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方肇寅 齐锦 +12 位作者 杨辉 王承训 叶青 马莉 唐景裕 何爱华 杜曾庆 谢健屏 卢亦愚 吴海燕 章菁 林思恩 谢华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3,共7页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 :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1998~ 1999年在中国 8个城市 (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 :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1998~ 1999年在中国 8个城市 (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 )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 10 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 ,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 ,其中阳性标本 433份 (39 6 % ) ,电泳型长型占优势 (96 % )。对HRV标本 ,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 /或RT PCR进行G分型。结果表明 ,在 1998~ 1999年 ,在上述 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流行季节 ,以HRVG1型为主要流行株 ,占阳性总数的 83 4% ,其次为G3(12 0 % )、G4(3 5 % )和G2 (3 2 % )。此外 ,有 3份(0 7% )HRV标本未能分型 ,12 (2 8% )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还结合 1982~ 1996年全国 12个地区 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 ,分析了我国HRV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 12 4份G型HRV标本 ,用RT -PCR进行P分型 ,其中P[8]型 76份 (6 1 3% ) ,P[4 ]型 14份 (11 3% ) ,P[6 ]型 12份 (9 7% ) ,P[9]型 8份 (6 4% )。另外 15份 (12 1% )未能分出P型 ,有待进一步检定。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常见的P[8]G1(5 1 4% )、P[4 ]G2(4 6 % )毒株外 ,还检测到P[8]G3(11 0 %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血清型 基因型 急性腹泻 婴幼儿腹泻
下载PDF
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特点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春芳 金玉 +1 位作者 张又 钱渊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9-412,I002,共5页
目的 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三种方法对2 0 0 0年 1~ 2月、10~ 12月 ,2 0 0 1年 1~ 3月在兰州... 目的 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三种方法对2 0 0 0年 1~ 2月、10~ 12月 ,2 0 0 1年 1~ 3月在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收集的 114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 ,并用核酸杂交方法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分型。结果 三种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 6 1% (ELISA)、5 8% (PAGE)、5 8 8% (RT PCR) ,轮状病毒核酸的电泳型有长、短两种类别 ,以长型为主 (81 8% ) ,偶有长、短型混合感染。流行的G型主要为G3(6 1% ) ,其次为G2 (2 5 4 % )、G1(13 6 % ) ,未见G4型 ,8例未能分型。P型主要为P1A(77 4 % ) ,其次为P1B(2 2 6 % ) ,无P2型。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在兰州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世界各国报道的情况相仿 ,但 2 0 0 0年 1~ 2月、10~ 12月 ,2 0 0 1年 3月期间 ,其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G3型。本次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了兰州地区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属 基因型 酶联免疫吸附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确认我国轮状病毒疫苗株LLR基因型为G10P[15]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丹地 徐子乾 +7 位作者 谢广成 刘娜 王宏 章青 孙晓曼 郭妮君 庞立丽 段招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轮状病毒是世界上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除疫苗外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G10型羊轮状病毒LLR疫苗株研制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罗特威(商品名)已于2001年上市。该疫苗基因... 轮状病毒是世界上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除疫苗外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G10型羊轮状病毒LLR疫苗株研制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罗特威(商品名)已于2001年上市。该疫苗基因型被普遍认为是G10P[12]。为证实该疫苗的基因型,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罗特威疫苗株LLR的VP7与VP4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罗特威疫苗株LLR的VP7基因型为G10、VP4基因型为P[15]。综上罗特威疫苗株LLR基因型为G10P[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疫苗 LLR 基因型
原文传递
重庆婴幼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廖炀 陈军华 +2 位作者 朱朝敏 许红梅 刘作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重庆儿童医院就诊的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和问卷。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RT-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重庆儿童医院就诊的患非细菌性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大便和问卷。先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经RT-PCR(逆转录PCR)方法证实为轮状病毒,然后用巢式RT-PCR方法进行VP7(G)、VP4(P)基因分型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到507份大便标本,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50.69%(257/507)。147份轮状病毒VP6基因阳性标本中G分型结果:G1型占40.14%(59/147);G2型6.80%(10/147);G3型17.01%(25/147);G4型2.04%(3/147);G9型0.68%(1/147);尚有49份未能分型,占33.33%(49/147)。P分型结果:P[8]型占60.54%(89/147);P[4]型占6.12%(9/147);P[9]型和P[10]型各有1例,分别占0.68%(1/147);尚有47份未能分型。G、P型别组合最常见的是G1/P[8]型,占58.93%(33/56)。各G、P型别间临床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P分型结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G分型显示出多样性特点,P分型仍以P[8]型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幼儿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属 基因型
