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潇林 郑茂平 石欣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悲伤音乐”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和教育价值。采用音乐审美范式和音乐福流体验后测任务,探索大学生聆听中国传统悲伤音乐实现“以悲为美”的心理机制,对于揭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悲伤音乐”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和教育价值。采用音乐审美范式和音乐福流体验后测任务,探索大学生聆听中国传统悲伤音乐实现“以悲为美”的心理机制,对于揭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的美育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实现“以悲为美”的“乐享转换”受音乐喜好强度调节,基于喜好的主动聆听是构建音乐美育课程的核心指标;音乐训练可以调节悲伤音乐的审美判断、增强愉悦体验,通过必要的音乐训练提升音乐参与度是增强音乐美育效应的重要环节;熟悉度对音乐“以悲为美”的审美体验影响显著,非紧张性的“悲伤体验”可能是“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尚悲”上的间接反应,重复聆听非紧张性的悲伤音乐是推进音乐美育的有效策略之一。未来,悲伤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有效导赏不仅对提升高校美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更是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音乐 以悲为美 音乐喜好 乐享转换 美育效应
下载PDF
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丁 王超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4-1011,共8页
悲伤音乐在唤起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唤起愉悦感或带来继发的心理获益。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了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解离理论"和"中和理论",以阐述人们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然而现有理论仍不足以提供充分合理... 悲伤音乐在唤起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唤起愉悦感或带来继发的心理获益。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了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解离理论"和"中和理论",以阐述人们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然而现有理论仍不足以提供充分合理的解释,因此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索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神经机制从而揭示现有心理学理论的神经基础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音乐 情绪 继发获益 解离理论 中和理论
下载PDF
"三度间音"的游移性和扩展与延伸
3
作者 康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3期59-62,共4页
从广义上说任何一个调式音级当它所处的条件变化时,其音高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作为调式支柱音时,它暂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当条件变化,如上升、下降,作为临时的某调色彩音或在不同情绪的演奏状态下等,它们都会有明显的音高游移性质。... 从广义上说任何一个调式音级当它所处的条件变化时,其音高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作为调式支柱音时,它暂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当条件变化,如上升、下降,作为临时的某调色彩音或在不同情绪的演奏状态下等,它们都会有明显的音高游移性质。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音级因态而变的性质是作曲家在刨新和寻找音之根本属性时应该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间音 游移性 “苦音” “欢音”
下载PDF
“沉静的人间悲曲”——华兹华斯的诗歌主题
4
作者 陈才忆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导致了他对人类的爱。他十分关注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时刻倾听着促使诗人思索、使诗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沉静的人间悲曲”,留下了一组倾注诗人深深感情的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普通百姓 人间悲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