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岭澳核电站爆破开挖岩体损伤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夏祥 李俊如 +4 位作者 李海波 刘博 周青春 赵坚 刘亚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10-2516,共7页
为控制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的损伤范围,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现场进行了爆前、爆后岩体声波测试,得到岩体的损伤范围。以此为基础,根据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损伤发展规律,基于概率形式定义损伤变量,利用有限元程序LS-DYNA和有限差分程序FLA... 为控制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的损伤范围,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现场进行了爆前、爆后岩体声波测试,得到岩体的损伤范围。以此为基础,根据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损伤发展规律,基于概率形式定义损伤变量,利用有限元程序LS-DYNA和有限差分程序FLAC3D相结合的方法,对现场基岩爆破产生的岩体损伤范围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岩体声波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损伤门槛值Dcri=0.2,由此得到了岩体损伤范围随装药量的变化规律。结论认为,在柱状装药情况下,岩体损伤范围随装药量的增大而增大;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岩体损伤区深度小于损伤区半径,二者比例约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损伤 损伤区 爆破
下载PDF
裂隙化岩体应变软化损伤本构模型探讨 被引量:35
2
作者 曹文贵 李翔 刘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88-2494,共7页
首先,针对基于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说之岩石损伤模型的局限性与不足,在深入探讨裂隙化岩体变形损伤机制的基础上,考虑裂隙化岩体受载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影响,采用空隙率反映裂隙化岩体变形过程中的空隙或岩体体积变化,并通过裂隙化岩体... 首先,针对基于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说之岩石损伤模型的局限性与不足,在深入探讨裂隙化岩体变形损伤机制的基础上,考虑裂隙化岩体受载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影响,采用空隙率反映裂隙化岩体变形过程中的空隙或岩体体积变化,并通过裂隙化岩体微观受力分析,建立裂隙化岩体损伤模型;然后,通过深入研究裂隙化岩体有效应力与宏观名义应力的关系,并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裂隙化岩体应变软化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同时提出其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能够充分反映裂隙化岩体的应变软化特性,尤其是能较好地模拟裂隙化岩体变形初期空隙的压密阶段,同时,模型参数确定无需通过非常规岩石力学试验,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应用将较为方便;最后,通过与前人研究成果和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化岩体 损伤 本构模型 应变软化 体积变化 空隙率
下载PDF
煤岩体拉伸失稳破坏电荷感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潘一山 罗浩 +2 位作者 唐治 李忠华 赵扬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7-1303,共7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煤岩试样拉伸破坏过程自由电荷运移规律,以巴西圆盘劈裂试验为基础建立煤岩拉伸失稳破坏全程电荷监测系统。试验中分别对砂岩、泥岩及煤体拉伸失稳动态破坏过程进行实时电荷监测,得到煤岩体拉伸破坏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自... 为研究不同类型煤岩试样拉伸破坏过程自由电荷运移规律,以巴西圆盘劈裂试验为基础建立煤岩拉伸失稳破坏全程电荷监测系统。试验中分别对砂岩、泥岩及煤体拉伸失稳动态破坏过程进行实时电荷监测,得到煤岩体拉伸破坏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自由电荷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岩体拉伸过程中有自由电荷产生,电荷信号异常区域对应于煤岩劈裂试验中应力突变阶段,煤体拉伸破坏所产生的自由电荷相对于砂岩、泥岩更为丰富,煤体断裂后的残余强度依旧使得电荷信号有较大波动,而砂岩、泥岩试样断裂后的残余强度却使得电荷信号波动较小。煤岩体拉伸与压缩破坏电荷感应规律不同,拉伸失稳破坏过程中拉应力造成裂纹扩展进而导致损伤局部化是电荷信号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煤岩体 自由电荷 拉伸失稳 裂纹扩展 损伤局部化 巴西圆盘劈裂试验
下载PDF