下载PDF
2017年杭州儿童A组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彬彬 刘丽芳 +4 位作者 李伟 陶然 李华美 陈中件 尚世强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2017年杭州地区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为A组RV感染的监测、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至12月门诊急性非血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利用乳胶法检测RV抗... 目的分析2017年杭州地区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为A组RV感染的监测、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至12月门诊急性非血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利用乳胶法检测RV抗原(乳胶法检测RV抗原包含A组RV所有型别),RV阳性标本进一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扩增成功的产物送测序及比对确定G、P基因分型。不同性别、年龄及月份的RV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采集20 895份符合要求的标本(男12 389份,女8 506份),男∶女为1.46∶1,乳胶法检测出RV阳性患儿5 012例,检出率为23.99%(5 012/20 895),其中男性患儿2 964例,阳性率23.92%(2 964/12 389),女性患儿2 048例,阳性率24.08%(2 048/8 506),男女患儿R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05)。各月份均有RV检出,以1、2、12月为检出高峰,不同月份R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654.681,P<0.05)。R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8~24月龄组[40.41%(896/2 217],最低的为<6月龄组[7.86%(387/4 921)],2岁以内婴幼儿占总阳性数的76.56%(3 837/5 012),5岁以下儿童占总阳性数的98.72%(4 948/5 012),不同年龄阶段R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13.832,P<0.05)。按照随机分层抽样原则,每月根据RV阳性率的差异分别随机抽取不同量的样本共116份进行扩增,并按照VP7(G基因型)和VP4(P基因型)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共检测出4种G基因型,依次为G9型99株(85.3%),G3型11株(9.5%),G2型4株(3.5%)、G1型2株(1.7%);2种P基因型分别为P[8]112株(96.6%),P[4]4株(3.4%);4种G/P组合基因型分别为G9P[8]99株(85.3%)、G3P[8]11株(9.5%)、G2P[4]4株(3.5%)、G1P[8]2株(1.7%)。结论A组RV是2017年杭州地区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感染人群,尤其以18月至2岁幼儿多见。R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为发病高峰期。G基因分型以G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腹泻 基因型 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G6P[5]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闻晓波 张玲玲 +3 位作者 倪宏波 刘阳阳 曹思 冉旭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6-40,共5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多种幼龄动物及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给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通过RT-PCR对来自宁夏犊牛腹泻粪样进行检测,选取阳性样品经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细胞盲传4代后出...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多种幼龄动物及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给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通过RT-PCR对来自宁夏犊牛腹泻粪样进行检测,选取阳性样品经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细胞盲传4代后出现CPE,至7代后细胞CPE现象明显,获得1株牛轮状病毒,扩增VP7、VP4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G6P[5]型轮状病毒,命名为NX28。研究明确了G6P[5]型在国内牛群中的存在及流行,并为下一步的牛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基因型 G基因型 P基因型
下载PDF
2012-2016年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文娜 于秋丽 +3 位作者 刘莹莹 苏通 谢赟 齐顺祥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目的了解2012-2016年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型别。方法收集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0~59月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614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 目的了解2012-2016年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型别。方法收集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0~59月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614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分型鉴定。采用SPSS 20.0软件对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614份标本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5.23%(730/1 614),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2.96%(412/959)、48.55%(318/655),男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27)。轮状病毒感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秋冬季(11月-次年3月)检出率最高。