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数字水文模型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任立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7,共7页
探讨了数字水文模型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框架 ,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自动提取流域水系 ,构建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 ,主要包括数字高程模型中凹陷区域的识别和处理、平坦部位水流流向设定、子流域集水单元勾划、河网生成、河网与子流域编码... 探讨了数字水文模型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框架 ,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自动提取流域水系 ,构建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 ,主要包括数字高程模型中凹陷区域的识别和处理、平坦部位水流流向设定、子流域集水单元勾划、河网生成、河网与子流域编码及河网结构拓扑关系的建立 ;然后在每一集水单元上建立数字产流模型 ,再根据河网结构拓扑关系建立数字河网汇流模型 ,从而形成数字水文模型 .通过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强化观测资料的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水文模型 流域
下载PDF
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陈力 刘青泉 李家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7,共7页
本文采用运动波理论和两次改进后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模型 ,并得到了实验资料的良好验证。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简单坡面上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规律 ,分析了雨强、土壤初始含水量、渗透系数、坡面阻力 ,以... 本文采用运动波理论和两次改进后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模型 ,并得到了实验资料的良好验证。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简单坡面上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规律 ,分析了雨强、土壤初始含水量、渗透系数、坡面阻力 ,以及坡长、坡度等因素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规律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产流 坡面 动力学 降雨 数值模拟 水壤水蚀
下载PDF
土壤结皮对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59
3
作者 吴发启 范文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依据250场次人工降雨和相应的径流、泥沙资料,采用对比法,分析结皮与无结皮土壤对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结皮土壤的平均入渗率是结皮土壤的1.25倍,平均产沙总量为1.28倍,而结皮土壤的平均产流总量是非结皮土壤的1.15倍... 依据250场次人工降雨和相应的径流、泥沙资料,采用对比法,分析结皮与无结皮土壤对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结皮土壤的平均入渗率是结皮土壤的1.25倍,平均产沙总量为1.28倍,而结皮土壤的平均产流总量是非结皮土壤的1.15倍。因此,土壤结皮具有减缓降雨入渗、增大地表径流和抑制产沙的作用,且雨强愈小影响作用愈大,雨强愈大,影响作用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产流产沙 土壤结皮 影响作用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对比法 入渗率 平均 雨强
下载PDF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向炎 史学正 +3 位作者 于东升 王洪杰 刘振波 张文太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利用田间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两种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都是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径流和入渗的时间越短。低含水量区(干态和稍干),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和入渗率... 利用田间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两种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都是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径流和入渗的时间越短。低含水量区(干态和稍干),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和入渗率都与降雨时间呈线性关系,并在60 min内达不到稳定。高含水量区(稍湿和湿态),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入渗率及产沙速率与降雨时间关系都符合Boltzmann(玻耳兹曼)方程;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稍干态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干态下的产沙速率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并都维持在较低水平;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干态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稍干态下的产沙速率随着模拟降雨的进行而大致以线性关系增大。土壤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坡地累tk积入渗量都越小,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分的比率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土壤含水量 红壤 产流 产沙
下载PDF
SWAT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以窟野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3
5
作者 程磊 徐宗学 +1 位作者 罗睿 米艳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3,I0003,共10页
