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方依恋视角的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支持度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文燕 钟丽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以南京石塘人家为例,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旅游地居民的地方依恋对旅游发展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地...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以南京石塘人家为例,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旅游地居民的地方依恋对旅游发展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地居民的地方依恋和旅游发展支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在居住条件、社区活动、知识技能和利益共享等方面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地方依恋 旅游地居民
下载PDF
怀旧情感下乡村旅游者的主观幸福感与游憩行为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余润哲 黄震方 +2 位作者 鲍佳琪 郭叙淇 莫雨亭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118,共12页
尽管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乡村旅游者游憩行为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但是从怀旧情感的角度考虑的较少。对此,该研究根据地方依恋和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以怀旧情感为驱动因素,把西递、宏村作为调研案例地,构建乡村旅游者主... 尽管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乡村旅游者游憩行为的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但是从怀旧情感的角度考虑的较少。对此,该研究根据地方依恋和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以怀旧情感为驱动因素,把西递、宏村作为调研案例地,构建乡村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和游憩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怀旧情感对乡村旅游者的主观幸福感和游憩行为意向的模型构建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模型的效度和适配度较高;(2)怀旧情感对地方依恋的影响具有内部差异性,怀旧情感对地方依赖有直接显著积极影响,对地方认同并不产生显著影响;(3)地方依赖对主观幸福感和游憩行为意向有显著积极影响,地方认同对主观幸福感、游憩行为意向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4)怀旧情感对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体验对地方依恋、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对游憩行为意向有显著积极影响。研究结果也为旅游管理者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者 怀旧情感 地方依恋 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 主观幸福感 行为意向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依恋特点 被引量:13
3
作者 范丽恒 赵文德 牛晶晶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136,共6页
采用问卷法以河南省农村普通中学的184名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198名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173名非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特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差异不显... 采用问卷法以河南省农村普通中学的184名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198名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和173名非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特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差异不显著;(2)在依恋系统内部,农村留守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质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父亲、朋友和照顾者(只针对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而对父亲、朋友和照顾者间的依恋质量差异不显著;(3)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及其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依恋 联系频率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下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的影响——以湖南岳阳市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又铭 郭炎 +2 位作者 李志刚 李文姝 林赛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快速城镇化下,我国乡村人、地剧变形成留村、外出、回流三大村民群体及村庄物质、社会、经济环境的地域分异。立足人-地情感关系和主观乡村性的已有成果,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探究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研究表明:(1)乡... 快速城镇化下,我国乡村人、地剧变形成留村、外出、回流三大村民群体及村庄物质、社会、经济环境的地域分异。立足人-地情感关系和主观乡村性的已有成果,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探究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研究表明:(1)乡村依恋水平总体高于环境感知,留村村民乡村环境感知水平最高,外出村民乡村依恋程度最高。(2)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有独立、显著的正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影响最强。就群体而言,留村与回流村民的依恋均受3个维度环境感知的显著影响,但前者多于后者;外出村民依恋的感知因素仅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应着眼于不同群体和环境的不同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感知 乡村依恋 乡村性 城乡转型 岳阳市
下载PDF
故乡眷恋、城市适应与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 被引量:11
5
作者 代红娟 赵文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9-117,167,共10页
基于城乡双重空间分析框架,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探究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表征城市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这四个维度上,前三个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适应的影响不显著;反映故乡眷恋的... 基于城乡双重空间分析框架,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探究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表征城市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这四个维度上,前三个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适应的影响不显著;反映故乡眷恋的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人留守对生活满意度却有负向显著影响,耕地的影响不显著;故乡眷恋与城市适应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呈现张力效应,城市经济适应水平越高,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越小,但家人留守的负向影响并不受城市适应水平的约束.因此,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水平、破解家庭离散化困局对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城乡双重空间 故乡眷恋 城市适应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测度与多元影响路径——以昆山市周庄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孙佼佼 郭英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3-221,共9页