轮状病毒感染在0~59月龄均有发生,集中在3~35月龄,占全部的96.44%,且随月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年龄组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69,P=0.000)。730例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在2012-2016年均以G9血清型为主,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分型以P[8]为主。G/P组合以G9P[8]为主,占70.14%,其次为G2P[4],占7.53%。结论 2012-2016年,轮状病毒是河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秋冬季高发,G9P[8]为该地区的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特征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广州儿童秋冬腹泻中人类杯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詹惠春 聂军 +5 位作者 刘翼 唐亚丽 戴迎春 李建栋 陈清 俞守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67-970,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某医院秋冬季儿童腹泻中人类杯状病毒(HuC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连续2个秋冬季腹泻流行季节收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检测轮状病毒,RT-PCR检测HuCV。部分阳性标本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 目的了解广州某医院秋冬季儿童腹泻中人类杯状病毒(HuC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连续2个秋冬季腹泻流行季节收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检测轮状病毒,RT-PCR检测HuCV。部分阳性标本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结合参考株相应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virus,NLVs)阳性率为12.35%(80/648),扎幌样病毒(Sapporo-likevirus,SLVs)阳性率为0.31%(2/648)。NLVs各月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感染2岁以下患儿。2003年流行株为GⅡ-3群和GⅡ-4群,2004年为GⅡ-4群。2株SLVs均为GⅠ-1群。结论NLVs是广州地区秋冬季节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流行株为GⅡ-3群、GⅡ-4群病毒株,但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存在不同的流行优势株;广州地区存在SLVs所致感染,与我国报告的SLV基因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杯状病毒 诺瓦克样病毒 扎幌样病毒 轮状病毒 基因型
下载PDF
2010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学磊 李玉静 +1 位作者 贾娜尔 余亮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565-567,共3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流行情况。方法 2010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503份,用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RV抗原,阳性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型分型。结果 503份腹泻样本...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流行情况。方法 2010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503份,用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RV抗原,阳性样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型分型。结果 503份腹泻样本,RV阳性率为24.25%(122/503)。RV感染对象主要为35月以内婴幼儿(95.08%)。对102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3型是主要优势株,占46.08%,其次为G1型(34.31%)、G9型(11.76%)和G2型(2.94%),混合G型感染占4.90%;P基因型以P[8]为主导,占67.65%,其次为P型混合感染(19.61%)、P[4](6.86%)和P[6](4.90%),1例(0.98%)未能分型。最常见的G/P组合为G3P[8](35.29%)和G1P[8](27.45%)。结论 RV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10年G3P[8]和G1P[8]为主要流行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儿童 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湖北地区5岁及以下儿童轮状病毒A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静 邹文菁 +3 位作者 张婷 蔡昆 马静 徐军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1年第4期50-54,共5页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2018—2019年5岁以下急性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A组病毒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重点人群RV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19年湖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及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共计922份。运用实...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2018—2019年5岁以下急性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A组病毒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重点人群RV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2019年湖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及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共计922份。运用实时荧光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方法进行RV核酸检测,RV核酸阳性的样本分别扩增VP7和VP4基因,经序列测定后进行G和P基因型分析。结果2018—2019年湖北5岁及以下儿童腹泻患儿RV A组病毒阳性感染率为12.58%,患儿中男性和女性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6,P>0.05)。患儿各年龄组间RV A组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399,P<0.05),主要感染人群在7~12月龄和13~24月龄。RV感染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流行于12月份出现,流行高峰出现在次年1~3月份。RV A组病毒VP7和VP4基因的G、P基因型分析发现4种G基因型(G1、G2、G3和G9)和2种P基因型(P[8]和P[4])。G、P基因型组合5种,主要为G9P[8]型,其次分别为G1P[8]、G2P[4]、G3P[8]和G2P[8]。