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现存生物量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崔雨萱 孙宗玖 +1 位作者 刘慧霞 董乙强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6,共10页
为明确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短期封育的适应情况,采用成对试验设计,研究短期封育对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其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新源、玛纳斯、呼图壁、奇台等... 为明确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短期封育的适应情况,采用成对试验设计,研究短期封育对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其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新源、玛纳斯、呼图壁、奇台等地的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较放牧区(CK)分别显著增加98.91%、65.99%、246.66%、91.91%,而博乐的变化不显著。封育后半灌木地上活体生物量较CK显著提高65.56%~265.47%,而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类因所处样地差异而有所不同。封育促进蒿类荒漠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积累,仅博乐、呼图壁样地较CK显著增加65.16%~151.89%,且主要集中在0~5 cm,但封育对所有样地凋落物生物量的积累影响不显著。封育后博乐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较CK分别显著增加15.12%、14.88%、11.54%;新源样地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较CK分别显著降低62.12%、64.54%、58.02%、34.81%;玛纳斯样地的Patrick指数较CK显著降低32.48%,而Pielou指数较CK显著增加21.90%;呼图壁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较CK分别显著降低73.21%、68.69%;而奇台样地的群落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总体看,短期封育利于退化蒿类荒漠草地生物量的积累,而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地区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封育 蒿类荒漠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植物功能群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思媛 崔雨萱 +2 位作者 孙宗玖 刘慧霞 冶华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70,共13页
为了厘清封育过程中退化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及其关系,对天山北坡新源县、博乐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封育4~7年的蒿类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 为了厘清封育过程中退化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土壤有机碳积累特征及其关系,对天山北坡新源县、博乐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封育4~7年的蒿类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了分析,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SOC与土壤MBC、MBN、MBP及其化学计量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封育后0~50 cm土层蒿类荒漠草地SOC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15.52%(P<0.05),而土壤MBC、MBN、MBP、MBC/MBN、MBC/MBP、MBN/MBP总体变化不显著。2)SOC与MBC、MBN、M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MBC/MBN、MBC/MBP呈负相关,且封育后SOC与MBN/MBP间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为负相关(P<0.01)。3)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土壤MBC、MBN、MBP及其计量比对SOC积累的直接解释率为46%,且MBN对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效应最强(P<0.001),封育降低了土壤MBC、MBN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增加了土壤MBP的直接影响。总之,封育4~7年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不显著,且MBN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荒漠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特征 封育
下载PDF
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碳氮磷、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李思媛 孙宗玖 +5 位作者 于冰洁 周晨烨 周磊 郑丽 刘慧霞 冶华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40,共16页
明确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在封育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揭示土壤养分可利用性随着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及阐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土壤碳氮磷、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测定,初步分析了封育6年的蒿类... 明确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在封育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揭示土壤养分可利用性随着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及阐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土壤碳氮磷、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测定,初步分析了封育6年的蒿类荒漠草地对封育措施响应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封育后蒿类荒漠草地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C/P、N/P及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酶活性C/N均无显著变化,而4月各样地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及7月玛纳斯样地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对照呈增加趋势;2)封育显著增加了7月玛纳斯样地的C/N及4月各样地酶活性C/P,降低了7月玛纳斯样地酶活性N/P值,封育后4月各样地向量长度均显著增加,且各样地封育前后向量长度均大于45°,表明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受碳和磷的限制;3)冗余分析表明封育后土壤碳氮磷及其计量特征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向量特征变异的56.03%,且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封育后土壤有机碳极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表明土壤有机碳可能是影响蒿类荒漠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类荒漠 土壤酶活性 化学计量特征 封育
