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腰椎前凸矫正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危石 费晗 +2 位作者 陈仲强 孙卓然 马清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2-918,共7页
目的: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行长节段固定矫形术的疗效,探讨合适的腰椎前凸矫正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长节段矫形固定术(至少4个椎体)的D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至少2... 目的: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行长节段固定矫形术的疗效,探讨合适的腰椎前凸矫正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长节段矫形固定术(至少4个椎体)的D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至少2年。采用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ODI评价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根据末次随访时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与腰椎前凸角(1umbarlordosis,LL)之差(PI—LL)是否在±9°范围内分为PI—LL在±9°范围内(PI—LL+组)和不在±9°范围内组(PI—LL-组),使用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影像参数和生活质量;用散点图和拟合曲线探索合适的LL范围,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该范围内(A组)、外(B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并分组比较不同矢状位平衡(SVA)范围的ODI差异。结果:55例DLS患者年龄为40~75岁(63.2±6.9岁),术前Cobb角为10.2°~52.3°(25.1°±11,5°),PI为23.4°~72.7°(47.5°±11.2°)。术前LL为-19.7°~50.1°(27.6°±15.2°),末次随访时为6.6°~64°(34.5°±11.9°),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和末次随访时SVA无显著性差异(46.1±47.7mmvs49.6±36.9mm,P〉0.05)。末次随访时PI—LL+患者15例,PI-LL-患者40例,PI—LL+患者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较PI—LL-患者高(4.6±2.5vs.2.9±2.1,P=0.015),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散点图及拟合曲线显示腰痛VAS评分和ODI在PI—LL为15°~28°时较低.在15°-28°的19例患者与不在15°~28°的36例患者比较.术后腰痛VAS评分更低(P〈0.05),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29例SVA〈50mm患者的ODI与17例50≤SVA〈80mm患者无最著性差异(P〉0.05),9例SVA≥80mm患者的ODI高于50≤SVA〈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手术计划 临床疗效 矢状位失平衡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腰椎前凸指数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鲍虹达 朱锋 +4 位作者 邱勇 闫鹏 朱泽章 钱邦平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前凸指数(lumbar lordosis index,LLI)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单一后路矫形术的57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9例,女48例,年龄56.3...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前凸指数(lumbar lordosis index,LLI)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单一后路矫形术的57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9例,女48例,年龄56.3±10.8岁(48-70岁)。纳入标准为年龄45岁以上、内固定节段≥5个节段且随访≥2年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矢状面垂直轴(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计算腰椎前凸指数(LLI=LL/PI)。根据末次随访时患者矢状面平衡情况分为正常组(A组,末次随访时SVA≤5cm且PT≤25°)和失代偿组(B组,末次随访时SVA〉5cm或PT〉25°)。应用相关性分析研究57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LLI与其他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A组和B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的矢状面参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患者41例,B组16例。术后随访时间4.4±1.9年(2-8年),其中A组随访4.3±1.8年,B组随访4.6±1.9年,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5)。57例患者LLI与相应时间点的PI、LL、PT、SVA和LL丢失值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TK和SS无相关性。两组间术前LL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0.18 vs.0.47±0.21,P=0.638);A组术后即刻LLI为0.89±0.13,显著大于B组术后即刻的LLI(0.61±0.14)(P=0.005)。A组末次随访时SVA为2.73±2.62cm、PT为20.34°±4.28°,而B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VA为7.81±3.26cm、PT为29.81±5.13°,两组间SVA和P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即刻LLI重建不良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在随访中可能出现矢状面失代偿的风险,而良好的术后LLI重建可以降低随访中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腰椎前凸指数 失平衡 矢状面参数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方经肌间隙入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7
3
作者 方忠 徐勇 +6 位作者 高放 刘志维 吴巍 李勇 郭健峰 熊伟 李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2132-2137,共6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方经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接受OLIF联合后路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的27... 目的观察和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方经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接受OLIF联合后路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的27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1~68(54±11)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和评估脊柱侧凸冠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与LL差值(PI-LL)、矢状面垂直轴(SVA)等改变情况。