结论2018—2019年湖北地区腹泻患儿中RV A组病毒基因型呈多样性,以G9P[8]型为主,6月龄以上~24月龄人群是5岁及以下腹泻患儿中RV防控的重点人群,加强重点人群防护和疫苗接种有助于RV腹泻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儿童 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12年广东省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流行特征及重点病原监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立梅 李晖 +6 位作者 谭小华 方苓 邓爱萍 莫艳玲 何剑峰 柯昌文 林锦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5岁儿童腹泻病流行特征和重点病原监测。方法2012年在广东省21个地市选择64家医院开展腹泻症状监测,其中14家医院采集〈5岁儿童腹泻病粪便标本,开展霍乱弧菌、志贺菌分离培养及轮状病毒、诺如病毒ELISA、PCR检测。分... 目的探讨广东省〈5岁儿童腹泻病流行特征和重点病原监测。方法2012年在广东省21个地市选择64家医院开展腹泻症状监测,其中14家医院采集〈5岁儿童腹泻病粪便标本,开展霍乱弧菌、志贺菌分离培养及轮状病毒、诺如病毒ELISA、PCR检测。分析52周腹泻病症状监测数据和1932例〈5岁儿童腹泻病重点病原监测结果。结果2012年广东省〈5岁儿童腹泻就诊病例占监测门诊就诊总人次数的0.8%,占监测门诊全年龄组腹泻病例就诊总人次数的63.5%;以医院为基础报告〈5岁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年发病率为1454.5/10万。全年采集〈5岁儿童腹泻病标本1932份,检测霍乱弧菌均为阴性,宋内志贺菌1例阳性,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4.1%(273/1932),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6.9%(326/1932),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合并感染24例(1.2%)。112份轮状病毒和90份诺如病毒阳性标本测序表明,轮状病毒主要以G1[P8]为主(33.9%),其次为G9[P8](25.9%)、G2[P4](12.5%)、G3[P8](9.8%);诺如病毒以GⅡ-4型为主(76.7%),并检出5份GI型和16份GⅡ其他型/变异株,除6月(未开展测序工作)和12月外其余各月均检出GⅡ.4/2006b型(占50.0%),GII.4/Sydney2012变异株于8月首次检出并在12月成为流行优势株。结论〈5岁儿童是广东省腹泻病高危人群,感染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具有基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症状监测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2016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感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新荣 刘亚丽 +1 位作者 汪运鹏 魏长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9-191,195,共4页
目的研究2016年本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感染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本院腹泻婴幼儿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粪便样品,HRV PAGE阳性者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采用RT-PCR技术对患儿感染轮状病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13份... 目的研究2016年本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感染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本院腹泻婴幼儿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粪便样品,HRV PAGE阳性者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采用RT-PCR技术对患儿感染轮状病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13份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样品中,轮状病毒阳性230份,阳性率73.48%。男性患儿167例,感染131例,感染率78.44%;女性患儿146例,感染99例,感染率67.81%,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4,P<0.05)。1~2月和10月~12月流行季节患儿224例,轮状病毒感染193例,感染率86.16%;3月~9月非流行季节患儿89例,感染37例,感染率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840,P<0.05)。0~岁患儿169例,感染149例,感染率64.50%;1~岁患儿93例,感染56例,感染率60.22%;2~岁患儿51例,感染25例,感染率49.02%,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39,P<0.05)。230份粪便样品中G基因型阳性198份,阳性率86.09%,其中G[3]型阳性147份,G[1]型阳性51份;P基因阳性178份,阳性率77.39%,其中P[8]型阳性133份,P[4]型阳性45份。结论 2016年本院轮状病毒腹泻男性患者居多,流行季节仍为发病高峰期,低年龄患儿感染率较高;轮状病毒基因型以G[3]P[8]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轮状病毒 感染特征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2011年北京市5岁以下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志勇 李锡太 +5 位作者 严寒秋 贾蕾 李洁 吴晓娜 陈丽娟 王全意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53-156,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的流行特点。方法2011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市3家医院肠道门诊收集输液两次以上5岁以下腹泻患者病例604例,采集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半巢式反转录PCR... 目的了解北京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的流行特点。方法2011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市3家医院肠道门诊收集输液两次以上5岁以下腹泻患者病例604例,采集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604例标本中96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15.89%。秋冬季为A组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高峰,其中11月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55.56%,30/54)。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于3—23月龄患者(93.76%,90/96)。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以G3+G9型混合感染占第一位(37.50%,36/96),其它型别主要有G3型(28.12%,27/96),G1型(11.46%,11/96),G9型(9.38%,9/96),G2型(8.33%,8/96)。P分型以P8型为主要优势株(86.46%,83/604),其次为P4型(10.42%,10/96)。最常见的G/P基因型组合为G3+G9/[P8](36.46%,35/96),其次为G3/[P8](26.04%,25/96),GI/[P8](11.46%,11/96),G9/[P8](9.38%,9/96),C2/[P4](8.33%,8/96)。