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高进云 乔荣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5,共7页
在已有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农户福利指数的基础上,参考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福利差异系数的概念,通过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区被征地农户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分布情况,发现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差异系数为0.255,而流... 在已有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农户福利指数的基础上,参考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福利差异系数的概念,通过对武汉市城乡交错区被征地农户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分布情况,发现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差异系数为0.255,而流转前为0.103,农户间福利差距拉大。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农户福利变化程度各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被征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比例、征地后是否安排工作、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民对补偿的心理满意度;而土地被征后的用途、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以及地均GDP并不是显著的影响因子,说明农民无法参与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由此可得出结论:对农民福利补偿不能单独采用货币补偿,而应采用提供社会保障、提供工作机会、增加培训与教育机会等复合补偿方式;只有采用复合补偿方式,才能既增加被征地农户的福利水平,又有利于减小彼此之间的福利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农地城市流转 农民 土地经济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1
2
作者 胡伟艳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5,62,共7页
研究目的: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1)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协整关系;(2)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存在从农地非农化到人口城镇化的... 研究目的: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1)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协整关系;(2)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存在从农地非农化到人口城镇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人口城镇化到农地非农化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3)人口城镇化关于农地非农化的弹性为0.53,即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每变动1%,人口城镇化将变动约0.53%。研究结论:研究区城镇化方式为先土地非农化再带动人口城镇化,土地非农化作为人口城镇化的引擎在推进城镇化速度方面非常明显,是一种粗放、摊大饼式的土地高消耗、人口低吸收的城镇化方式。因此,必须建立城镇集约化指数控制农地非农化速度和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以协调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农地非农化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湖北省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的农户福利效应测度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珊 张安录 张叶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过程中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效应是农民在此过程中生活状况的综合反映。本文选择武汉城市圈中的武汉和咸宁作为研究区域,针对两地的调查数据,考虑福利评价的模糊性和灰度,尝试运用灰色模...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过程中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户福利效应是农民在此过程中生活状况的综合反映。本文选择武汉城市圈中的武汉和咸宁作为研究区域,针对两地的调查数据,考虑福利评价的模糊性和灰度,尝试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组织生产、经济收入、健康与休闲、社会保障、居住条件与环境、社会参与、子女教育、社会公平八种农户家庭功能性活动选择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域农地城市流转的农户福利效应进行测度、评判。研究结果显示,农地流转使得农户家庭总福利水平从0.413下降到0.353,而对农户家庭的不同功能性活动有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农地流转使得农户的组织生产、社会保障、居住条件与环境和社会公平功能水平下降,使得农户的经济收入、健康与休闲、社会参与和子女教育功能水平上升。研究表明当前的补偿方式、补偿金额难以改进被征地农户福利,也不能改善农户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农户福利效应 综合评判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权利主体的福利均衡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彭开丽 张鹏 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权利主体的福利变化;通过建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分配模型,得出结论:社会福利绝对量的大小和各权利主体所得相对量的大小均与一定阶段内农地城市流转的速度密切相关;政府应确定一个公... 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权利主体的福利变化;通过建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分配模型,得出结论:社会福利绝对量的大小和各权利主体所得相对量的大小均与一定阶段内农地城市流转的速度密切相关;政府应确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征地价格,才足以弥补农民失地后损失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并通过构建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函数,分析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条件,结果表明:必须按照农业用地边际生产效益等于非农用地边际生产效益的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方可兼顾农地非农化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后,针对土地市场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权利主体 福利分配模型 社会福利函数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彭开丽 朱海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8,共8页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东西湖区、新洲区和洪山区为研究区域,将失地农民分为小于45岁、45—65岁、大于65岁三个年龄阶段,然后以...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东西湖区、新洲区和洪山区为研究区域,将失地农民分为小于45岁、45—65岁、大于65岁三个年龄阶段,然后以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依据,利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存在差异。45—65岁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最大,其福利水平下降了18.69%;其次是小于4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6.62%;大于6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2.74%。(2)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各功能性活动指标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存在不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健康、社会参与功能均有所下降,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功能得到了改善,但变化程度不同,而发展机遇和交往与闲暇功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失地农民中变化方向不同。研究结论:根据失地农民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细致的征地补偿政策,是提高失地农民福利水平、减小福利差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城市流转 模糊数学 不同年龄失地农民 福利影响
下载PDF
基于岭回归的农地城市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高魏 闵捷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8,共8页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制度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辨识主导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利用岭回归法,应用SA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1)居民收入水平与耕地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制度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辨识主导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利用岭回归法,应用SA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1)居民收入水平与耕地消耗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地城市流转有加剧趋势;(2)耕地消耗率并没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降低,这与中国各地区耕地资源禀赋有关,但同时表明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并没有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提高;(3)随着地均GDP的增加、征收耕地市价水平的升高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消耗率有上升趋势;(4)随着耕地利用效益的增加、土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提高以及总人口的增加,耕地消耗率呈下降态势,但回归不显著。研究结论:居民收入水平、土地市场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是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现阶段应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土地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并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降低耕地消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岭回归 耕地消耗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森的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模糊评价的权重结构讨论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进云 乔荣锋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6,共4页