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52(30±5)个月。手术时间为(235±33)min,术中出血量为(433±62)ml。腰痛和腿痛VAS及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8±1.4)分、(7.3±1.4)分和71%±1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1.2)分、(1.0±0.9)分和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302、139.855、291.198,均P<0.05)。腰椎侧凸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8°±8°下降至末次随访的9°±4°(F=66.352,P<0.05)。LL由术前的20°±11°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33°±7°(F=17.678,P<0.05)。PT、PI-LL及SVA也分别下降显著,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11、23.809、53.372,均P<0.05)。本组未出现严重的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满意,其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能较好地矫正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及失平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Wiltse入路 微创手术 矢状面失平衡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矢状面脊柱骨盆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乐 潘彬 +4 位作者 郑欣 阮如昕 白超文 张星晨 郭开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矢状面脊柱骨盆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0诊治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观察组)与5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矢状面脊柱骨盆参数,比较2组SVA、TK、LL、PI、PT、SS,分析观察组疼痛VAS...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矢状面脊柱骨盆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10诊治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观察组)与5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矢状面脊柱骨盆参数,比较2组SVA、TK、LL、PI、PT、SS,分析观察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BASDAI评分、BASFI评分与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的相关性。结果100例均顺利完成参数测量工作。观察组SVA、TK、PT值较对照组大,LL、PI、SS值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3~8分,平均4.6分;ODI指数30%~60%,平均42.7%;BASDAI评分3~7分,平均3.8分;BASFI评分2~8分,平均4.2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BASDAI评分及BASFI评分与SVA、TK、PT呈正相关(P<0.05),与LL、SS呈负相关(P<0.05),与P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较正常成年人胸椎后凸增大、腰椎前凸减小、骨盆后倾更大。SVA、TK、PT增大和LL、SS减小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盆参数 矢状面失衡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成人脊柱畸形骨盆入射角变化与矢状面失平衡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宗杉 李劼 +3 位作者 李东岳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随访期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与矢状面失平衡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治疗及随访ASD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患者随访期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与矢状面失平衡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治疗及随访ASD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年龄均>50岁,且随访时间至少2年。初诊及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Cobb角(regional kyphosis,R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可靠性,ICC>0.75表明测量的可重复性较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访期间PI增加与其他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女性,年龄(61.93±6.20)岁(范围54~72岁),随访时间(37.47±8.57)个月(范围25~46个月)。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PI测量的初诊观察者间ICC=0.917、末次随访时ICC=0.923,初诊观察者内ICC=0.913、末次随访时ICC=0.915。从初诊至末次随访PI由44.47°±5.96°增加至52.07°±7.42°(t=13.375,P<0.001),变化量为7.60°±2.19°;PT(22.33°±5.77°和28.07°±8.16°,t=4.268,P=0.001)、SVA[(40.03±13.34)mm和(64.37±27.06)mm,t=5.303,P<0.001]、TPA(16.20°±5.02°和27.13°±6.45°,t=13.742,P<0.001)、PI-LL(15.07°±13.92°和29.67°±13.54°,t=10.802,P<0.001)增加,LL(29.40°±15.53°和22.40°±16.47°,t=4.814,P<0.001)降低,脊柱矢状位形态呈逐渐失平衡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期间PT的变化(r=0.659,P=0.008)、TPA的变化(r=0.629,P=0.012)、初诊PI(r=0.560,P=0.030)及末次随访时PI(r=0.746,P=0.001)与ASD患者随访期间PI的增加相关。结论ASD患者随访期间PI呈增大趋势,PI的动态变化可能与进行性矢状面失平衡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脊柱侧凸 随访研究 骨盆入射角 矢状面失平衡
原文传递
腰椎滑脱合并上段腰椎后滑脱的矢状面形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涛 刘瑧 +4 位作者 朱泽章 沙士甫 马军 朱裕成 邱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186-2190,共5页
