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领导人媒介形象塑造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相雨 潘镜羽 《传媒观察》 2018年第6期12-17,共6页
在领导人形象的媒介呈现中,媒介和其他相关传播者不仅重视媒介形象文本的生产,更重视对受众接受特征和规律的把握,这与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审美阅读的主体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接受美学看来,受众不仅具有主体性,还具有历史性,文本意义... 在领导人形象的媒介呈现中,媒介和其他相关传播者不仅重视媒介形象文本的生产,更重视对受众接受特征和规律的把握,这与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审美阅读的主体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接受美学看来,受众不仅具有主体性,还具有历史性,文本意义是在受众与文本的互动中产生,文本意义也会随着不同时代的受众参与而有所变化。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媒介呈现,体现出鲜明的接受美学特征:亲民范展示可见之美,媒介文本饱含美学感染力,新闻故事刷新受众审美经验,互动交流产生文本意义等。由此,本文认为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媒介呈现,对特定主体做好这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美学启示,即突出语言美、展现文化美、创造连接美、彰显智慧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领导人形象 媒介呈现 接受美学
原文传递
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 被引量:26
2
作者 周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2,共8页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手工模仿,到照相复制,再到数字图像技术,图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形态,相应地构成了模仿文化、复制文化和虚拟文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图像符号与现实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了美学...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手工模仿,到照相复制,再到数字图像技术,图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形态,相应地构成了模仿文化、复制文化和虚拟文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图像符号与现实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了美学观念的演变。模仿论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美学观,它肯定实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和艺术家的艺术表现以及艺术符号可以真实地再现实在世界。机械复制削平了传统美学观中的一切等级和依赖关系,将模仿物与被模仿物置于同一的无差别地位,所以现代主义以一种全然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形态出现。虚拟技术消解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虚拟文化将艺术家的写实能力彻底去魅了,极大地提升了想象力,使之超越了传统模仿原则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技术 美学 模仿 复制 虚拟 视觉文化
下载PDF
可计算图像美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伟凝 蚁静缄 贺前华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3-901,共9页
可计算图像美学研究目的是希望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视觉系统与审美思维对图像进行美学价值的判断。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融合主观感知的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图像美学质量评估、图像的美学修正、摄影的美学预测、艺术作品风格分析、人... 可计算图像美学研究目的是希望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视觉系统与审美思维对图像进行美学价值的判断。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融合主观感知的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图像美学质量评估、图像的美学修正、摄影的美学预测、艺术作品风格分析、人机交互等方面。该研究涉及美学、艺术、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性前沿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总结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对该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及综述,给出了可计算图像美学分析研究的一般框架,对图像的审美度量、美学视觉特征提取和美学推导等关键技术,以及图像美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且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关键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美学 美学视觉特征 美学度量 美学分类
原文传递
“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 被引量:21
4
作者 潘秀通 潘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1,共7页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视 意象 美学 影视美学
下载PDF
