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底炉处理钢厂固废工艺的工程化及其生产实践 被引量:39
1
作者 许海川 周和敏 +1 位作者 齐渊洪 谢国海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93,共5页
钢厂含锌粉尘由于在高炉炼铁工艺中无法有效回收,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采用转底炉工艺处理钢厂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含锌铅的含铁粉尘,目前已经证明是成功的工艺。介绍了日照钢厂采用转底炉还原工艺处理钢厂固... 钢厂含锌粉尘由于在高炉炼铁工艺中无法有效回收,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采用转底炉工艺处理钢厂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含锌铅的含铁粉尘,目前已经证明是成功的工艺。介绍了日照钢厂采用转底炉还原工艺处理钢厂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2×20万t,其特点是原料系统采用冷固结含碳球团,转底炉热源采用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煤气,采用空气、煤气双预热方式回收转底炉烟气系统的余热,金属化球团产品全部作为转炉炼钢的冷却剂使用。经过数月的调试,生产已经正常。其生产实践表明,转底炉工艺可以有效回收钢厂固体废弃物的有价元素,变废为宝。生产的金属化球团形貌保持完好,抗压强度高,金属化率可达到80%左右。转底炉还原工艺在国内成功地工业化生产,将对中国转底炉工艺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还原 转底炉 固体废弃物
原文传递
以转底炉技术利用钛资源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萌 任铁军 +3 位作者 张建良 孔令坛 万天骥 王新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7,30,共5页
提出了一种以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技术利用钛资源的新工艺及两个不同的方案。该工艺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精矿或钛精矿粉、煤粉和少量添加剂组成的复合球团为原料,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将含钛矿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经渣铁分离后获得生铁和富集了... 提出了一种以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技术利用钛资源的新工艺及两个不同的方案。该工艺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精矿或钛精矿粉、煤粉和少量添加剂组成的复合球团为原料,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将含钛矿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经渣铁分离后获得生铁和富集了的钛渣。第一方案以钒钛磁铁精矿配20%钛精矿为原料,还原后渣铁自然分离,得到块铁和品位为50%左右的钛渣;第二方案以钛精矿为原料,还原后经破碎磁选分离得到粒铁和TiO2富集率为~75%的钛渣。对这两种方案均进行了初步试验,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资源 还原分离 钛渣 转底炉
下载PDF
铜渣处理与综合利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秀键 倪晓明 +2 位作者 马丁 雍海泉 罗磊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7年第2期23-26,共4页
通过分析铜渣特性、冷却方式,指出冷却速率对铜的选出影响至关重要,应控制在1~3℃/min。磨浮结合的选矿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铜渣贫化工艺,可将尾矿中铜含量控制在0.3%~0.5%。贫化铜渣的处理,有效分离铁、硅、锌是难点,采用转底炉直接还... 通过分析铜渣特性、冷却方式,指出冷却速率对铜的选出影响至关重要,应控制在1~3℃/min。磨浮结合的选矿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铜渣贫化工艺,可将尾矿中铜含量控制在0.3%~0.5%。贫化铜渣的处理,有效分离铁、硅、锌是难点,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结合磨选工艺,可以得到TFe含量65%以上,MFe含量53%以上的磁性矿粉,铁回收率接近90%。磁性矿粉可冷固结成型用做高炉、转炉或电炉原料,尾渣用于建材行业。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指引,以钢铁企业为主导,积极推进铜渣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贫化 直接还原 转底炉 磨选
下载PDF
转底炉炼铁工艺发展现状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俊鸽 周文涛 赵小燕 《冶金丛刊》 2009年第5期43-46,50,共5页
转底炉炼铁工艺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非高炉炼铁工艺,对于处理钢铁厂含铁、含锌废料很有优势。本文介绍了各种转底炉的工艺类型、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关键词 冶炼转底炉 直接还原铁 发展
下载PDF
转底炉炼铁工艺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然 张欣媛 吕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6-40,54,共6页