[目的]研究腰椎滑脱合并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征,探讨腰椎后滑脱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55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腰椎前向滑脱合并后向滑脱19例(后滑脱组),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6(... [目的]研究腰椎滑脱合并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征,探讨腰椎后滑脱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55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腰椎前向滑脱合并后向滑脱19例(后滑脱组),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6(51~69)岁;前向腰椎滑脱36例(无后滑脱组),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6(30~69)岁。对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腰椎前凸(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胸腰段交界后凸(thoracolumbar junction,TLJ)、前滑脱椎体滑脱率及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后滑脱组患者T10~L2后凸角及年龄分别为(16.2±8.5)°、(59.5±5.3)岁,明显高于无后滑脱组的(3.4±5.5)°、(50.5±9.2)岁(P〈0.05),两组患者的骨盆参数PI[无后滑脱组(55.5±9.6)°,后滑脱组(52.0±13.1)°]、PT(16.1±5.5°,18.1±13.0°)、SS(39.3±7.2°,38.3±7.0°)、LL(53.9±8.6°,53.5±15.5°)、TK(30.4±9.6°,33.3±11.9°)、SVA(30.2±45.2 mm,33.9±26.5 mm)及椎体滑脱率(21.8±9.6%,15.3±8.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滑脱的发生提示患者矢状面代偿能力不足或已达到失代偿,而PI较小、TLJ增大及高龄可能是腰椎滑脱患者合并椎体后向滑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滑脱 脊柱骨盆 矢状面平衡 代偿
原文传递
腰椎管狭窄症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新宇 贾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5,42,共7页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密切相关,既往研究主要围绕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位参数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单纯解决病变节段问题而忽视矢状位重建,可能会降低手术疗效。近年研究重...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密切相关,既往研究主要围绕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位参数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单纯解决病变节段问题而忽视矢状位重建,可能会降低手术疗效。近年研究重点集中在不同手术方式对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矢状位失衡为功能性失代偿,通过短节段减压或固定融合手术即可恢复矢状位平衡。术后未恢复平衡者与术前严重失衡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尚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研究认为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及较大的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的差值。手术对矢状位失衡的改善以及术后矢状位失衡与残留症状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矢状位曲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矢状位 脊柱 骨盆 失平衡
原文传递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畸形术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彦劼 凌宸 +7 位作者 徐辉 胡宗杉 李劼 汤子洋 李韦彪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0-729,共10页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螺钉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接受S2AI螺钉骨盆固定技术治疗且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T_(10)~L_(...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螺钉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接受S2AI螺钉骨盆固定技术治疗且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T_(10)~L_(2))的39例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35例,年龄(63.1±6.7)岁(范围43~73岁)。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根据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情况将患者分为矢状面平衡组(SVA≤50 mm)和矢状面失平衡组(SVA>50 mm)。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代入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出现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采用侧凸研究协会-22(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3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0.3±9.1)个月(范围43~73个月)。18例(46%)在末次随访时发生矢状面失平衡(矢状面失平衡组)。与矢状面平衡组相比,矢状面失平衡组患者的术前SVA更大[(83.1±56.2)mm,(48.1±51.1)mm,t=2.04,P=0.049]、术后的TK更大(27.8°±9.6°,18.9°±13.4°,t=2.36,P=0.024)。SRS-22量表评分结果显示矢状面失平衡组术后疼痛维度评分(3.2±0.5)分与自我形象维度评分(3.4±0.8)分低于矢状面平衡组[分别为(3.7±0.6)分、(3.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VA较大(OR=1.02,P=0.028)和术后TK较大(OR=1.09,P=0.022)是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术后发生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结论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S2AI螺钉固定可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矫正,但仍有部分患者在随访期间会发生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 矢状面失平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对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矢状面和冠状面失平衡的再认识
9
作者 鲁世保 陈小龙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81-483,共3页
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是一种复杂的脊柱退行性三维结构改变,常表现为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1])。研究表明,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导致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失平衡是导致腰背部进行性疼痛、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功能障碍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 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是一种复杂的脊柱退行性三维结构改变,常表现为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1])。研究表明,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导致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失平衡是导致腰背部进行性疼痛、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功能障碍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估和预测手术疗效的最重要指标之一^([2-11])。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脊柱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问题,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 脊柱疾病 矢状面失平衡 冠状面失平衡
