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刘堂宴 王绍民 +3 位作者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刘堂宴 ,王绍民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8~ 333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喉结构 ,理论分析表明 ,这两组数据具有... 刘堂宴 ,王绍民 ,傅容珊 ,周明顺 ,李艳华 ,罗曼 .核磁共振谱的岩石孔喉结构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8~ 333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喉结构 ,理论分析表明 ,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研究岩石孔喉结构 ,关键是确定 T2 与 Pc的转换系数。但以前的方法在 T2与 Pc 的转换过程中 ,需要涉及某些岩石特性参数 ,实用中有一定困难。本文直接利用岩心核磁共振 T2 谱和压汞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客观地确定 T2 与 Pc之间的转换系数 ,避免了确定岩石特性参数的困难。应用本文方法 ,对 6块岩心的多种核磁共振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做出了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 T2 毛管力曲线和孔喉半径分布 ,并将这些结果与压汞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岩心 NMR T2谱在实用性和评价精度上均略显优势 ;至少是在饱含油的条件下 ,岩心的 NMR T2 谱可以用于研究孔喉结构分布 ,油气的弛豫特性作为影响背景值存在 ,对于评价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全部 6块岩心中 ,T2 与 Pc 的转换系数位于 2 5 0 0~ 4 0 0 0μs· MP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谱 岩石孔喉结构 压汞分析 毛管力 转换系数 岩心 核磁共振分析 饱含油 孔隙率
下载PDF
渤海油田驱油用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姜维东 张健 唐晓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6-451,共6页
针对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开发的实际需求,利用物理模拟方法,以AP-P4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例,采用了岩心流动实验,注入多孔介质前后黏度变化和聚合物线团尺寸变化等方法对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相对分子质量为... 针对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开发的实际需求,利用物理模拟方法,以AP-P4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例,采用了岩心流动实验,注入多孔介质前后黏度变化和聚合物线团尺寸变化等方法对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00×104、1000×104和1600×104的聚合物分别与渗透率为500×10-3~1000×10-3、1000×10-3~1500×10-3、1500×10-3~2000×10-3μm2的岩石孔喉半径匹配效果较好,此时,岩心孔喉半径中值与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之比R*/Rh分别为6.09~8.01、7.07~8.09、6.95~7.51。对于渤海油田,岩石孔喉半径中值与聚合物线团尺寸比值为6~8时,聚合物与岩石的孔隙结构匹配效果较好。对于渗透率为500×10-3、1000×10-3和2000×10-3×m2的不同渗透率的地层,推荐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低于600×104,1000×104和1600×104的聚合物,若考虑配制和注入过程中的剪切和热降解作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宜超过800×104,1200×104和180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聚合物驱 线团尺寸 岩石孔隙喉道 配伍性 渤海油田
下载PDF
辽河油田黄于热地区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史艳丽 侯贵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7-585,共9页
通过火山岩的常规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和裂缝密度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辽河油田黄于热地区的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认为该区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辉绿岩、凝灰岩和粗面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的构造裂缝和溶... 通过火山岩的常规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和裂缝密度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辽河油田黄于热地区的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认为该区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辉绿岩、凝灰岩和粗面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的构造裂缝和溶蚀孔缝。实际试油结果表明裂缝密度、孔隙度、渗透率3个参数结合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储层的好坏,其中裂缝密度是评价储层质量的主要依据。裂缝改善了火山岩的储集性能,断裂活动控制着储层中裂缝的发育。最后提出了对辽河油田东部坳陷常规物性较差的储层评价分类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储层 储集空间 孔喉特征 裂缝密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下干柴沟组湖相白云岩晶间孔型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世铭 王建功 +3 位作者 张永庶 张小军 张婷静 崔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5,118,共12页