下载PDF
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氮素含量及其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哈里·阿力腾别克 孙宗玖 +1 位作者 何盘星 刘慧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230,240,共10页
为探讨蒿类荒漠草地土壤氮素含量及其组分特征,采用成对试验设计,研究封育对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封育后蒿类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土壤氮密度(0.59~0.79 kg/m^(2))、... 为探讨蒿类荒漠草地土壤氮素含量及其组分特征,采用成对试验设计,研究封育对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封育后蒿类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土壤氮密度(0.59~0.79 kg/m^(2))、土壤全氮含量(0.81~1.50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19.44~67.49 mg/kg)变化不显著(p>0.05)。(2)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硝态氮含量(6.41~21.26 mg/kg)、铵态氮含量(0.26~2.53 mg/kg)的影响因区域差异而有所不同。封育后巩留、呼图壁样地0—5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依次显著降低24.61%,47.25%(p<0.01),而奇台样地则显著增加20.95%(p<0.05);封育后玛纳斯样地0—5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27.98%(p<0.05),而巩留、博乐、呼图壁样地则降低不显著(p>0.05)。(3)蒿类荒漠草地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依次占全氮量的0.27%~3.01%,0.02%~0.42%,且随土壤全氮的增加,有机氮占比增加,而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占比降低。(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与有机碳、全磷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电导率呈负相关,铵态氮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与速效磷呈负相关。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氮素影响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含水量,解释率依次为32.60%,17.90%。研究结果为揭示封育过程中蒿类荒漠草地土壤恢复及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蒿类荒漠 土壤养分 铵态氮 硝态氮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冶华薇 孙宗玖 +2 位作者 刘慧霞 于冰洁 李思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3-1172,共10页
为明确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天山北坡中段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封育年限间(2,4,6 a)群落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及物种异步性等,结果表明:封育2,4,6 a蒿... 为明确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天山北坡中段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封育年限间(2,4,6 a)群落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及物种异步性等,结果表明:封育2,4,6 a蒿类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较对照依次提高38.83%,136.26%,87.21%(P<0.05)。封育2 a蒿类荒漠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较对照增加38.36%(P<0.05),而封育4,6 a则变化不显著;封育4,6 a蒿类荒漠草地物种丰富度较对照分别降低46.15%,15.93%(P<0.05),物种异步性降低20.13%,17.52%(P<0.05)。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无显著相关,但物种异步性及优势种时间稳定性对群落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封育有利于退化蒿类荒漠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恢复,物种异步性和优势物种时间稳定性是驱动群落地上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蒿类荒漠 时间稳定性 物种异步性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新疆蒿类荒漠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孙宗玖 安沙舟 段娇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7-882,共6页
以新疆封育3年的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干旱区封育对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荒漠草地群落的盖度、产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51.6g/m^2,且盖度、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藜科草类引起;... 以新疆封育3年的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干旱区封育对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荒漠草地群落的盖度、产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51.6g/m^2,且盖度、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藜科草类引起;荒漠草地80%以上的地下生物量集中在0~40cm土层中,且封育促进了0~10cm土层内生物量的增加(P〈0.05);与放牧地相比,封育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且在0~10cm的土层中差异显著(P〈0.01),而pH值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蒿类植物 荒漠草地 植被特征 土壤养分 地下生物量 新疆
原文传递
凋落物添加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磊 孙宗玖 +3 位作者 聂婷婷 于冰洁 郑丽 周晨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69,共8页