SWAT是一个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其产流机制中对于地表径流、壤中流、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的模拟方法比较实用,能够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汇流情况。本文将SWAT应用到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多沙粗... SWAT是一个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其产流机制中对于地表径流、壤中流、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的模拟方法比较实用,能够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汇流情况。本文将SWAT应用到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多沙粗沙典型流域之一窟野河流域,模拟了1980-1985年的日流量和月平均流量过程,分析并探讨了SWAT产流机制对水源划分和径流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量平衡相对误差在10%~20%左右,但Nash—Sutticliffe效率系数都较低。本文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SWAT产流机制不能有效模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窟野河流域的壤中流、基流和春汛流量过程,并探讨了SWAT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产流模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产流机制 窟野河流域 干旱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四川丘陵区常规耕作制下紫色土径流发生特征及其表面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刚才 林三益 刘淑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1-108,共8页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壤中流观测系统来研究不同降雨产流事件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小雨时,只有表面径流发生;而且,当雨前土壤较干燥,降雨初期雨强陡然增大的情况下,表面产流峰有特别明显滞后现象,这是由于临时相对不透水表层形成之故。(2)...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壤中流观测系统来研究不同降雨产流事件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小雨时,只有表面径流发生;而且,当雨前土壤较干燥,降雨初期雨强陡然增大的情况下,表面产流峰有特别明显滞后现象,这是由于临时相对不透水表层形成之故。(2)在暴雨和大暴雨时,表面径流和壤中流都有发生;壤中流比表面径流滞后更明显;壤中流在雨后的产流历时与降雨无关;在大暴雨时,耕作层的壤中流水位过程曲线与表面径流相似,说明耕作层的大孔隙和管流明显。(3)在小雨和暴雨时,表面流由超渗产流机制形成;在大暴雨时,表面流主要由饱和超渗产流机制形成,只有少部分回归流。(4)表面径流的数值模拟能揭示表面产流的一般趋势,而且有一定的有效性,通过调整模拟参数,能使模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丘陵区 紫色土 径流 表面径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长江径流量特性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林承坤 吴小根 《自然杂志》 1999年第4期200-205,共6页
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分别为9.519 ×10^(11)m^3与526.4mm.其径流量有五个特性:(1)径流量居全国河流之首,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5.1%,也是流入中国海径流量总量的55.2%.(2)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3)... 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分别为9.519 ×10^(11)m^3与526.4mm.其径流量有五个特性:(1)径流量居全国河流之首,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5.1%,也是流入中国海径流量总量的55.2%.(2)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3)年际流分配均匀;流量变化幅度在全国不同气候带的大河中属最小.(4)中游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均居全流域的首位.但全流域径流分布较为均匀.(5)中下游干流的水面比降与洪水传播速度均大于上游.这些特性,对于长江的洪水成因与预报的研究和水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径流量 径流深度 洪水成因 水利资源
下载PDF
含砾石土壤坡面流速及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冰 朱元骏 邵明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1期99-103,共5页
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对5种土壤(砾石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40%)的坡面流速及产流产沙过程进行研究,以期深入了解含砾石土壤的水土流失过程。结果表明:含砾石土壤的坡面流速和径流量大于不含砾石的土壤;在降雨初期0~10 min内,... 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对5种土壤(砾石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40%)的坡面流速及产流产沙过程进行研究,以期深入了解含砾石土壤的水土流失过程。结果表明:含砾石土壤的坡面流速和径流量大于不含砾石的土壤;在降雨初期0~10 min内,含砾石土壤的产沙量随时间呈显著增加趋势,峰值出现在10 min左右,随后产沙量逐渐降低;降雨后期30~60 min内,含砾石土壤的产沙量又呈增加趋势,尤其是砾石含量为30%和40%的土壤产沙量显著增加,且随时间有一定波动。试验中,5种土壤的总产沙量与砾石含量正相关,径流含沙率与产沙量则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 径流 产沙 砾石质量分数
下载PDF
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与覆盖方式的产流产沙效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卉芳 朱清科 +1 位作者 孙中峰 魏天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研究不同地类坡地产流产沙规律,对定量评价林草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布设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的10个径流小区资料,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拦蓄暴雨功能明显小于灌木与乔... 研究不同地类坡地产流产沙规律,对定量评价林草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布设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的10个径流小区资料,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拦蓄暴雨功能明显小于灌木与乔木林地;农地(坡耕地)是坡面侵蚀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天然灌木林与混交林的防蚀功能明显大于人工纯林;水土保持林地拦蓄径流明显大于经济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 黄土坡面 覆盖方式 林地 纯林 水土保持效益 径流小区 土地利用 农地 效应
下载PDF
