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转压气机转差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波 侯为民 +1 位作者 陈云永 赵旭民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3-408,共6页
为了探索对转压气机流场特性,在前后级转子等转速压比和效率特性试验基础上,在一个两级对转轴流压气机试验台上进行了前后级转子不同转差下的特性实验,并对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辅助分析了转差对压气机特性及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与... 为了探索对转压气机流场特性,在前后级转子等转速压比和效率特性试验基础上,在一个两级对转轴流压气机试验台上进行了前后级转子不同转差下的特性实验,并对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辅助分析了转差对压气机特性及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结果表明,转差变化引起压气机性能与流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是影响压气机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技术 轴流压气机 转差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对转压气机转子间不同转差下非定常流动的PIV测量 被引量:7
2
作者 侯为民 刘波 +2 位作者 赵旭民 王庆伟 曹志远 《航空工程进展》 2011年第2期220-225,共6页
针对转压气机前后转子不同转差下的转子间流场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采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前后级转子等转速及不同转差下级间通道内的流场结构,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转差条件下压... 针对转压气机前后转子不同转差下的转子间流场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采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前后级转子等转速及不同转差下级间通道内的流场结构,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转差条件下压气机转子间流场分布随转差及相位呈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前级转子叶栅尾迹分布随不同转差会对后级转子进口流场产生较大扰动,必然会对压气机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对转技术 压气机 PIV技术 转差 流场结构
下载PDF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中快速调速电路的设计
3
作者 李振国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本文简介采用检测电流的办法间接检测出交流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最大转差,并加以控制,使其运行在机械特性的工作段上。根据转差和定子电流的固定关系,在变频调速系统中设计了快速调速电路,改变以往的给定积分器电路,大大加快了电机运行... 本文简介采用检测电流的办法间接检测出交流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最大转差,并加以控制,使其运行在机械特性的工作段上。根据转差和定子电流的固定关系,在变频调速系统中设计了快速调速电路,改变以往的给定积分器电路,大大加快了电机运行的调节速度,该电路相继应用于3.7、11、17、22、30kVA PWM变频调速装置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电动机 变频 调速 电路
下载PDF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轧件头部翘曲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贾春秀 曲正刚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对中厚板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连续生产效率的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因素:轧件温度分布、压下量、轧制线不同高度与辊径等进行分析,并对各因素控制对比进行分析,确定对轧机上、下轧辊的转速差进行控制的方法,实现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在线调整。
关键词 中厚板轧制 轧件头弯曲 转速差 在线调整
下载PDF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整机动平衡技术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新 《流体机械》 CSCD 2003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卧螺离心机为例 ,在分析微差速双转子系统不平衡机理的基础上 ,综述了国内、外该类转子整机动平衡技术的进展情况。认为不解拍整机动平衡法具有原理正确、方法简单、实施起来方便等优点。按照该原理成功开发的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整机动... 以卧螺离心机为例 ,在分析微差速双转子系统不平衡机理的基础上 ,综述了国内、外该类转子整机动平衡技术的进展情况。认为不解拍整机动平衡法具有原理正确、方法简单、实施起来方便等优点。按照该原理成功开发的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整机动平衡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 整机动平衡 相关原理 拍振 卧螺离心机
下载PDF
卧式螺旋离心机操作参数对粉煤气化灰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谈志超 刘雪东 +1 位作者 郭文元 张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4,共4页
基于mixture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某型卧螺离心机转鼓转速、处理量及转速差等参数对气化灰水分离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渣含固率随着转鼓转速增加而快速增加,转鼓转速达到2000r/min之后,继续增加转速,出渣含固率增加趋缓... 基于mixture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某型卧螺离心机转鼓转速、处理量及转速差等参数对气化灰水分离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渣含固率随着转鼓转速增加而快速增加,转鼓转速达到2000r/min之后,继续增加转速,出渣含固率增加趋缓;出渣含固率随着处理量的增大无明显变化,但在50.75m3/h之后继续增大处理量,出渣含固率会有一定下降;转鼓与螺旋推料器之间的转速差对卧螺离心机的分离性能影响不明显。采用相同型号离心机进行气化灰水的现场分离试验,试验结果与模拟数值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对卧式螺旋离心机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螺离心机 分离性能 转鼓转速 处理量 转鼓转速差
下载PDF
微速差双转子智能动平衡仪中拍振信号动态显示的意义及实现
7
作者 张志新 蔡娥 陈欣 《流体机械》 CSCD 2003年第8期25-28,共4页
简述拍振信号动态显示的意义 。
关键词 微速差 整机动平衡 波形显示
下载PDF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振动信号分离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健 周保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10-713,共4页