考虑节理倾角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准则 被引量:29
4
作者 汪杰 宋卫东 付建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53-2263,共11页
针对不同倾角单一贯通节理岩体,提出了初始节理损伤、荷载损伤和总损伤的概念;利用损伤力学理论,综合考虑岩体结构效应与荷载耦合作用,建立节理岩体损伤演化模型及损伤本构模型;基于多元函数全微分法则,构建了考虑节理倾角影响的节理岩... 针对不同倾角单一贯通节理岩体,提出了初始节理损伤、荷载损伤和总损伤的概念;利用损伤力学理论,综合考虑岩体结构效应与荷载耦合作用,建立节理岩体损伤演化模型及损伤本构模型;基于多元函数全微分法则,构建了考虑节理倾角影响的节理岩体强度准则。然后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高度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初始节理损伤随节理倾角先增大后减小,总体呈现倒"U"型分布规律;初始节理损伤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达到2.13,表明节理倾角对节理岩体初始损伤影响较大;总损伤演化曲线随节理倾角增大先缓慢上升,然后快速上升,最后又缓慢上升趋于1,总体呈"S"型分布规律;总损伤率随应变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总体呈现正态分布规律;总损伤率随节理倾角先减小后增大,总体呈"U"型分布规律;随围压增大,总损伤和总损伤率均有一定的减小,表明围压对损伤演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节理岩体 初始节理损伤 荷载损伤 损伤本构模型 强度准则
原文传递
层状复合岩体损伤演化规律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腾俊洋 唐建新 +1 位作者 王进博 张宇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263-3278,共16页
采用现场所取页岩和灰岩经室内加工"拼接"成6种不同组合方式的层状复合岩体,研究其在单轴压缩下的损伤破裂过程和声发射特征。试验过程中采用声发射系统采集试件在试验过程中所释放的声发射信号,试验前后对复合岩体进行CT扫描... 采用现场所取页岩和灰岩经室内加工"拼接"成6种不同组合方式的层状复合岩体,研究其在单轴压缩下的损伤破裂过程和声发射特征。试验过程中采用声发射系统采集试件在试验过程中所释放的声发射信号,试验前后对复合岩体进行CT扫描,分析试件破裂前后内部裂纹发育情况,并引用分形理论对破裂试件不同部位CT图像进行损伤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层状复合岩体的破坏是页岩组分材料和灰岩组分材料在荷载作用下耦合破坏的过程。破坏过程中灰岩组分材料对页岩组分材料的横向变形有制约作用,页岩组分材料对灰岩组分材料的横向变形则有反向促进作用,破坏时页岩组分材料的强度大于单一页岩,灰岩组分材料的强度则小于单一灰岩。(2)根据组合方式不同,将层状复合岩体破坏模式分为张拉劈裂型破坏、剪切滑移型破坏和劈裂剪切复合型破坏3种。岩石的组合方式决定着其受力状态,从而影响着复合岩体的破坏模式。(3)复合岩体平均CT数和试件扫描破裂断面盒维数均能够反映出复合岩体的损伤程度,即试件破坏前后断面CT数差值越大,断面盒维数越大,则其损伤程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复合岩体 单轴压缩 CT扫描 损伤演化 分形特征
原文传递
深部岩体分区破裂化现象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树忱 冯现大 +3 位作者 李术才 袁超 李文婷 孙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7-1344,共8页
利用数值手段模拟深部岩体分区破裂现象的产生及演化过程。从岩石的细观结构层次出发,基于最大拉应力准则和应变能密度理论建立单元破坏准则,并应用弹性损伤力学方法来模拟岩石的破坏行为,数值模拟过程中,必须考虑地下洞室开挖释放的能... 利用数值手段模拟深部岩体分区破裂现象的产生及演化过程。从岩石的细观结构层次出发,基于最大拉应力准则和应变能密度理论建立单元破坏准则,并应用弹性损伤力学方法来模拟岩石的破坏行为,数值模拟过程中,必须考虑地下洞室开挖释放的能量足够引起围岩产生动力现象,即将开挖过程视为一个动力过程。基于上述思想,通过FLAC3D中的FISH语言开发分区破裂化现象的计算程序,并应用该程序求解某深埋巷道围岩破裂形态,得到破裂区和非破裂区的宽度和数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岩体工程 分区破裂化现象 弹性损伤 动力问题
下载PDF
钻爆开挖条件下岩体临界破碎状态的损伤阈值统计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亮 卢文波 +2 位作者 陈明 严鹏 王高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研究岩体的临界破碎损伤阈值对于划分岩体的破碎状态和确定爆破岩体可开挖范围有重要意义。根据爆破作用过程和岩体破碎机制,分析钻爆条件下岩体的破碎状态,提出保留岩体与可开挖岩体的分界面处于一种临界破碎状态。基于岩体的声波特性... 研究岩体的临界破碎损伤阈值对于划分岩体的破碎状态和确定爆破岩体可开挖范围有重要意义。根据爆破作用过程和岩体破碎机制,分析钻爆条件下岩体的破碎状态,提出保留岩体与可开挖岩体的分界面处于一种临界破碎状态。基于岩体的声波特性和损伤理论,利用岩体损伤变量来表征岩体的破碎程度,并将岩体损伤分为初始损伤和爆破损伤。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工程项目,在坝肩爆破开挖区进行大量的声波测试试验,分析不同深度岩体的损伤状态,试验结果表明,爆后岩体临界破碎损伤变量在0.8左右。搜集国内外有关项目的声波实测数据,统计临界破碎状态岩体的损伤变量,并最终确定其损伤阈值为0.75~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临界破碎状态 声波测试 损伤阈值
