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气候分析 被引量:157
1
作者 孙力 安刚 +1 位作者 丁立 沈柏竹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0-82,共13页
利用中国东北三省 69个测站 ,1 961~ 1 995年 6~ 8月降水量资料 ,采用 EOF、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 ,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的性... 利用中国东北三省 69个测站 ,1 961~ 1 995年 6~ 8月降水量资料 ,采用 EOF、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 ,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的性质 ,也存在着南部和北部及东部和西部相反变化的差异 ,并且可以把整个东北地区划分为 7个主要的降水异常型 :辽东半岛型、西部平原型、中南部型、东部山区型、三江平原型、辽西型和东北北部型。近 90 a来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主要呈多雨、少雨或是波动等阶段性变化 ,没有明显的变干或是变湿倾向。各异常型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 35~ 45a中 ,东北地区 1 960年代中期至 1 980年代初降水的减少比较明显 ,具有突变性质 ,1 980年代总体上讲降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1 990年代处于旱涝交替出现的波动状态。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主要有 34,2 2 ,1 1 a以及 2~ 4a左右的周期变化 ,但各异常区所盛行的主要周期以及同一异常区在不同年代所盛行的主要周期均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夏季 降水异常 气候分析
下载PDF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7
2
作者 黄嘉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4-132,共9页
本文用主分量及转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夏季气温及降水量场(1951—1985年期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所提取的空间模式中发现气温的解释方差较降水的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从对应的时间分量分析发现气温与降水均具有2—3年的主要... 本文用主分量及转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夏季气温及降水量场(1951—1985年期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所提取的空间模式中发现气温的解释方差较降水的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从对应的时间分量分析发现气温与降水均具有2—3年的主要变化周期,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分析中以气温表现较为密切。 对气温和降水场时空特征的稳定性分析表明,无论在持续性、周期性及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上,进入70年代后均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表明气温场的稳定性较降水为好。 气温场与降水场相互关系分析发现它们有显著的反相关,表现显著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华南及华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气温 降水 水量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1960~2000年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57
3
作者 刘晓冉 李国平 +2 位作者 范广洲 程炳岩 李洪权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3-792,共10页
利用我国西南地区96个测站近40a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南地区年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a西南地区的西部高原地区降水资源呈增加趋势,而东部除重庆地区外,大部分... 利用我国西南地区96个测站近40a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南地区年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a西南地区的西部高原地区降水资源呈增加趋势,而东部除重庆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降水资源减少。西南地区年降水资源空间特征复杂,存在南北和东西相反变化的差异,空间异常可分为8个异常区,即滇南区、川西高原区、滇黔交界区、四川盆地东部、四川盆地西部、滇西区、黔渝交界区和凉山区。西部高原地区年降水量都经历了多雨-少雨-多雨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四川盆地东部经历了少雨-多雨-少雨的过程,四川盆地西部和整个西南地区东南部的降水量整体都呈下降趋势。川西高原区、滇南区和滇黔交界区在整个时段存在显著的准14a周期,其他异常区的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年降水资源 时空特征 旋转主成分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西南地区近40a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晓冉 李国平 +2 位作者 范广洲 程炳岩 李洪权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6,共7页
利用西南地区96个测站近40a的月平均、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南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年平均、年平均最高、年平均最低... 利用西南地区96个测站近40a的月平均、月平均最高、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南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年平均、年平均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的空间变化均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反映了年平均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60s到1980s中期经历了一个由暖变冷的过程后,1980s后期开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最低气温从1970s就开始呈单调上升趋势。青藏高原东侧山脉走向对气温变化的东西差异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气温的主要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敏感区。小波分析表明,西南地区气温整体变化在近40a主要存在准8a的周期,其中四川盆地东部的气温在整个时段存在准20a和准8-9a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气温变化 时空特征 旋转主成分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42
5
作者 华维 董一平 范广洲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0,共10页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68个测站1973~2007年近35a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呈现东南部较少,逐渐向西北地区增加的特征,近35a青...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68个测站1973~2007年近35a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呈现东南部较少,逐渐向西北地区增加的特征,近35a青藏高原西部、西藏西南部和青海西南部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余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第一载荷向量场反映了全区日照时数较一致的偏多或偏少;第二三载荷向量场分别反映了高原日照时数南北相反变化以及中部与西部、北部相反变化的差异。2.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空间异常区可分为7个,即高原东南区、高原北部区、高原中部区、藏东区、青海北部区、藏西南区和高原西部区。高原北部和中东部年日照时数减少趋势较为显著,高原西部和西南部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3.