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梁志权 张思毅 +3 位作者 卓慕宁 谢真越 廖义善 李定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认识红壤侵蚀过程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对华南红壤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1)相同坡度... [目的]研究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认识红壤侵蚀过程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对华南红壤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1)相同坡度条件下,坡面径流量、侵蚀产沙量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相同雨强下,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变化比较复杂;(2)雨强和坡度共同影响着坡面产沙过程,当雨强小于等于180mm/h时,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在240mm/h出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5°附近出现临界坡度。在降雨初期,径流率表现为波动增加过程,15min后趋于平稳,一直持续到降雨结束,其中雨强为240,180mm/h时波动较为剧烈,而产沙率呈现急剧而短暂的上升后迅速下降,在大雨强、陡斜坡条件下此现象尤为明显;(3)坡面径流平均流速与单宽流量、坡度比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流速与径流量、侵蚀产沙量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结论]红壤侵蚀过程中雨强为主要影响因素,坡面流速可作为表征红壤坡面侵蚀特征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红壤 坡面侵蚀 产流 产沙 流速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产流对暴雨的响应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1 位作者 朱金兆 齐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19-26,共8页
为给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依据,在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混交林, 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及农地)建立坡面径流小区,从产流量、产流历时和产流过程来研究坡面产流对暴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相同暴雨条件下... 为给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依据,在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混交林, 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及农地)建立坡面径流小区,从产流量、产流历时和产流过程来研究坡面产流对暴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相同暴雨条件下,楠竹林地表径流深分别为混交林的2.7倍,为灌木林的3.7倍,为农地的4.5 倍,为阔叶林的5.7倍。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地下径流深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大一个数量级,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 8-10倍。混交林坡面径流产流历时可延长248 min,农地最少,仅为33 min。混交林地下产流历时可延长59 h;阔叶林居次,为50 h;农地产流历时缩短近11 h。楠竹林坡面径流峰值约为混交林和灌木林的2倍,为阔叶林和农地的3 倍。阔叶林和混交林地下径流峰值比楠竹林大2个数量级,比灌木林和农地大1个数量级。因此,重庆缙云山各土地利用类型中,混交林和阔叶林理水调洪功能最强,楠竹林理水调洪功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缙云山 产流 响应 调洪 理水
下载PDF
站网密度和地形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利群 刘昌明 郝芳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模拟计算中的误差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输入资料的误差,这涉及到站网的密度、空间位置、测验仪器和流域内信息的时空分布;另一方面是模型算法、结构,这里涉及到确定性和随机计算方法所引起的误差。地形对降雨量、产流量和产沙量... 模拟计算中的误差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输入资料的误差,这涉及到站网的密度、空间位置、测验仪器和流域内信息的时空分布;另一方面是模型算法、结构,这里涉及到确定性和随机计算方法所引起的误差。地形对降雨量、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及其估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困难和研究基础十分薄弱的课题。本文选用与ArcviewGIS藕合的SWAT来分析站网密度和雨量站所处的空间位置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以卢氏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卢氏24个雨量站的气象资料以及下垫面资料为模型的输入,分析站网密度和空间位置对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站网密度越小,计算的面平均雨量的误差越大;在水文模拟中,雨量站的多少有一个饱和的上限,当雨量站大于这个上限时,雨量站站的增加并不会增加模拟的精度;同样雨量站的站数有一个下限,在一定的模拟精度内,许可的最小雨量站。雨量站所处空间位置的高程值、坡度和坡向影响着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在下垫面相同的条件下,迎风坡的雨量站模拟产流量大于背风坡产流量,坡度大模拟的产流量大;迎风坡模拟的产沙量大于面平均值,由于产沙受到降雨强度影响,背风坡的产沙量也有可能大于面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沙量 产流量 坡向 地形 SWAT 坡度 降雨强度 雨量站 站网密度 下垫面
下载PDF
玉米苜蓿间作对黄土坡耕地降雨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健 尹武君 刘旦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3-46,54,共5页
通过观测天然降雨时不同带宽玉米苜蓿间作下黄土坡耕地降雨产流产沙特征,研究了降雨条件一定时不同耕作模式对黄土坡耕地产流产沙量的影响和坡度变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15°坡试验径流小区上... 通过观测天然降雨时不同带宽玉米苜蓿间作下黄土坡耕地降雨产流产沙特征,研究了降雨条件一定时不同耕作模式对黄土坡耕地产流产沙量的影响和坡度变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15°坡试验径流小区上①玉米单作年均产流总量分别比裸地降低了29.2%、15.8%和12.2%;苜蓿单作年均产流总量分别比裸地降低了78.5%、73.5%和75.0%;玉米苜蓿间作下年均产流总量分别比裸地降低了71.8%、59.7%和59.1%。②玉米单作年均产沙总量分别比裸地降低了39.0%、29.9%和22.0%;苜蓿单作年均产沙量分别比裸地降低了79.2%、84.5%和93.2%;玉米苜蓿间作下年均产沙量分别比裸地降低了74.0%、82.3%和89.5%。③各处理地块的产流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各间作地小区,10°较5°的平均产流量多出81.1%,产沙量多出73.2%;15°较5°的平均产流量多出84.7%,产沙量多出81.3%;15°较10°的平均产流量多出19.0%,产沙量多出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产流 产沙 坡耕地
