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从家庭伦理到政治义务——基于《孝经》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戴木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4,共6页
孝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家庭生活看,子女孝顺父母是基本道德要求;从政治生活看,通过"移孝为忠"来论证臣民的政治义务是有中国特色的孝治理论。周朝在从家发展为国的社会结构支撑下,以孝治国具有源于人情的自然正当性... 孝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家庭生活看,子女孝顺父母是基本道德要求;从政治生活看,通过"移孝为忠"来论证臣民的政治义务是有中国特色的孝治理论。周朝在从家发展为国的社会结构支撑下,以孝治国具有源于人情的自然正当性。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丰富了孝的内涵,但此时儒家对孝的强调更侧重于观念。汉朝以孝治天下、推崇《孝经》,形成从重视孝观念向重视孝行为的转变。在"从上往下"看的视角中,《孝经》对"差序义务"的强调,使得统治者的责任对上不对下,但是在分封制废除、郡县制确立的背景下,"天子"与"士"直接相连,基于自然情感的孝被抽空了自然正当性。这一方面促使在上者以"恩惠"赐予在下者利益,另一方面促使在下者在"孝"的情感中由对人的"敬"转变为对位的"尊",这就为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埋下了伏笔,同时,此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思维模式对于当代中国仍然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治 孝观念 孝行为 社会结构 差序义务
下载PDF
“孝”与“孝治”:汉代伦理与政治的同构
2
作者 韩桥生 秦颖 《云梦学刊》 2023年第2期84-92,共9页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朝代。汉代之所以重孝,究其历史渊源,主要是受先秦重孝观念的影响,以及出于对秦孝理念的继承与反思。汉朝推行“孝治”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高祖时营造氛围,景帝时期正式开始推行,一直到武帝“罢黜...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朝代。汉代之所以重孝,究其历史渊源,主要是受先秦重孝观念的影响,以及出于对秦孝理念的继承与反思。汉朝推行“孝治”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高祖时营造氛围,景帝时期正式开始推行,一直到武帝“罢黜百家”,“孝治”才得以全面实施;在东汉时“孝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汉代推行“孝治”的举措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孝”上升为核心价值观;二是在教育中大力推行《孝经》;三是“孝”与选官用人相结合;四是引“孝”入法令政策。从“孝”到“孝治”,汉代从国家实践层面全面完成了伦理与政治的同构,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政治上看,伦理与政治的同构为汉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伦理支撑;从社会层面来看,利用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汉代社会凝聚力;从精神文化层面来看,汉代伦理与政治的同构提振了文化自信,推动了精神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治 伦理政治化
下载PDF
略论唐代孟学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封建统治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逊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孟子倡汤武放伐、民贵君轻、土芥寇仇、俊杰在位等说。孟学在先秦是显学 ,汉代还有尊孟派。魏隋间皇室更替是采用“尧舜揖让”模式以取代“汤武放伐”模式 ,封建世袭士族阶层倡“汤武逆取”说 ,贬抑孟学。统治者依靠封建宗族势力 ,他们... 孟子倡汤武放伐、民贵君轻、土芥寇仇、俊杰在位等说。孟学在先秦是显学 ,汉代还有尊孟派。魏隋间皇室更替是采用“尧舜揖让”模式以取代“汤武放伐”模式 ,封建世袭士族阶层倡“汤武逆取”说 ,贬抑孟学。统治者依靠封建宗族势力 ,他们倡“仁孝治国” ,标榜周孔之道。隋末农民以武力推翻暴君 ,“逆取说”不攻自破。孟学发展的最大障碍被排除。到唐代 ,庶族走上政治舞台 ,他们着眼于封建国家的长远利益 ,削弱世族特权 ,这和具有远见的孟学息息相通。唐初已有人尊孟。中唐出现尊孟思潮 ,封建统治思想开始由周孔“仁孝治国”向孔孟仁义之道演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取 揖让 仁孝治国 仁义 汤武放伐说 唐代 盂兴 历史背景 封建统治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