研究探索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路径,为促进以人为本的乡村旅游发展和高质量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思路。文章综合质性与定量方法,采用扎根理论、量化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索多变量交互作用。研究... 研究探索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路径,为促进以人为本的乡村旅游发展和高质量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思路。文章综合质性与定量方法,采用扎根理论、量化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索多变量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包含3大维度,最终可提炼包含10个题项的测量量表。(2)在地方归属、地方依恋、感知权力、旅游知识、居民参与和经济依赖6个影响因素中,单项要素中的居民参与和地方依恋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但都不能构成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的充要条件,必须通过组合路径发挥作用。(3)在形成的64种路径组合中,有10个充分性条件路径组合能有效影响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4)10条路径组合共产生了3大类解释力由高到低的逻辑,依次为情感参与逻辑、认知实用逻辑和经济理性逻辑。(5)旅游地居民参与和地方依恋在关键路径中扮演核心作用,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地居民来说,其积极情感的生成超越经济要素的满足,更需优化参与机制和提升情感联系。(6)乡村旅游地居民积极感知的生成不依赖单一要素,管理方要因地制宜选择组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积极感知 测度 多元影响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古村落 乡村旅游 地方依恋
原文传递
基于原住民地方感的乡村景观特征认知与评价体系构建——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欣言 李欢 +2 位作者 丁涣茹 何羽丰 张云路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大多从外来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原住民需求,同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不够客观。文章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结合地方感理论,运用高频词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出自然景观、景观空...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大多从外来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原住民需求,同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不够客观。文章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结合地方感理论,运用高频词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出自然景观、景观空间、景观质量、乡村文化4类共13项重要景观特征指标及原住民地方感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问卷验证,进而构建基于原住民需求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探究景观特征对于地方感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贴近居民需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景观特征感知程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景观(3.91)>景观质量(3.83)>乡土文化(3.81)>景观空间(3.63);原住民在乡村景观特征认知方面有着不同的偏好和关注点,与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的要素能为北宅村村民提供更为强烈的地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原住民 地方感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
下载PDF
社区归属感对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影响研究——以袁家村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悦悦 严艳 王盼盼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9-287,共9页
综合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从情感角度出发,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索居民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旅游小企... 综合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从情感角度出发,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索居民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旅游小企业对政府、员工、游客、股东、社区及环境的责任5个维度;地方认同是社区归属感的结果变量,即社区归属感直接影响地方认同;居民社区归属感、地方认同对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有直接正向的影响;居民地方认同在社区归属感和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归属感 地方认同 旅游小企业 社会责任感知
下载PDF
乡村旅游体验场景对心理恢复的作用机制研究——兼论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卫梅 林德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8,共13页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旅游的“疗愈”价值凸显。通过乡村旅游实现恢复和精神家园重构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鲜有研究审视乡村旅游疗愈功效的场景效应。文章提出乡村旅游体验场景概念,基于647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旅游的“疗愈”价值凸显。通过乡村旅游实现恢复和精神家园重构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鲜有研究审视乡村旅游疗愈功效的场景效应。文章提出乡村旅游体验场景概念,基于647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构成乡村旅游体验场景的自然维度、氛围维度、好客文化维度、体验性活动和农创产品的5个维度与地方依恋对旅游者心理恢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体验场景5个维度都对心理恢复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2)乡村旅游体验场景的5个维度是地方依恋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3)地方依恋在乡村旅游体验场景5个维度与心理恢复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从乡村旅游体验场景视角揭示了心理恢复的形成机制,既拓展了现有的旅游体验场景理论,也为旅游者恢复性效应形成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体验场景 心理恢复 地方依恋
下载PDF
乡村旅游质量游客感知、地方依恋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伍香 刘珊删 +1 位作者 朱亚慧 唐承财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3期673-682,共10页
乡村旅游在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亦需关注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将环境责任行为分为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两个维度,从游客视角构建了一个以乡村旅游质量感知为前置变量、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的... 乡村旅游在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亦需关注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将环境责任行为分为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两个维度,从游客视角构建了一个以乡村旅游质量感知为前置变量、地方依恋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乡村旅游情境下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质量感知和地方认同正向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两个维度,且均对自我约束行为影响更为显著;(2)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3)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在乡村旅游质量感知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乡村旅游地在提升旅游质量时应注重游客的感知体验,增强游客地方依恋,激发环境责任行为,以此减轻生态环境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质量游客感知 地方依恋 环境责任行为 龙脊梯田
