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 被引量:286
1
作者 欧阳安蛟 蔡锋铭 陈立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30,共5页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改革和完善农村宅...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应以保障农户对宅基地的合法权益、不增加合法占用宅基地农户的经济负担为基本前提,重点是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回补偿制度、健全多元化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健全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农村宅基地 退出机制 收回补偿制度 有偿使用制度 宅基地整理
下载PDF
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 被引量:184
2
作者 田光进 刘纪远 庄大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1-658,共8页
利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利用单元自动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研究了9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时空格局。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和... 利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利用单元自动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研究了9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时空格局。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影响。90年代前5年,受沿海开放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慢;90年代后5年,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和国家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条例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抑制,西部地区扩展加快。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变化格局受到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用地 时空特征 单元自动机 人工神经网络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93
3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9-1638,共10页
利用农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我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总体态势、区域格局及其耦合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和农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分别于1996和2001年进入快速减少的新阶段... 利用农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我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总体态势、区域格局及其耦合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和农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分别于1996和2001年进入快速减少的新阶段,年均分别减少1 121×104和579×104人,而1996年以来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仍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0.12%;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协同演进的良性格局尚未出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依然粗放,且在北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更为突出。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我国农村人口减少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反增逆势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相对共性的人口流动和土地管理制度背景下,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差异造成了二者变化的区域差异性。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控体系,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农户参与式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整治,以科学调控农村人口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是保障耕地红线、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综合途径,而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人口 农村居民点用地 中国
原文传递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被引量:151
4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4-669,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需要。从内涵上讲,土地整理潜力是相对于一定土地整理标准而言的潜力,是经济、生态条件约束下的潜力,其实质是土地利用潜力。从来源上分析,耕地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村道路、排灌沟渠的整治与完善、田块的合并与规整、限制因素的改造与消除、农田防护林网的修建与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居民宅基地用地量的降低、建筑容积率的提高、闲散土地的再利用、自然村向中心村的合并以及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潜力 土地理 耕地面积 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潜力 整理标准
下载PDF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0
5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秦静 张琳 宫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5-92,共8页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以及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但其分布变化则更多地与农用地距城镇的距离和交通条件紧密相关。该文还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分布变化 GIS 景观指数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 被引量:159
6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姜广辉 关小克 郭力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0-296,共7页
在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与GIS栅格技术进行评价指标的单因素量化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北京市平谷区划分为农村居民... 在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与GIS栅格技术进行评价指标的单因素量化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北京市平谷区划分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使用聚类分析法将平谷区现状的275个行政村划分为重点发展区、适度挖潜区、限制扩建区和优先整治区,进而分析了各区域用地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用地调控模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现势性,符合当地实际,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和乡村土地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生态 生态位 农村居民点用地 适宜性评价 综合分区 平谷区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限制交易的正当性 被引量:109
7
作者 陈柏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8,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是否应当禁止农村宅基地在城乡之间自由交易。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宏观上,宅基地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种社会保障福利,允许其自由交易,农民必定是最终的受损者,而各种社会强势群体才会成为真正的受益... 研究目的:分析是否应当禁止农村宅基地在城乡之间自由交易。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宏观上,宅基地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种社会保障福利,允许其自由交易,农民必定是最终的受损者,而各种社会强势群体才会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在微观上,农村宅基地自由交易以后会破坏村庄伦理,加剧村庄内部的不平等。研究结论:限制农村宅基地自由交易具有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限制交易 社会保障福利 村庄伦理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被引量:107
8
作者 诸培新 曲福田 孙卫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宅基地 流转 公平 效率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经济解释与法理演绎 被引量:108
9
作者 徐忠国 卓跃飞 +1 位作者 吴次芳 李冠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22,共7页