物性下限是储层有效性评价及资源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致密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压汞测试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确定纳米级白云石晶间孔孔喉分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实验方法,... 物性下限是储层有效性评价及资源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致密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压汞测试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确定纳米级白云石晶间孔孔喉分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实验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核磁共振多次离心测试来达到分离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的目的,将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分离点对应的孔喉半径作为可动流体分布孔喉下限,通过孔喉半径与物性的拟合关系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此外,通过毛细管曲线法、分布函数法及测井解释结论对核磁共振离心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压汞及扫描电镜确定的白云石晶间孔孔喉分布范围为40~300 nm,蒸馏水饱和后核磁共振测试确定的样品孔径分布范围为50~300 nm;可动流体分离点对应的可动流体分布孔喉下限为47 nm,通过核磁共振离心测试确定的孔隙度下限为3.29%,渗透率下限为0.02 mD,该结果相对压汞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偏小,这是由于两种方法采用的测试流体不同造成的,该结果与分布函数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一致,与测井解释结论的符合程度达85%,确定的物性下限可作为一种评价低渗储层有效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西地区 湖相碳酸盐岩 白云石晶间孔 孔喉下限 物性下限
原文传递
辽河盆地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晓东 赵志刚 +2 位作者 陈全茂 黄思骥 姜建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运用火山岩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及压汞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辽河盆地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性能 ,认为 :(1)火山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 ,原生孔缝大多已被充填 ;(2 )孔喉狭窄 ,平均连通孔喉半径一般在... 运用火山岩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及压汞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辽河盆地荣兴屯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储集性能 ,认为 :(1)火山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 ,原生孔缝大多已被充填 ;(2 )孔喉狭窄 ,平均连通孔喉半径一般在 0 .10 0~ 0 .5 0 0 μm左右 .孔喉分布主要有单峰型和平峰型两种 ;(3)孔隙组合类型有微裂缝型、微裂缝 -孔隙型和孔隙型 3种 ,并以前两种类型为主 ;(4)孔隙度值在 1.0 %~ 16 .3%之间 ,渗透率在 0 .0 12× 10 -3 ~12× 10 -3 μm2 ,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5 )储层非均质性强 ,渗透率级差为 10 0 0 ,突进系数为12 .41,变异系数为 2 .3.根据上述特点提出了火山岩储集层划分方案 ;(6 )由于孔 /喉比值较小 ,火山岩储集层的压汞退出效率较高 ,平均达 47.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储集层 储集空间 油气地质 油气成因
下载PDF
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适应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庆冕 殷庆国 卢祥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化学驱取得增油降水效果的基础是驱油剂与储层间具有良好适应性。为了深入探究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适应性,通过驱油剂物化性能测试及流动性实验,在开展聚合物溶液和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Dh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化学驱取得增油降水效果的基础是驱油剂与储层间具有良好适应性。为了深入探究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适应性,通过驱油剂物化性能测试及流动性实验,在开展聚合物溶液和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Dh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Dh与储层岩石孔喉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碱、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水矿化度等因素会改变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Dh,也对驱油剂与储层岩石适应性造成影响;与人造岩心相比较,驱油剂在天然岩心中滞留量较大,由此产生的附加渗流阻力和稳定注入压力值也较大,但并不影响驱油剂与储层岩石间匹配关系;依据目标区油层累计厚度达到70%时对应最低渗透率平均值,对照驱油剂渗透率极限值可以确定驱油剂中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研究成果对提高化学驱技术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子聚集体 多元驱油剂 岩石孔喉 适应性评价 机理分析 大庆油田
下载PDF
驱油用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分配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姜玉芝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140-143,150,共4页
以大庆油田超高分子量聚合物为例,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驱油用聚合物与岩石孔喉匹配特性,并给出不同匹配特性对驱油用聚合物在层间非均质模型中的驱油效果及模型各层阶段分流特征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驱油用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 以大庆油田超高分子量聚合物为例,通过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驱油用聚合物与岩石孔喉匹配特性,并给出不同匹配特性对驱油用聚合物在层间非均质模型中的驱油效果及模型各层阶段分流特征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驱油用聚合物线团尺寸与岩石孔喉配伍性关系。结果表明,岩石孔喉半径中值与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匹配较好时,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和分流特性,聚合物与岩石的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匹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岩石孔喉 配伍性 驱油效果 分流特性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in Pingxi area, Qaidam Basin, NW China
8
作者 XIA Zhiyuan LIU Zhanguo +5 位作者 LI Senming ZHANG Yongshu WANG Bo TIAN Mingzhi WU Jin ZOU Kaizh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93-103,共11页
