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灵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158-160,共3页
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为了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凸显乡村特色,乡土元素逐渐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相互的融合,不仅有助于丰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内容,还有助于促进乡土文化的有效传播,... 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为了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凸显乡村特色,乡土元素逐渐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相互的融合,不仅有助于丰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内容,还有助于促进乡土文化的有效传播,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乡土元素的科学融入,实现不同景观要素的有效归纳,真正地发挥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元素 乡村景观 规划设计 方法
下载PDF
城市资本与农村要素博弈的制度解构 被引量:1
2
作者 田代贵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130,共5页
在城市资本与农村要素的博弈过程中,由于相关制度安排滞后,导致城市资本对农民权益的侵占和发展空间的挤压。要加快推进改革,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规范各类主体行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城乡共荣、各谐发展。
关键词 城市资本 农村要素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元本《琵琶记》生角主线与乡村士子困局的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志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5,共8页
晚近以来,《琵琶记》的主角经历了从蔡伯喈到赵五娘的认知变化,而当下通行的各类《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也多将《琵琶记》界定为一部宣扬赵五娘仁孝贤德的戏曲,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另一主角蔡伯喈情节线索及其相关主题的理... 晚近以来,《琵琶记》的主角经历了从蔡伯喈到赵五娘的认知变化,而当下通行的各类《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也多将《琵琶记》界定为一部宣扬赵五娘仁孝贤德的戏曲,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另一主角蔡伯喈情节线索及其相关主题的理解。《琵琶记》对乡村元素的书写透露出蔡伯喈“以耕养读”的家庭出身,而贫寒如洗和人丁不旺的家境则强化了蔡父意图通过蔡伯喈科考改变家庭命运的强烈愿望。“伯喈思亲”线索的绵延不辍,隐含高则诚经营蔡伯喈主角、主线的良苦用心。这些信息皆指向《琵琶记》演述的是,农村贫寒士子逾越阶层所面临的人生困局以及无法破解困局所导致的家庭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乡村元素 生角主线 蔡伯喈 人生困局
下载PDF
竹文化在室内空间乡村意境营造中的表现与运用
4
作者 缪同强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0-62,共3页
现代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融入传统的竹文化,营造一种乡村意境,符合现代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文章根据乡村意境和谐性、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的特征,重点探讨了室内空间装饰过程中如何借助竹文化营造乡村意境的问题。
关键词 竹文化 室内装饰 乡村意境 乡土元素
下载PDF
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思考 被引量:80
5
作者 王向阳 谭静 申学锋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67,共7页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内涵是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化解二元经济结构困局,最终根据城乡产业功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本文分析了城乡要素流动的大致轨迹与逻辑,基于对城乡要素流动理...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内涵是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化解二元经济结构困局,最终根据城乡产业功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本文分析了城乡要素流动的大致轨迹与逻辑,基于对城乡要素流动理论演变的梳理,提出以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为方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思路与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应坚持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基本方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等相关改革,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发挥财政引领作用,一方面促进各种要素回流乡村,另一方面做好农民工市民化的配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要素 双向流动 理论框架 思路与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杨一鸣 王健 吴群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91-2202,共12页
城乡要素流动贯穿城乡发展全过程,是构建城乡能否实现融合发展的核心,探究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破局提供科学指导。论文基于TOPSIS模型对全国292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普通最... 城乡要素流动贯穿城乡发展全过程,是构建城乡能否实现融合发展的核心,探究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破局提供科学指导。论文基于TOPSIS模型对全国292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层面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空间分异特征,达到深度融合水平的多为经济发达城市。相较而言,东部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最为平衡。②全局上看,土地要素与人才要素的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且两者驱动作用为负;局部上看,各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③土地要素流失使乡村失去了生产要素和发展空间,而人才要素无有效路径回流至乡村,使其限制了城乡融合;政府投资促进实体要素集聚并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城乡产业实现分工协作、功能互补,信息要素有效流动降低其他实体要素配置成本并提高配置效率,这益于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城乡实体要素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流空间”视角下省际边缘区城乡要素空间流动特征与优化——以庆阳市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春荣 刘春芳 +1 位作者 张志英 李鹏杰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120,共8页
基于"流空间"视角从人流、信息、技术3个方面构建城乡要素流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乡要素在研究区不同行政层级间"节点—方向—强度"3类空间流动特征,提出优化城乡要素流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整体上乡镇是城乡... 基于"流空间"视角从人流、信息、技术3个方面构建城乡要素流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乡要素在研究区不同行政层级间"节点—方向—强度"3类空间流动特征,提出优化城乡要素流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整体上乡镇是城乡间人流、信息要素流动的最重要节点,而技术流动的最主要节点是县城;当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虽然存在,但并不显著且高度不平衡;城乡人流要素流动强度整体上处于流动高水平,信息和技术要素则处于中等流动水平,空间格局上呈现以庆阳市区为中心、向外围各县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乡要素流动空间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推动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空间特征 提升优化 省际边缘区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的县域:县域城乡融合的逻辑、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项松林 孙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以县域为关键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安排和方法举措,与“作为方法”的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既是乡村研究传统“向上提升”与城... 以县域为关键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安排和方法举措,与“作为方法”的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既是乡村研究传统“向上提升”与城市研究传统“重心下沉”的逻辑使然,亦是其经济上的基础性、政治上的自主性、社会上的连通性、文化上的共通性等独特优势使然。从“要素-结构-体系”三位一体的内在机理看,县域是城乡要素融合的主阵地,是城乡结构融合的粘合剂,也是城乡体制机制融合的主渠道。