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漠化治理对岩溶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其碳汇效应 被引量:13
1
作者 蓝家程 肖时珍 +2 位作者 杨龙 敖向红 肖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代表石漠化治理的退耕还林地和未进行石漠化治理的耕地及对应的B泉和A泉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林地、耕地的土壤CO_2浓度变化、土下溶蚀量及碳汇差异,以及对应泉水Ca^(2+)、HCO_3^-的变化,并计... 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代表石漠化治理的退耕还林地和未进行石漠化治理的耕地及对应的B泉和A泉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林地、耕地的土壤CO_2浓度变化、土下溶蚀量及碳汇差异,以及对应泉水Ca^(2+)、HCO_3^-的变化,并计算岩溶碳汇效应,揭示石漠化治理对岩溶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其碳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O_2浓度变化范围为417~10 000ml/m^3以上,表现为夏秋高、冬春低的季节变化。土壤CO_2浓度表现为土层60cm>40cm>20cm,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随土层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相对耕地,退耕还林地能够明显增加土壤CO_2浓度,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CO_2积累。A泉和B泉的Ca^(2+)、HCO_3^-变化范围分别为78~98mg/L,207.4~280.6mg/L和118~133mg/L,323.3~396.5mg/L,B泉的Ca^(2+)和HCO_3^-含量明显高于A泉,其消耗的CO_2量也相对较大,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雨季时,泉水中HCO_3^-含量变化相对土壤CO_2滞后大约1~2个月,而在旱季时,其变化趋势一致,表明泉水中HCO_3^-敏感地响应土壤CO_2的变化。退耕还林地土下溶蚀量及碳汇量约为耕地的7倍,受土壤有机质和土壤CO_2浓度及土壤水分等理化性质的影响,退耕还林地土下溶蚀量和碳汇量表现为土下40cm处最高,土下20cm处和60cm处相当。而耕地土下溶蚀量和碳汇量主要受CO_2浓度控制,其变化趋势与土壤CO_2浓度一致。综上表明,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能明显增强岩溶作用强度及岩溶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退耕还林 耕地 土壤CO2 岩溶碳汇效应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西南山区耕地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馨 周忠发 +2 位作者 朱孟 王玲玉 吴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2-369,376,共9页
为探究西南山区复杂地形地貌下不同类型耕地景观生态风险差异性,探索不同石漠化环境下耕地的发展情况。选取2013—2017年息烽县遥感影像,利用深度学习进行耕地提取,并根据石漠化程度对耕地进行分类。综合考虑外部胁迫、土壤污染胁迫、... 为探究西南山区复杂地形地貌下不同类型耕地景观生态风险差异性,探索不同石漠化环境下耕地的发展情况。选取2013—2017年息烽县遥感影像,利用深度学习进行耕地提取,并根据石漠化程度对耕地进行分类。综合考虑外部胁迫、土壤污染胁迫、农户干扰等不同风险源,计算了不同类型耕地景观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5年间息烽县耕地共减少8149 hm 2,其中,2015年喀斯特旱地减少占比29%,2017年喀斯特旱地减少占比96%,通过计算各类耕地景观指数看出,息烽县各类耕地景观破碎度、分离度与面积变化呈反比,景观优势度与面积变化呈正比。(2)各类耕地景观自然损失度和生态风险概率的空间及时间变化,导致息烽县耕地景观生态风险程度主要表现为西南处于低风险,南北中部地区处于高风险。时间尺度上耕地景观生态风险平均值表现为2015年>2013年>2017年,分别为0.186,0.118,0.112。(3)通过灰色关联矩阵分析得出,息烽县各类耕地景观风险受到城镇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影响明显,且2015年关联度低于其余年份。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石漠化下的耕地生态风险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耕地 生态风险 分层分级 景观格局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对种植管理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凯 李瑞 +2 位作者 杨坪坪 盘礼东 张琳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6,共10页
为探明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种植/管理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规律。通过野外定点取样法和实验室分析法,以潜在轻度石漠化区—黔西金兰示范区,以及中强度石漠化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区,探... 为探明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种植/管理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规律。通过野外定点取样法和实验室分析法,以潜在轻度石漠化区—黔西金兰示范区,以及中强度石漠化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区,探讨TOC随石漠化等级变化的内在机理以及对不同种植/管理模式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金兰示范区TOC均值为29.06 g/kg,花江示范区TOC均值33.02 g/kg。2个研究区间TOC差异不显著;2)4种石漠化演替阶段中,强度石漠化TOC最高,为38.96 g/kg,中度石漠化与强度石漠化TOC差异显著;3)不同种植模式TOC呈林草复合>林农复合>经果林纯林>人工草地>其他作物单作>玉米单作;4)3种田间管理模式土壤TOC差异显著,随着管理模式精细化程度的提升,TOC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同非喀斯特地区相比,喀斯特区表层土总有机碳含量并不低,且随着石漠化的加剧,土壤总有机碳并不总呈降低趋势;种植和管理模式对土壤总有机碳影响较大,复合种植、种草、造林以及精细化管理均可大幅度提高坡耕地总有机碳含量。本文试验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区域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总有机碳 坡耕地 田间管理模式 复合种植 喀斯特
下载PDF
岩溶槽谷区坡改梯与自然地块生产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祝超伟 倪九派 +1 位作者 余佳音 谢德体 《农业工程》 2013年第3期85-87,共3页
以重庆市南川区木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岩溶槽谷区坡改梯和利用自然地块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石漠化程度在25%以下的区域,可以实施高标准的坡改梯工程,以增加耕地面积;石漠化程度在25%以上的区域,最好利用自然地块进行生产,并逐步过... 以重庆市南川区木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岩溶槽谷区坡改梯和利用自然地块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石漠化程度在25%以下的区域,可以实施高标准的坡改梯工程,以增加耕地面积;石漠化程度在25%以上的区域,最好利用自然地块进行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经济作物的开发。利用自然地块进行生产的关键在于辅以简单的工程措施,并使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以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坡改梯 自然地块 岩溶槽谷区
下载PDF
安龙县石漠化坡耕地刺梨丰产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国虎 张宜阳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39-41,48,共4页
本文依据刺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结果习性,针对安龙县石漠化坡耕地刺梨种植中存在的生产技术问题,采取修剪、施肥等丰产栽培措施,实现了丰产。提出的石漠化坡耕地刺梨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石漠化坡耕地 刺梨 丰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