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儒学”的由来与乡村文明重建 被引量:13
1
作者 颜炳罡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3,共9页
乡村儒学是民间儒学的特殊形态。在先秦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那里,儒学没有官方与民间、精英与大众、城市与乡村之分别,却包涵着向多向度分别发展的可能性。作为理论形态的乡村儒学可以追溯到孟子。两汉以下,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朝代... 乡村儒学是民间儒学的特殊形态。在先秦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那里,儒学没有官方与民间、精英与大众、城市与乡村之分别,却包涵着向多向度分别发展的可能性。作为理论形态的乡村儒学可以追溯到孟子。两汉以下,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朝代,政府推崇的官方儒学和经生文士之业的精英儒学占主导地位,然而民间儒学尤其是乡村儒学通过私塾、家学、私人书院等不断发展、深化。北宋时期乡村儒学实现由理论图景到生产生活实践的转化。真正的儒学民间化运动始于明代。泰州学派的崛起,标志着民间儒学、乡村儒学、乡村教化走向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完成体系化建构。泰州学派因此成为乡村儒学的真正源头。20世纪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建运动,作为解决中国强盛问题的一种方案,是泰州学派的新发展。21世纪初期在山东各地出现的"乡村儒学"既是儒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种实验,也是一种示范。作为一种实验,它是对儒学在当代社会能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一种实验。作为一种示范,乡村儒学在山东可做,在全国也可做;在乡村可做,在都市更能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儒学 三老 泰州学派 乡建运动 乡风文明
原文传递
《吕氏乡约》的乡村治理智慧及文化意义——兼谈乡约文化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学智 王晓峰 《唐都学刊》 2018年第2期44-49,共6页
民间儒学的重要阵地是乡村,乡村儒学能否兴起,是当代儒学能否复兴的关键;《吕氏乡约》所体现的以德性伦理、正义原则、礼教秩序、内省修养为核心的儒家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吸收和借鉴曾在乡村行之有效的乡约文化,创造... 民间儒学的重要阵地是乡村,乡村儒学能否兴起,是当代儒学能否复兴的关键;《吕氏乡约》所体现的以德性伦理、正义原则、礼教秩序、内省修养为核心的儒家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吸收和借鉴曾在乡村行之有效的乡约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吕氏乡约》,不失为儒学融入当代农村生活的一个可行路径,这已为一些地方乡村进行的乡规民约实践所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乡约》 乡村儒学 乡村治理 核心价值
下载PDF
论乡村儒学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3
作者 常樯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21,共8页
在21世纪乡村儒学开展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过往“乡村+儒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展望未来“乡村儒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融合之路。从历史、学理、实践三个维度来看,乡村儒学是活跃至今的历史现... 在21世纪乡村儒学开展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过往“乡村+儒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展望未来“乡村儒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融合之路。从历史、学理、实践三个维度来看,乡村儒学是活跃至今的历史现象、基于实践的理论学说、化民成俗的道德行动。未来乡村儒学开展的时代背景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事业的推进,其总体目标是淳化乡风民俗、引导向善向上、重塑乡土文明、构建精神家园。其主动性实践主体应由地方党委政府、人文学者和时代乡贤三方组成。未来乡村儒学开展的具体举措包括:把牢规范发展的政治方向,凝聚助力复兴的价值共识;转化以文化人的科研成果,增进扶志润心的民生福祉;做强融入生活的实践平台,构建协同推进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儒学 乡村振兴 “两创”
下载PDF
伦理自觉:屯堡家谱与乡村儒学建设
4
作者 黄书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17,共7页
家谱通过修谱理念、祖训、家训、家戒、家法、集体性仪式、宗族条律及取名派字等多样性内容丰富展现与生动诠释乡土中国之儒学生态;并以内涵化、外形塑之方式积极助力乡村儒学建设;且在基层治理中能以德性之力量补充法治之功能,减少乡... 家谱通过修谱理念、祖训、家训、家戒、家法、集体性仪式、宗族条律及取名派字等多样性内容丰富展现与生动诠释乡土中国之儒学生态;并以内涵化、外形塑之方式积极助力乡村儒学建设;且在基层治理中能以德性之力量补充法治之功能,减少乡村治理中的阻碍。贵州屯堡地区的家谱既是中华文化大传统在西南边地浸润之结果,又是儒学入边之生动展现与鲜活案例,亦是乡村儒学建设与基层治理中不容忽视的一大要素,在新时代儒学复兴及乡村振兴进程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屯堡 家谱 伦理 乡村儒学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乡村儒学”如何发展——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为经验教训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卫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在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中,适时兴起的"乡村儒学"冀图重建儒学在乡村的教化体系,改变儒学目前魂不附体的状态,实现民族之"魂"与民族之"根"的重新对接,这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 在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潮流中,适时兴起的"乡村儒学"冀图重建儒学在乡村的教化体系,改变儒学目前魂不附体的状态,实现民族之"魂"与民族之"根"的重新对接,这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未竟之志。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乡村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乡村儒学"应该以梁漱溟乡村建设为鉴,在之后的发展中,继续将"人生向上之意"贯穿其道德教化体系之中,借助政府而不依附于政府以避免"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关注农民的需求、开发农民的力量以避免"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对接,实现道德教化与法治精神的融合,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保障"乡村儒学"健康、有序、持续、深入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儒学 梁漱溟 乡村建设 人生向上之意 政府 农民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儒学探析
6
作者 段丽丽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5-99,共5页
乡村儒学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儒学的形态之一,是儒学的时代使命,也是儒学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乡村儒学有双向诉求,以儒家文化推动乡村治理和乡村文明发展的同时,也以乡村为源泉,完成儒学的现代转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 乡村儒学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儒学的形态之一,是儒学的时代使命,也是儒学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乡村儒学有双向诉求,以儒家文化推动乡村治理和乡村文明发展的同时,也以乡村为源泉,完成儒学的现代转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模式由二元对立向一体化转变,而城乡文化则由一体向二元转变,乡村儒学正是对时代问题的呼应。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儒学作为儒学的新发展,有助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提升个人道德素养、重构乡村社会伦理、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乡村儒学 乡村振兴 新时代
下载PDF
乡村儒学发展与现代农村治理
7
作者 马爱菊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9-122,131,共5页
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探讨的是伦理哲学;治国平天下探讨的是政治哲学。从宋代的吕氏乡约到朱熹的增损乡约以及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再到现代梁漱溟用儒家的"孝"... 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探讨的是伦理哲学;治国平天下探讨的是政治哲学。从宋代的吕氏乡约到朱熹的增损乡约以及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再到现代梁漱溟用儒家的"孝""仁""诚信"教化民众的乡村建设思想,都是儒学在乡村中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化,这种具有乡土特质的乡村儒学,让儒家精神内化于民众之中,促进了农村公民道德的重建。同样在现代农村治理中,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侧重村干部的榜样性和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村干部要用儒家文化的为人为官和治国安邦理念来修身养性树官德,民众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用孝道伦理秩序营造纯朴民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文化 乡村儒学 现代农村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