下载PDF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 被引量:11
14
作者 芮孝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46-50,共5页
回顾了水文学在其 30 0余年的形成和发展中曾出现过的若干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对学科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 .论述了“假设”、“猜想”、“推理”、“比拟”、“综合”和“实验”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水文学理论创新中的重... 回顾了水文学在其 30 0余年的形成和发展中曾出现过的若干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对学科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 .论述了“假设”、“猜想”、“推理”、“比拟”、“综合”和“实验”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水文学理论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产流 汇流 水文模型
下载PDF
华南红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建 郭太龙 +4 位作者 卓慕宁 蔡庆 谢真越 廖义善 李定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7-791,共5页
暴雨扰动和径流冲刷是华南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因,分析模拟降雨条件下华南红壤坡面的水流动力学特征对于揭示其内在机制以及构建物理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室内35场不同雨强(30、60、90、120、180、210、270 mm.h-1)、不同坡度(... 暴雨扰动和径流冲刷是华南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因,分析模拟降雨条件下华南红壤坡面的水流动力学特征对于揭示其内在机制以及构建物理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室内35场不同雨强(30、60、90、120、180、210、270 mm.h-1)、不同坡度(5°、10°、15°、20°、25°)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华南红壤侵蚀的产流产沙过程、红壤侵蚀的水动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红壤坡面模拟降雨条件下,次降雨过程中,坡面产流过程同时受降雨及下垫面状况变化的共同影响作用,产流产沙均表现为波动变化过程。径流过程表现为初期0~10 min为波动增加过程,10 min以后径流量的波动逐渐趋于平稳;径流量与降雨强度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雨强越大侵蚀产流的径流量也越大;产沙过程表现为侵蚀发生的前期波动过程比较剧烈,随着侵蚀过程逐渐趋于稳定,侵蚀产沙量值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总的来说大雨强下侵蚀产沙量趋于的稳定值也较大;对于不同坡度(5°、10°、15°、20°、25°)、30 mm.h-1的模拟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仅产生径流,而无侵蚀产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红壤 侵蚀 产流 产沙 坡面
下载PDF
神府东胜矿区不同下垫面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强 李占斌 +2 位作者 鲁克新 王民 穆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针对神府东胜矿区煤田开采过程中所引发的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问题,采用野外模拟降雨实验的研究方法,对神府东胜矿区不同下垫面降雨人渗、侵蚀产沙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雨强条件下,不同类型下垫面对人渗速率的影响差异... 针对神府东胜矿区煤田开采过程中所引发的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问题,采用野外模拟降雨实验的研究方法,对神府东胜矿区不同下垫面降雨人渗、侵蚀产沙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雨强条件下,不同类型下垫面对人渗速率的影响差异性较大,稳渗率大小顺序为扰动地面〉原状地面〉非硬化路面;在降雨过程中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径流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其大小顺序为非硬化路面〉扰动地面〉原状地面;不同类型下垫面的侵蚀产沙高峰期均出现在降雨初期的0~20min内,此后侵蚀产沙均下降并趋于稳定.并且不同类型下垫面间的侵蚀产沙量差别不大;非硬化路面的径流含沙量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而其它类型下垫面的径流含沙量降雨初期很大而后急剧下降,并逐渐接近于非硬化路面的径流含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东胜矿区 下垫面 径流量 入渗率 含沙量
下载PDF
考虑森林植被影响的小流域降雨径流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世香 程银才 +1 位作者 高雁 李晓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72-2379,共8页
在一个面积为834km2的森林流域上,采用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作为森林植被影响降雨径流的两个量化指标,并划分了两个等级:(1)森林覆盖率≥60%且蓄积量≥5000m3/km2;(2)森林覆盖率<60%且蓄积量<5000m3/km2。在构造的模型中,根据森林... 在一个面积为834km2的森林流域上,采用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作为森林植被影响降雨径流的两个量化指标,并划分了两个等级:(1)森林覆盖率≥60%且蓄积量≥5000m3/km2;(2)森林覆盖率<60%且蓄积量<5000m3/km2。在构造的模型中,根据森林植被的两个量化指标,分别选取了不同的参数。在产流量计算中,该模型采用了蓄满产流模拟技术,土壤蓄水量计算采用了二层模式,流域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采用了指数函数形式,即a=1-eKP。在汇流计算中,采用了分水源的演算方法,其中地表水汇流采用了等流时线法与线性水库调蓄相结合的技术,地下水汇流采用了简化三角形法。经过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不仅具有较好的精度,而且还能大致反映出两种不同森林植被条件对涵养水源、调节洪水的不同作用效果。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为森林水文功能的深化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覆盖率 蓄积量 产流 汇流
下载PDF
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芝芹 王克勤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5-69,75,共6页