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北京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2011年主要流行株基因型组合为G3+G9/P[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婴幼儿 腹泻 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08至2011年上海单中心住院腹泻儿童轮状病毒基因型别流行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卢丽娟 钟华清 +3 位作者 苏犁云 曹凌峰 徐梦华 徐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监测并分析上海单中心住院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RV)基因型别的变化特征,为RV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RV抗原阳性者345份,采用套式多... 目的监测并分析上海单中心住院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RV)基因型别的变化特征,为RV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RV抗原阳性者345份,采用套式多重RT-PCR法进行RV的基因分型。结果①G基因型:2008至2010年以G3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9.2%、44.6%和78.0%;G9型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成为2011年最主要的流行型别(51.1%);G1型在4年中均有检出(8%~20%);G2型少见,G4型未检出。G混合型中,以G3+G9型为主,其次为G3+G1型,还检出4例3种G基因型的混合。②P基因型:2008、2010和2011年均以P[8]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5.6%、60.0%和68.1%,2009年以P混合基因型(43.2%)为主;P[4]型在4年均有流行;P[6]、P[9]型少见,仅在混合感染中检出P[10]型。P混合型中,以P[8]+P[4]型为主,其次为P[8]+P[10]型。③P[8]G3型是2008至2011年最主要的RV流行株(24.3%),其次为P[8]G9型及PmG3型。2011年P[8]G9型跃升为最主要的流行型别(40.5%)。结论与2001至2007年相比,2008至2011年上海地区A组RV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流行特点,G1型及G9型的流行呈上升趋势,G3的流行有所下降,各种混合型别多见。对RV基因型保持系统性的连续监测对RV疫苗在上海的应用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基因型
下载PDF
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明雯 李静欣 +5 位作者 高升辉 孙晓曼 章青 王宏 李丹地 段招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了解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感染的流行特征,为A组轮状病毒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我国20省监测哨点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及临床信息。根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方案... 目的了解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感染的流行特征,为A组轮状病毒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我国20省监测哨点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及临床信息。根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方案》中轮状病毒检测方法进行RVA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采集病毒性腹泻标本共5395份,检测5038份,1247份腹泻标本呈现RVA核酸阳性(1247/5038,24.75%)。RVA在福建省的阳性率最低(30/319,9.40%),在河南省的阳性率最高(182/338,53.85%);RVA在男性和女性患儿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24%(762/3019)和24.02%(485/2019),RVA感染无明显的性别分布特征(χ^(2)=0.96,P=0.326);RVA以12~17月龄患儿为主要易感对象(342/1033,33.11%),48~59月龄患儿RVA的阳性率较低(35/227,15.42%),RVA感染呈现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χ^(2)=86.78,P<0.001);RVA感染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别(χ^(2)=20.92,P<0.001)和季节特征(χ^(2)=411.42,P<0.001)。RVA基因分型结果显示G9P[8]型(994/1122,88.59%)是主要的流行优势株。结论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RVA感染的主要基因型为G9P[8]型,且RVA感染具有明显的年龄、地域和季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A组轮状病毒 流行特征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儿童A组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14
16
作者 龚智翔 曾玫 +2 位作者 朱启镕 倪武 缪晓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监测上海地区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为本地区轮状病毒疫苗的推广使用提供背景依据。方法采集上海地区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门诊急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910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抗原,使用套式反转录(RT)... 目的监测上海地区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为本地区轮状病毒疫苗的推广使用提供背景依据。方法采集上海地区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门诊急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910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抗原,使用套式反转录(RT)-PCR方法对轮状病毒进行G基因型和P基因型的分型检测。结果910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阳性268份,占29.4%。全年均可检出A组轮状病毒,流行高峰为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检出率为38.3%~70.5%。〈3岁婴幼儿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有244例,占91.0%,各年龄组检出率以12-23个月龄组最高,达36.6%。268株A组轮状病毒中,G基因型以G1最多,为65株(24.3%),以下依次为G340株(14.9%)、G混合型37株(13.8%)、G227株(10.1%)、G914株(5.2%)、G45株(1.9%),其他G分型5株(1.9%),G未分型75株(28.0%);P基因型以PE8]为主,为147株(54.9%),其次为P[4]32株(11.9%)、P混合型6株(2.2%),其他P分型4株(1.5%),P未分型79株(29.5%)。主要G/P基因型组合包括G1P[8](13.4%)、G3PE83(13.4%)、G混合型P[8](10.1%)、G1PE4](8.2%)、G9P[8](2.2%)、G2P[4](1.9%)、G1P混合型(1.9%)。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流行高峰为秋冬季节。目前注册的轮状病毒疫苗覆盖了上海地区绝大部分轮状病毒G/P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腹泻 基因型 儿童
