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治理的法治悖论 被引量:72
1
作者 马长山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4,共12页
数智治理是以数据和算法为中枢,以平台为载体,实现数字化和智慧化一体交融、万物互联、人机协同的新型治理形态。它具有敏捷性、节点性、穿越性等鲜明特征,是反映数字时代发展规律的主导治理形态,带来了人类社会治理的迭代升级。然而,... 数智治理是以数据和算法为中枢,以平台为载体,实现数字化和智慧化一体交融、万物互联、人机协同的新型治理形态。它具有敏捷性、节点性、穿越性等鲜明特征,是反映数字时代发展规律的主导治理形态,带来了人类社会治理的迭代升级。然而,由于错综复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它也存在数智赋权、数智参与、数智规制、数智人文四重法治悖论。因此,亟须对数智治理进行合理定位,将其纳入数字法治框架,培养数字公民能力,构筑数字社会“道德基础设施”,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促进数字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治理 数智治理 数字政府 数字公民 数字法治 数字社会
下载PDF
自我救济的权利 被引量:34
2
作者 贺海仁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74,共12页
权利救济是在权利被侵害后对权利的恢复、修复、补偿、赔偿或对侵权的矫正,它是一项实现权利的权利,争取权利的权利。权利救济是自我救济的权利,即权利人或权利主体对其权利的自我判断和自我实现的资格和能力。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自... 权利救济是在权利被侵害后对权利的恢复、修复、补偿、赔偿或对侵权的矫正,它是一项实现权利的权利,争取权利的权利。权利救济是自我救济的权利,即权利人或权利主体对其权利的自我判断和自我实现的资格和能力。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自力救济,是自我救济权利的三种外在表现形式。从自我救济权利出发,当代权利救济问题的实质是以自我救济权利为基点整合公力救济和自力救济。塑造合格的权利主体、倡导司法节制观和建构正义的社会结构有助于权利救济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救济权利 权利救济 法治社会 私力救济 公力救济
原文传递
论预防型法治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文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8,共19页
随着预防性法律制度和实践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预防已逐渐从新兴法律原则演变为新型法治形态。基于这一变化,可将法治形态分为预防型法治与应对型法治。应对型法治以法益损害的事后应对为根本考量,而预防型法治以法益损害的事前预防为... 随着预防性法律制度和实践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预防已逐渐从新兴法律原则演变为新型法治形态。基于这一变化,可将法治形态分为预防型法治与应对型法治。应对型法治以法益损害的事后应对为根本考量,而预防型法治以法益损害的事前预防为根本宗旨。预防型法治与应对型法治不是相互取代、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长期共存、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当代中国,预防型法治植根于本土源远流长的预防性治理传统,是本土传统和风险社会、科技革命交互作用的产物。预防型法治大规模扩展了法律权力圈、法律义务圈、法律责任圈、违法犯罪圈,重构重塑了法律规制的版图,推动了法律功能定位、法益保护方式、法律规范类型的历史性变革。为防范滥用预防、过度预防等风险,应加强对预防性规制的规制、对预防性权力的制约、对预防性义务的公平合理设置,构建起预防型法治的反省、评估、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型法治 应对型法治 预防原则 预防性治理 风险社会
原文传递
法治秩序的社会之维 被引量:33
4
作者 庞正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5,共13页
单凭国家立法展开的法治实践对社会秩序化需求的满足具有不可克服的天然局限性,主要包括国家立法在内容上的限度和调整机制的滞后两大方面。因此国家立法不能否定和完全替代社会自我生成秩序的能力。社会组织是社会自我秩序化的现实践行... 单凭国家立法展开的法治实践对社会秩序化需求的满足具有不可克服的天然局限性,主要包括国家立法在内容上的限度和调整机制的滞后两大方面。因此国家立法不能否定和完全替代社会自我生成秩序的能力。社会组织是社会自我秩序化的现实践行者,它在自我内部追求理性行动和组织秩序,同时在外部为国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提供良性且有效的机制,进而缔造出健康而非压制的社会秩序。中国法治成长的真正本土资源来自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体的经济交往活动和社会组织的自治行动,其最直接的资源载体就是由各类社会组织缔造的非正式制度。以社会组织为主体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秩序化功能,是法治秩序实现的有效路径,也是弥补我国政府推进型法治的动力单一性缺陷的必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秩序 社会 社会组织
原文传递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被引量:28
5
作者 汪习根 廖奕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法治 中国 建构 民间习惯法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民主与法治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林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1,共19页
在我国语境下,可从国家权力、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三个角度理解民主,区分民主的本质与其实现形式,识别民主的功能及其局限。在民主与法治的位阶关系中,两者存在三种基本关系:上下位阶中的决定关系,并列位阶中的互动关系,下上位阶中的从... 在我国语境下,可从国家权力、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三个角度理解民主,区分民主的本质与其实现形式,识别民主的功能及其局限。在民主与法治的位阶关系中,两者存在三种基本关系:上下位阶中的决定关系,并列位阶中的互动关系,下上位阶中的从属关系。社会主义法治通过对民主的确认、引导和规制三种主要形式,实现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通过自己特有途径和功能,保障并促进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法治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所能解决的基本矛盾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金钊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3,101,共14页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同时推进"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思考,也是解决当下社会基本矛盾的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以法治方式所能解决的或者能够纳入法律关系予以调整的问题为出发点,划定了法治战略的范围和...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同时推进"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思考,也是解决当下社会基本矛盾的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以法治方式所能解决的或者能够纳入法律关系予以调整的问题为出发点,划定了法治战略的范围和领域。研究发现,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集中在官与民、官与官、民与民之间的冲突,还原成法学术语就是权力与权利、权力与权力、权利与权利之间的矛盾。与之相对应的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 法治政府 法治中国
