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管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孔抗美 齐伟力 +1 位作者 侯衡广 刘黎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5-7,共3页
为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腊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 为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腊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矢状径 截面积 解剖学
下载PDF
椎体截面的数理学原理分析与脊柱病变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小勇 杨惠林 罗宗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测量脊柱椎体终板截面的横径与矢径,利用数理学原理分析脊柱椎体—椎间盘受力传递规律,分析人体脊柱椎体—椎间盘的受力规律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测量10具完整脊柱标本C2-S1各椎体上下截面的横径(L)、矢径(H),运用几何学相似原... 目的测量脊柱椎体终板截面的横径与矢径,利用数理学原理分析脊柱椎体—椎间盘受力传递规律,分析人体脊柱椎体—椎间盘的受力规律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测量10具完整脊柱标本C2-S1各椎体上下截面的横径(L)、矢径(H),运用几何学相似原理:椎体/椎间盘上下截面面积变化可近似用数学方程表达,S1/S2=(a^*b)/(A^*B),S=π/4^*L^*H,分析椎体上下截面的结构规律;根据椎间盘的结构,利用物理学静水液压原理:F1/F2=S1/S2,分析椎间盘压力变化规律;根据数理学原理推测脊柱椎体—椎间盘的结构与力学规律。结果脊柱椎体截面的结构从C2下截面到L4下截面面积呈"S"形曲线递增,L4下截面面积最大,L4下截面到S1上截面递减;椎体—椎间盘间截面横径矢径决定其椎体截面面积、压力系数K,K=L^*H。结论脊柱椎体—椎间盘自身结构决定了脊柱特有的力学传递与分布规律;建立数理学方程来认识脊柱的结构与力学传递规律能更直观的理解与观察脊柱力学特性与临床脊柱病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体 椎间盘 横径 矢径 数理学
下载PDF
颈椎管扩大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甲振 孔抗美 +1 位作者 齐伟力 王卫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8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为临床颈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改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量8具成人颈椎标本在不同位置时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在自然屈颈位,对8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椎管扩大术及椎板间植骨融合...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为临床颈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改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量8具成人颈椎标本在不同位置时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在自然屈颈位,对8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椎管扩大术及椎板间植骨融合,随访1~4年,按JOA标准评定疗效。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87例患者中,优27例,良41例,改进16例,无变化3例,有效率为965%。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坐位值得推荐。行椎板间植骨融合,可使扩大的椎管达到牢固的骨性融合,防止椎板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矢状径 截面积 解剖学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的运动处方:附9例报告
4
作者 苗馨华 王翠兰 +3 位作者 赖蕴珠 张盘德 高秀荣 王国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8年第4期150-152,共3页
为了评价腹肌锻炼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我们选了9例患者。并对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力,椎管矢状径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疗效优3例,良5例,差1例。治疗后腹肌肌力增强。治疗前、后椎管矢状径分别为(8.72±0.44... 为了评价腹肌锻炼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我们选了9例患者。并对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力,椎管矢状径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疗效优3例,良5例,差1例。治疗后腹肌肌力增强。治疗前、后椎管矢状径分别为(8.72±0.44)mm和(10.78±0.44)mm,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所以,我们认为腹肌锻炼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运动处方 腹肌锻炼 矢状径 B超
下载PDF
颈椎不同位置时矢状径及截面积的解剖观察
5
作者 孔抗美 齐伟力 +1 位作者 刘黎军 侯衡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为了选择颈椎后路手术的最佳体位,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方法:解剖颈椎标本7具,屈曲时观察椎间盘、后纵韧带、硬膜、脊髓、黄韧带、椎板的变化,并在中立位和屈曲30°时将石蜡灌入椎管内,测量颈椎矢状... 目的:为了选择颈椎后路手术的最佳体位,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方法:解剖颈椎标本7具,屈曲时观察椎间盘、后纵韧带、硬膜、脊髓、黄韧带、椎板的变化,并在中立位和屈曲30°时将石蜡灌入椎管内,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大小。结果:颈椎中立位和屈曲30°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椎屈曲30°时椎板重叠少,椎骨间后侧间隙增大,手术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矢状径 截面积 解剖学
下载PDF
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矢状径及截面积的解剖研究
6
作者 孔抗美 侯衡广 +2 位作者 齐伟力 郑召民 刘黎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为观察坐位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蜡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 为观察坐位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蜡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矢状径 截面积 解剖学
