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啮齿类繁殖参数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知彬 朱靖 杨荷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6-46,共11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8个鼠种(Cricetulus triton,Cricetulus barabensis,Microtus fortis,Apo—demus agrarius,Rattus norvegicus,Rattus losea,Rattus flavipectus,Mus musculus)的繁殖参数在不同纬度、经度和海拔上的变异趋势。8种鼠的胎... 本文综述了我国8个鼠种(Cricetulus triton,Cricetulus barabensis,Microtus fortis,Apo—demus agrarius,Rattus norvegicus,Rattus losea,Rattus flavipectus,Mus musculus)的繁殖参数在不同纬度、经度和海拔上的变异趋势。8种鼠的胎仔数,怀胎率和生殖强度(胎仔数×怀胎率/性比)随纬度、海拔增加有增加的趋势;繁殖期和性比()有减小趋势。各繁殖参数在经度上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野外小家鼠的胎仔数,雌性比例、怀胎率和生殖强度均比居民区大。 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群增大生殖强度在于补偿较短的繁殖期和较低的存活率,以维持种群稳定和繁衍成功。这种繁殖对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 繁殖参数 地理变异
下载PDF
兽类头骨测量标准Ⅲ:啮齿目、兔形目 被引量:27
2
作者 夏霖 杨奇森 +2 位作者 马勇 冯祚建 周立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本文为《兽类头骨测量标准》第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基本量度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啮齿目和兔形目各类群特有的量度及测量方法。
关键词 兽类 头骨 测量标准 啮齿目 兔形目
下载PDF
农田害鼠“三定”监测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农田害鼠“三定”监测法,是固定监测点4—6.7公顷以上;每月每点布夹3天,月间相距25天以上;布夹定位,夹距5m;每月布夹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夹位。
关键词 农田 监测 三定法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老第三纪哺乳动物群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伴月 李春田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5-205,245-248,共41页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东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老第三纪哺乳动物群——吉林桦甸哺乳动物群。计有食虫目盔猬亚科的中华晓猬(新属、新种)Eochenus sinensis gen. et sp. nov.,桦甸齿鼩猬(新种)Tupaiodon huadianensis sp. nov.,鼩鼱科的吉林蕾鼩(...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东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老第三纪哺乳动物群——吉林桦甸哺乳动物群。计有食虫目盔猬亚科的中华晓猬(新属、新种)Eochenus sinensis gen. et sp. nov.,桦甸齿鼩猬(新种)Tupaiodon huadianensis sp. nov.,鼩鼱科的吉林蕾鼩(新属、新种)Ernosorex jilinensis gen. et sp. nov.,灵长目始镜亚科的长白亚洲镜猴(新属、新种)Asiomomys changbaicus gen. et sp. nov.和啮齿目先松鼠科的东方争胜鼠(新属、新种)Zelomys orientalis gen. et sp. nov.和纤细争胜鼠(新种)Z. gracilis. sp, nov.等。其中Eochenus可能代表目前已知最原始的盔猬类。Ernosorex可能是鼩鼱类具有原始特征的旁枝。桦甸哺乳动物群与北美尤因他动物群的关系较近,而与欧洲同期不同。表明当时亚洲与北美之间有直接的动物群交流。其中争胜鼠可能由北美迁来,而鼩鼱类可能从亚洲起源,然后迁往北美。桦甸动物群的时代为晚中始新世或晚始新世。当时桦甸盆地为森林沼泽湖泊景观,气候较温暖潮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第三纪 哺乳动物群
下载PDF
成都地区农田鼠类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本文对成都平原农田害鼠的种类、种群大小、群落结构及区系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Kotila,P.M.的微机程序分析了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相似系数和相异指数。
关键词 鼠科 生物群落 成都 /农田
下载PDF
啮齿类动物种群生态学与鼠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沈希 高子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1-1154,共4页
啮齿类动物是哺乳纲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的一个类群,其作为鼠疫主要宿主与鼠疫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鼠疫防治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啮齿类动物的种群生态学指标与鼠疫流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啮齿类 种群生态学 鼠疫
下载PDF
宁夏西吉县啮齿动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疾病传播风险 被引量:12
7
作者 乔富贵 张涛 +4 位作者 伏卫程 白学礼 卢世堂 鲁亮 李贵昌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调查宁夏西吉县啮齿动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风险因素.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指导。方法2012、2013年,按照不同生境及海拔高度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宁夏西吉县设立乡镇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采用鼠夹法,捕... 目的调查宁夏西吉县啮齿动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风险因素.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指导。方法2012、2013年,按照不同生境及海拔高度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宁夏西吉县设立乡镇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采用鼠夹法,捕获啮齿动物,计算捕获率及啮齿动物的种群空间分布。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捕获鼠肺出血热病毒抗原,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捕获鼠血清出血热抗体:剖检鼠类,取肝脾组织压印后直接培养进行鼠疫病原学检测;用间接血凝实验进行鼠疫F1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发现啮齿动物14种,隶属2目7科9属,黄鼠和姬鼠为优势种群,其中黄鼠占种群的49.56%(112/226),姬鼠占种群的34.51%(78/226)。野鼠型出血热、动物鼠疫病原学检验结果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西吉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导致鼠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动物鼠疫流行风险在减弱.而存在姬鼠型出血热的发病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目 鼠疫 肾综合征出血热