研究目的:在分析农村宅基地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基础上,揭示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经济机理,并从物权的角度演绎其法理逻辑。研究方法:经济学的产权分析和法学的法理演绎。研究结果:通过重构使用权的权利束,分离保障权能和财产权能,实现资格权... 研究目的:在分析农村宅基地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基础上,揭示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经济机理,并从物权的角度演绎其法理逻辑。研究方法:经济学的产权分析和法学的法理演绎。研究结果:通过重构使用权的权利束,分离保障权能和财产权能,实现资格权承载保障功能,使用权承载财产功能,从而更有效地统筹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所有权是自物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完整的权能。资格权是用益物权下的人役权,为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而设立,具有收益和处分的权能,保障权利主体的基本居住权益。使用权是用益物权下的地上权,具有较完整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可以独立对抗所有权和资格权,但其上设有资格权负担,具有定期给付土地产出物的义务。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符合土地权利束组合和转移的经济学原理,也符合大陆法物权生成的法理,是统筹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好方法,在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普适可用之后,应及时上升为法律,为定分止争提供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宅基地 三权分置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测算——以商丘市农村地区为例 被引量:104
10
作者 胡银根 张曼 +3 位作者 魏西云 刘彦随 徐小峰 何安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5,共7页
研究目的:依据宅基地对农民的功能效用对其价值进行定量测算,为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宅基地的有效退出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商丘偏远农村地区宅基... 研究目的:依据宅基地对农民的功能效用对其价值进行定量测算,为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宅基地的有效退出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商丘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在不考虑期权价值的情况下为317.597元/m2;在假设的不确定性条件下期权价值占总价值的37.18%—81.5%,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价值是确定性条件下的1.592—5.405倍,期权价值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论:基于宅基地对农民发挥的主要功能来确定补偿测算模型,从定量角度为农村宅基地的退出补偿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宅基地 退出补偿 测算模型 商丘市
下载PDF
质疑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兼论宅基地流转试验的初步构想 被引量:96
11
作者 李文谦 董祚继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9,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和基本模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流转有现实的需要,符合法律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也有一定的法律和政策空间;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多样,各有利弊,需要建立相应的...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和基本模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流转有现实的需要,符合法律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也有一定的法律和政策空间;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多样,各有利弊,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支撑。研究结论:应当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村宅基地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流转 模式
下载PDF
浙江农民宅基地退出模式调研与思考 被引量:89
12
作者 卢艳霞 胡银根 +1 位作者 林继红 戴勇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共5页
浙江丽水等地通过旧村改造、移民下山,海宁等地通过"两新"建设等积极推动农民宅基地退出和置换。农民拆除原有宅基地,可以按统一规划在原址重建、异地重建新房,也可以选择入住统一建设的公寓房,到县或镇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 浙江丽水等地通过旧村改造、移民下山,海宁等地通过"两新"建设等积极推动农民宅基地退出和置换。农民拆除原有宅基地,可以按统一规划在原址重建、异地重建新房,也可以选择入住统一建设的公寓房,到县或镇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直接获得现金补偿。但宅基地退出存在4个两难:整村推进还是零星搬迁?先拆后建还是先建后拆?节约指标留在村里还是卖到城里?旧宅基地是复垦为耕地还是因地制宜?规范有序引导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建议:一是因地制宜,赋予农民多样化选择的权利;二是整体谋划,分步推进农民宅基地退出;三是严格控制,规范节余指标的使用和收益分配;四是加强监管,维护农村土地管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宅基地 退出模式 因地制宜 规范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87
13
作者 刘卫柏 贺海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后认为: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管理制度缺陷、村庄规划滞后、基层监管欠缺等问题。在对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进行实证调研后,总结出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主要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外部转让、农户自由转让、地方... 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后认为: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管理制度缺陷、村庄规划滞后、基层监管欠缺等问题。在对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进行实证调研后,总结出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主要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外部转让、农户自由转让、地方政府主导转让等几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宅基地流转 流转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农民福利的宅基地流转模式比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83
14
作者 陈利根 成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74,共8页
研究目的:揭示现有3种宅基地流转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集体推动模式与农民自发模式下的农民福利状况,并提供改善路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与理论模型法。研究结果:(1)从短期来看,在无法改变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现实的情况下,集体推... 研究目的:揭示现有3种宅基地流转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集体推动模式与农民自发模式下的农民福利状况,并提供改善路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与理论模型法。研究结果:(1)从短期来看,在无法改变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现实的情况下,集体推动宅基地流转模式最有利于增加农民福利,而其他两种模式由于存在政府垄断和隐形流转致使农民福利损失较多;(2)从长期来看,增加农民福利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政府主导、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三种模式向宅基地市场自由流转的转变。研究结论:有条件地区尝试推行集体推动宅基地流转模式,不具备条件地区需提高拆迁补偿标准或规范隐形流转,最终3种模式都需向市场自由流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民福利 宅基地 流转模式 流转路径
下载PDF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7个市为例 被引量:82
15
作者 夏敏 林庶民 郭贯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8-737,共10页
通过对江苏省7个市125个村庄农民抽样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农民的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种类、是否有财产性收入、宅基地面积、是... 通过对江苏省7个市125个村庄农民抽样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农民的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种类、是否有财产性收入、宅基地面积、是否有城镇住所、宅基地(房屋)使用情况、宅基地(房屋)居住时间、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本、农业补贴金额、新农保险金额和区位交通环境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影响;(2)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排序为:宅基地(房屋)使用情况>农业补贴金额>是否有财产性收入>职业种类>新农保险金额>受教育水平>年龄>是否有城镇住所>区位交通环境>宅基地(房屋)居住时间>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本>宅基地面积;(3)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农民的年龄、受教育水平、是否有财产性收入、家庭人口数、宅基地(房屋)使用情况、宅基地(房屋)居住时间、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本、是否有产权证书和区位生态环境是影响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农民的职业种类、宅基地面积、宅基地(房屋)居住时间、占用耕地建房和农业补贴金额。这一结论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提高宅基地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退出 意愿 影响因素 LOGIT回归模型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80