随着山坡水文学的发展,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的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分析了人工植被坡面径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论述了坡面产流研究的若干成果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 人工植被 坡面 产流问题 生态环境
下载PDF
Impacts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on River Runoff in Yellow River Basin for Period of 1956–2012 被引量:9
19
作者 WANG Fang GE Quansheng +2 位作者 YU Qibiao WANG Huaxin XU Xinl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13-24,共12页
River runoff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long-term effect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that alter rainfall-runoff relationships, and short-term effects related to human intervention(e.g., dam construction, land-... River runoff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long-term effect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that alter rainfall-runoff relationships, and short-term effects related to human intervention(e.g., dam construction,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 Discharge from the Yellow River system has been modified in numerous ways over the past century, not only as a result of increased demands for water from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but also due to hydrological disturbance from LUCC,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am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se disturbances may have led to water shortages. Considering that there has been little change in long-term precipitation, dramatic decreases in water discharge may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water usage, 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dam construction. LUCC may also affect water availability, bu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LUCC to changing discharge is unclear.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LUCC on natural discharge(not including anthropogenic usage) is quantified using an attribution approach based on satellite land cover and discharge data. A retention parameter is used to relate LUCC to changes in discharge. We find that LUCC is the primary factor, and more dominant than climate change, in driving the reduction in discharge during 1956–2012, especially from the mid-1980 s to the end-1990 s. The ratio of each land class to total basin area chang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study period. Forestland and cropland increased by about 0.58% and 1.41%, respectively, and unused land decreased by 1.16%. Together, these variations resulted in changes in the retention parameter, and runoff gener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after the mid-1980 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LUCC to runoff generation at the basin scale, an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LUCC on basin-scale hydr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natural discharge retention parameter runoff generation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岔巴沟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水沙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志勇 侍恒 +3 位作者 何海 徐征光 李源 倪用鑫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共7页
基于30 m×30 m分辨率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数据分析1987—2018年岔巴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生成流域土壤面蚀等级图,分析其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1987年的24.7... 基于30 m×30 m分辨率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数据分析1987—2018年岔巴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生成流域土壤面蚀等级图,分析其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1987年的24.7%增加至2018年的53.1%;流域植被覆盖度构成发生很大转变,2002年以后中、高覆盖度区域比例大幅上升,增长主要集中在丘陵沟壑地区;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长,流域产流产沙呈现减少趋势,地表面蚀有所减少,植被对产沙影响大于对产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退耕还林 产流 产沙 岔巴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