原文传递
试析“四个全面”战略架构的内在关系——基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纵深思考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书林 《宁夏党校学报》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始,当代中国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四个全面"之战略架构。"四个全面"战略架构基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领导、全...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始,当代中国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四个全面"之战略架构。"四个全面"战略架构基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保障的价值定位和关联逻辑,已经初步建构形成了内在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党的建设 小康社会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的历史维度 被引量:16
9
作者 史际春 赵忠龙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175,共11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治,是170多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民族、宗法社会的政治传统与现代工商社会的规则体系发生碰撞与交织,变法绝非空喊几句口号或制订法律,而在于立足国情形成中国...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治,是170多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民族、宗法社会的政治传统与现代工商社会的规则体系发生碰撞与交织,变法绝非空喊几句口号或制订法律,而在于立足国情形成中国自己的法治传统。包容性增长、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的重要内涵。主流价值观是法治的道德基础和必要条件,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应包含中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扬社会主义优越性三个方面。法治以民主为根基,协商式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可行民主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其形成中的政治传统所蕴含的智慧,同样可以贡献于整个人类对未来社会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治 工商社会 主流价值观 协商式民主
原文传递
国际社会组织化趋势下的国际法治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7期101-108,共8页
国际法治的构建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晚近的国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缓慢而连续的变化,当我们把这些看似分散的现象放到一起分析时,可以看出国际社会法治状态的一个清楚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国际社会不断组织化、法治化的历程。
关键词 国际法治 国际社会组织化 国际公民社会 联合国
下载PDF
城市治理理论在我国的适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申剑 白庆华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9期65-71,共7页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治理理论作为一种制度模式,被推广到各个层面.从企业、城市、政府以及全球;当应用到城市管理领域里时,城市治理理论也应运而生。本文考察了治理及其城市治理理论的渊源之后认为,其不外乎是西方民主社会的民主理...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治理理论作为一种制度模式,被推广到各个层面.从企业、城市、政府以及全球;当应用到城市管理领域里时,城市治理理论也应运而生。本文考察了治理及其城市治理理论的渊源之后认为,其不外乎是西方民主社会的民主理论与公民社会理论的翻版,其以发达的公民社会、完善的民主制度以及健全的法治为基础而产生的多中心管理理论,并不适合我国的现状以及文化,制度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城市治理 民主 法治 公民社会
下载PDF
法治社会化:概念及其功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范进学 张明皓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6-91,共6页
法治社会化是社会通过法治机制塑成社会成员信赖法治的思想、动机和态度的作用过程。其主要特征是 :国家推动性与社会主体参与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其功能... 法治社会化是社会通过法治机制塑成社会成员信赖法治的思想、动机和态度的作用过程。其主要特征是 :国家推动性与社会主体参与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其功能主要包括评判、教育、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化 法理社会 概念 特征 功能
下载PDF
国际法治:全球化时代的秩序构建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志鹏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当前的全球化需要理性的约束和调整,因而国际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法治分为“国际良法”和“全球善治”两个方面,但是当代国际法还远没有达到这两个标准,存在着国际法不成体系、规避国际法、司法体制的选择性、国际立法的导向性、... 当前的全球化需要理性的约束和调整,因而国际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法治分为“国际良法”和“全球善治”两个方面,但是当代国际法还远没有达到这两个标准,存在着国际法不成体系、规避国际法、司法体制的选择性、国际立法的导向性、国际行政机关的弊病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人类的目前状态意味着有必要在当前的体系上进行改革和发展,向国际法治的真正实现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治 和谐社会 全球治理 全球化
下载PDF
构建我国公民意识生成机制的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海昀 王素平 《河北法学》 2003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培育健全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运行机 制中,在法治目标指引下,在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员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 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培育健全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运行机 制中,在法治目标指引下,在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员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 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 政治,承认并培育市民社会,公正立法与执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生成机制 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 市民社会 公民教育 中国
