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548
1
作者 陆林 任以胜 +4 位作者 朱道才 程久苗 杨兴柱 杨钊 姚国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18,共1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力地契合和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促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力地契合和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稳定,加快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内容深度相对薄弱、功能拓展比较泛化、时代特征不够显著等问题,把握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特点、新使命、新要求,充分考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构建了融合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归纳了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五个重点研究内容,即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学理和逻辑机理研究、乡村旅游引导乡村经济振兴的路径研究、乡村旅游引导乡村生态宜居的路径研究、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治理体系重构的路径研究、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研究。五个重点研究内容包括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和保障层面,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共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汲取科学方法论的智慧和营养,构建多方法综合集成的方法体系,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是新时代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城乡融合 新时代
原文传递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43
2
作者 何仁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27-2140,共14页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基础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内涵,剖析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城乡空间均衡模型和定义城乡等值线...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基础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科学内涵,剖析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城乡空间均衡模型和定义城乡等值线,提出了中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现途径及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结果表明:①城乡融合发展是基于空间布局优化和制度供给创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全面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五边形"和"人—地—钱—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过程是城乡空间动态均衡的过程。②城乡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可以较好地阐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通过城乡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和人口的流动,城乡人均综合发展效益逐渐趋于相等;城乡等值线可以进一步解释城乡发展空间均衡的动态过程与传导机理。③从政策制度构建、"点轴"渐进扩散、分区分类推进、典型发展模式提炼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城乡等值化 空间均衡 实施路径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 被引量:432
3
作者 豆书龙 叶敬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9,共11页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以内容共融、作用互构和主体一致为表征的互涵式关系,为二者衔接奠定了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方面,乡村振兴可以借鉴脱贫攻...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以内容共融、作用互构和主体一致为表征的互涵式关系,为二者衔接奠定了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方面,乡村振兴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实现稳健推进,而脱贫攻坚亦能够利用乡村振兴机遇谋求纵深发展。虽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衔接不畅、产业发展升级困难和内生动力难以激发等问题。为此,应该着力在体制机制统筹落实、产业发展多元鼓励和主体意识积极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衔接机制
下载PDF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390
4
作者 张军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0,共9页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福祉建设和政治建设,既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主要抓手之一。为了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福祉建设和政治建设,既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主要抓手之一。为了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乡村振兴法",编制乡村振兴规划,设置乡村振兴机构,采取主要领导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价值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 被引量:317
5
作者 李志龙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3-654,共12页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通过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体系维度解构及动力机制分析,解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以湘西凤凰县作为研究案例地,分别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通过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体系维度解构及动力机制分析,解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以湘西凤凰县作为研究案例地,分别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1—2017年面板数据,分别计算了其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协调发展度,依此将凤凰县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了三个阶段的特征。根据演化速度函数及反映了二者变化趋势的差异的剪刀差,解析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耦合系统的演化过程。通过案例研究,解释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作用机制与演化规律,旨在为乡村振兴之乡村旅游路径选择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耦合 凤凰县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 被引量:307
6
作者 刘彦随 周扬 李玉恒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11-2528,共18页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是一个由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等组成的地域多体系统。以乡村地域系统为对象,服务支撑国...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是一个由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等组成的地域多体系统。以乡村地域系统为对象,服务支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地理学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亟需以问题为导向、战略为指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人地系统科学为指导,致力于地表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下乡村地域系统结构、转型过程、演变机理、分异格局、地域功能,以及乡村振兴途径与模式综合研究,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类型及其分异规律。本文以全国39164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诊断识别了制约中国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子,划分了中国乡村地域系统类型,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分异格局,探明了不同类型区乡村振兴科学途径。结果表明:(1)地理环境、村镇化水平、资源禀赋、人口流动程度和老龄化水平等是乡村地域系统分异的主导因子,反映了乡村发展自然本底特征以及外援动力、内生动力的大小。(2)通过主导要素聚类和空间叠加分析,将中国乡村地域系统划分为12个一级区、43个二级区。一级区采用"地理区位+主导要素驱动力/约束力"的方法命名,二级区采用"地域范围+主导要素驱动力/约束力+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命名。(3)不同类型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和路径不同,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科学 乡村地域类型 乡村地理学 乡村振兴 区域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文化治理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价值耦合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304