Based on core, thin-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well logging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in the Pingxi are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whole rock X-ray diffractio... Based on core, thin-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well logging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in the Pingxi are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whole rock X-ray diffraction and micron CT scanning.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mainly had three types of rocks: slate, crystalline limestone and calc-schist; the original rocks were Ordovician-Silurian marine clastic and carbonate rocks. The three types of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developed three types and six sub-types of reservoir space. The first type of reservoir space was fractures, including structural, weathered and dissolution fractures; the second type was dissolved porosities, including dissolved pores and caves; the third type was nano-sized intercrystalline porosities. The three types of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were different widely in the quantity, volume and radius of pore-throats, and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type and development degree of fractures.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were formed by metamorphism, weathering, structural fragmentation and dissolution. Metamorphism reformed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significantly,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constraint of finding weathering crust at top. The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s experienced five formation stag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was controlled by rock type, metamorphic degree, ancient geomorphology, and weathering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Pingxi area para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 rock type pore throat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formation RESERVOIR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含凝灰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殷树军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Y油田南一段储层普遍含凝灰,孔隙结构复杂,准确确定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难度大。通过岩心分析、薄片、岩电实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凝灰质储层的特点及其测井响应特征,探索了凝灰质含量的计算方法,形成了针对含凝灰储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测... Y油田南一段储层普遍含凝灰,孔隙结构复杂,准确确定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难度大。通过岩心分析、薄片、岩电实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凝灰质储层的特点及其测井响应特征,探索了凝灰质含量的计算方法,形成了针对含凝灰储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当孔隙度相同,地层因素与凝灰质含量成正比;地层因素与孔喉半径比和孔隙曲折度成正相关;应用阿尔奇公式采用变参数的方法可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变化,能够很好地确定含凝灰储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凝灰质 含油饱和度 孔隙结构 地层因素 岩电实验 孔喉半径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志远 刘占国 +5 位作者 李森明 张永庶 王波 田明智 伍劲 邹开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9,共11页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与测井等资料,运用全岩X光衍射、微米CT扫描方法,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特征。研究区副变质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板岩、钙质片岩和结晶灰岩3种,原岩为奥陶系—志留系的海相碎屑岩与碳...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与测井等资料,运用全岩X光衍射、微米CT扫描方法,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特征。研究区副变质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板岩、钙质片岩和结晶灰岩3种,原岩为奥陶系—志留系的海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3类副变质岩储集层发育3大类6亚类储集空间类型,第1类为裂缝,包括构造缝、风化节理缝和溶蚀缝;第2类为溶蚀孔隙,包括溶孔和溶洞;第3类为纳米级晶间孔隙。受裂缝的发育程度和类型控制,3类副变质岩储集层孔喉的数量、体积和半径存在显著的差异。坪西地区副变质岩储集层成因于变质、风化、构造碎裂和溶蚀4种地质作用,其中变质作用对副变质岩类储集层形成具重要的建设作用,可打破传统局限于寻找顶部风化壳的束缚。副变质岩储集层形成经历了5个主要演化阶段,其分布受控于岩石类型、变质程度、古地貌和风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坪西地区 副变质岩 储集层 岩石类型 孔喉特征 储集层成因 储集层分布
下载PDF
基于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物性相关性分析的马店地区显示层解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锡贤 《录井工程》 2019年第2期63-67,135,共6页
