一个微型流场。基于流体力学的原理,流场中的唾液流动可受导管汇流、变径和转折等影响,产生低速区、回流、逆流以及湍流等变化,影响唾液流动和正常排出,引发腮腺阻塞的症状。从导管解剖和唾液性状等两个变量分析引起腮腺阻塞的可能机制,有助于解释非结石性腮腺阻塞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炎症 非结石性腮腺阻塞 腮腺导管 唾液腺内镜 微流场 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