原文传递
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行走后矢状面失平衡的动态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佳 张珂 +3 位作者 马骁 李唐波 高瑞 周许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评估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步行前后整体和局部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9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根据行走前矢状面参数将患者分为两组:代偿组(行走前矢... 目的评估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步行前后整体和局部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9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根据行走前矢状面参数将患者分为两组:代偿组(行走前矢状面平衡,矢状面躯干偏移<40 mm且骨盆倾斜角>20°)和失代偿组(行走前矢状面失平衡,矢状面躯干偏移≥40 mm且骨盆倾斜角>20°)。步行15 min前后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矢状面参数,包括矢状面躯干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比较两组步行15 min前后脊柱矢状面参数,并对每组步行15 min前后矢状面躯干偏移变化值与其余矢状面参数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代偿组19例,其中女16例、男3例,平均年龄为(64.1±5.9)岁,BMI为(24.2±4.6)kg/m^2;失代偿组79例,其中女67例、男12例,平均年龄为(66.7±7.2)岁,BMI为(24.9±5.1)kg/m^2,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步行前,代偿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大于失代偿组(Z=2.784,P=0.003),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均小于失代偿组(Z=1.953,P=0.028;Z=3.815,P<0.01);两组间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步行15 min后,两组间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步行前比较,代偿组和失代偿组患者步行15 min后骶骨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均增大(代偿组Z=1.718、P=0.043,Z=2.198、P=0.015,Z=3.875、P<0.01;失代偿组Z=1.842、P=0.031,Z=1.943、P=0.021,Z=2.917、P=0.002),骨盆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均减小(代偿组Z=1.639、P=0.047,Z=3.624、P<0.01;失代偿组Z=1.812、P=0.039,Z=3.893、P<0.01);失代偿组患者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侧凸 矢状面参数 矢状面失衡 影像学评估 步行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腰部肌肉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伟炎 夏威威 刘海鹰 《中国医药》 2021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观察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DSK)患者腰椎相应节段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脂肪浸润情况,并分析肌肉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DSK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定量测量与L_... 目的观察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DSK)患者腰椎相应节段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脂肪浸润情况,并分析肌肉退变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DSK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定量测量与L_(1/2)~L_(5)/S_(1)的5个节段下位终板相对应的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脂肪浸润百分比及肌肉相对横截面积(RCSA)。分析肌肉退变与矢状面偏移距离(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及骨盆倾斜角(PT)的相关性。结果多裂肌和竖脊肌在L_(3/4)、L_(4/5)、L_(5)/S_(1)节段脂肪浸润百分比均高于L_(1/2)和L_(2/3)节段(均P<0.05)。腰大肌在L_(4/5)和L_(5)/S_(1)节段脂肪浸润百分比均低于L_(1/2)、L_(2/3)和L_(3/4)节段(均P<0.05)。多裂肌和腰大肌的RCSA在L_(1/2)~L_(5)/S_(1)节段逐渐升高,竖脊肌的RCSA在L_(1/2)~L_(5)/S_(1)节段逐渐降低。多裂肌在L_(1/2)节段的RCSA与SVA存在负相关性(r=-0.391,P=0.027),L_(3/4)节段的RCSA与TK存在负相关性(r=-0.364,P=0.040),与LL存在正相关性(r=0.381,P=0.031),L_(4/5)节段的RCSA与TLK存在负相关性(r=-0.336,P=0.048),与LL存在正相关性(r=0.402,P=0.022),L_(5)/S_(1)节段的RCSA与TLK存在负相关性(r=-0.432,P=0.014);竖脊肌在L_(3/4)节段的RCSA与PI存在正相关性(r=0.350,P=0.049),L_(4/5)节段的RCSA与LL(r=0.451,P=0.010)和SS(r=0.440,P=0.012)存在正相关性。结论DSK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在下腰椎的脂肪浸润百分比高于上腰椎,而腰大肌上腰椎水平脂肪浸润百分比高于下腰椎水平。多裂肌下腰椎水平有助于维持腰椎曲度,竖脊肌下腰椎水平主要影响骨盆参数,二者对于维持脊柱骨盆的矢状位平衡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 腰背肌肉退变 矢状位失衡 数字影像分析
下载PDF
Spin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for fixed sagittal imbalance patients 被引量:1
12
作者 Seung-Jae Hyun Yongjung J Kim Seung-Chul Rhim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3年第8期242-248,共7页