通过较严密的数学分析,揭示了该权重结构的缺陷,并提出了满足该假设的权重结构的充分必要条件。依据该结论,采用模糊评价法分析了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变化,并对新的权重结构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权重 福利 模糊评价 农地城市流转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银莺 李晓云 张安录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农地城市流转由于流转过程的单向、不可逆性,往往会给周边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程度破坏。从发展的角度看,农地资源容许城市建设的占用量,包括生态价值价值的损失程度,有一定的极限度。因此,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 农地城市流转由于流转过程的单向、不可逆性,往往会给周边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程度破坏。从发展的角度看,农地资源容许城市建设的占用量,包括生态价值价值的损失程度,有一定的极限度。因此,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衡量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容量、生态效益产生的损失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参照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利用大连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估算了大连市1996-2003年因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周边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育功能所带来的损失。结果表明,7年间因农地城市流转损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4004.09万元,平均每年损失2000.58万元,农地损失生态价值1.58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大连市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崔新蕾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7,共7页
研究目的:以武汉市为例,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估算。研究方法:模型假设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流转时间延迟性三个特征,因此农地具有选择价值。科学评估农地资源的选择价值,将其纳入流... 研究目的:以武汉市为例,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估算。研究方法:模型假设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流转时间延迟性三个特征,因此农地具有选择价值。科学评估农地资源的选择价值,将其纳入流转成本核算体系,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减缓城市边缘区农地非农化的速度。研究结论: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农地流转为其他不同用途土地的选择价值,拥有一期选择权的农地流转开发为综合用地的选择价值为33.31元/m2,流转为商业用地的选择价值为43.90元/m2,流转为居住用地的选择价值为34.72元/m2,流转为工业用地的选择价值为15.83元/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地城市流转 选择价值 武汉市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优化决策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海兵 张安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3年第5期37-39,共3页
农地大量向城市流转,部分源于现行农地城市流转的决策具有其片面性。本文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通过对农地城市流转中往往被人忽视的选择价值及外部性的分析,提出优化的农地城市流转决策。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农地城市流转 选择价值 外部性 优化决策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闵捷 张安录 +1 位作者 吴中元 蔡为民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8-820,共13页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地城市流转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农地城市流转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它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从影响农...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地城市流转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农地城市流转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它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从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应用1999—2004年省级数据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下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影响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我国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间尺度效应表现为,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增长一直是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影响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的推动作用不同;我国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对东部省份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最明显,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省份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最明显,而GDP和总人口对西部省份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最明显,各个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农地城市流转的推动方向也不同。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机制 时空 尺度效应 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集体福利均衡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唐奇 李雪 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5,共6页
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状况业已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农民集体作为影响最为深刻的利益集团之一,其福利在农地城市流转中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均衡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民集体福利的概念及... 农地城市流转中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状况业已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农民集体作为影响最为深刻的利益集团之一,其福利在农地城市流转中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均衡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民集体福利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然后论述福利均衡的概念,提出农民集体福利均衡分析的三个假设,在此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农民集体福利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农民集体福利均衡的条件,结果表明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集体福利均衡的必要条件为农民集体获得的经济补偿大于或等于其福利损失。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当前土地征收中农民集体获得的福利补偿不能弥补其福利损失,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集体福利呈现不均衡状态。最后提出农地城市流转中要尊重农民集体的土地产权,进一步提高农地征收的补偿标准,使农民集体获得的货币补偿能够弥补其由于土地财产损失造成的福利损失,以实现农民集体福利的均衡;政府应当通过改善农村交通、通讯、电力、饮水、居住等条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农民集体的福利水平,以弥补农民集体土地发展权受限造成的二次福利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农民集体 福利均衡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成本测算——以仙桃市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竹 张安录 +1 位作者 张雄 宋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本文总结了前人对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成本的研究,在分析了已有文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地流转外部性的内部化应在内、外部边界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结合过去的研究,将外部成本效应归并为治安状况变差、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自然景观... 本文总结了前人对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成本的研究,在分析了已有文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地流转外部性的内部化应在内、外部边界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结合过去的研究,将外部成本效应归并为治安状况变差、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自然景观的破坏、公共设施不足、垃圾堆积、农地产量下降7个方面。实证研究选取仙桃市近郊区4个代表性的农地流转地块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应用CVM、AHP等方法测算和分解了其农地流转外部成本,得到结果分别为0.6×104元(/hm2·a)、1.45×104元(/hm2·a)、1.17×104元/(hm2·a)和1.15×104元/(hm2·a);研究表明个体受农地流转外部性影响的大小主要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家庭成员数量、家庭月收入等因素相关;而农地流转的外部成本大小受到区域繁华程度、土地利用类型、个体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外部成本 福利测算 仙桃市
原文传递
基于外部性内化的农地城市流转调控政策工具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从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的分析与测度及政策工具在农地城市流转调控中的运用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结果表明,现有研究从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入:在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从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的分析与测度及政策工具在农地城市流转调控中的运用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结果表明,现有研究从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入:在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测算方面,其外部性的内涵、分类与边界等尚未得到严格的界定与划分,评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尚存亟待回答的问题;在基于外部性内化的农地政策流转调控政策工具的运用方面,尚需在分析思路、政策工具的系统化和细节设计方面有所深入;在实证研究方面,亟需结合我国国情结合具体事例探讨政策工具运用的预期效果及不同政策工具可能的交互作用;此外,应考虑不确定与信息不对称对调控政策工具运行效率的影响。因此,我国学者应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外部性内化的角度设计适于我国国情的政策工具,从而为农地城市流转调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达到合理规制农地转用秩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外部性内化 调控 政策工具 评述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9-75,共7页
