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情景下干旱区尾闾湖泊生态水位与需水研究——以黑河下游东居延海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叶朝霞 陈亚宁 张淑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1-957,共7页
水位作为湖泊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在反映湖泊水量变化,指示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选取黑河下游尾闾湖东居延海为研究区域,采用湖泊形态学法对湖泊最小生态水面和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研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结... 水位作为湖泊重要的水文要素之一,在反映湖泊水量变化,指示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选取黑河下游尾闾湖东居延海为研究区域,采用湖泊形态学法对湖泊最小生态水面和最低生态水位进行了研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结合已有研究对不同情景下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最后结合黑河输水河道耗水规律,提出不同情景(水文频率)下各水文断面需下泄水量。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区流域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黑河流域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 尾闾湖 生态水位 需水 东居延海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盐湖水文监测方案初步构想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强 温得平 +1 位作者 文雄飞 解苏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0,48,共5页
2011年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发生溃决,大量湖水向东外溢进入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使得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面积短期快速扩大,相继成为外流湖,汇入盐湖,4个独立的内陆湖连为一体,可可西里盐湖成为流域地表径流的最终“接收者”,盐湖面积... 2011年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发生溃决,大量湖水向东外溢进入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使得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面积短期快速扩大,相继成为外流湖,汇入盐湖,4个独立的内陆湖连为一体,可可西里盐湖成为流域地表径流的最终“接收者”,盐湖面积持续增大。根据2018年盐湖最新水文情势,预计1~2 a内盐湖可能发生外溢,盐湖外溢后进入清水河,由内陆流域变为长江流域。针对可可西里盐湖提出水文监测方案构想,为盐湖湖水外溢应对决策提供依据,为青藏高寒无人区开展水文监测积累经验,预期可成为这一地区最先开展水文地面与立体监测相结合方式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闾湖 高寒无人区 水文监测 盐湖 可可西里
下载PDF
干涸尾闾湖盆区泥漠地表磨蚀释尘特征
3
作者 曲书锋 张国明 +5 位作者 刘连友 李力 肖雨婷 向明珠 孙煦然 韩旭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8,共8页
沙粒的表面磨蚀效应是地表产尘、释尘的重要机制,针对干湖盆泥漠地表开展磨蚀释尘实验研究,对理解干湖盆地表风蚀过程及盐碱尘暴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采自西居延海干涸湖盆泥漠地表土样进行室内磨蚀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粒级(细、中... 沙粒的表面磨蚀效应是地表产尘、释尘的重要机制,针对干湖盆泥漠地表开展磨蚀释尘实验研究,对理解干湖盆地表风蚀过程及盐碱尘暴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采自西居延海干涸湖盆泥漠地表土样进行室内磨蚀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粒级(细、中、粗)沙粒不同落沙角度(30°,45°,60°)的磨蚀效应。结果表明:(1)泥漠地表磨蚀实验中能够产生明显释尘效应的沙粒粒级阈值为中沙(0.25 mm<Md<0.50 mm);(2)磨蚀粒径粒级相同时,磨蚀角度会对泥漠地表磨蚀释尘速率产生影响,磨蚀量的角度排序为60°>30°>45°,但同一粒级3种角度下的磨蚀释尘率差异不显著。(3)磨蚀角度为45°时,计算了泥漠地表的质量磨蚀率与能量磨蚀率,其中中沙为0.04 g·kg^(-1)、0.43 g·J^(-1),粗沙为0.08 g·kg^(-1)、0.74 g·J^(-1),极粗沙为0.26 g·kg^(-1)、2.54 g·J^(-1);在磨蚀沙粒粒级倍增而磨蚀角度不变情况下,泥漠地表磨蚀释尘率与能量磨蚀率未发生正比例线性增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涸尾闾湖盆 沙粒粒级 泥漠地表 磨蚀释尘
原文传递
新疆尾闾盐湖滨岸盐碱土中碳酸盐的固碳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芳 熊黑钢 张兆永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土壤碳酸盐对现代大气CO_2的截存与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盐基元素供给、有机碳含量等因子密切相关。该文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碳同位素分馏特性,以新疆艾比湖为例,探讨了干旱区尾闾盐湖滨岸盐碱土中碳酸盐的固碳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碳酸盐对现代大气CO_2的截存与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盐基元素供给、有机碳含量等因子密切相关。该文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碳同位素分馏特性,以新疆艾比湖为例,探讨了干旱区尾闾盐湖滨岸盐碱土中碳酸盐的固碳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碳酸盐是干旱区最重要的碳库,艾比湖滨岸土壤碳酸盐的平均碳密度是有机碳的4.05倍;2)艾比湖滨岸盐碱土中的δ13CSCC介于-7.9‰~0.3‰之间,δ13CSCC与HCO3-存在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决定系数高达0.669 9,大气碳以重碳酸盐形式存在是次生碳酸盐淀积的关键环节之一;3)土壤δ13CSCC值与硅酸盐矿物阳起石、绿泥石、伊利石存在着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δ13CSCC值随着富Ca、Mg、Fe矿物的含量增加明显向负向漂移;4)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越高,生物风化过程越强烈时,δ13CSCC负向漂移越大,土壤碳酸盐截存较多大气中的轻碳;当土壤含盐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有机过程受到抑制,土壤碳酸盐则截存较多大气中的重碳。因此,干旱区存在着有机-无机耦合固碳效应,提高干旱区植被覆盖,可以增加有机碳库储量,同时,经有机过程分馏转移到土壤中的CO_2可进一步促进土壤硅酸盐矿物风化,使这部分CO_2不再返回大气,而是以碳酸盐形式被长久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 干旱区尾闾盐湖 成土碳酸盐 碳稳定同位素 分馏固碳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