下载PDF
国人椎管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伟 刘靖 +2 位作者 高豫中 姚震 张毅 《中医正骨》 2001年第6期11-12,共2页
为积累国人椎管解剖学形态资料 ,取成人干燥椎骨 12 5套 ,用游标卡尺等测量了颈、胸、腰椎的椎孔矢径和横径。结果表明椎管矢径颈部C1、C2 为最大 ,C3 ~C7最小 ;胸部大于颈部 ,腰部大于胸部。椎管横径颈部除C1~C2 为最大外 ,C3 ~C7较... 为积累国人椎管解剖学形态资料 ,取成人干燥椎骨 12 5套 ,用游标卡尺等测量了颈、胸、腰椎的椎孔矢径和横径。结果表明椎管矢径颈部C1、C2 为最大 ,C3 ~C7最小 ;胸部大于颈部 ,腰部大于胸部。椎管横径颈部除C1~C2 为最大外 ,C3 ~C7较宽 ,胸部最窄 ,腰部亦较宽。椎管形态C1、C2 为近似圆形 ,C3 ~C7、T1和L5为三角形 ,T2 ~T12 为趋向圆形或近似圆形。表明椎管的形态与对应的脊髓外形在颈部不一致 ,在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解剖学 矢径 横径 实验研究 成人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复位内固定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椎管形态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升 孙振中 +5 位作者 芮永军 蔡福金 殷渠东 韦旭明 王建兵 马运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47-4054,共8页
背景:目前胸腰椎爆裂骨折在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观察指标为椎体基本形态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复位后椎管形态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骨折予以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复位治疗后椎管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8例胸腰段椎体... 背景:目前胸腰椎爆裂骨折在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观察指标为椎体基本形态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复位后椎管形态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骨折予以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复位治疗后椎管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予以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复位的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拍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伤椎上下椎体的CT断层扫描,其中26例获得了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年左右的CT横断扫描影像资料,2例部分影像学资料丢失。先于胸腰椎侧位X射线片上辨别椎体后缘有无骨折块突入椎管,同时观察椎体形态变化;CT横断扫描影像资料上测量椎管正中矢状径表示椎管占位程度。结果与结论:28例侧位X射线片上可看出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者治疗前有18例(64.2%),治疗后6例(21.4%),治疗后1年时2例(7.1%),至治疗后2年1例(3.5%);治疗前正中矢状径平均为42.6%(n=28)。有完整随访影像学资料的26例中治疗后CT片正中矢状径平均为75.2%(P<0.05),治疗后1年平均正中矢状径为91.2%(n=26)。提示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复位治疗后椎管占位复位作用明显,治疗后远期观察椎管形态基本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腰椎骨折 椎体 椎弓根钉棒系统 椎弓根钉 椎管 形态 内固定 正中矢状径 X射线 CT
下载PDF
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兴武 陆建猛 +2 位作者 水淼 俞武良 韦勇力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量42例患者共59节病变节段在颈椎过屈、中立、过伸位时的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对比两者在不同体位下的变化。结果 59节病变节段,在过屈、中立、过伸位时,测出平均硬... 目的探讨颈椎动力位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量42例患者共59节病变节段在颈椎过屈、中立、过伸位时的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对比两者在不同体位下的变化。结果 59节病变节段,在过屈、中立、过伸位时,测出平均硬膜囊中矢径分别是:(7.63±0.90)mm,(6.48±0.82)mm,(5.85±0.89)mm;平均脊髓中矢径分别是:(6.44±0.80)mm,(5.81±0.82)mm,(5.56±0.82)mm。在过伸位时,硬膜囊中矢径与脊髓中矢径之间差值最小(0.29±0.60)mm(P<0.01),脊髓代偿空间最小。结论在脊髓型患者中,颈椎病动力位MRI可以显示脊髓在不同体位下动态受压变化,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动力位磁共振 硬膜囊中矢径 脊髓中矢径
下载PDF
颈后路微型钛板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汪伟 马均峰 +3 位作者 崔子健 张黎龙 江泽华 陆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14-2624,共11页
背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性脊髓病的主要术式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及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然而,这2种术式在临床中的优越性仍有很大争议,关于两者比较的相关文献较多,但大多因为样本量的局限未予以... 背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性脊髓病的主要术式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及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然而,这2种术式在临床中的优越性仍有很大争议,关于两者比较的相关文献较多,但大多因为样本量的局限未予以客观的评价。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比较接受以上2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性脊髓病的临床结果、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一步评价2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在CNKI、WANGFANG、VIP、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检索关于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比较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从纳入文献中提取以下结果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颈椎曲度指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5神经根麻痹、轴性症状、后凸畸形及其他并发症数据。