马店地区部分地球物理测井、录井解释为油层的显示层试油结果为干层,导致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提高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针对岩石热解录井资料在相邻区块解释起着独特的作用,但在马店地区应用效果较差的实际,在分析该地区地质概况和解... 马店地区部分地球物理测井、录井解释为油层的显示层试油结果为干层,导致油气层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提高油气层解释符合率,针对岩石热解录井资料在相邻区块解释起着独特的作用,但在马店地区应用效果较差的实际,在分析该地区地质概况和解释难点后,通过分析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对岩石热解分析值反映储集层物性原因进行探讨,转变传统岩石热解录井解释评价方法固有思维,依据岩石热解录井参数与储集层物性分析结果及岩石热解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岩石热解录井S1与反映岩石物性的油气产率TPI解释图板,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店地区 岩石热解 储集层物性 孔喉 解释
下载PDF
论砂岩储集岩相
12
作者 金奎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18,共8页
储集岩相是以基本标志反映储集岩的沉积相、成岩变化以及油气显示面貌的。采用的标志包括 :岩石学标志 (沉积相、镜质体反射率 ) ,物性标志 (三维孔喉比、配位数 )以及有机地球化学标志 (单有机包裹体光化学参数 )。区分出的储集岩相类... 储集岩相是以基本标志反映储集岩的沉积相、成岩变化以及油气显示面貌的。采用的标志包括 :岩石学标志 (沉积相、镜质体反射率 ) ,物性标志 (三维孔喉比、配位数 )以及有机地球化学标志 (单有机包裹体光化学参数 )。区分出的储集岩相类型不仅根据上述定量标志能进行自身评价 ,还可以编入相柱状图和古地理图进行预测和追索油气藏。依据由岩心或者岩屑制成双面抛光不加盖片的薄光片 (岩心部分副样要浸注玫瑰红荧光剂并制成平行与垂直层理的三维薄光片 ) ,用显微镜光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储集岩相 镜质体反射率 岩石学标志 物性标志 有机地球化学标志 单有机包裹体检测
下载PDF
中东地区滩相储层岩石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心奕 《河南科技》 202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中东地区普遍发育滩相孔隙型灰岩储层,孔隙类型多,孔喉结构复杂,常规的储层分类难以满足储层精细刻画的需求。笔者总结了近年来针对中东地区滩相孔隙型储层的岩石结构分类、孔隙分类、物性分类、核磁共振分类及测井资料分类五种分类方法... 中东地区普遍发育滩相孔隙型灰岩储层,孔隙类型多,孔喉结构复杂,常规的储层分类难以满足储层精细刻画的需求。笔者总结了近年来针对中东地区滩相孔隙型储层的岩石结构分类、孔隙分类、物性分类、核磁共振分类及测井资料分类五种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可用于类似孔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石分类 孔喉结构
下载PDF
华北S区碳酸盐岩气藏型储气库储渗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云宏 张倩 +2 位作者 石磊 孙军昌 蒋帅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51-54,共4页
华北S区气藏为裂缝性碳酸盐岩超深底水凝析气藏,储层发育特征及建库渗流机理极为复杂,导致建库库容参数评价难度较大。通过对比分析毛细管压力曲线与核磁共振T2谱分布的相关性,研究了碳酸盐储集空间孔喉发育特征;基于非稳态法多轮次气... 华北S区气藏为裂缝性碳酸盐岩超深底水凝析气藏,储层发育特征及建库渗流机理极为复杂,导致建库库容参数评价难度较大。通过对比分析毛细管压力曲线与核磁共振T2谱分布的相关性,研究了碳酸盐储集空间孔喉发育特征;基于非稳态法多轮次气水相对渗率测试曲线,分析了碳酸盐微裂缝储层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S区碳酸盐储层微裂缝发育、孔喉细小且分布集中,不同层位气相渗流特征差异较大,影响了碳酸盐气藏型储气库运行效率,是建库方案制定及注采运行优化首先应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气藏 储气库 孔喉结构
原文传递
聚合物微球与储层岩石孔喉的匹配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进祥 邢剑飞 +4 位作者 张德富 何欣 代磊阳 卢祥国 黎慧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9-544,共6页
渤海Q油田储层非均质强,注水开发又加剧了其非均质性。为满足该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的需求,文中利用激光粒度仪、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以及人造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3种聚合物微球(简称微球)水化膨胀性能、微球与人造岩心孔喉的匹... 渤海Q油田储层非均质强,注水开发又加剧了其非均质性。为满足该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的需求,文中利用激光粒度仪、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以及人造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3种聚合物微球(简称微球)水化膨胀性能、微球与人造岩心孔喉的匹配关系及微球液流转向效果。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缓膨8 d后,微球A粒径中值从0.59μm增大至2.21μm,微球B粒径中值从3.80μm增大至28.02μm,微球C粒径中值从9.18μm增大至31.40μm,均表现出良好的缓膨效果;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提纯后的3种微球均呈球形堆积结构;微球A适用储层渗透率范围为100×10^(-3)~1000×10^(-3)μm^(2),微球B为200×10^(-3)~1500×10^(-3)μm^(2),微球C为500×10^(-3)~1800×10^(-3)μm^(2);与微球B,C相比,微球A粒径较小,界面能较高,容易在注入过程中发生聚并现象,微球A的岩心孔喉直径/微球粒径值较高,这与“架桥”理论确定的值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粒径 岩石孔喉 匹配关系 储层伤害
下载PDF
稠油油藏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分析研究
16
作者 薛军 姚倩 +1 位作者 刘金龙 郭源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731-734,756,共5页
为了解油水在地层的分布状态,提高油气采收率,运用正态概率分布法确定某油田稠油油藏8块岩样孔隙喉道大小的测量值:中值、平均值、峰值、孔喉分选性、歪度、峰态,根据岩样正态概率曲线图及均值-分选系数、均值-歪度散布图,进行定性和定... 为了解油水在地层的分布状态,提高油气采收率,运用正态概率分布法确定某油田稠油油藏8块岩样孔隙喉道大小的测量值:中值、平均值、峰值、孔喉分选性、歪度、峰态,根据岩样正态概率曲线图及均值-分选系数、均值-歪度散布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矩法计算以下度量参数:均值、标准差(孔隙的分选系数)、变异系数、歪度。然后根据孔隙均值和分选系数、孔隙均值和变异系数、孔隙均值和歪度、孔隙均值和岩样孔隙度、孔隙均值和饱和中值毛细管压力、孔隙均值和排驱压力、孔隙均值和岩石渗透率的关系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认识该油田稠油油藏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得出该储层岩石孔喉半径小、细歪度、分选较好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孔隙结构 正态概率分布法 矩法 孔喉