高原东南区、高原中部区、青海北部区和藏西南区存在显著的16a周期,其他异常区的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年日照时数 时空特征 旋转主成分分析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西北春季降水的基本和异常特征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澄海 王式功 +1 位作者 杨德保 董安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应用西北地区 85个站 1961~ 1995年 3~ 5月的降水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的基本特征和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春季 3~ 5月降水的年际变率大 ,且表现为很强的地域性 :青海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以正偏为主 ,而青海高原东北侧... 应用西北地区 85个站 1961~ 1995年 3~ 5月的降水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的基本特征和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春季 3~ 5月降水的年际变率大 ,且表现为很强的地域性 :青海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以正偏为主 ,而青海高原东北侧的陇东、陕西、新疆西部、北部以负偏为主 .西北地区降水的峰度较正态分布为小 ,即随机性较大 ,西北大部分地区春季发生干旱的频率高 .西北降水的时空异常特征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 3~ 5月降水空间上存在着 6个异常敏感区 :高原东北侧区、青海高原区、河西西部区、天山北部区、南疆区和沙漠盆地区 .它们分别解释了该地方差的60 %~ 90 % .各个区内的降水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其中高原东北侧、河西西部、南疆等地的降水趋势呈下降趋势 ,表现出与中国东部相同的趋势 ;青海高原、天山以北地区和沙漠盆地等地呈现出上升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降水 旋转主成分分析 基本特征 异常特征
下载PDF
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琛 张兰慧 +8 位作者 李金麟 田杰 吴维臻 金鑫 张喜风 蒋忆文 王晓磊 贺缠生 白晓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8-347,共10页
通过原位观测及大范围多尺度采集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地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数据,得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并运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地... 通过原位观测及大范围多尺度采集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地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数据,得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并运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黑河上游土壤含水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子是地形因子,土壤物理属性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形因子中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量在坡向作用下呈现北坡高于南坡的趋势,海拔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上游 土壤含水量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地统计 旋转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冬季地温场变化特征及与夏季降水场的关系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红岩 李栋梁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8,共7页
利用我国 141个测站 1980— 1997年间 12月~ 2月 3.2m深度地温资料和中国 16 0个测站195 1— 1997年间 6~ 8月降水资料 ,采用主成分、旋转主成分分析 ,对冬季地温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与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 利用我国 141个测站 1980— 1997年间 12月~ 2月 3.2m深度地温资料和中国 16 0个测站195 1— 1997年间 6~ 8月降水资料 ,采用主成分、旋转主成分分析 ,对冬季地温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与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未旋转的前 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地温整体异常结构 ,即全区一致的高温或低温 ;东西相反的东高 (低 )西低 (高 )型 ;南北相反的南高 (低 )北低 (高 )型。旋转后的前 4个载荷向量场可较好地代表中国冬季地温的 4个主要异常敏感区 :北方区、淮河区、西北区和江南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 90年代以来西北区、华南区冬季地温呈下降趋势 ,北方区、淮河区、江南区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北方冬季地温偏高时 ,有利于 7月黄河以北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多 ;当淮河区冬季地温偏高时 ,有利于 7月江淮流域降水偏多 ,而使黄河以北、长江以南降水偏少 ;当西北区冬季地温偏高时 ,有利于 7月江淮流域降水偏少 ;当江南冬季地温偏高时 ,有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旋转主成分分析 时空变化特征 汛期降水 夏季 降水场 中国 冬季
下载PDF
华北夏季降水地域特征的旋转主分量研究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淑清 应明 马淑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74-86,共13页
用旋转主分量(RPC)方法,研究华北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华北降水空间分布的RPC的前10个模态。它们概括广华北地区降水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的大旱和大涝年的地域分布。每一种降水模态的时间系数都表现出了长周期的年代际... 用旋转主分量(RPC)方法,研究华北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华北降水空间分布的RPC的前10个模态。它们概括广华北地区降水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的大旱和大涝年的地域分布。每一种降水模态的时间系数都表现出了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的规律。华北发生大旱与大涝的最可能的分布是模态3、4与模态10。如1965、1968和1983年的大旱;1963和1973年的大涝年等。分析了各个模态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东亚环流指数、前冬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以及江淮流域降水的相关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都有各自的最佳模态。如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而言,最佳模态的特征是:当海温呈El Nino型和西太副高偏强时,华北降水的最可能分布是东部沿海为强的干旱区,其余地区降水皆偏多。与江淮流域降水和EAP流型的相关则主要以1954、1980及1991年为代表的第1和第9模态为主要形态。它们与华北降水有极好的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旋转主分量 东亚环流 海温异常 夏季 空间分布 华北地区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中国日降雨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茂常 朱海 +2 位作者 白学志 克劳斯.阿珀 妮迪娅.杜梅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9-526,共8页