介绍了转底炉工艺的原理和流程,并对国外现有转底炉工艺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指出了各工艺的特点、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另外,对国内已有的转底炉工艺,就其投产时间、产能和金属化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国内转底炉珠铁工... 介绍了转底炉工艺的原理和流程,并对国外现有转底炉工艺进行了总结和比较,指出了各工艺的特点、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另外,对国内已有的转底炉工艺,就其投产时间、产能和金属化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国内转底炉珠铁工艺的发展,分析了国内转底炉工艺的原料特点和处理效果,并探讨了转底炉工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原理 流程
下载PDF
转底炉助力钢铁企业实现绿色制造 被引量:9
6
作者 罗磊 郭灵巧 《工业加热》 CAS 2021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主要介绍了利用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对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产生固体废弃物中的有价元素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通过将经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返回生产制造环节,从而将传统制造的开式系统变为能够回收生产原料的闭式循环系统,实现绿色制造,... 主要介绍了利用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对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产生固体废弃物中的有价元素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通过将经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返回生产制造环节,从而将传统制造的开式系统变为能够回收生产原料的闭式循环系统,实现绿色制造,并能够为钢铁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对转底炉工艺、绿色制造的认识及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绿色制造 固体废弃物 金属化球团 资源化
下载PDF
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铁矾渣回收铁锌联合工艺 被引量:7
7
作者 曹晓恩 洪陆阔 +2 位作者 齐渊洪 周和敏 郭玉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共4页
开发了转底炉内铁矾渣含碳球团直接还原—熔分回收铁、烟气回收次氧化锌的联合工艺,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铁矾渣中铁和锌综合回收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碱度2.5,配碳比1.4,还原温度1 300℃,还原时间30min,金属化率达到98.47%,铁回收率为9... 开发了转底炉内铁矾渣含碳球团直接还原—熔分回收铁、烟气回收次氧化锌的联合工艺,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铁矾渣中铁和锌综合回收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碱度2.5,配碳比1.4,还原温度1 300℃,还原时间30min,金属化率达到98.47%,铁回收率为95%,在还原阶段锌的挥发率达到94%,熔分结束锌的挥发率接近100%。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进行了Φ3.0 m转底炉中试试验,得到全铁含量44.50%,金属铁含量34.71%,金属化率78%的金属化球团,锌挥发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铁矾渣 还原 中试试验
下载PDF
转底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工业性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雪峰 储满生 姜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20,共4页
为验证转底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采用云南铁矿资源组织开展了转底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工业性试验,共生产金属化率为79.29%的直接还原铁991.67 t。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还原剂煤耗301 kg/t,发生炉煤耗290 kg/t,生产成本1 179... 为验证转底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采用云南铁矿资源组织开展了转底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工业性试验,共生产金属化率为79.29%的直接还原铁991.67 t。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还原剂煤耗301 kg/t,发生炉煤耗290 kg/t,生产成本1 179.23元/t。试验结果为转底炉直接还原铁工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直接还原铁 金属化率
原文传递
转底炉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分析
9
作者 李勇 罗磊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11期53-57,共5页