从“符号”到“意象”——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设计艺术中的诗性表达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剑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142,160-161,共6页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浪潮的席卷之下,设计艺术已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生活艺术,同时也成为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强烈的文化诉求,急功近利的生产消费模式以及设计者自身的创意贫乏,合力催生出了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的...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浪潮的席卷之下,设计艺术已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生活艺术,同时也成为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强烈的文化诉求,急功近利的生产消费模式以及设计者自身的创意贫乏,合力催生出了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的拼贴设计手法。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被不断挪用、拼接、重释的过程中,脱离了原有的文化语境,在实质上形成了对中国文化根基的消解与颠覆。中国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向纵深发展,要通过意象思维方式,从图形符号、技术表现等外在视觉表象,沉潜到对民族文化真正继承与设计美学本源力量的探寻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设计 符号 意象 美学
下载PDF
中华造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0
6
作者 管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共12页
造物文化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存在的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传统造物文化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曾以其杰出的造物智慧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工业... 造物文化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存在的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传统造物文化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曾以其杰出的造物智慧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华造物文化因错失新的产业革命和文明形态转化机遇,而逐步被西方国家超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带来制造业的全面复苏与振兴,迅速赶上当代造物的世界步伐,并逐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重振中华造物文化,使之在21世纪丝绸之路乃至全球再创辉煌,必须继承优秀传统造物文化和精神文化精髓,吸取外来造物文化营养,密切跟踪当代新技术、新材料、新技艺发展,突破造物域限,开拓造物空间,科学转化创新,将中华造物文化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与此同时,还要用中华造物讲好中国故事,铸就中国品牌,构筑中国价值与国家文化发展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文化 国家形象 丝绸之路 造物美学 创新性转化
下载PDF
图像、消费与建筑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翔宁 《建筑师》 2004年第4期89-93,共5页
20世纪末是一个消费文化主导的时代,文化和图像都作为商品被消费着。本文探讨了这一现象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图像 消费主义 建筑美学 建筑文化 建筑空间
下载PDF
关于时空、韵律与意境——从李子柒看短视频的影像美学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永昶 《传媒观察》 2020年第2期27-32,共6页
李子柒的影像产品在短视频生产与传播大潮中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首先表现在之于时空关系的重组与提炼。这些作品运用压缩、裁剪、组合等方式实现了对美好世界的集纳;其次表现在叙事韵律的循环与叠沓。这些作品有着简单而重复的... 李子柒的影像产品在短视频生产与传播大潮中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首先表现在之于时空关系的重组与提炼。这些作品运用压缩、裁剪、组合等方式实现了对美好世界的集纳;其次表现在叙事韵律的循环与叠沓。这些作品有着简单而重复的影像叙事模式,可以造成记忆的强化效应,强化人们的情感共鸣;再次表现在诗画意境的点染与铺排。这些作品的任务是提供画面,而受众的内心情绪与之交融,形成不同的欣赏意境。与流行的短视频"快"美学特质不一样,李子柒的影像产品呈现出快中有慢的美学特质。这为精品化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借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柒 短视频生产 影像美学
原文传递
可计算的图像美学分类与评估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伟凝 蚁静缄 +1 位作者 徐向民 王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5-1083,共9页
可计算图像美学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视觉系统与审美思维,对图像进行美学价值的判断.以摄影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显著区域检测将图像划分为整体区域和关键区域,提取有效的低层视觉特征、高层美学特征和区域特征;然... 可计算图像美学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视觉系统与审美思维,对图像进行美学价值的判断.以摄影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显著区域检测将图像划分为整体区域和关键区域,提取有效的低层视觉特征、高层美学特征和区域特征;然后以人对图像的主观美感评分为基础,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图像美感等级分类器和美学分数评估模型,实现了高、低美感图像的自动分类,并能对图像的美学分数进行自动评估.在美学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测试结果显示,高、低美感分类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75.37%;美学分数自动评估模型的结果与人的主观审美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为0.790,均方根误差为0.244;该结果符合人类对图像的审美感知.同时,通过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美学 美感分类 美学分数评估 美学特征提取