下载PDF
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 被引量:11
15
作者 肖北庚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5,共7页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事业推进过程中回应现阶段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法治方面成为国家根本治国方略的当代,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正当性和优越性;依法适度培植社会组织和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在立法...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事业推进过程中回应现阶段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法治方面成为国家根本治国方略的当代,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正当性和优越性;依法适度培植社会组织和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在立法模式上改过去的行政主导立法为博弈立法、完善税收法制、立法中更多地吸收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构建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适法格局等是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性举措。社会管理法治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法治发展之逻辑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建设 法治 正当性 社会组织
原文传递
中国法治文化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磊 赵夫鑫 《河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6-20,共5页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法治文化的建立,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因素.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政...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法治文化的建立,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因素.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的社会基础、正义公平的法制基础以及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作为地基铺垫来实现完成。而在众多要素中,文化要素是其中关键的因素,没有这个由文化到政治、由抽象观念到具体制度的转化,就不会有现代法治.所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是推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法治 法治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推进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金明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30,共12页
法治社会是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之后提出的一个关涉法治全局的概念;法治社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甚至还有法治政党等概念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将其视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整个法治的基础;法治社会是一... 法治社会是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之后提出的一个关涉法治全局的概念;法治社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甚至还有法治政党等概念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将其视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整个法治的基础;法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的理论和实践相比,法治社会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尚不成熟。推进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逻辑中,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在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社会法治一脉相承的逻辑中,寻求法治社会的构成体系和基本路径,从而在学术上拓展社会法学、公法学和整个法学理论及学科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党内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同步发展的局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法治 法治社会 法治中国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现代化标准判识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卫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 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事权利及体系发展的契合;三是强化民事诉讼的程序保障;四是实现民事诉讼的体系化;五是民事诉讼的科技化。民事诉讼的现代化应当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和推进。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通过借鉴域外国家、地区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实现中国式民事诉讼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法治现代化 现代社会 程序保障 中国式法治 标准判识
下载PDF
三十年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9
19
作者 常纪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5,42,共9页
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十一届三中全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加入WTO为分界点,对中国环境法治发展的历程、热点、特点和实效进行了阶段性考察。
关键词 环境法治 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德法并举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群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德 法并举,是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所决定的。德法并举是良好的社会治理的模式。坚持德法 并举,不仅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要求。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社会治理 法律 道德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