原文传递
农田害鼠种群生态位的研究——以四川省中江县仓山区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利用三维生态位资料进行PO排序。结果表明,四川省中江县农田害鼠群落由两个集群和一个边缘种组成。第一集群为黑线姬鼠加小家鼠,分布广,适应性强,二者因发生高峰期和取食时间的差异而集聚共存,占领同一生态位;第二集群为褐家鼠加大足鼠... 利用三维生态位资料进行PO排序。结果表明,四川省中江县农田害鼠群落由两个集群和一个边缘种组成。第一集群为黑线姬鼠加小家鼠,分布广,适应性强,二者因发生高峰期和取食时间的差异而集聚共存,占领同一生态位;第二集群为褐家鼠加大足鼠,属中型鼠类,由于二者栖息地的异域性,取食时间和发生高峰期的差异而聚集成群;社鼠为群落的边缘种,主要分布在坡地、草丛,以旱粮作物为主食,独占一个生态位。由于群落中种群生态位的差异,不仅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可以减小种间竞争,利于物种自身的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态型 农田
下载PDF
我国恙虫病宿主动物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光华 王长军 +3 位作者 李丙军 姜志宽 丁凌云 王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3年第5期370-373,共4页
我国恙虫病按季节分布可分为两型:夏季型:流行于南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目的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北社鼠、黑线姬鼠,食虫目的臭鼩鼱;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流行于5-10月。秋冬型:流行于江苏... 我国恙虫病按季节分布可分为两型:夏季型:流行于南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目的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北社鼠、黑线姬鼠,食虫目的臭鼩鼱;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流行于5-10月。秋冬型:流行于江苏、山东等省;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目的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食虫目的大麝鼩;主要媒介为小盾纤恙螨;流行于10-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宿主动物 啮齿目 食虫目
下载PDF
我国西沙群岛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鉴定并首次记述按蚊和蠓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琰 马雅军 +2 位作者 杨振洲 郑锦旗 俞天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有害的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 2013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2月至3月两次赴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用鼠笼和诱蚊灯采集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结合形态和分子特... 目的研究我国西沙群岛有害的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当地传染病防控提供资料。方法 2013年11月至12月和2014年2月至3月两次赴我国海南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用鼠笼和诱蚊灯采集鼠形动物和吸血昆虫,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捕获鼠形动物3种共计160只,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和鼩鼱,优势种为褐家鼠(61.25%)。捕获的315只蚊成虫隶属4属5种,优势种是骚扰阿蚊(52.38%),按蚊经分子鉴定为浅色按蚊B。捕获蠓成虫121只,隶属3亚科4属8种,帛琉库蠓为优势种(61.98%)。结论共发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石岛的鼠形动物3种,蚊5种,蠓8种,其中按蚊和蠓均为西沙群岛首次记述,斑美铗蠓和泥泽铗蠓是我国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啮齿科 蚊科 蠓科
下载PDF
农田害鼠最佳防治时期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春季是农田灭鼠的最佳时期,毒杀效果高达90%以上,持效期长(10个月),回升速度慢,经济效益高。采用模糊规划原理对因子进行系统分析的结果也与上述情况一致。
关键词 防治 防治时间 农田
下载PDF
Molecular evolution of pancreatic ribonuclease gene(RNase1)in Rodentia 被引量:5
12
作者 Da-Tian Lang Xiao-Ping Wang +1 位作者 Lei Wang Li Yu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19-222,共4页
Pancreatic ribonuclease,which is encoded by RNase1,is a digestive enzyme secreted by the pancreas of vertebrates,and has been recognized to be a classic example for molecular evolutionary studies due to the frequent o... Pancreatic ribonuclease,which is encoded by RNase1,is a digestive enzyme secreted by the pancreas of vertebrates,and has been recognized to be a classic example for molecular evolutionary studies due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gene duplication and functional divergence in organisms(Zhang et al.,2002,2006;Yu and Zhang,2006;Yu et al.,2010;Xu et al.,2013;Liu et al.,2014).RNase1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ny mam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 in rodentia classic divergence digestive evolutionary duplication pancreas branch clade
原文传递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过程中小型兽类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美文 李波 +1 位作者 王勇 郭聪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5,共9页