使用STATA 1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 666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型钛板组在手术时间[WMD=-20.090, 95%CI(-27.759,-12.421), P<0.00001]及术中出血量[WMD=-42.519,95%CI(-66.368,-18.670),P<0.00001]上均优于侧块螺钉组;③2组术式在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WMD=0.092,95%CI(-0.177,0.361),P=0.502> 0.05]、术后目测类比评分[WMD=-0.247,95%CI(-0.667,0.172),P=0.248> 0.05]、术后颈椎曲度指数[WMD=-0.314,95%CI(-1.070,0.441),P=0.415> 0.05]、术后Cobb角[WMD=0.193,95%CI(-0.116,0.502),P=0.220> 0.05]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微型钛板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WMD=-1.361,95%CI(-2.219,-0.503),P=0.002 <0.05]及轴性症状[RR=0.572,95%CI(0.43,0.759),P <0.000 01]、C5神经根麻痹[RR=0.313,95%CI(0.211,0.465),P <0.000 01]、总并发症发生率[RR=0.521,95%CI(0.426,0.637),P <0.000 01]均低于侧块螺钉组;⑤提示临床上治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成形 侧块螺钉 椎板切除术 微型钛板 钛板内固定 椎管扩大成形 椎板矢状径 META分析
下载PDF
低位颈椎骨折脱位与颈椎矢状径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齐荣 贾连顺 +1 位作者 戴力扬 周伟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7年第3期135-136,共2页
本研究选取128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分成4组:完全瘫痪,不完全瘫痪,根性损伤,无脊髓神经损伤。测量初次X线片骨折脱位处椎管最小矢状径及相邻的未损伤节段椎管矢状径、Pavlov值。结果:损伤节段椎管最小矢状径;除C组与D组外,其余各... 本研究选取128例低位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分成4组:完全瘫痪,不完全瘫痪,根性损伤,无脊髓神经损伤。测量初次X线片骨折脱位处椎管最小矢状径及相邻的未损伤节段椎管矢状径、Pavlov值。结果:损伤节段椎管最小矢状径;除C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相差十分显著。未损伤节段椎管矢状径、Pavlov值:A、B组与C、D组间分别有显著、十分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定量研究表明:脊髓的损伤程度与骨折脱位部位椎管最小矢状管径有关;永久性脊髓伤的患者在损伤发生前就已存在颈椎管狭窄;颈椎骨折脱位时颈椎管较宽者比较窄者更可能幸免于脊髓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颈椎 脱位 椎管矢状径 颈椎骨折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MRI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临床评价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志伟 孙洪江 +2 位作者 李书奎 王力国 程才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脊髓MRI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临床评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颈脊髓压迫102例(对照组)及脊髓型颈椎病41例(患者组)资料,测量对照组颈椎MRIT2脊髓轴位像上C2~3、C3~4、C4~5、C5~6、C6~7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面积和患...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脊髓MRI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临床评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颈脊髓压迫102例(对照组)及脊髓型颈椎病41例(患者组)资料,测量对照组颈椎MRIT2脊髓轴位像上C2~3、C3~4、C4~5、C5~6、C6~7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面积和患者组颈椎MRIT2脊髓轴位像上C2~3及主要受压节段的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面积。结果患者组JOA评分与脊髓横断面横径、矢状径、(横径+矢状径)改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JOA评分与横断面积改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MRI脊髓横径、矢状径改变率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而脊髓横断面积改变率与临床症状有显著相关性。不能单纯从脊髓横径、矢状径改变来评估临床症状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矢状径 脊髓横断面积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腹侧减压治疗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宇 王建军 +5 位作者 康晓乐 叶超 亓建 闵翊 李祥 鹿洪辉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2590-259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腹侧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的120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完善术前、术后相关影像学检查,测量责任间隙椎间盘层面术前...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腹侧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的120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完善术前、术后相关影像学检查,测量责任间隙椎间盘层面术前及术后侧隐窝矢状径、盘黄间隙矢状径数值变化。记录术前、术后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76.2±22.0)min,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腿痛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椎体不稳。