7
作者 吴理财 解胜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3,162,163,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指针和整体性治理的新方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文化治理视角下阐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目标耦合,发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产业兴旺目标耦合、乡村伦理文化复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指针和整体性治理的新方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文化治理视角下阐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目标耦合,发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产业兴旺目标耦合、乡村伦理文化复兴与乡风文明目标耦合、乡村自治文化重建与治理有效目标耦合、乡村农耕文化复兴与生态文明目标耦合。进而提出,应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农耕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乡村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文化推力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治理 耦合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75
8
作者 张蕴萍 栾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9,共11页
我国农村摆脱了绝对贫困,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我国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经济通过将数据要素纳入农业生产、将数... 我国农村摆脱了绝对贫困,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我国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经济通过将数据要素纳入农业生产、将数字产品和服务融入农民生活、将数字化思维融入农村政务服务,助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与集约化、农民的技能提升与精神生活的满足、乡村治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了数字化动力。现阶段,薄弱的信息基础设施、短缺的数字人才以及不充分的数据共享等因素制约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赋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需要通过政策体系的引导,找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探索赋能作用有效发挥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乡村治理
下载PDF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 被引量:261
9
作者 汪三贵 冯紫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4,154,共8页
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成就斐然,连续六年年度减贫超过一千万人,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在体制机制、政策落实、成... 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成就斐然,连续六年年度减贫超过一千万人,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在体制机制、政策落实、成效认定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衔接内涵的基础上,实现二者在重点目标、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成效认定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机衔接
下载PDF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253
10
作者 冯朝睿 徐宏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2,共10页
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放缓和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展现强劲态势,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方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也是提炼中国乡村治理理... 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放缓和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展现强劲态势,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方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也是提炼中国乡村治理理论的试验田。研究显示,数字经济的“吸虹效益”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与数据价值化4个方面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然而,城乡数字鸿沟难破除、农业数字化转型难推进、乡村数字治理体系难形成的实践窘境,已成为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推动政策高效落实:构建顶层设计-基层执行-试点反馈的三维框架、夯实数字环境:升级基础设施“硬件”与信息服务“软件”、推进产业振兴:技术嵌入赋能数字农业与乡村新业态、促进治理有效:以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4条路径破解数字乡村建设壁垒,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实践困境 突破路径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共同富裕路上的乡村振兴:问题、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252
11
作者 李实 陈基平 滕阳川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6,共10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要向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而奋斗,乡村振兴将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以缓解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扎实推进共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要向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而奋斗,乡村振兴将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以缓解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城乡要素市场壁垒、落后的农村生产配套条件,以及农村民生保障短板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国应该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加强产业融合的集约型村庄建设,坚持改善农村民生、保障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最后,最重要的是落实相关的乡村振兴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城乡差距 要素市场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从二元分割走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38
12
作者 闫周府 吴方卫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103,共1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有必要构建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为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共性特征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分项指标和43个三级分项指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有必要构建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为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共性特征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分项指标和43个三级分项指标为基础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为避免主观随机因素干扰,同时为克服可能存在的变量遗漏对计量偏差的影响,该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专家打分"两种方法综合赋权得到。研究进一步对中国及各省份乡村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评估,研究结论也可为其他地区开展乡村振兴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评价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红利”与“鸿沟” 被引量:237
13