研究目的: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假设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界定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总体呈现... 研究目的: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假设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界定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效率值由2008年Ep=0.90下降为2009年的Ep=0.71,再上升到2010年的Ep=0.82,但仍然显著低于2008年的效率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上升。研究结论:2008—2010年由于农用地资源无效投入大幅增加致使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效率优化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需调整的投入、产出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农地城市流转 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中国农地转用的制度框架及其软约束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伟 王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8,共8页
该文旨在分析我国农地转用的制度软约束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作者提出了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农地价值、市地价值、不可逆风险和制度性约束是四个主要变量。聚焦农地转用的制度性约束:首先,农民自主转用... 该文旨在分析我国农地转用的制度软约束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作者提出了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农地价值、市地价值、不可逆风险和制度性约束是四个主要变量。聚焦农地转用的制度性约束:首先,农民自主转用农地存在法律限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内生的产权模糊性,导致农民自我维权能力的弱化,难以有效限制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其次,虽然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用途管制和指标计划纵向控制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行为,但由于其自身的多目标性,往往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目标,纵向控制失灵问题长期存在;最后,现行政治架构和行政体制的局限,农地转用和征收公益性审查过程缺乏民主机制,征收补偿行为和强制执行行为缺乏独立的司法介入,导致对地方政府转用农地行为缺乏横向制衡。基本结论是:在中国,由于农民自我保护、中央纵向控制以及同级横向的权力制衡失灵,在地方政府的农地转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制度软约束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农地过度转用所带来的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和土地增值分配失衡。基于这一结论,提出了关于农地转用制度改革的三个方向性建议:一是增强农民自我维权的能力,这就需要建立清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特别是赋予农民自主转用农地的权利,提高农地转用的市场化程度;二是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用农地的控制能力,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机制,关键是实现不同地区土地发展权的均衡配置;三是强化立法和司法对行政的监督,有效发挥地方人大和法院的制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转用 农地制度 软约束 土地征收
下载PDF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珊 黄朝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5-220,共6页
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变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1)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有所下降,其模糊评价值从流转前的... 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变化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1)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有所下降,其模糊评价值从流转前的中间状态值0.5下降到0.376;(2)除居住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外,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参与自由及合理性和情感这5项功能性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和参与自由及合理性这两个指标;(3)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夏区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的农户福利水平显著低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咸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农地城市流转 农户福利 可行能力 模糊评价
下载PDF
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性与社会损失研究——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实证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霜 张安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310,共8页
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正面临严峻挑战,征地面积逐年增加,是农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既要保证充足的建设用地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证农地的质量和数量,维护生态平衡、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农地城市流转的决策过程应... 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正面临严峻挑战,征地面积逐年增加,是农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既要保证充足的建设用地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证农地的质量和数量,维护生态平衡、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农地城市流转的决策过程应考虑各种外部性的影响,以达到社会均衡状态为目标。本文通过武汉城市圈的实证,计算农地城市流转的净外部性。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净外部性小于农地保有的外部性,导致社会的外部性损失,并且其结果与征地的用途和周围环境有关。为了减少农地流转带来的社会损失,控制土地供给的源头,改变以需求为导向的土地供应模式;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严格对土地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和监管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社会损失 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中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仁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677-3680,3684,共5页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使得农地非农化过程收益分配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重点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收益增值机理、农地非...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使得农地非农化过程收益分配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重点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收益增值机理、农地非农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依据、农地非农化土地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分类阐述,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业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趋向为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理论研究、在耕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及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与城乡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增值收益分配 中国
下载PDF
省域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敏 王登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2,共9页
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过程,大规模的农地城市流转会给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揭示农地城市流转的复杂性,进而采取差别化的、有针对性的... 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过程,大规模的农地城市流转会给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巨大压力。研究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揭示农地城市流转的复杂性,进而采取差别化的、有针对性的管制措施控制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在阐释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在经度、纬度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全域及局域自相关模型分析了省域尺度上中国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空间异质性,继而进一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省域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各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在水平方向上自西向东呈稳定上升趋势,纬度方向上在中国中部省份达到最高值并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省份逐渐下降,呈现倒"U"型。(2)全国范围内省域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关联特征,省域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局部自相关随区域而变化,体现出空间异质性。(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初耕地面积、第三产业比重四个因素影响省域农地城市流转规模,且影响程度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省域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影响程度在全国范围内空间分布较均匀外,其他三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呈现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应在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规划方案或管制措施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实现对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有效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规模 影响因素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