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1
作者
周明忠
罗泰义
+2 位作者
黄智龙
龙汉生
杨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1-359,共9页
从矿物学、地球化学两个方面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矿物学研究表明,钾质斑脱岩为岩浆成因,由粘土矿物与非粘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为主,非粘土矿物包括原生斑晶矿物和次生矿物。钾质斑脱岩的矿物...
从矿物学、地球化学两个方面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矿物学研究表明,钾质斑脱岩为岩浆成因,由粘土矿物与非粘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为主,非粘土矿物包括原生斑晶矿物和次生矿物。钾质斑脱岩的矿物学研究有助于地层对比难题的解决,亦将促进古大陆再造研究。钾质斑脱岩及斑脱岩的主量元素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钾质斑脱岩以相对富钾为特征,K2O含量一般大于3.5%。微量元素数据统计表明,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以Th、U的明显富集为特征,同时均具有负Eu异常并缺乏负Ce异常。通过对早寒武世、奥陶纪及志留纪的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不同时期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与REE的配分模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Nb/Y、Th/U等微量元素比值及(La/Yb)N(、La/Sm)N、(Gd/Yb)N、δEu和δCe等稀土元素参数的差异明显。经对比,初步判定滇东石岩头组底部钾质斑脱岩与遵义石岩头组钾质斑脱岩可能不属于同一期火山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斑脱岩
岩石术语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相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岩分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小军
宋永
+5 位作者
郭旭光
常秋生
孔玉华
郑孟林
秦志军
阳孝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317,共15页
细粒沉积岩作为地壳表层最多的岩石类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近些年油气工业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细粒沉积岩主要由粒径小于0.0625 mm的颗粒或晶体构成,成分多样复杂,导致其岩石类型术语运用混乱,该问题在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研...
细粒沉积岩作为地壳表层最多的岩石类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近些年油气工业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细粒沉积岩主要由粒径小于0.0625 mm的颗粒或晶体构成,成分多样复杂,导致其岩石类型术语运用混乱,该问题在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研究中尤为突出。为了建立科研人员之间清晰、高效的沟通渠道,提出一套三级命名分类方案,由大到小分别为沉积构造、结构与成分、盐组分。首先,按沉积构造分为层状细粒沉积岩和块状细粒沉积岩;然后,根据沉积结构和成分,划分出7种主要岩石类型;最后,根据盐组分再划分陆相湖盆不同演化阶段的岩石类型。该方案基于描述性的属性作为分类的标准,分级逐级描述,具有反映物源、水动力条件、咸化湖盆演化等成因意义。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不仅有助于理解细粒沉积岩层系中生烃母质类型和丰度的层位归属及演变,而且有助于预测地质“甜点”空间分布等,对细粒沉积岩的油气资源评价、科学优选目标、提升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石油地质
岩石分类
岩石命名
咸化湖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火山岩中囊状体的特征及其鉴别
被引量:
1
3
作者
邢光福
黄光昭
+4 位作者
杨祝良
陈荣
余明刚
靳国栋
段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62,共11页
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是两类最主要的火山岩,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成岩过程,是火山岩分类命名中首先要注意区分的。囊状体具有与浆屑很相似的形态和结构,但对其研究还相当不足,易导致富含囊状体的流纹质—英安质熔岩与富含浆...