下载PDF
象由心生:西方有机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的意象美学精神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海波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7期13-15,共3页
有机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北欧、意大利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这种风格在外观造型上通常体现为意象的自然形态,明显区别于经典现代主义设计中抽象的几何形态。它不但功能实用适合批量生产,而且还具有特殊的审美意境,... 有机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北欧、意大利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这种风格在外观造型上通常体现为意象的自然形态,明显区别于经典现代主义设计中抽象的几何形态。它不但功能实用适合批量生产,而且还具有特殊的审美意境,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修正及改良。文章主要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意象美学的精神内涵和有机现代主义设计的造型法则,并以有机现代主义建筑、家具设计为例,探讨意象美学在有机现代主义设计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现代主义 设计风格 意象美学
下载PDF
言-象-意:中国文化与美学中的独特话语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共8页
中国文化的言象意理论中,象具有独特性。从《周易》哲学之象到美学的文学之象,言象意理论具有相互关联和各自独立的特征。美学的言象意理论从魏晋的基本形成到唐代在与佛教境的境理论的互动中,演进为境论,完成了言象意理论的美学转型,... 中国文化的言象意理论中,象具有独特性。从《周易》哲学之象到美学的文学之象,言象意理论具有相互关联和各自独立的特征。美学的言象意理论从魏晋的基本形成到唐代在与佛教境的境理论的互动中,演进为境论,完成了言象意理论的美学转型,形成了言-境内之境(景-象-情-意)-境外之境(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意外之意)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象意 哲学之象 美学之象 境论
下载PDF
“意象”(Image)在不同学科语域中的表义辨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立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6-40,共5页
当今学术界,“意象”一语极为流行,但表意却极不一致,给后学者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困惑。根据意象范畴的使用情况和理论价值,从诗学、文艺心理学与美学、文化学与文艺学三大学科领域的角度,对“意象”的表义和理论范畴定位进行分析可知,“... 当今学术界,“意象”一语极为流行,但表意却极不一致,给后学者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困惑。根据意象范畴的使用情况和理论价值,从诗学、文艺心理学与美学、文化学与文艺学三大学科领域的角度,对“意象”的表义和理论范畴定位进行分析可知,“意象”具有多元化的内涵系统和外延领域,在不同学科语域下有不同的意义指向,在同一学科中的表义也是多样化的,不可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表义 诗学 文艺心理学 美学 文化学 文艺学
下载PDF
《红楼梦》邦索尔译本回目之美感再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屈纯 王鹏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境美、活灵活现的形象美和自成一家的风格美,潜移默化中为后来者指明了翻译方向,为中华璀璨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索尔译本 《红楼梦》回目 语言美 意境美 形象美 风格美
下载PDF
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翟勇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5,共4页
当代油画语言的多样性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多元语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特征。在当代油画多样的表现方式中,意象性语言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构成写意油画的基础。写意油画语言植根于中国传统,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形成十分独特... 当代油画语言的多样性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多元语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特征。在当代油画多样的表现方式中,意象性语言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构成写意油画的基础。写意油画语言植根于中国传统,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形成十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价值体系,在语言和形态上都与西方油画形成明显的差异,成为当代油画创作中极具时代文化特征的新形态。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写意油画在技巧和观念两端都拓宽了中国油画创作的深度与宽度,同时也面临着意象审美建构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油画 意象语言 意象审美
原文传递