16
作者 秦天天 齐伟 +1 位作者 李云强 曲衍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75-5183,共9页
为了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复合生态位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栖霞市山地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选取地形位、坡向、水源影... 为了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复合生态位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栖霞市山地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选取地形位、坡向、水源影响度、地质灾害作为生态条件的评价指标;生产条件选取工商业用地比例、工商业用地可达性、耕地和园地面积、耕地和园地可达性作为评价指标;生活条件选取农村居民点规模、城镇中心可达性和道路通达度作为生活条件评价指标。采用可达性测算、聚类分析、适宜性评价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适宜性等级,并与提取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叠加,将农村居民点分为重点发展型、适度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优先整治型4种类型,分别占总规模的35.19%、35.10%、20.29%和9.42%。重点发展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建议有序调整内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适度发展型村庄处于起步阶段,受闲散地较多、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限制,建议盘活存量用地,循环利用旧宅基地和闲置宅基地;限制扩建型受地形复杂、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限制,建议维持现状,引导人口外迁,推动宅基地腾退;优先整治型受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脆弱、离水源较远,交通不便,易发灾害限制,建议村庄搬迁。最后结合研究区山地农村居民点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型居民点相应的调控模式。研究能够揭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和适宜性,为当前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对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生态位 山地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 被引量:77
17
作者 邹利林 王占岐 王建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77,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的成果文献,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总体上,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要比结构优化研究充分;技术方法上,空间布局...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的成果文献,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总体上,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要比结构优化研究充分;技术方法上,空间布局是以GIS技术支持下的定量研究为主,结构优化是以整理和规划背景下的定性研究为主。(2)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景观分析方法能较全面地刻画长阳山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长阳农村居民点受海拔、坡度、坡向、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公路、农村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距离、居民点用地规模、土地规划等社会经济因素和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等生产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以加权Voronoi图为属性有层次搜寻局部中心,并依此构建的5级村庄等级层次更符合长阳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根据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环境因子的量化关系确定居民点权重,并构建加权Voronoi图分割势力范围,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量化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 山区 VORONOI图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 被引量:77
18
作者 杨立 郝晋珉 +2 位作者 王绍磊 洪舒蔓 周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8-315,共8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该文在对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该文在对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农村居民点潜能的测算指标,利用量化后的指标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根据修正后的潜能模型,计算出各农村居民点的潜能值。在得到引力值和潜能值的基础上,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迁移合并型4种类型。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优化 农村地区 重力模型 潜能模型 农村居民点用地 空间结构
下载PDF
基于农户调研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75
19
作者 宇林军 孙大帅 +3 位作者 张定祥 郑博 韩乐然 宇振荣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3-1049,共7页
基于中国范围的乡村人居环境调研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宅基地空心现象。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宅基地空心化严重,93.5%的调研村庄有空心化现象,平均空心化率达到10.2%。2省域农村宅基地空心化差异明显,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地区普遍较高;3... 基于中国范围的乡村人居环境调研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宅基地空心现象。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宅基地空心化严重,93.5%的调研村庄有空心化现象,平均空心化率达到10.2%。2省域农村宅基地空心化差异明显,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地区普遍较高;3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宅基地空心化,认为是"外出务工"、"户口迁移"、"房屋年久失修"及"一户多宅"的受访者分别占39.94%,19.51%,25.73%和14.82%。4中国农村空心化宅基地再利用潜力巨大,但再利用难度大,需要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和乡村空间重构的角度进行空心村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农村宅基地 空心村 农户调研 城镇化 农村人口迁移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从产权配置目标到立法实现 被引量:74
20
作者 宋志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36,共9页
研究目的:将中央文件、经济学界和实践探索中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经济学表达转换为法学表达,为此项改革的立法“落实”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研究。研究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是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在产权配置上意... 研究目的:将中央文件、经济学界和实践探索中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经济学表达转换为法学表达,为此项改革的立法“落实”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研究。研究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是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在产权配置上意欲通过“半流转、权利强”的宅基地流转方式实现,在经济学阐释和实践探索中以“转让一定年限宅基地使用权”为表达方式,经法学解构后应表达为“次级用益物权创设”;在法学表达上应将宅基地“三权分置”界定为农户在不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创设并让渡宅基地“子权利”的流转方式,具体包括农户出租宅基地和以权利派生方式让渡“次级宅基地使用权”两种途径;农户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的形式完整性和名称在“三权分置”后仍维持不变,不适宜也不需要以“宅基地资格权”来命名“三权分置”后农户享有的剩余权利。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在立法上的权利结构和名称应表达为“农民集体享有宅基地所有权”“农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社会主体享有宅基地租赁权或宅基地经营权(次级宅基地使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宅基地 三权分置 立法 产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