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是两类最主要的火山岩,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成岩过程,是火山岩分类命名中首先要注意区分的。囊状体具有与浆屑很相似的形态和结构,但对其研究还相当不足,易导致富含囊状体的流纹质—英安质熔岩与富含浆屑的熔结凝灰岩相混淆,产生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分类上的错误。本文首次介绍囊状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与浆屑之区别。囊状体由矿物集合体(结晶内带)和外围脱玻体(脱玻外带)构成,因形态总体似囊状而得名,可呈条带状、透镜状,两端呈撕裂状或须状等,有时也呈斑块状消光和脱玻褪色体;它们是火山岩中微小的高温气相或液相长英质组份结晶、并释热诱发周围玻璃质脱玻形成的一种原生岩石结构。正确区分囊状体和浆屑对火山岩的分类命名及成因研究有重要作用,并避免火山碎屑岩的人为扩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命名
鉴别特征
浆屑
囊状体
火山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1
作者
周明忠
罗泰义
黄智龙
龙汉生
杨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1-35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72053)
文摘
从矿物学、地球化学两个方面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矿物学研究表明,钾质斑脱岩为岩浆成因,由粘土矿物与非粘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为主,非粘土矿物包括原生斑晶矿物和次生矿物。钾质斑脱岩的矿物学研究有助于地层对比难题的解决,亦将促进古大陆再造研究。钾质斑脱岩及斑脱岩的主量元素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钾质斑脱岩以相对富钾为特征,K2O含量一般大于3.5%。微量元素数据统计表明,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以Th、U的明显富集为特征,同时均具有负Eu异常并缺乏负Ce异常。通过对早寒武世、奥陶纪及志留纪的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不同时期钾质斑脱岩的微量元素与REE的配分模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Nb/Y、Th/U等微量元素比值及(La/Yb)N(、La/Sm)N、(Gd/Yb)N、δEu和δCe等稀土元素参数的差异明显。经对比,初步判定滇东石岩头组底部钾质斑脱岩与遵义石岩头组钾质斑脱岩可能不属于同一期火山活动的产物。
关键词
钾质斑脱岩
岩石术语
地球化学
Keywords
K-bentonite
rock
nomenclature
geochemistry
分类号
P584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88.1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相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岩分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小军
宋永
郭旭光
常秋生
孔玉华
郑孟林
秦志军
阳孝法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317,共15页
基金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2019E-2602)。
文摘
细粒沉积岩作为地壳表层最多的岩石类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近些年油气工业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细粒沉积岩主要由粒径小于0.0625 mm的颗粒或晶体构成,成分多样复杂,导致其岩石类型术语运用混乱,该问题在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研究中尤为突出。为了建立科研人员之间清晰、高效的沟通渠道,提出一套三级命名分类方案,由大到小分别为沉积构造、结构与成分、盐组分。首先,按沉积构造分为层状细粒沉积岩和块状细粒沉积岩;然后,根据沉积结构和成分,划分出7种主要岩石类型;最后,根据盐组分再划分陆相湖盆不同演化阶段的岩石类型。该方案基于描述性的属性作为分类的标准,分级逐级描述,具有反映物源、水动力条件、咸化湖盆演化等成因意义。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的岩石学分类,不仅有助于理解细粒沉积岩层系中生烃母质类型和丰度的层位归属及演变,而且有助于预测地质“甜点”空间分布等,对细粒沉积岩的油气资源评价、科学优选目标、提升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石油地质
岩石分类
岩石命名
咸化湖盆
Keywords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
petroleum
geology
rock
classification
rock
nomenclature
saline
lacustrine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火山岩中囊状体的特征及其鉴别
被引量:
1
3
作者
邢光福
黄光昭
杨祝良
陈荣
余明刚
靳国栋
段政
机构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6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672041)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嵊县幅区调项目(编号20001300006141)
科研项目(编号1212011120134)的成果
文摘
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是两类最主要的火山岩,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火山喷发方式和成岩过程,是火山岩分类命名中首先要注意区分的。囊状体具有与浆屑很相似的形态和结构,但对其研究还相当不足,易导致富含囊状体的流纹质—英安质熔岩与富含浆屑的熔结凝灰岩相混淆,产生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分类上的错误。本文首次介绍囊状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与浆屑之区别。囊状体由矿物集合体(结晶内带)和外围脱玻体(脱玻外带)构成,因形态总体似囊状而得名,可呈条带状、透镜状,两端呈撕裂状或须状等,有时也呈斑块状消光和脱玻褪色体;它们是火山岩中微小的高温气相或液相长英质组份结晶、并释热诱发周围玻璃质脱玻形成的一种原生岩石结构。正确区分囊状体和浆屑对火山岩的分类命名及成因研究有重要作用,并避免火山碎屑岩的人为扩大化。
关键词
分类命名
鉴别特征
浆屑
囊状体
火山岩
Keywords
rock
nomenclature
identified
feature
fiamme
saccule
volcanic
rock
分类号
P588.14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进展
周明忠
罗泰义
黄智龙
龙汉生
杨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陆相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岩分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王小军
宋永
郭旭光
常秋生
孔玉华
郑孟林
秦志军
阳孝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火山岩中囊状体的特征及其鉴别
邢光福
黄光昭
杨祝良
陈荣
余明刚
靳国栋
段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