术后VAS、JOA、ODI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年随访MacNab评分优73例、良3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92.50%。该术式下患者手术前后侧隐窝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盘黄间隙矢状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以神经根腹侧减压为主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效果显著,且仅对关节突进行微量磨削并不会影响手术的预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侧隐窝狭窄 侧隐窝矢状径 神经根腹侧减压 经皮椎间孔镜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樊文君 杜娟 +3 位作者 王颖 马然平 刘志利 杨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研究组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时间及治疗前后舌骨位置、上气道矢状径及上下颌形态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矫治时间(8.36±1.1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7.12±1.02)个月(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舌骨位置指标H-NP、H-CVP、H-Or、H-PP、H-MP、H-FH、H-PNS大于治疗前,上气道矢状径指标PNS-Ba、SPP-SPPW、Mc1-Mc2、U-MPW、V-LPW大于治疗前,上下颌形态指标ANB小于治疗前,且SNB、Go-Gn、Ar-Go、髁突内外径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H-FH、PNS-Ba、Go-Gn、Ar-Go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前者改善舌骨位置、上气道矢状径效果更明显,但矫治时间稍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TWIN-BLOCK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舌骨位置 上气道矢状径
下载PDF
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菁菁 王密 +2 位作者 刘芳 乔柱 赵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设置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研... 目的:探讨Twin-block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设置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研究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下颌骨变化、软组织面型变化、上气道矢状径,并统计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咀嚼功能、牙齿咬合力、下颌骨变化指标、软组织面型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气道矢状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治疗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Twin-block应用于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儿治疗中,能改善咀嚼功能,增强牙齿咬合力,促进下颌骨生长,提高面型美观度,扩大上气道矢状径,利于改善呼吸功能,获得家属对治疗效果的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 直丝弓矫治器 骨性Ⅱ类错[牙合] 下颌后缩 软组织面型变化 上气道矢状径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正畸治疗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logistic归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笑辰 孟虹良 周玭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725-729,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正畸治疗前后上气道矢状径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12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 目的:分析影响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正畸治疗前后上气道矢状径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12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矫治器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用WinCeph8.0软件测量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上气道矢状径(鼻咽、腭咽、舌咽、喉咽)相关指标,根据上气道矢状径指标变化情况将患儿分为显著变化组、无显著变化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上气道矢状径变化的因素。结果:矫治后观察组SNA°、SNB°、ANB°较矫治前减小,且SNA°、ANB°小于对照组(P<0.05)。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观察组PNS-Ba、PNS-UPW、SPP-SPPW、U-MPW、Mc1-Mc2、PAS、V-LPW均有升高,且PNS-UPW、SPP-SPPW、U-MPW、Mc1-Mc2、PAS、V-LPW高于对照组(P<0.05)。128例患儿接受正畸治疗后52例患儿上气道矢状径有显著变化,显著变化概率为40.6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畸治疗方式、颈椎骨龄定量分期、矫治前ANB°是影响正畸治疗后上气道矢状径显著变化的因素(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可增加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上气道矢状径,正畸治疗方式、颈椎骨龄定量分期、矫治前ANB°是正畸治疗后上气道矢状径显著变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气道矢状径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MRI分析黄韧带横截面积与神经根沉降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增 肖杰 +1 位作者 龙浩 古娟 《东南国防医药》 2019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分析黄韧带面积(LFA)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神经根沉降征(NR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医院脊柱外科收治并且明确诊断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MRI明确为单节段(L4/5)狭窄,至少... 