In addressing spinal sagittal imbalance through a posterior approach, the surgeon now may choose from among a variety of osteotomy techniques. 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ies such as the facetectomy or Ponte or Smith-Pet... In addressing spinal sagittal imbalance through a posterior approach, the surgeon now may choose from among a variety of osteotomy techniques. 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ies such as the facetectomy or Ponte or Smith-Petersen osteotomy provide the least correction, but can be used at multiple levels with minimal blood loss and a lower operative risk.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ies provide nearly 3 times the per-level correction of Ponte/Smith-Petersen osteotomies; however, they carry increased technical demands, longer operative time, and greater blood loss and associated significant morbidity, including neurological injury. The literature focusing on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for fixed sagittal imbalance patients is reviewed. The longterm overall outcomes, surgical tips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ir proper application are also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ittal imbalance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Clinical outcome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Complication
下载PDF
Refining the Reference Values of Diers 4D Formetric System and Introducing a Qualitative Spine Profile Based on Percentile Ranking 被引量:1
13
作者 Luc Peeters Grégoire Lason +1 位作者 Geert Byttebier Frank Comhaire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5年第3期150-158,共9页
Background: In order to detect possible abnormalities of the spine posture of an individual patient, it is mandatory to dispose of adequate reference values 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a normal, symptom-free population. ... Background: In order to detect possible abnormalities of the spine posture of an individual patient, it is mandatory to dispose of adequate reference values 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a normal, symptom-free population. The Diers formetric?system allows for non-invasive and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based on the registration of external aspect of the back surface using the Moiré principle. Objective: To create a qualitative spine profile based on the percentile ranking of measurements obtained by the Diers formetric system taking into account possible confounding fact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ormetric recordings in 216 symptom-free volunteers. Results: Maximal kyphotic angle, maximal scoliotic angle, sagittal imbalance, flèche cervicale, and pelvic inclination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gender and by body mass index (BMI). A synoptic chart was created presenting the percentile ranking taking into account gender and BMI. The percentile ranking was summarized in both a table with colour code and depicted in a histogram of the individual’s Qualitative Spine Profile (QSP). Clinical Significance: Percentile ranking and the Quantitative Spine Profile taking into account gender and BMI should permit a more precise and reliable assessment of possible posture deviations related to the patient’s complaints, and may assist the therapist in selecting the best mode of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rs Formetric System SPINE Reference Values KYPHOSIS LORDOSIS sagittal imbalance Body Mass Index Back Pain OSTEOPATHY Quantitative SPINE Profile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联合Smith-Petersen截骨治疗伴矢状面失衡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健峰 高放 +3 位作者 吴巍 方忠 李锋 徐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Smith-Petersen截骨(SPO截骨)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矢状面失衡矫形效果,并与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Smith-Petersen截骨(SPO截骨)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矢状面失衡矫形效果,并与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64例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联合SPO组(33例)和单纯后路矫形组(31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脊柱全长X线评估脊柱侧凸冠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与腰椎前凸角(LL)差值(PI-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情况,并观察随访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近端交界区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内固定失败等。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51个月,平均(34.38±8.6)个月。OLIF联合SPO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单纯后路矫形组(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单纯后路矫形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面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冠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同时OLIF联合SPO组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小于单纯后路矫形组(术后1周6.8°±4.5°vs 12.3°±7.3°,末次随访9.1°±7.3°vs 15.2°±11.7°,P<0.05)。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PT、LL、PI-LL及S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OLIF联合SPO组末次随访LL大于单纯后路矫形组(34.3°±6.4°vs 29.6°±8.9°),PI-LL小于单纯后路矫形组(16.4°±5.3°vs 21.9°±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Smith-Petersen截骨 矢状面失衡