为探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梅森瓶室外培养法,探求凋落物添加种类及添加量对蒿类荒漠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发现茎叶混合促进了凋落物分解,但同一添加物... 为探究凋落物添加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梅森瓶室外培养法,探求凋落物添加种类及添加量对蒿类荒漠草地0~1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发现茎叶混合促进了凋落物分解,但同一添加物各添加量间分解速率无显著差异。添加5 g和7.5 g叶后土壤SOC较对照分别增加10.4%,15.2%(P<0.05)。土壤TN随叶添加量增加呈上升趋势,较CK增加11.9%~18.4%(P<0.05),而茎、茎叶混合依次仅在5 g、7.5 g添加量时显著减少7.9%、增加37.8%(P<0.05)。2.5 g茎叶、5 g茎和7.5 g叶添加后土壤TP较CK依次增加9.8%,14.4%,7.2%(P<0.05)。凋落物添加后土壤C∶N,C∶P,N∶P分别为2.46~3.63,12.40~16.17,3.47~5.60,且SOC与C∶P、TN与N∶P均呈正相关,而TN与C∶N除添加叶外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凋落物分解有利于蒿类荒漠土壤养分的恢复,尤其是叶凋落物的分解是其土壤碳氮短期补充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残留率 土壤碳氮磷 化学计量比 蒿类荒漠草地
下载PDF
模拟增温增水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影响
8
作者 石宇堃 孙宗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为探讨水热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模拟温度(对照,增温2、4、6℃,依次用T_(0)、T_(2)、T_(4)、T_(6)表示)、模拟增水(对照,增水5%、10%、15%、20%,依次用W_(0)、W_(5)、W_(10)、W_(15)、W_(20)表示... 为探讨水热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模拟温度(对照,增温2、4、6℃,依次用T_(0)、T_(2)、T_(4)、T_(6)表示)、模拟增水(对照,增水5%、10%、15%、20%,依次用W_(0)、W_(5)、W_(10)、W_(15)、W_(20)表示)研究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0-10 cm土层中的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植物种类、数量及其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0-10 cm土层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的种子萌发密度和植物多样性随降水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增加而先增后降,但温度和降水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T_(2)W_(20)处理下萌发密度最大,为350.3粒·m^(-2),较T_(0)W_(0)增加了119%;T_(6)W_(0)最小,为95.5粒·m^(-2),较T_(0)W_(0)下降40%。T_(2)W_(20)处理下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密度和其中双子叶植物的萌发密度均达到最高,0-5 cm土层依次为350.3和318.5粒·m^(-2),而5-10 cm土层依次为222.9和159.2粒·m^(-2)。随温度和降水增加,土壤可萌发种子库种子萌发时间和枯黄期提前。总之,试验设计范围内,降水增加促进了蒿类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而温度升高则抑制了种子萌发;适度增温增水(T≤T_(4),W≤W_(20))对土壤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而过度增温不增水(T=T_(6),W=W_(0))则不利于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增水 蒿类荒漠草地 土壤种子库 种子萌发 群落相似性 萌发动态 消亡动态
下载PDF
短期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碳库有机碳储量及组成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凌波 孙宗玖 +4 位作者 刘慧霞 崔雨萱 董乙强 哈里·阿力腾别克 姚树润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9,共11页
为探讨短期封育(4~7年)对荒漠草地碳库固碳能力及其组成的影响,采用成对试验设计,通过对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植被、凋落物、地下生物量、0~50cm土壤4个有机碳库碳含量及其储量的测算,明确各碳库储量及其组成比例对短期封... 为探讨短期封育(4~7年)对荒漠草地碳库固碳能力及其组成的影响,采用成对试验设计,通过对天山北坡不同区域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植被、凋落物、地下生物量、0~50cm土壤4个有机碳库碳含量及其储量的测算,明确各碳库储量及其组成比例对短期封育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短期封育促进了蒿类荒漠草地地上植被、凋落物、地下生物量有机碳的积累,依次较对照增加109.41%、81.88%、26.91%,不利于0~5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积累,依次较对照降低19.60%、16.30%。(2)短期封育改变了蒿类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组成比例,植被有机碳库比例显著上升,土壤有机碳库比例显著下降,但土壤有机碳库仍居于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84.00%~96.31%。总之,短期封育促进了蒿类荒漠草地植被的固碳能力,降低了土壤碳库有机碳储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储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封育 蒿类荒漠草地 四大有机碳库 有机碳储量 碳库组成比例
下载PDF
双带天幕毛虫对新疆蒿类荒漠草原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晶 崔国盈 +3 位作者 张勇娟 金保 买寅生 张亚平 《草食家畜》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为了充分掌握双带天幕毛虫虫害防治对策的理论依据,降低该虫害大面积爆发的可能行和危害性,试验采用研究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新疆蒿类荒漠草原的绢蒿属植物是该类害虫危害的主要植被之一,寄生性的寄生蜂和寄生... 为了充分掌握双带天幕毛虫虫害防治对策的理论依据,降低该虫害大面积爆发的可能行和危害性,试验采用研究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新疆蒿类荒漠草原的绢蒿属植物是该类害虫危害的主要植被之一,寄生性的寄生蜂和寄生蝇、捕食性的蜘蛛和蚂蚁、病毒性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均可对该虫害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但是,近年来该虫害大面积爆发时有发生,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说明应该给予虫害防治等基础性工作更高的重视,以期为草原保护和实际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带天幕毛虫 蒿类荒漠草原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