原文传递
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研究——以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寄宿避暑度假者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屏 陈振东 +1 位作者 夏淑芳 赵丽红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本质在于乡村性,以往研究鲜有以乡村性感知为驱动因素探讨度假者的未来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本文选取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为案例地,开发寄宿避暑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测量量表并构建概念模型。实... 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本质在于乡村性,以往研究鲜有以乡村性感知为驱动因素探讨度假者的未来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本文选取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为案例地,开发寄宿避暑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测量量表并构建概念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度假者乡村性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地方认同、未来行为意向;度假者地方依赖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未来行为意向,地方认同显著正向影响未来行为意向;度假者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在乡村性感知与未来行为意向间均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在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和未来行为意向间具有显著链式中介效应。因此,三坪村应关注具身范式旅游体验,精准把控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多维度提升乡村性感知,助力度假者正向行为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感知 地方依恋 未来行为意向 乡村寄宿避暑度假者
下载PDF
早年留守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依恋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宝宝 郭丽 +2 位作者 卢婷 董江会 凌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究早年留守经历对流动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为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全部学生1 544名(留守组763名,未留守组781名)作为... 目的探究早年留守经历对流动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为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全部学生1 544名(留守组763名,未留守组78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进行测评。结果留守组儿童母亲信任、母亲沟通、父亲信任、父亲沟通维度及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低(t值分别为-5.63,-6.04,-5.53,-4.06,-6.97,-5.71,P值均<0.01);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维度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高(t值分别为5.62,3.31,2.59,P值均<0.01);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维度及同伴依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母亲信任、母亲沟通、母亲依恋、父亲信任、父亲依恋、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1.30,-0.95,-2.88,-0.87,-1.34,-1.24),是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63,0.46,0.62,P值均<0.05);分离期间见面频率为每月都见是留守组儿童母亲依恋、父亲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9.67,10.52,P值均<0.01);与父母均分离是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2.66,-1.78,-4.36,P值均<0.05);留守期间隔代监护是留守组儿童父亲疏远及同伴疏远的消极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0.40,-0.68,P值均<0.05);分离年龄在4~5岁是留守组流动儿童同伴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5.79,P<0.01)。结论早年留守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依恋关系造成影响。改善养育环境,制定增进父母与流动儿童共同生活等政策,将有助于降低儿童不良心理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客体依恋 青春期 回归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
13
作者 邓建高 张璇 徐绪堪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引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构建心理需求中介变量下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素显著作用于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的依恋行为,驱...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引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构建心理需求中介变量下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素显著作用于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的依恋行为,驱动其产生不同心理需求进而促进依恋行为的产生。信息内容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核心;信息技术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基础;信息环境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催化剂;农村青年的心理需求是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根本所在。据此从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供需平衡、视频内容审核、联动治理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移动短视频 依恋行为 影响因素 信息生态
下载PDF
构建“地方感”: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情感地理逻辑
14
作者 骆娅利 陈晓彤 李旭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61-69,共9页
地方感是乡村幼儿园教师“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保障。从地方认同、地方依恋以及地方依赖三个维度构建地方感的分析框架,对H县15名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幼儿园教师与地方之间缺乏情感联结,呈现出淡薄的... 地方感是乡村幼儿园教师“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保障。从地方认同、地方依恋以及地方依赖三个维度构建地方感的分析框架,对H县15名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幼儿园教师与地方之间缺乏情感联结,呈现出淡薄的地方感,主要表现为:乡土归属感不足、乡村文化认同感缺失、乡土疏离感强烈、乡村教育热情淡化。地方感作为乡村幼儿园教师扎根乡村教育与厚植乡村教育情怀的根基,其重塑需要有效发挥各方合力,即培养积极个体空间,深化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地方认同;营造和谐环境空间,增进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地方依恋;建立健全政策空间,形塑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地方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感 乡村教师队伍 地方依赖 地方依恋 地方认同
下载PDF
乡村旅游吸引物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莲花池村为例
15