针对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城乡要素融合不顺畅、城乡结构融合不深入、城乡体制机制融合不健全等问题,应畅通资源要素流动自由化,推动城乡要素融合;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社会融合;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化,增进城乡空间融合;健全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夯实城乡制度融合。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县域城乡融合从“理念”转变为“理路”,从“想法”转变为“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融合 城乡结构融合 城乡体制融合 县域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家庭支持对地方高校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意愿的影响--基于高校文化乡村元素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春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为研究家庭支持与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意愿之间关系,本研究在H省6所普通地方本科高校开展了调研。研究发现:(1)家庭支持是影响高校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支持力度、高校学校文化乡村元素、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之间存在... 为研究家庭支持与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意愿之间关系,本研究在H省6所普通地方本科高校开展了调研。研究发现:(1)家庭支持是影响高校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支持力度、高校学校文化乡村元素、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不同的家庭支持力度对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管是否考虑师范生的背景信息,家庭高支持力度对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的影响力均比家庭低支持力度的影响大。(3)家庭高支持力度通过高校文化乡村元素积极地促进了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意愿;而高校文化乡村元素在家庭低支持力度与师范生乡村任教间却起到了延缓或阻碍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可以通过行政引领,落实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的社会支持;通过政策宣传,提高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的家庭认可度;通过乡村文化元素创设,增强师范生乡村学校任教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支持 师范生 乡村任教 高校文化乡村元素
下载PDF
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兵旺 张保文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平、公正、正义的客观要求,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不均衡状况,应发挥政府的作用,强化政策统筹、...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平、公正、正义的客观要求,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不均衡状况,应发挥政府的作用,强化政策统筹、组织协调和经济杠杆,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 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 公共资源 平等交换 均衡配置 政府 土地 二元结构 收入分配
下载PDF
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及破解之策——基于S县J农业项目的调查研究
11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1 位作者 陈藻 孙晓艳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 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是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之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城乡融合则是建立在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城乡要素却只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还存在着障碍。为了深入研究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通过对S县J农业项目落地过程的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阻碍生产要素下乡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为:由于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政策、运行机制之中均存在着与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因而由此引发的农用地供地障碍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地障碍。为了破解生产要素下乡的障碍性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我国应以土地确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对农用地经营权的股份化改革,从而可以将农用地经营权“化零为整”集中管理,最终以达到解决农用地规模化流转困难的目的。2)我国应通过重新研究制定乡镇的行政区划标准,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从而以打破土地流转的行政壁垒。3)我国应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空间置换机制进行深入改革,并完善相应的土地入市机制,从而可以将农村分散、闲置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合利用,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足够的空间载体。4)我国应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促使其可以充分发挥出集聚产业要素、保障社会服务、促进文化发展等诸多功能,进而以形成主城区与区域中心镇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并可以为生产要素下乡提供畅通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生产要素下乡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集体土地流转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城乡要素融合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阚立娜 李茜 宋罗琪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11期60-69,共10页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的技术优势能够缩小金融供给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基于城乡要素融合视角,论文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推进路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的技术优势能够缩小金融供给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基于城乡要素融合视角,论文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推进路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土地配置效率提高和农户信贷约束缓解,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对乡村振兴影响显著,且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效应越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完善农村地区新型数字基础建设、促进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协调发展等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城乡要素融合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历史进程及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祥飞 罗浩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248-253,共6页
对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现存问题:城乡人口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巨大。提出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实现路径:健全城乡要素融合机制... 对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现存问题:城乡人口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巨大。提出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实现路径:健全城乡要素融合机制,引导城乡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为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 融合 实现路径 四川省
下载PDF
合作社视角下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演变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勇 杨帆 +1 位作者 孙卓元 葛国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83,共7页