下载PDF
鄂尔多斯华庆地区长6储层特征分析
17
作者 高建国 胡傲 +1 位作者 蔡宇明 王杨 《辽宁化工》 CAS 2013年第10期1226-1228,1231,共4页
运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测井、压汞等资料,对华庆地区长6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岩程度较高,岩屑成分、填隙物成分都... 运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测井、压汞等资料,对华庆地区长6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岩程度较高,岩屑成分、填隙物成分都很复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实和胶结是造成储层孔隙度大幅度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但绿泥石膜胶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沿解理或压实作用所造成的颗粒破裂缝发生的强烈溶蚀对次生孔隙贡献最大,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岩石结构 孔喉结构 物性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基于高压压汞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品质主控因素研究
18
作者 杨兴 黄海 +2 位作者 董凤娟 齐春艳 徐伟 《地下水》 202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经受了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使其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繁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导致其孔、渗关系复杂。以川中地区灯四段致密碳酸盐岩气藏为例,基于岩心观察、常规物性分析以及高压压汞实验等手段... 川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经受了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使其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繁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导致其孔、渗关系复杂。以川中地区灯四段致密碳酸盐岩气藏为例,基于岩心观察、常规物性分析以及高压压汞实验等手段,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不同类型储层的孔喉结构差异以及储层品质主控微观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型储层小孔隙发育、排驱压力相对较高(平均值为40.9 MPa),储层品质因主要受控于分选系数(R^(2)=0.9824)与排驱压力(R^(2)=0.6972);少量溶洞的出现增加了孔-洞型储层孔喉之间的连通性,其排驱压力相对较小(平均值为7.35 MPa),平均孔喉半径(R^(2)=0.9415)和排驱压力(R^(2)=0.8245)对该储层的储层品质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为致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碳酸盐岩 微观孔喉结构 主控因素 储层品质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17
19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7 位作者 张国生 朱如凯 陶士振 袁选俊 侯连华 董大忠 郭秋麟 宋岩 冉启全 邱振 吴松涛 马锋 白斌 王岚 熊波 潘松圻 刘翰林 王小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6-2397,共22页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和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富集”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集成了非常规油气关键实验技术、勘探评价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和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体系框架.从常规油气的“源控论”到非常规油气的“源储共生系统”,深刻认识到源岩层系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致密储集层系中可以聚集巨量工业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超过1×10^(8)t油当量,约占油气总产量28%,其中非常规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41%,非常规油约占石油总量的17%.油气不可再生,但非常规油气革命可延长油气工业的生命,持续强化理论、技术和管理“三个创新”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地下原位加热低熟页岩转化油气、地下原位加热富油煤岩转化油气和地下原位压裂脆性页岩层系产出油气“三个地下革命”的颠覆创新,不断推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超级能源盆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塑造碳中和下中国式超级能源盆地“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非常规油气革命支撑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力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源岩油气 源岩层系油气 细粒沉积 微纳米级孔喉 连续型油气聚集 “人工油气藏” 进源找油 页岩革命 煤岩革命 源内化学转化 超级能源盆地.
原文传递
辽河油田新开地区油气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大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4-286,共3页
通过对辽河油田新开地区七口井5个油组不同孔渗条件的32个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孔隙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图像分析以及压汞研究,计算了表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的参数7个,表征喉道特征的参数13个,反映孔喉连通性的参数3个,反映孔隙... 通过对辽河油田新开地区七口井5个油组不同孔渗条件的32个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孔隙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图像分析以及压汞研究,计算了表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的参数7个,表征喉道特征的参数13个,反映孔喉连通性的参数3个,反映孔隙结构复杂性的参数1个。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认为,该地区储集层的孔隙个体大,喉道粗,分选好,孔喉连通程度较高,毛管压力曲线多具有低而宽缓的平台段;不同的油组,有一些差异,相比之下,沙一段Ⅰ、Ⅱ油组孔隙结构最好,Ⅲ、Ⅳ油组次之,沙三段Ⅲ油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储集层特征 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