将旋转主成分分析和复变量莫莱特小波分析应用于 1 4a中国境内实测与ECMWF再分析日降雨量资料 ,研究其年际、季际与季节内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再分析日降雨量资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从实测资料中分析的降水特征 ,都可以由再分析资料... 将旋转主成分分析和复变量莫莱特小波分析应用于 1 4a中国境内实测与ECMWF再分析日降雨量资料 ,研究其年际、季际与季节内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再分析日降雨量资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从实测资料中分析的降水特征 ,都可以由再分析资料再现出来。除周内振荡大有出入外 ,其余频率的振荡二者大致相符或基本吻合。因此 ,周内振荡还不能被再分析数据较好地刻划 ,但是与旱涝灾害和季风爆发联系密切的周际以上振荡 ,在再分析日降雨量中基本上能被正确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降雨量 中国 再分析数据 旋转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渠 程炳岩 +1 位作者 孙卫国 李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季节变化显著,5-9月长江上游可利用降水出现2-3个高值中心且中心位置稳定少变,10-4月可利用降水基本上呈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征.长江上游夏半年可利用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可分为长江上游东南区、东北区、中部区、西北区、北部区和西南区.大气降水在可利用降水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南偏东)时,长江上游东部地区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多);当东亚(南亚)夏季季风偏强(弱)时,长江上游东部(西北部)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量 气候特征 旋转主成分分析 长江上游地区
下载PDF
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天宇 程炳岩 +2 位作者 刘晓冉 周浩 杨宝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482,共8页
利用重庆1961—2006年33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不同台站近46 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多寡很大程度... 利用重庆1961—2006年33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然后统计出不同台站近46 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汛期总降水量的大小。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重庆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分为5个主要区域。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Ⅰ、Ⅲ和Ⅳ区为很弱的减少趋势,Ⅱ区表现为很弱的增加趋势,Ⅴ区则表现为相对较强的增加趋势。最大熵谱估计分析表明,近46 a来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各区之间的周期振荡不太一致,均存在2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不同的分区主要还存在着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1年、15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极端降水 旋转主成分 重庆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蔡庆空 蒋金豹 +3 位作者 崔希民 郭徵 马开锋 洪雪倩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299,共6页
为了探讨山区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怀柔区为研究区域,联合使用ALOS/PA-LSAR微波数据和Landsat-5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研究区的土壤水分数据,运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高程、坡度、坡向和植被盖度4个环境因子... 为了探讨山区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怀柔区为研究区域,联合使用ALOS/PA-LSAR微波数据和Landsat-5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研究区的土壤水分数据,运用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高程、坡度、坡向和植被盖度4个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及分布规律,并确定相应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高程和坡度是影响山区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主控因子,植被盖度次之,坡向的影响最弱。对主控因子(高程和坡度)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高程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坡度<3°)后减小(坡度>3°)的趋势,对深入研究山区土壤水分分布特性和水土保持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S PALSAR 土壤水分 环境因子 旋转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华东地区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海平 汤燕冰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用转动主分量分析法对华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场进行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区年平均、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8年来整个华东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趋势与相应的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极... 用转动主分量分析法对华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场进行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区年平均、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8年来整个华东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趋势与相应的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极为相似,说明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是由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引起.显著增温区主要在长江以北,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比60年代升高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温 变化趋势 转动主分量分析 华东地区
下载PDF
平流层下部气温年际异常的旋转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章基嘉 吴洪宝 艾丽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5-272,共8页
利用旋转主成分方法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平流层下部月平均气温距平,得到的4个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分别表示中纬、低纬的纬向对称异常、太平洋北部暖中心和极区冷中心的异常。还指出中纬异常的时间演变最单调,整个冬季有持续性,年际变化... 利用旋转主成分方法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平流层下部月平均气温距平,得到的4个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分别表示中纬、低纬的纬向对称异常、太平洋北部暖中心和极区冷中心的异常。还指出中纬异常的时间演变最单调,整个冬季有持续性,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准两年振荡周期(Q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气温 旋转主成分 年际异常
下载PDF
热带海表面温度长期变化与中国降水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秋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25,共19页