为探究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文章基于农村合作社资金和人员流动的现实场景,运用复杂网络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构建多时段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模型,计算整体性、稳定性和层级性指标。结果表明:1)渝北区城乡... 为探究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文章基于农村合作社资金和人员流动的现实场景,运用复杂网络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构建多时段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模型,计算整体性、稳定性和层级性指标。结果表明:1)渝北区城乡要素流动网络逐步完善,逐步形成了覆盖所有涉农乡镇的城乡要素流动优势区,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明显;2)受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影响,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从早期的“城市主导型”、中期的“城—乡—村等级型”向后期的“城乡均衡型”网络结构演化。最后从优化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结构方面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县域 复杂网络 合作社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破解之道
15
作者 王艳 《理论观察》 2023年第8期16-19,共4页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方向。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乡村振兴需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为此,乡村振兴要从长远考虑,整合农村地区现有资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发...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方向。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乡村振兴需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为此,乡村振兴要从长远考虑,整合农村地区现有资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政策支持加速城乡要素流动,为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唯有增强乡村振兴的持久力和耐力,才能更接近共同富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城乡要素
下载PDF
基于地域精神塑造的乡土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瑶 章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21-126,共6页
针对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导致乡村景观环境同质化、乡土文化特色丧失等问题,结合乡村环境建设视角,以灌坝村乡土景观建设为载体,提出了在乡土景观实践中应重视地域性,并整合地区资源,挖掘地域特色,强化乡土文化的体验等措施... 针对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导致乡村景观环境同质化、乡土文化特色丧失等问题,结合乡村环境建设视角,以灌坝村乡土景观建设为载体,提出了在乡土景观实践中应重视地域性,并整合地区资源,挖掘地域特色,强化乡土文化的体验等措施,因地制宜的建设乡土环境;通过规划设计的介入,避免地区过度商业化的旅游开发,促进地方有序、和谐的发展,为建设具有强烈地域精神及归属感的乡村景观环境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景观 乡土元素 认同 地域精神
下载PDF
城乡要素交互作用下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建构模式——以瓷颜咖啡店为例
17
作者 朱媛媛 邸佳琦 +3 位作者 陈思苒 刘可心 郭韫喆 李星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城乡要素流动进入加速期,乡村文化消费空间作为乡村功能由生产向消费的转型工具而涌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邯郸市彭城镇瓷颜咖啡店为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质性研究和计量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演绎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城乡要素流动进入加速期,乡村文化消费空间作为乡村功能由生产向消费的转型工具而涌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邯郸市彭城镇瓷颜咖啡店为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质性研究和计量研究进行实证分析,演绎提出了乡村文化消费空间建构模式。结果显示:1)瓷颜咖啡店以政府、企业的决定型物质构建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消费符号固着于实体建筑为概念,以乡村居民视角下的“新型休闲消费空间”与城市游客视角下的“桃花源”为亲历性空间。2)瓷颜咖啡店作为城乡文化整合的一个节点,其发展模式为物质空间拼贴式发展、社会空间嵌入式发展、文化空间整合式发展。3)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生产是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等内在需求力和政策、资本等外在供给力以及乡土传统消费文化等潜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4)乡村文化消费空间的发轫所代表的乡村社会空间转变实质上是乡村结构功能的转变,其空间实践也表征了乡村绅士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交互 文化消费空间 空间生产 地方性
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格局与影响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坤秋 周婧婧 +1 位作者 陈韵雅 陈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92,共10页
文章在厘清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解构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具体形式,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指在城乡地... 文章在厘清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解构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具体形式,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1)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指在城乡地域系统内土地要素通过权属变更与功能转变实现价值转型的过程,土地征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占补平衡目的下的土地整治等是其主要形式。(2)2004—2019年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呈“先波动增长,后持续下降”与“东高西低,中高南北低”的时空格局。(3)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市场驱动和政府干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农民非农收入和土地财政依赖促进城乡土地要素流动,而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有负向影响。(4)重新审视土地要素的多元价值,健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与偏向乡村的土地要素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是关键。同时,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异质性启示我们优化其格局与类型是未来科学决策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乡土地要素流动 驱动机制 城镇化 土地财政 乡村振兴 乡村重构
原文传递
ZMTE法在休闲旅游类乡村景观要素识别中应用初探——以荣城烟墩角村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鹏波 董旭辉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9-14,24,共7页
近年来伴随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休闲旅游类乡村的开发建设如正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乡村景观均质化、无序化和特色缺失化现象严重。文章从景观表现形式的角度出发将乡村景观要素分为物质景观要素、精神景观要素... 近年来伴随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休闲旅游类乡村的开发建设如正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乡村景观均质化、无序化和特色缺失化现象严重。文章从景观表现形式的角度出发将乡村景观要素分为物质景观要素、精神景观要素和意境景观要素。运用ZMET隐喻抽象技术识别乡村景观要素,以期提升乡村景观风貌,突出特色,增加休闲旅游乡村的吸引力。并以烟墩角村为例,深入定性的识别其典型景观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旅游乡村 乡村景观要素 隐喻抽象技术(ZMET) 景观识别
下载PDF
乡土景观元素在小城镇景观提升中的应用探究——以北票市大板镇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雪梅 尹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48-554,共7页
近年来,小城镇发展中的趋同化、文化忽视等问题日渐凸显,地方的乡土特色逐渐消失殆尽,“回归乡土”作为在小城镇未来建设中有助于降低经济成本、传承本土文化、留住当地人乡愁的举措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将乡土景观元素划分为实体、事件... 近年来,小城镇发展中的趋同化、文化忽视等问题日渐凸显,地方的乡土特色逐渐消失殆尽,“回归乡土”作为在小城镇未来建设中有助于降低经济成本、传承本土文化、留住当地人乡愁的举措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将乡土景观元素划分为实体、事件、情感3个类别,以北票市大板镇的乡土景观设计为例,对地方的乡土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并分别论述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小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同类型的小城镇乡土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景观元素 小城镇景观 景观设计 大板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