作者 星焱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本文系统归纳了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四种模式,剖析了现存问题及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支撑农村数字经济增长,但会对数字基础设施、金融生态和客体认知禀赋等提出更高要求。当这些要求未被满足... 本文系统归纳了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四种模式,剖析了现存问题及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支撑农村数字经济增长,但会对数字基础设施、金融生态和客体认知禀赋等提出更高要求。当这些要求未被满足时,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生态鸿沟"、"教育鸿沟"等现象就会凸显,引致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域分化、服务深度不足、数字金融排斥、潜在金融风险升高等新问题。未来应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健全差异化激励机制和科技监管体系、填补城乡之间的"三重鸿沟",实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鸿沟
原文传递
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233
14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3,共13页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策略选择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乡村治理: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29
15
作者 沈费伟 袁欢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0-88,共9页
大数据时代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嵌入乡村,从而塑造了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本研究在论证"数字乡村"与"公共池塘"契合度的基础上,运用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从行为动机、制度支持、资源供给、公共参与和监督机... 大数据时代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嵌入乡村,从而塑造了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本研究在论证"数字乡村"与"公共池塘"契合度的基础上,运用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从行为动机、制度支持、资源供给、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五个维度阐明数字乡村的实践逻辑。数字乡村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为更好地释放信息技术的治理效能,未来需要从传统乡村管理到数字乡村治理的理念转变,从政府权威管控到社会网络构建的结构优化,从外生资源驱动到内生需求发展的动力转换以及从封闭分割应用到数字参与赋能的治理创新,以此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最终提升乡村振兴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数字乡村 现代信息技术 自主治理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21
16
作者 张强 张怀超 刘占芳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以解决"促进农业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为主的指导思想转变为新时期以解决&q...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以解决"促进农业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为主的指导思想转变为新时期以解决"转移后问题"为主的指导思想;需要对国民经济分配格局做出重大调整,更快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各项短板;需要改变各种发展要素主要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创造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相互融通的新格局,在激发农村内部动力和积极性的同时,更加开放地吸引、吸纳农村外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人口流动 农村病
下载PDF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 被引量:210
17
作者 高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3,154-155,共11页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优先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政策叠加期。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优先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政策叠加期。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需要明确两大战略的政策着力点,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政府与市场两个层面着眼,从微观政策转移接续入手,做好规划统筹、政策统筹、监管统筹、工作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农村改革 政策衔接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09
18
作者 徐维祥 李露 +1 位作者 周建平 刘程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44-2062,共19页
重构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可夫链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动态演进以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 重构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可夫链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动态演进以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中级协调区域逐步向中部扩散,高级协调区域数量不断增加;高级协调类型省(市、自治区)中"乡村振兴滞后型"占大多数,初级协调和濒临失调类型省(市、自治区)中"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居多。(2)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呈现维持原有状态稳定性的特征,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处于高级协调阶段的省(市、自治区)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向上转移的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向下调整的以北方省(市、自治区)居多;耦合协调较高的省(市、自治区)对邻近省(市、自治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耦合协调度低的省(市、自治区)对周围产生负向效应,且这种影响是不对称的。(3)影响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变化的驱动力空间差异显著,表现出层级带状分布的发展态势。政府驱动、投资驱动、人口驱动呈现南北层级带状分布。消费驱动、收入驱动、产业驱动呈现东西层级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空间马尔可夫链 驱动力分析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 被引量:204
19
作者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产业兴旺不是单一农业的发展,而是乡村的整体进步。本文从产业与农民关系、产业与乡村关系的视角审视产业兴旺的内在构成、内容和特点。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话语体系的产业特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产业兴旺既要满足人们... 产业兴旺不是单一农业的发展,而是乡村的整体进步。本文从产业与农民关系、产业与乡村关系的视角审视产业兴旺的内在构成、内容和特点。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话语体系的产业特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产业兴旺既要满足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更要满足农民自身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产业兴旺只有限定在乡村范围内且以农民为主体才具有实际意义,产业兴旺只有建立在乡村整体价值基础上并与乡村价值体系相结合才具有可能性。任何排斥农民的农业、排斥乡村的产业,都与产业兴旺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农民主体 乡村价值
下载PDF
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199
20
作者 沈费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共12页
乡村振兴战略正以蓬勃之势在国内广泛推行,探索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从赋能理论切入,侧重于乡村技术赋能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和挖掘乡村技术赋能背后的运作机理,从而助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目标。尽管现阶... 乡村振兴战略正以蓬勃之势在国内广泛推行,探索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从赋能理论切入,侧重于乡村技术赋能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和挖掘乡村技术赋能背后的运作机理,从而助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目标。尽管现阶段技术在对乡村赋能时也面临个人技术赋能层面的观念困境与文化困境、组织技术赋能层面的参与困境与组织困境,以及社区技术赋能层面的制度困境与结构困境,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为促进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未来可以从个人技术赋能层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组织技术赋能层面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社区技术赋能层面完善制度结构体系,以此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技术治理 赋能理论 乡村振兴 有效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