原文传递
开采扰动岩体力学性质变异试验研究与探测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纪洪广 向鹏 +2 位作者 张磊 韩放 杨占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52-2359,共8页
根据弹性模量变化定义岩体损伤变量,结合室内岩石单轴全应力–应变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岩石损伤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获得岩石单轴压缩各个阶段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电阻率与弹性模量以及抗压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符合对数数学模型... 根据弹性模量变化定义岩体损伤变量,结合室内岩石单轴全应力–应变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岩石损伤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获得岩石单轴压缩各个阶段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电阻率与弹性模量以及抗压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符合对数数学模型,可实现用电阻率变化表征岩体损伤变量。同时,利用刚性试验机进行大理岩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损伤状态下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损伤状态下弹性模量与抗剪强度变化关系符合对数数学模型,且整体变化规律差异不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最终建立损伤过程中电阻率、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实现用电阻率变化表征扰动岩体的力学性质变异。最后,利用抚顺东露天矿边坡现场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得出边坡地层开采扰动前后视电阻率变化,代入经验公式估算出扰动边坡岩体的力学参数,为进一步分析井工开采扰动边坡的稳定性提供岩石力学参数选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扰动岩体 电阻率 损伤 力学参数
下载PDF
干湿循环和化学腐蚀共同作用下单裂隙非贯通试样力学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韩铁林 师俊平 陈蕴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66-1576,共11页
以水库库岸边坡消落带节理岩体的实际赋存环境为背景,采用在类岩石材料中预制裂隙的方法来模拟节理岩体,通过干湿循环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裂隙试样在酸性Na_2SO_4溶液、中性Na_2SO_4溶液和碱性NaOH溶液中浸泡并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的力学... 以水库库岸边坡消落带节理岩体的实际赋存环境为背景,采用在类岩石材料中预制裂隙的方法来模拟节理岩体,通过干湿循环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裂隙试样在酸性Na_2SO_4溶液、中性Na_2SO_4溶液和碱性NaOH溶液中浸泡并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的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分析了浸泡在不同化学溶液中的裂隙试样在经历不同干湿循环作用后其力学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及不同化学溶液下裂隙试样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不同化学溶液和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裂隙试样的劣化程度逐渐加剧,其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劣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裂隙倾角下其劣化程度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裂隙倾角为45°时,试样的劣化程度最大,90°和30°时居中,而60°和0°时最小。酸性化学溶液加剧了裂隙试样的干湿损伤劣化程度,而碱性化学溶液对裂隙试样却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完整试样和裂隙倾角为90°试样的破坏特征基本相似,为张拉破坏模式;0°时裂隙试样呈现为"H"型的张拉破坏模式;在30°和45°时其呈现出张剪混合破坏;60°时为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化学腐蚀 干湿循环 力学特征 破坏特征
原文传递
消落带岩体劣化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彬 刘新荣 +4 位作者 周小涵 刘俊 黄俊辉 王 曾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3-1462,共10页