转底炉工艺是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处置含锌含铁尘泥的首选工艺。介绍了转底炉处置含锌含铁尘泥工艺技术理论原理,并着重分析了转底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过程,同时以20万t/年转底炉为例进行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论证,结论如下:转底炉配料... 转底炉工艺是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处置含锌含铁尘泥的首选工艺。介绍了转底炉处置含锌含铁尘泥工艺技术理论原理,并着重分析了转底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过程,同时以20万t/年转底炉为例进行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论证,结论如下:转底炉配料应尽可能减少入炉球团配碳量和含水率,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性;转底炉热量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煤气燃烧,条件允许时应使用高热值煤气和充足的空气或氧气,保证较高的燃烧效率;转底炉余热回收率对于工序能耗控制至关重要:应重点对烟气和金属化球团产品的余热加以回收利用,并通过设计合理隔热结构、选用优质耐材等手段减少炉体散热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含锌含铁尘泥 物料平衡 热平衡 余热回收
下载PDF
白云鄂博稀土复合铁矿直接还原过程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佘雪峰 王静松 +2 位作者 丰富 王广 薛庆国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0,共9页
以高温直接还原工艺为基础,采用大样热重设备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石墨和稀土复合铁矿混匀压块,然后在1273~1523 K条件下研究其直接还原过程。通过改变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碳氧比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稀土铁矿的还原度、金属化率和稀土相... 以高温直接还原工艺为基础,采用大样热重设备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石墨和稀土复合铁矿混匀压块,然后在1273~1523 K条件下研究其直接还原过程。通过改变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碳氧比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稀土铁矿的还原度、金属化率和稀土相的转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1323 K时,还原进行到30 min时试样金属化率即可达到平台期,基于转底炉工艺为参考得出较优还原工艺参数是碳氧比1.0,还原温度1523 K,还原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球团金属化率可达85.06%。考察在1273~1523 K温度范围内还原动力学,对还原实验结果进行不同控速方程拟合,得出稀土复合铁矿内配碳直接还原反应受三维扩散控制,获得表观活化能为(228.80±12.58)k J·mol^(-1)。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还原过程中稀土复合铁矿矿物矿相进行检测,发现稀土复合铁矿中稀土相的转变路径是:CeCO_3F→CeOF→Ce_(4.667)(SiO_4)_3O和Ca_3Ce_2[(Si_x,P_(1-x))O_4]_3·F_(3(1-x))(0<x<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直接还原 转底炉 转变机制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有害元素对冶金尘泥回用的影响及其脱除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秀键 《河南冶金》 2022年第3期20-23,44,共5页
冶金尘泥循环利用过程中锌、铅、碱金属等有害元素循环富集问题普遍存在,影响烧结透气性和球团质量,也影响高炉顺行及耐材寿命,增加能耗,应予以脱除。转底炉工艺锌脱除率在90%左右,碱金属综合脱除率为60%~70%,同时回收金属化球团、粗锌... 冶金尘泥循环利用过程中锌、铅、碱金属等有害元素循环富集问题普遍存在,影响烧结透气性和球团质量,也影响高炉顺行及耐材寿命,增加能耗,应予以脱除。转底炉工艺锌脱除率在90%左右,碱金属综合脱除率为60%~70%,同时回收金属化球团、粗锌粉和蒸汽,实现铁、碳、锌等有价元素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投资回报可观;试验表明,采用水洗工艺,高炉布袋灰氯的脱除率约为95%,钾的脱除率约为83%,烧结机头灰钾、钠、氯脱除率都在90%以上;转底炉粗锌粉水洗后,品位可从16%提到至45%以上,滤液还可通过蒸发结晶、提纯的方式提取KCl产品,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尘泥 碱金属 转底炉 水洗
下载PDF
转底炉处理梅钢含锌尘泥平衡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宏松 毕传光 《梅山科技》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对梅钢公司较适用于转底炉工艺的冶金尘泥的相关产量与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从产能、元素及能耗(碳元素)等方面进行了平衡分析,为公司利用转底炉技术全处理含锌尘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转底炉 尘泥 锌元素 平衡
下载PDF
钢铁企业处理固废用转底炉余热锅炉设计要点
13
作者 武绍井 李承武 蒲洪权 《工业锅炉》 2022年第5期17-21,共5页
转底炉的原料多为含铁冶金粉尘、含铁除尘灰、炼钢污泥等,其产生的烟气表现出较强的粘结性和腐蚀性,容易附着在余热锅炉受热面上。重点介绍了转底炉余热锅炉的防积灰措施、防腐蚀措施以及其他设计要点,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转底炉 余热锅炉 积灰 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