下载PDF
腰椎疾患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贵兴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共2页
腰椎疾患是脊柱外科基础及临床研究最为活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类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推出,腰椎疾患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及技术改进、手术并发症预防、围手术期处理等出现了众多争议。
关键词 腰椎 矢状位 脊柱 骨盆 失平衡
原文传递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盘退变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帅 吴海龙 +4 位作者 田振峰 武建忠 张立兴 何兰琦 尹明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5期2755-2759,2764,共6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探讨矢状面失衡在退变性腰椎侧凸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病例组)的影像学资料,与同时期、同年龄段及同性别比诊断为腰椎...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探讨矢状面失衡在退变性腰椎侧凸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病例组)的影像学资料,与同时期、同年龄段及同性别比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疾病而无腰椎侧凸的55例患者(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比较。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全长X射线及腰椎MRI检查,同时填写ODI、VAS及SRS-22总分量表。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矢状面平衡参数:脊柱参数[脊柱矢状轴(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脊柱-骨盆参数[T1骨盆角(TPA)、L1骨盆角(LPA)]。采用Adobe Photoshop 6.0软件测量MRI T2加权像矢状面椎间盘与相邻脑脊液的相对信号强度(RSI)。比较2组患者的各节段椎间盘髓核的相对信号强度及各矢状面平衡参数,分析椎间盘退变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L 1—5各椎间盘髓核的相对信号强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 5—S 1椎间盘髓核的相对信号强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矢状面整体平衡参数(SVA、TK、PI、PT、T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平衡参数(SS、LL、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ODI、VAS及SRS-22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ODI、VAS及SRS-2总分与腰椎矢状面局部平衡参数SS、LL及LPA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L 5—S 1椎间盘退变与矢状面局部平衡参数LL呈负相关(P<0.05);与SS及LPA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腰椎矢状面局部失衡及L 5—S 1椎间盘退变程度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L 5—S 1椎间盘退变对腰椎矢状面局部平衡参数(LL、SS、LPA)有显著影响,是引起腰椎矢状面局部失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矢状面平衡 腰椎侧凸 脊柱失衡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前后矢状位参数值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军 赵钇伟 +3 位作者 原所茂 田永昊 刘新宇 郑燕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2,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行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方法随访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接受同一组医生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行单节段TLIF手术的LSS患者102例,61~85岁,平均(66.4±4.8)岁。测...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行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方法随访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接受同一组医生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行单节段TLIF手术的LSS患者102例,61~85岁,平均(66.4±4.8)岁。测量术前及术后2年矢状位参数,定义脊柱-骨盆垂直轴(SVA)≥40 mm为矢状位失衡,将患者分为术前平衡组(n=65,术前SVA<40 mm)和术前失衡组(n=37,术前SVA≥40 mm),术前失衡组又分为恢复平衡组(n=23,术后SVA<40 mm)和未恢复平衡组(n=14,术后SVA≥40 m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结果 LSS患者术前矢状位失衡发生率为36.3%。与术前平衡组相比,术前失衡组术前腰椎前凸角(LL)和胸椎后凸角(TK)较小,骨盆入射角(PI)-LL和骨盆倾斜角(PT)较大,且术前VAS、JOA和ODI评分较差(P<0.05),而术前失衡组术后SVA、LL、TK和PI-LL的变化值高于术前平衡组(P<0.05)。术后2年随访,23例(62.2%)恢复矢状位平衡,14例(37.8%)未恢复平衡者术前SVA均>90 mm,且PI-LL均>20°。与恢复平衡组相比,未恢复平衡组术前SVA和PI-LL较大,且术前LL和TK较小(P<0.05),而术后VAS、JOA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术前矢状位失衡与患者保护性体位有关,单节段TLIF手术可有效改善矢状位失衡。研究亦未发现术后矢状位失衡与临床疗效的关联性,故术前矢状位失衡可能不适合单独作为LSS患者长节段矫形手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 骨盆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矢状位 失平衡
原文传递
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度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建周 吴太林 +5 位作者 杨子立 李宪 黄政基 罗振娟 段春光 陶惠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7-585,共9页