意象美学:当下中国电影美学重建的理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林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如果说西方电影从蒙太奇到景深-长镜头美学,完成了如何拍摄意象、呈现事象的理论概括,那么,中国意象理论以“象”与道、意、情的关系,解释了电影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性。就意象创构的方式来说,“物象”对列组合就是爱森斯坦的理性蒙... 如果说西方电影从蒙太奇到景深-长镜头美学,完成了如何拍摄意象、呈现事象的理论概括,那么,中国意象理论以“象”与道、意、情的关系,解释了电影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性。就意象创构的方式来说,“物象”对列组合就是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以“境”创构意象,对应于巴赞的景深-长镜头美学。在儒释道文化,尤其是中观思想及其肯定与否定并存的言说方式的影响下,意象在有无、真幻、似非之间,形成空灵兼充实的生命之美,又为当下中国电影在力量美学之外提供了另一种美学理想。概言之,中国意象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电影的本质,促成新的电影观念与形式风格,理应成为中国电影美学重要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理论 对列组合 以境造象 空灵 影像本体论
下载PDF
影像:仿真时代的美学 被引量:9
16
作者 颜纯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5,共8页
彩色胶片技术使电影的探索目光开始从镜头之间的关系和镜头内部的关系中挪移出来,把重点放在创造画面影像既真实又富于美感的效果上,电影美学由此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向。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显示出电影在艺术和美学上的新动向,影像的问... 彩色胶片技术使电影的探索目光开始从镜头之间的关系和镜头内部的关系中挪移出来,把重点放在创造画面影像既真实又富于美感的效果上,电影美学由此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向。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显示出电影在艺术和美学上的新动向,影像的问题也不再仅是艺术的问题,而更成为美学的问题。从摄影影像到数字影像,电影的影像越来越显示出仿真的特性,朝着偏离纪实主义的方向发展。电影的影像,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仿真的拟像。而数字影像因为技术的优势,更促使它在仿真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影像 仿真美学
下载PDF
AI没有未来:技术影像的零度写作与点彩美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0,共9页
在时间的三种综合方式中,AI没有“未来”这一维度。AI的数据库是过去维度的记忆,它的算法是现在维度的习惯,但它没有未来维度的期待或展望,故AI创作必然要与人进行耦合。人工智能生成影像是装置产生的“技术影像”在软件社会的新形式,... 在时间的三种综合方式中,AI没有“未来”这一维度。AI的数据库是过去维度的记忆,它的算法是现在维度的习惯,但它没有未来维度的期待或展望,故AI创作必然要与人进行耦合。人工智能生成影像是装置产生的“技术影像”在软件社会的新形式,扩散模型模拟了技术影像的逆熵过程,生成对抗网络取代了人与装置的互动过程,自动化程序削弱了人(或“凝想者”)的创作功能,影像创作沦为影像计算。计算生成的影像没有“刺点”,也并非“它曾存在过”,而是一种伪造的“似曾相识”。在摄影机成为“自来水笔”、影像如同文字一般灵活写作的半个多世纪后,人工智能生成影像逆转了“影像→语言”的过程,通过提示词生成的影像是一种“语言→影像”,这摈除了社会、情感、价值判断等主观性因素,实现了一种“零度写作”。AI创作不只是一种“自动化美学”,其视觉上的“振动”与审美过程的“情动”都与点彩画派的美学追求如出一辙。这种点彩美学既是一种观察者的技术,主张“看见”影像,而非“看穿”影像;又是一种注意力生产,维持一种动态的、临时的、流动的主体视觉;还是一种打破视觉中心主义的身体实践,践行一种不稳定的身体感受力或具身的身体情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影像 技术影像 零度写作 自动化美学 点彩美学
原文传递
所谓的“音乐形象”真的存在吗 被引量:7
18
作者 南利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音乐形象”问题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美学理论问题和十分现实的艺术实践问题。“音乐形象”这一概念在有关音乐理论的文章和评论中广泛使用。由于概念本身上的含混 ,提法上的不科学和不确切 ,加之理解上的分歧 ,许多人因此对... “音乐形象”问题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美学理论问题和十分现实的艺术实践问题。“音乐形象”这一概念在有关音乐理论的文章和评论中广泛使用。由于概念本身上的含混 ,提法上的不科学和不确切 ,加之理解上的分歧 ,许多人因此对音乐表现形式存在模糊的认识。“音乐形象”在音乐美学中是否有存在的价值 ?音乐艺术中究竟有没有“音乐形象”存在呢 ?文章简略回顾了中外音乐理论界对“音乐形象”的解释和阐述 ,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形象 音乐美学 科学性
下载PDF
试论英语文学中美学的模糊性与翻译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春燕 《嘉兴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 ,对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的模糊理论进行审美分析 ,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 ,深化。
关键词 模糊性 语义 美学 非物质形态 文学语言 英语文学 文学翻译
下载PDF
边界与去边界:影像共同体形态嬗变及影响
20
作者 答嘉逸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80,188,共13页
赛璐珞影像时期,运动的影像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从胶片到数字,影像从电影的代名词转变为大众生活的主要媒介形式,由影像特性所形成情感聚集的共同体也在时代的进程中里经历了边界化向去边界化的嬗变。胶片时代,以影院为代表的... 赛璐珞影像时期,运动的影像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从胶片到数字,影像从电影的代名词转变为大众生活的主要媒介形式,由影像特性所形成情感聚集的共同体也在时代的进程中里经历了边界化向去边界化的嬗变。胶片时代,以影院为代表的仪式化触感空间和共同情感期待形成了边界化稳定的“赛璐珞影像共同体”。数字时代,虚拟即实的创作-放映-观看条件使原有的边界解构,流动的、敞开的去边界化的星丛式“数字影像共同体”出现。存在形态的嬗变带来的是平等民主的影像环境,但也面临着影像成为人的感知“义肢”,及多元、对话的去边界化共同体价值功能能否实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影像共同体 共同体美学 赛璐珞影像 数字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