为了解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的小兽群落状况,2003~2010年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后9种不同类型生境中小型兽类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调查.共布放64 432夹日,捕获小型兽3 066只,总的捕获率为4.76%,包括啮齿目10种和食虫目2种.小型兽类各种群的生... 为了解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的小兽群落状况,2003~2010年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后9种不同类型生境中小型兽类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调查.共布放64 432夹日,捕获小型兽3 066只,总的捕获率为4.76%,包括啮齿目10种和食虫目2种.小型兽类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最高,分别为0.819 8和0.765 6,为广生态位的种类;随后依次是臭鼩、东方田鼠、刺猬、巢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针毛鼠,分别为0.689 0、0.573 7、0.527 3、0.482 8、0.394 8、0.289 7、0.265 1、0.098 5;社鼠和大足鼠最低,仅在1种生境中有捕获.从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季节变化看,黑线姬鼠、褐家鼠、东方田鼠和臭鼩在四季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均较高.从空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看,除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利用生境较广外,洞庭湖小兽群落可分为3个类群:栖息于环湖丘岗林地生境的社鼠、针毛鼠和黄毛鼠类群,以湖滩生境为主的东方田鼠、巢鼠和臭鼩类群,以及以村庄周围的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的家鼠类群.从生态位指标和捕获数量看,黑线姬鼠、东方田鼠和褐家鼠是当地需要重点关注的种类.东方田鼠种群数量高峰年份与低谷年份比,其生态位宽度以及与其它种类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高,高峰年份东方田鼠冬季在双退垸出现,说明退田还湖已扩大了东方田鼠的繁殖基地,对东方田鼠种群发展有利,在种群暴发年份,易形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啮齿目 食虫目 生态位 退田还湖 洞庭湖区
原文传递
Adaptation in brain structure and respiratory and olfactory structures across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African and North American muroid rodents 被引量:1
14
作者 Peter J.TAYLOR Aluwani NENGOVHELA +2 位作者 Christiane DENYS Graham R.SCOTT Catherine M.IVY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65-181,共17页
Morphometric studies of 3D micro CT-scanned images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the brain and sensory structures but such data are still scarce for the most diverse mammalian order of rodents.From review... Morphometric studies of 3D micro CT-scanned images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the brain and sensory structures but such data are still scarce for the most diverse mammalian order of rodents.From reviewed and new data,we tested for convergence to extreme aridity and high elevation in the sensory and brain morphology of rodents,from morphometric data from micro-CT X-ray scans of 174 crania of 16 species of three distantly re-lated African murid(soft-furred mice,Praomyini,laminate-toothed rats,Otomyini,and gerbils,Gerbillinae)clades and one North American cricetid(deer mice and white-footed mice,Peromyscus)clade.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d convergent evolution acting on the oval window area of the cochlea(enlarged in extremely arid-adapted species of Otomyini and Gerbillinae)and on endocranial volume(reduced in high elevation taxa of Otomyini and Peromyscus).However,contrary to our predictions,we did notfind evidence of convergence in brain struc-ture to aridity,or in the olfactory/respiratory system(turbinate bones)to high elevation.Brain structure differed,particularly in the petrosal lobul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the olfactory bulbs,between Otomyini and Gerbillinae,with extreme arid-adapted species in each clade being highly divergent(not convergent)from other species in the same clade.We observed greater“packing”of the maxillary turbinate bones,which have important respiratory functions,in Peromyscus mice from high and low elevations compared to the high-elevation African Praomyini,but more complex patterns within Peromyscus,probably related to trade-offs in respiratory physiology and heat exchange in the nasal epithelium associated with high-elevation adap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orphometrics Africa brain size North America rodentia sensory evolution
原文传递
提高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建模成功率的新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龙卫 王艳云 +2 位作者 陈琦 王亚萍 韩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64只性成熟、未孕、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于动情期在腹膜、皮下利用"刀划法"行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后4周比较两移植部位建模情况。结果大鼠动情期自体子宫... 目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64只性成熟、未孕、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于动情期在腹膜、皮下利用"刀划法"行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后4周比较两移植部位建模情况。结果大鼠动情期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总体成功率为93.3%,其中腹膜移植成功率为51.7%,皮下移植成功率为8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部位异位病灶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刀划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较高,皮下移植比腹膜移植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模型 动物 动情期 啮齿
下载PDF
农田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光藻 谭向红 倪健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61-69,共9页