为了有效地对旋转机械进行现场动平衡 ,降低机器异常振动 ,需要准确得到不平衡量大小和相位。采用常规的解“拍”方法分离具有内外双转子系统的振动信号是十分困难的 ,尤其是转子间存在微小速差的情况。研究采用基准信号作触发 ,分别对... 为了有效地对旋转机械进行现场动平衡 ,降低机器异常振动 ,需要准确得到不平衡量大小和相位。采用常规的解“拍”方法分离具有内外双转子系统的振动信号是十分困难的 ,尤其是转子间存在微小速差的情况。研究采用基准信号作触发 ,分别对内外转子进行同步采样 ,提出了一种不用解“拍”就可直接获取各转子振幅和相位的信号分离法。结合 DSP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速差 双转子系统 振动信号分离法 现场动平衡 DSP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型的双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军 高德平 胡绚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2-938,共7页
建立了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同时具有不平衡故障时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给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微差速测试方法,构造了不平衡故障的非线性优化识别模型.分析了双转子可测点不平衡响应对转速与不平衡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讨论了双转子不平衡... 建立了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同时具有不平衡故障时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给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微差速测试方法,构造了不平衡故障的非线性优化识别模型.分析了双转子可测点不平衡响应对转速与不平衡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讨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可诊断性问题,并利用数值仿真和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当测试数据含有一定的噪声时,利用少量的测点和转子的转速信息,可较准确地识别转子不平衡量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双转子 不平衡故障 识别 子结构传递矩阵法 微差速原理 可诊断性
下载PDF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不平衡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传江 张自强 +1 位作者 费敏锐 胡豁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9-33,共5页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的两个频率相近不平衡信号形成拍振,传统不平衡信号提取方法的精度和快速性不佳。提出一种以数字带通滤波后数据为样本的改进型Prony方法用于识别两个转子的频率,可以有效解决微差双转子系统中转差不易测量的难题,把最...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的两个频率相近不平衡信号形成拍振,传统不平衡信号提取方法的精度和快速性不佳。提出一种以数字带通滤波后数据为样本的改进型Prony方法用于识别两个转子的频率,可以有效解决微差双转子系统中转差不易测量的难题,把最小二乘方法用于识别已知频率的两个不平衡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可以在噪声背景下快速、准确的实现参数估计。最后给出了详细的仿真结果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 不平衡信号 PRONY方法
下载PDF
传动链动态精度检测的新方法——QL系统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树人 王嘉琛 +1 位作者 胡信毅 江光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介绍一种由著者首次提出的齿轮加工机床传动链动态精度检测的新方法—QL系统。新方法具有很大的使用复盖面,它不仅适用于中等规格的机床,而且特别适用于超低速、大传动比的大型齿轮机床传动精度的检测。
关键词 数据处理 传动链 齿栅 电轴 栅数差额 转速差频 齿轮加工机床 动态精度检测
下载PDF
机械变速器换档的接合过程建模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红旭 卢紫旺 +1 位作者 王立军 田光宇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接合过程是影响机械变速器换档品质的关键阶段。针对在接合过程中,当接合套和接合齿圈在齿端倒角处接触时碰撞发生,其相对速度会发生突变,相应的耦合关系及动力学方程也会发生改变的现象,为了得到机械变速器整个接合... 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接合过程是影响机械变速器换档品质的关键阶段。针对在接合过程中,当接合套和接合齿圈在齿端倒角处接触时碰撞发生,其相对速度会发生突变,相应的耦合关系及动力学方程也会发生改变的现象,为了得到机械变速器整个接合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和特性,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混杂系统方法建立了描述接合过程的混杂自动机模型。在该模型中,用3个微分方程组描述接合过程中接合套和接合齿圈在不同耦合关系下的动力学特性;引入泊松恢复系数,建立了4个差分方程组描述碰撞过程接合齿圈转速、接合套轴向运动速度和转速产生的突变。基于该混杂自动机模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接合过程中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轨迹、接合时间和最大冲击,分析了换档力、接合套相对接合齿圈的初始转速和位置对接合性能(时间和最大冲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相对位置对接合时间和冲击有显著影响;当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转速差在一定范围内时,接合时间较短,过大的转速差则会使接合时间呈指数上升;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转速差越大,冲击越大;增大换档力可缩短接合时间,但会增大冲击。在设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时,应根据机械变速器换档过程的特性,选取最佳的换档力、相对转速、相对位置作为控制参数,进而缩短动力中断时间,减小换档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接合过程 数值模拟 冲击 混杂系统 转速差 相对位置
原文传递
内燃动车组辅助机组拍振现象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小龙 张立民 +2 位作者 邱飞力 孙梅云 高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1期83-87,105,共6页
在内燃机动车组调试过程中,其辅助柴油发电机组产生明显的带节拍的噪声。为解决此问题,引入拍振理论分析柴油机组的振动机理。首先,建立多次谐波的拍振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拍振信号随不同转速差的变化趋势。然后,联合经验模态分解... 在内燃机动车组调试过程中,其辅助柴油发电机组产生明显的带节拍的噪声。为解决此问题,引入拍振理论分析柴油机组的振动机理。首先,建立多次谐波的拍振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拍振信号随不同转速差的变化趋势。然后,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分解法和希尔伯特-黄变换对实测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绘制拍振频率与转速差的关系曲线,并以此确定消除拍振的机组转速差范围。最后,设计机组在两种转速差下运行的试验,实测验证理论分析结果:两机组转速差小于8 r/min时,机组拍振现象削弱;联立EMD和HHT方法解决拍振现象具有高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辅助机组 转速差 经验模态分解 HHT 拍振