原文传递
呼和浩特地区2008-2009年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株分型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于琼 李春英 王文瑞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2008年6月~2009年5月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基因型。方法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13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对RV抗原阳性的...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2008年6月~2009年5月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基因型。方法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13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对RV抗原阳性的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T-PCR)对6种流行的VP7基因型(G1、G2、G3、G4、G8、G9)和5种流行的VP4基因型(P[8]、P[4]、P[6]、P[9]、P[10])进行分型;最后整理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3份粪便标本中,125份为RV抗原阳性(39.94%)。对阳性标本进行VP7基因分型,结果为G1型64.8%(81/125)、G2型2.4%(3/125)、G3型14.4%(18/125)、G9型0.8%(1/125)、G1+G3混合型16.8%(21/125)、G2+G3混合型0.8%(1/125);进行VP4基因分型,结果为P[8]型84.0%(105/125)、P[4]型4.0%(5/125)、P[8]+P[4]型1.6%(2/125),13份未分出型别。结论 RV是引起呼和浩特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流行株为G1P[8]型,首次在内蒙地区检出G9型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属 基因型 腹泻
原文传递
深圳市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少杰 刘渠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RV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疫情监测系统中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RV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疫情监测系统中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提取的RV-RNA做基因分型。结果 2009年调查地区各级监测医院共报告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5893例,其中RV阳性2 303例,阳性率为39.1%。随着年龄增大,儿童RV阳性率逐渐减小,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月^(41.8%)和10月^(43.9%)两个季节腹泻儿童RV阳性率高于4月^(30.8%)和7月^(26.8%)(P<0.01)。男性与女性患儿R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抽取100份经ELISA检测RV阳性的2303份标本中,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4.0%,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2.0%。结论 RV是深圳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以G3型为主,可作为研究RV疫苗的主要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流行特征 基因分型 疫苗
原文传递
河北省2006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秋丽 刘京生 +3 位作者 韩占英 刘丽 唐景裕 齐顺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掌握河北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基因型别的分布与特点。方法:于2006年1月至12月采集在卢龙县妇幼保健院、卢龙县中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住院的0~59月龄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中HRV... 目的:掌握河北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基因型别的分布与特点。方法:于2006年1月至12月采集在卢龙县妇幼保健院、卢龙县中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住院的0~59月龄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中HRV抗原,对部分阳性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HRV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型。结果:454份标本HRV抗原阳性率为47.6%(216/454),G血清分型检测101份标本以G3型为主,占64.4%(65/101),P基因型检测73份标本,以P[8]型为主,占87.7%(64/73),G/P优势组合型以G3P[8]为主,HRV抗原阳性率高峰在11、12、1月份,分别为83.3%、72.9%和56.0%。结论:HRV是河北省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V ELISA RT-PCR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天津地区住院腹泻儿童轮状病毒的检测及其毒株型别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慧 欧阳雅博 +4 位作者 林书祥 李丽静 王瑞雪 彭林 李君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A组RV的感染情况及其型别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837份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CP...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A组RV的感染情况及其型别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837份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CPE)后,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病毒VP7基因,并将PCR产物阳性标本测序,证实其VP7(G)血清型.同时收集其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837份标本RV抗原阳性率为26.3%(220/837);90.5%(199/220)的RV腹泻发生在24月龄以下患儿;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208份接种的RV抗原阳性标本中,病毒分离后用PCR鉴定阳性95份,对其中35份电泳较好的PCR产物阳性标本作序列分析,除1份为G9型、2份为G3型外,其余均为RV G1型.结论 RV是天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流行的基因型以G1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属 基因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