目的 :探讨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度(pelvic incidence and lumbar lordosis mismatch,PI-LL)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矫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9年10月本团队... 目的 :探讨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度(pelvic incidence and lumbar lordosis mismatch,PI-LL)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矫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9年10月本团队行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的85例AS后凸畸形患者,男75例,女10例;年龄37.1±8.8岁(20~67岁),其中63例行单节段截骨矫形,22例行双节段截骨矫形。脊柱全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3~4周)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L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e,OVA)和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问卷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SVA>5cm为脊柱矢状面失衡,PT>25°为骨盆矢状面失衡。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SVA和PT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术后PI-LL的阈值,获得PI-LL的最佳匹配度。根据术后PI-LL是否满足最佳匹配度分组,分析不同术后PI-LL对末次随访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影响。运用线性回归分析腰椎OVA与PI-LL矫正值的线性关系,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结果:85例AS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0.8±6.3个月(24~84个月),末次随访时LL(-31.6°)、PT(31.8°)、SS(15.5°)、PI-LL(16.7°)和SVA(8.6c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DI(23.45%)和SRS-22(3.91分)评分显著性优于术前(P<0.05)。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时的SVA和PT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5和0.659,P<0.01)。以末次随访时SVA为状态变量,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得术后PI-LL的阈值为12.8°;以末次随访时的PT为状态变量,计算得到术后PI-LL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度 矢状面失衡 截骨矫形术
下载PDF
肋骨畸形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脊柱整体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满地 范永刚 +4 位作者 苏显俊 张华峰 王文刚 倪双飞 夏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肋骨畸形(RD)对先天性脊柱侧凸(CS)矫形术后脊柱整体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7-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S矫形术治疗的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肋骨畸形分为RD组(52例)和NRD组(34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 目的探讨肋骨畸形(RD)对先天性脊柱侧凸(CS)矫形术后脊柱整体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7-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S矫形术治疗的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肋骨畸形分为RD组(52例)和NRD组(34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和术后2周、术后2 a时依据全脊椎正侧位X线检查结果,测量、记录、分析影像学参数资料。结果(1)除RD组的术中输血量大于N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和术前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周时RD组主弯(MC)的Cobb角大于NRD组,Cobb角减小率(CAD)低于N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其他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2 a时RD组患儿的脊柱矢状位轴(SVA)、CAD小于NRD组,近端交界角(PJA)的变化量(ΔPJA)大于N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其他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随访2 a期间,RD组患儿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高于N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对CS术后脊柱整体平衡有负面影响,合并RD患儿的冠状面CAD明显降低,并且矢状面上存在更高的PJK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肋骨畸形 矫形效果 脊柱整体平衡 矢状面失衡 近端交界性后凸
下载PDF
颈椎骨盆角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评价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凯 丰荣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SVA的颈椎骨盆角(CPA)是否更好的评价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探讨CPA与DS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我院自2010年2月~2017年1月接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DS患者资料,共67例纳入研究。术前及...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SVA的颈椎骨盆角(CPA)是否更好的评价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探讨CPA与DS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我院自2010年2月~2017年1月接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DS患者资料,共67例纳入研究。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同时填写VAS、ODI及SRS-22量表。结果术前SVA、C7/SFD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性弱于CPA;末次随访时CPA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性强于SVA、C7/SFD;术前SVA、C7/SFD、CPA各与术前VAS、ODI、SRS-22存在相关性(P<0.05),CPA与之相关性更强。术前、末次随访时CPA变化值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强于SVA变化值。结论 CPA整合了整体和局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信息,能够反映D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及局部平衡,且与DS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对于DS重建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颈椎骨盆角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