下载PDF
基于转速差法的数显扭矩扳手研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政诚 谢峰 汪小武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10期93-96,共4页
针对市场中数显扭矩扳手的结构复杂、扭矩范围小、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转速差法的数显扭矩扳手。利用串励电机扭矩与转速差的线性关系实现扭矩控制,通过可编程中断控制器(PIC)单片机的捕捉/比较/脉宽调制(CCP)模块捕捉转速传感... 针对市场中数显扭矩扳手的结构复杂、扭矩范围小、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转速差法的数显扭矩扳手。利用串励电机扭矩与转速差的线性关系实现扭矩控制,通过可编程中断控制器(PIC)单片机的捕捉/比较/脉宽调制(CCP)模块捕捉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并采用滑动加权平均滤波算法消除随机干扰噪声得到转速差。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标定数据得到扭矩与转速差的关系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显扭矩扳手的扭矩输出范围为1200~4000 N·m,系统误差小于3%,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显扭矩扳手 转速差法 串励电机 滤波算法
下载PDF
数控车方机床的加工和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义朋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6期159-160,共2页
数控车方机床利用刀具与工件的转速差,在圆柱面实现了对称多面的切削加工。本文分析了车方机床的车削原理,介绍和讨论了数控车方机床的结构,并结合现场加工试验,分析了其加工特点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数控车方机床 转速差 车削原理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液体黏性联轴器扭矩传递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雪梅 夏国栋 +2 位作者 王敏 刘青 马重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4-477,共4页
为了研究液体黏性联轴器的扭矩传递特性,通过台架实验分析了3种硅油黏度、3种填充率及3种输入转速对液体黏性联轴器扭矩传递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黏度越大,发生驼峰现象所需的最低转速差越小,填充率低于90%时不发生驼峰现象,输入... 为了研究液体黏性联轴器的扭矩传递特性,通过台架实验分析了3种硅油黏度、3种填充率及3种输入转速对液体黏性联轴器扭矩传递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黏度越大,发生驼峰现象所需的最低转速差越小,填充率低于90%时不发生驼峰现象,输入转速对驼峰现象的发生并没有影响;并测出了液体黏性联轴器的表面温度场,对研究实验件内部流体温度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黏性联轴器 扭矩传递特性 表面温度 转速差
下载PDF
基于飞参数据的双轴涡轮发动机不稳定工作判读方法
17
作者 罗云鹤 曾晓洁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通过飞参数据研判发动机工作情况,对双轴涡轮发动机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基于飞参数据的双轴涡轮发动机不稳定工作的判读方法。在双轴涡轮发动机正常工作时,高、低压转子换算转速差和低压转子换算转速之间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 为了通过飞参数据研判发动机工作情况,对双轴涡轮发动机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基于飞参数据的双轴涡轮发动机不稳定工作的判读方法。在双轴涡轮发动机正常工作时,高、低压转子换算转速差和低压转子换算转速之间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多架次飞参数据分析得以验证。在发动机气动失稳后这种对应关系会改变,可以通过分析换算转速差和换算转速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发动机不稳定工作状态。将该判读方法应用于某次空中停车故障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使用数据为常用飞参数据,计算工作量小,可以很好地描述发动机不稳定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直接判读数据相比,可提前约20s发现发动机工作偏离,较为准确地确定诱发原因,并可应用于发动机故障分析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涡轮发动机 飞参数据 换算转速差 换算转速
下载PDF
转差在双转子发动机台架点中的应用分析
18
作者 杨晓 王欢 《工程与试验》 2015年第4期38-43,共6页
双转子发动机因为高、低压转子是气动联接的,所以存在高、低压转子转差。本文针对双转子发动机,从转差线台架点的意义、影响转差线和台架点因素等入手,分析了如何依据台架点和转差线关系确定台架点。以某型双转子发动机为例,依据工艺规... 双转子发动机因为高、低压转子是气动联接的,所以存在高、低压转子转差。本文针对双转子发动机,从转差线台架点的意义、影响转差线和台架点因素等入手,分析了如何依据台架点和转差线关系确定台架点。以某型双转子发动机为例,依据工艺规程具体计算方法,演示了工厂试车台架点的确定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发动机的实用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 发动机 转差 台架点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气动式机械差速锁功能台架试验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范春利 宁雪松 申春宝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10期13-15,共3页
对气动式机械差速锁的工作原理及失效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差速锁功能台架试验,基于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转速差、进气压力和啮合长度等3个因素对差速锁功能试验的影响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对气动式机械差速锁功能台... 对气动式机械差速锁的工作原理及失效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差速锁功能台架试验,基于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转速差、进气压力和啮合长度等3个因素对差速锁功能试验的影响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对气动式机械差速锁功能台架试验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转速差、啮合长度和进气压力,为产品的改进设计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锁 台架试验 正交试验 转速差 进气压力 啮合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