目的分析黄韧带面积(LFA)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中神经根沉降征(NR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医院脊柱外科收治并且明确诊断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MRI明确为单节段(L4/5)狭窄,至少一个扫描层面的硬膜囊横截面积(CSA)≤100 mm2。根据NRS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surgimap测量L4/5节段LFA、CSA和最小椎管有效矢状径(ES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urve)分析LFA和NRS相关性。结果 NRS阳性患者47例,阴性患者43例。NRS阳性组LFA为(140.69±8.79)mm^2,NRS阴性组LFA为(119.30±11.94)mm^2。2组的年龄、LFA、CSA、ES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FA作为NRS阳性的预测因子的最佳临界点为130.63 mm^2,敏感性为93.6%,特异性为86.0%,AUC为0.940(95%CI:0.890~0.989,P<0.01)。结论 NRS阳性的发生与LFA有关,LFA可作为评估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变窄程度的一个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根沉降征 黄韧带面积 硬膜囊横截面积 有效矢状径
下载PDF
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体位MRI观察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鸿智 林定坤 陈博来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1-53,5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不同体位MRI的变化,探讨可能存在的规律。方法:纳入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多体位磁共振(MRI)进行观察,测量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及椎间盘突出指数(STI和SI)。结果:40例患者... 目的:观察分析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不同体位MRI的变化,探讨可能存在的规律。方法:纳入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多体位磁共振(MRI)进行观察,测量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及椎间盘突出指数(STI和SI)。结果:40例患者全部完成多体位MR检查。不同体位下的椎管有效矢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B,CD,EF,GH,STI和SI各值在不同体位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存在明显变化规律: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但椎间盘的突出程度并未在前屈位时减轻、后伸位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体位磁共振 椎管有效矢状径 椎间盘突出指数
原文传递
内切圆面积测量法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盖青竹 张光辉 刘旭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内切圆面积(internal tangential circular area,CA)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正常成人及183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患者行腰2.5椎管CT检查。每个椎间隙层面扫描5层,每个椎体弓根上1/3处扫描1层,均... 目的:研究内切圆面积(internal tangential circular area,CA)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正常成人及183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患者行腰2.5椎管CT检查。每个椎间隙层面扫描5层,每个椎体弓根上1/3处扫描1层,均垂直于椎管,层厚层距均为3mm。在软组织窗下测量:椎间隙层面软椎管内切圆面积AIV和椎体弓根上1/3处软椎管内切圆面积AV。两组采用同样的扫描和测量方法。结果:①AIV、AV的平均值分别为(153.1±33.8)nm^2、(152.6±34.1)mm^2,正常下限分别为97.7mm^2、96.7mm^2;②AIV在不同节段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V在不同节段间亦无显著性差异,且AIV与AV在同节段及不同节段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合并统计,统称腰椎管内切圆面积CA,其平均值为152.8±34.0mm^2,正常下限为97.0mm^2;③分别用MSD、CA的正常下限值,来判断经手术证实的322个狭窄平面。MSD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符合率达83.8%,CA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符合率达94.1%,高于前者。结论:内切圆面积测量法操作简单,符合率高,可同时用于评价椎体层面及椎间隙层面,可作为CT诊断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内切圆面积 正中矢状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体测量术
下载PDF
腰椎发育的某些特点与发育性腰椎管狭窄——17岁以下国人腰椎的X线观察与测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裕生 刘森 +2 位作者 耿介 杨敏杰 王剑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7-342,共6页
通过对267名西安地区17岁以下正常儿童、青少年活体以及64具婴幼儿新鲜尸体腰椎的正、侧位X线片测量观察,研究了腰椎体矢状径(VBS)、横径(VBT)、腰椎管前后径(AP)及椎弓根间距(IPD)的发育趋势及特点。17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的腰椎各径随... 通过对267名西安地区17岁以下正常儿童、青少年活体以及64具婴幼儿新鲜尸体腰椎的正、侧位X线片测量观察,研究了腰椎体矢状径(VBS)、横径(VBT)、腰椎管前后径(AP)及椎弓根间距(IPD)的发育趋势及特点。17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的腰椎各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但增大幅度、发育减缓时间均不同。AP和IPD的发育速度、增长幅度及其发育减缓年龄均小于VBT和VBS。因此,在正常腰椎发育过程中,随年龄增长腰部椎管的容积有相对变小的趋势。L_3、L_4椎管前后径自出生后即比其他腰椎的小,且随年龄增长,狭小程度相对加大。该部还伴有椎弓根间距的加大,从而使L_4椎管变扁。上述因素作用的结果表现在腰椎正常发育过程中有椎管相对变小的趋势,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发育性 椎管狭窄 脊椎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