用奇异谱分析(SSA)提示了1951~1989年期间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旋转空间分布型主要的 长期振荡过程及其对北半球 500 hPa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存在 四种显著的旋转空间分布型:ENSO... 用奇异谱分析(SSA)提示了1951~1989年期间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旋转空间分布型主要的 长期振荡过程及其对北半球 500 hPa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热带海陆面温度存在 四种显著的旋转空间分布型:ENSO、NA U、TA L、SA型,其活动区域分别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和 印度洋,澳大利亚北部洋面、热带大西洋、中国南海附近,重要长期变化分别表现为线性增加、 减少,35年左右和6~8年周期振荡,中国降水场的主要响应区域在华北、长江中下游、西北和 东北地区、江淮下游地区,它是由热带这四种不同区域热源异常与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环流变 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由旋转奇异值分解(RSVD)研究了前期冬季太平洋海温和夏 季中国降水量主要耦合相关型及其长期变化特征,发现前期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大尺度海温异 常对后期夏季中国降水影响不显著,中国季风降水与前期冬季澳大利亚北部附近的西南太平洋 海温异常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降水 奇异谱分析 RPCA SSA 热带海表面温度
下载PDF
重庆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池洪敏 彭琳毅 +1 位作者 郭渠 张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利用重庆34个观测站1973-2008年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EOF与REOF、最大熵谱分析,研究了重庆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少的趋势,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1.8 d;重庆雷暴季节变化显著... 利用重庆34个观测站1973-2008年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EOF与REOF、最大熵谱分析,研究了重庆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少的趋势,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1.8 d;重庆雷暴季节变化显著,由冬至夏,雷暴逐渐增多;由夏至冬,雷暴逐月减少;夏半年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9.4%.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重庆夏半年雷暴日数的最主要空间模态;重庆夏半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可分为4个主要区域.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4个区为显著的减少趋势;最大熵谱估计分析表明,近37年来重庆夏半年雷暴日数各区之间的周期振荡不太一致,均存在2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不同的分区主要还存在着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2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旋转主成分 重庆
下载PDF
Feed-Forwar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Air Pollutant Index Prediction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Peninsular Malaysia 被引量:1
18
作者 Azman Azid Hafizan Juahir +2 位作者 Mohd Talib Latif Sharifuddin Mohd Zain Mohamad Romizan Osm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3年第12期1-10,共10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o predict the air pollutant index (API) within the seven selected Malaysian air monitoring stations in th...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o predict the air pollutant index (API) within the seven selected Malaysian air monitoring stations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Peninsular Malaysia based on seven years database (2005-2011). Feed-forward ANN was used as a prediction method. The feed-forward AN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otated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RPCs) were the best input parameters to predict API. From the 4 RPCs, only 10 (CO, O3, PM10, NO2, CH4, NmHC, THC, wind direction, humidity and ambient temp) out of 12 prediction variables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ameters to predict API.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ANN method can be applied successfully as tools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for better atmospheric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POLLUTANT Index (API)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rotated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RPCs) FEED-FORWARD ANN
下载PDF
山西省6—9月降水时空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颖俊 王峰 +3 位作者 王尚义 牛俊杰 方克艳 李玉晗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1期32-43,共12页
根据山西省境内69个CRU(Climate Research Unit)网格点1951—2012时段的降水数据(精度为0.5°×0.5°),采用主成分(PC)、旋转主成分(RPC)分析对山西省6—9月降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6—9月降水整体... 根据山西省境内69个CRU(Climate Research Unit)网格点1951—2012时段的降水数据(精度为0.5°×0.5°),采用主成分(PC)、旋转主成分(RPC)分析对山西省6—9月降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6—9月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但是南北地区变化存在差异。单月降水主要表现出3-4个空间型,即山西省南部、北部、中部(中西部、中东部)。与亚洲经向(MC)和纬向(ZC)环流指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主要降水来源于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西风的增强能影响6、7月山西省北部地区,9月山西省南部地区的降水。9月中南部地区降水受到来自中国东海的东北方向气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CRU降水 旋转主成分分析 水汽来源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500hPa候平均高度场异常持续性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剑民 钱传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本文应用环流持续性异常判据和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对1951-1986年间夏季北半球500hPa逐俊平均高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夏季持续性环流异常的地理分布及持续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前11项旋转主分量的主要高荷载中心,与持续异常... 本文应用环流持续性异常判据和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对1951-1986年间夏季北半球500hPa逐俊平均高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夏季持续性环流异常的地理分布及持续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前11项旋转主分量的主要高荷载中心,与持续异常的高频数中心或其邻近区域大都基本吻合;候平均环流异常的持续性略高于马尔柯夫过程。但某些区域季节性环流异常及多年趋势性环流异常,通常是由某些环流系统或作用中心多次替换、反复出现的持续性异常所组成的。夏季副热带系统是这类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异常 持续期 高度场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