作者 刘娜 文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旅游的基础。本文以北京怀柔莲花池村为案例地,探讨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者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认为莲花池村较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有山水风光、安静氛围、民风淳朴、特色美食;(2)莲花池村的旅游者忠诚度和... 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旅游的基础。本文以北京怀柔莲花池村为案例地,探讨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者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游客认为莲花池村较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有山水风光、安静氛围、民风淳朴、特色美食;(2)莲花池村的旅游者忠诚度和地方依恋程度不高,游客多为价格敏感型旅游者,价格实惠是该地的优势;(3)莲花池村没有突出的单项旅游吸引物,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综合体验满意度显著影响其忠诚度;(4)地方依恋在旅游吸引物和游客忠诚度之间的影响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建议乡村旅游应重视旅游吸引物开发构建,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提升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市场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吸引物 地方依恋 旅游者忠诚度
下载PDF
新市民乡村依恋与乡村特性的关系研究——以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婷 陈忠暖 +1 位作者 黄梦真 刘文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1,共7页
以乡村为依恋对象,以新市民群体中的大学生为依恋主体,通过设计量表,综合运用AMOS、SPSS技术,探讨大学生的乡村依恋特征和乡村特性认知,并构建乡村特性与乡村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期寻求乡村依恋提高的举措.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乡村... 以乡村为依恋对象,以新市民群体中的大学生为依恋主体,通过设计量表,综合运用AMOS、SPSS技术,探讨大学生的乡村依恋特征和乡村特性认知,并构建乡村特性与乡村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期寻求乡村依恋提高的举措.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乡村生活的经历与体验赋予了乡村特殊的内涵与意义,乡村已成为新市民内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乡村的情感认同成为乡村依恋的主要来源.(2)乡村特性与乡村依恋形成乡村特性—乡村依赖—乡村认同—乡村依恋的逻辑影响链,提高学生对乡村物理特性与社会特性的认同度有利于乡村依恋的提升,为此,乡村规划建设应注重贯彻8字策略:"维护"乡村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传承"优良的社会文化与风尚,对乡村生活安全、生产安全、生态安全进行制度化"管理".(3)乡村社会特性对乡村依恋的影响更显著,传承文化、安全管理、构建交往平台应是乡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依恋 乡村特性 大学生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振 付文凤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125-131,140,共8页
基于南京市六合区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为引导宅基地有序退出,提高宅基地退出效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认同因素:农户对所在村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传统习俗重视度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社... 基于南京市六合区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土地依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为引导宅基地有序退出,提高宅基地退出效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认同因素:农户对所在村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传统习俗重视度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社交联系因素:农户参与村庄集体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农户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交往的便捷度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地方依赖因素:农户对目前所在村庄和宅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满意度评价显著抑制了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因此,在制定引导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土地依恋对农户意愿的抑制作用,一是应建立村庄文化感召凝聚机制,增强农户村庄认同感;二是搭建村民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农户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交往便捷度;三是加强安置小区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经济 宅基地 退出意愿 农户 土地依恋
下载PDF
乡村场所依恋心理模型研究——以云南省姚安县官屯为例
18
作者 石艺林 李东徽 +1 位作者 苏瑞 杨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36-143,共8页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官屯社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村民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人、村庄和过程三个维度测量原住民对乡村的感知度,并探索乡村依恋与三要素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人、村庄和认知要素对乡村依恋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村庄要...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官屯社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村民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人、村庄和过程三个维度测量原住民对乡村的感知度,并探索乡村依恋与三要素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人、村庄和认知要素对乡村依恋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村庄要素对乡村依恋产生了直接负面影响,其中,儿童、中年、老年设施以及医疗和道路设施的负面影响最高;在过程维度的认知−情感−行为三要素中,认知对依恋产生直接影响,而情感和行为则产生间接影响。本文提出乡村场所依恋模型,阐明了乡村依恋的影响关系机制,旨在为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场所依恋 风景园林 结构方程模型 人地关系 乡村人居环境
下载PDF
新时代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策略--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的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金阳 单福彬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1-35,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乡村旅游者需求更加多元化,对目的地品质要求高于以往。新时代乡村旅游者需求主要表现为多元实物需求、文化体验需求和精神归属需求。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目的地建设应从强化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乡村旅游者需求更加多元化,对目的地品质要求高于以往。新时代乡村旅游者需求主要表现为多元实物需求、文化体验需求和精神归属需求。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目的地建设应从强化环境的“符号化”、凸显产品的“情感化”、彰显服务的“人性化”、建设经营主体的“集群化”四方面着手,增强乡村旅游者与目的地间的情感联结,促进实际重游行为发生,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新时代 地方依恋
下载PDF
乡村旅游者休闲涉入对地方依附的影响测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杭州茶文化农家乐为例,从休闲涉入(吸引力、自我表现、中心性)和地方依附(地方依赖及地方认同)的维度出发,构建乡村旅游者休闲涉入和地方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21.0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实... 以杭州茶文化农家乐为例,从休闲涉入(吸引力、自我表现、中心性)和地方依附(地方依赖及地方认同)的维度出发,构建乡村旅游者休闲涉入和地方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21.0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吸引力、自我表现、中心性分别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受到自我表现和中心性的显著正向影响;吸引力对地方认同正向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休闲涉入 地方依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