本文综合报道了四川农业害鼠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发生规律、监测技术、年龄判别技术、鼠害调查、防治指标及化学防治最佳组配方案。四川农业害鼠分布可概划为盆地、盆周、盆西、盆西南及川西北五大生态区;限制黑线姬鼠数量增长的... 本文综合报道了四川农业害鼠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发生规律、监测技术、年龄判别技术、鼠害调查、防治指标及化学防治最佳组配方案。四川农业害鼠分布可概划为盆地、盆周、盆西、盆西南及川西北五大生态区;限制黑线姬鼠数量增长的主要外界因素包括日照、降雨、温度和种群分布状态。研究制定了农田害鼠“三定”监测技术和黑线姬鼠年龄判别的数学模型新技术;指出了鼠害防治指标是一个动态指标;农田鼠害程度调查宜采取平行线跳跃式方法;文章提出的“春季灭鼠,分片定量,定向投饵”及相应的配套技术,经上千万亩试验示范证明可节省投入30~50%,灭效高于90%,无鼠害持续时间达11个月以上,每亩挽回粮食10公斤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鼠害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中国棕背(鼠平)亚种分化的研究(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建青 马勇 罗泽珣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canus shanseius(Thomas);大、小兴安岭及新疆地区的亚种为Cl.r.irkutensis(Ognev);而将分布于长白山地区的亚种定为一新亚种——棕背(鼠平)长白山亚种(Clethrionomys rufocanus changbaisha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目 仓鼠科 棕背Ping 亚种
下载PDF
THE FIRST DISCOVERY OF MIDDLE MIOCENE RODENTS FROM THE NORTHERN JUNGGAR BASIN, CHINA 被引量:4
18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8年第4期259-264,共6页
During the field season of 1982 in Northern Junggar Basin, surface collecting by the field party of IVPP at the outcrops of Halamagai Formation provided 7 isolated cheek teeth of rodents associated with some macromamm... During the field season of 1982 in Northern Junggar Basin, surface collecting by the field party of IVPP at the outcrops of Halamagai Formation provided 7 isolated cheek teeth of rodents associated with some macromammals typical of middle Miocene age: Platybelodon, Stephanocemas thomsoni, Lagomeryx sp., etc.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Miocene rodents are discovered in this region. They belong to 3 genera, 4 species:Sinomylagaulus halamagaiensis gen. et sp. nov.Atlantoxerus junggarensis sp. nov.A. giganteus sp. nov.Amblycastor tungurensis Stirton, 1934Many thanks are due to Drs. V. Fahlbusch, N. Schmidt-Kittler, P. Mein and N. S. Shevyreva for their sending me the comparative materials, reprints and profitable discussion. The colleagues of IVPP field party put in a lot of hard work to collect this material. Mr. Shen Wenlong made the textfigures. To all these persons the author wants to express her heartfelt gratitudes.All the specimens herein described are stored in the collections of IV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Junggar Basin Middle Miocene Lower Halamagai Formation rodentia
下载PDF
绒鼠类系统学研究(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晓堤 马勇 +2 位作者 张津生 王重力 王政昆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对绒鼠属Eothenomys的分类进行了探讨。认为Eothenomys属的典型特征应为 :下颌骨臼齿咀嚼面左右两侧的三角形齿环均不呈交错排列 ,而是两两相对 ,彼此相融合 ;二倍染色体数 2n =5 6 ,全部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 (T)... 在系统综述的基础上对绒鼠属Eothenomys的分类进行了探讨。认为Eothenomys属的典型特征应为 :下颌骨臼齿咀嚼面左右两侧的三角形齿环均不呈交错排列 ,而是两两相对 ,彼此相融合 ;二倍染色体数 2n =5 6 ,全部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 (T)。东方绒鼠亚属Antheliomys5种中 ,至少玉龙绒鼠E .proditor不属于此属 ,不能排除恢复Antheliomys属级分类地位的可能性。同意将Caryomys独立为绒属 ;将CraseomysshanseiusThomas ,190 8(=E .shanseius)订正为棕背的山西亚种C .r .shanseius。台湾绒鼠EothenomyskanoiTokuda ,1937的染色体特征与Clethrionomys属相似 ,不应收入绒鼠属 ,其分类地位待定。Clethrionomys属和Eothenomys属化石种均最早出现于早更新世 ,目前还不能断定此二属究竟谁起源于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目 仓鼠科 田鼠亚科 系统分类 核型 起源
下载PDF
啮齿动物青光眼模型研究进展
20
作者 谢志(综述) 曹婷 张旭(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7-563,共7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已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的常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合理的青光眼动物模型对揭示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改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近年来,啮齿动物由于具...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已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的常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合理的青光眼动物模型对揭示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改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近年来,啮齿动物由于具有众多优点而逐渐成为青光眼模型制作的主流选择,除转基因小鼠可自发诱导青光眼外,青光眼实验模型主要分为眼压依赖性和非眼压依赖性。眼压依赖性青光眼模型通过各种手段阻碍房水流出,从而诱导眼压升高;非眼压依赖性青光眼模型试图评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相关发病机制。本文就啮齿动物各种青光眼模型的不同损伤机制、操作方法、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动物模型 啮齿动物 眼压 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