三峡库区蓄水后导致的消落带岩体劣化和水库诱发地震对岸坡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探究了消落带岩体劣化下顺层岩质边坡受持续地震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坡体加速度响应具有显著的“高程效应”和“趋表... 三峡库区蓄水后导致的消落带岩体劣化和水库诱发地震对岸坡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探究了消落带岩体劣化下顺层岩质边坡受持续地震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坡体加速度响应具有显著的“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特性,且历经多次地震荷载作用后坡体PGA放大系数衰弱明显,而坡体累积位移、孔隙水压力及土压力随地震荷载持续作用分别呈逐渐增大、增大及减小的变化趋势;坡体阻尼比、自振频率及损伤度随地震荷载持续作用分别呈逐渐增大、减小及增大的变化趋势,且微小地震和强震作用阶段的坡体非线性累积损伤力学模型可分别采用“S”型三次函数和“陡升”型指数函数表征;坡体累积损伤—失稳破坏演化过程表现为坡顶后缘(次级节理和层面)起裂—扩展—贯通、岩体沿复合滑动面整体滑移及完全破坏后岩体呈多尺度破碎块状堆积于坡脚,且消落带岩体受震动、溶蚀及冲刷耦合作用后破碎较严重,并近乎产生整体滑移而形成显著的“凹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消落带 岩体劣化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动力响应规律 累积损伤机理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流变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卫亚 黄威 +1 位作者 张涛 孟庆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7-333,共7页
依据工程地质结构制作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试样,采用全自动三轴流变伺服系统进行三轴流变力学试验,研究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的流变变形规律及加速流变特性,依据岩体各级应力水平下的稳态流变速率确定岩体的长期强度,为工程岩体流变数... 依据工程地质结构制作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试样,采用全自动三轴流变伺服系统进行三轴流变力学试验,研究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的流变变形规律及加速流变特性,依据岩体各级应力水平下的稳态流变速率确定岩体的长期强度,为工程岩体流变数值试验参数辨识提供参考。根据流变试验结果,提出反映不同岩层流变力学性质的层状岩体流变模型,在模型中引入损伤变量,使流变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多层状岩体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损伤流变特性。对提出的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拟合曲线与流变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非线性损伤流变模型对层状岩体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层状复合岩体 软弱夹层 流变 长期强度 流变模型 损伤变量
下载PDF
裂隙岩体动态损伤演化与体积扩容方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杰 王明洋 +1 位作者 张宁 马林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32-1541,共10页
与时间相关的岩石扩容现象源于岩体内部大量微裂纹的张性扩展。从断裂力学的裂纹研究出发,探讨不均匀加卸载过程中,岩体内部微裂纹在应力集中源附近的局部拉应力作用下,裂隙萌生和扩展的动态过程,并利用散布损伤力学手段描述裂纹体系的... 与时间相关的岩石扩容现象源于岩体内部大量微裂纹的张性扩展。从断裂力学的裂纹研究出发,探讨不均匀加卸载过程中,岩体内部微裂纹在应力集中源附近的局部拉应力作用下,裂隙萌生和扩展的动态过程,并利用散布损伤力学手段描述裂纹体系的动力行为,建立起微观断裂与宏观扩容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扩容方程能够有效地描述加卸载过程中裂隙岩体的动态损伤演化和体积扩容全过程,与已有的形变方程一同构成深部岩体变形破坏动态本构模型的完备方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损伤演化 扩容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饱水红砂岩裂隙冻胀力与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镇 李银平 +3 位作者 王贵宾 马洪岭 张君岳 毕振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857-2868,共12页
高寒高海拔地区常年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裂隙岩体冻胀现象普遍存在。为探究冻胀力在裂隙冻胀变形中的演化规律,揭示裂隙岩石的冻胀损伤机制,利用分布式压力薄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仪组成的测试系统,对不同裂隙宽度的饱和裂隙红砂... 高寒高海拔地区常年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裂隙岩体冻胀现象普遍存在。为探究冻胀力在裂隙冻胀变形中的演化规律,揭示裂隙岩石的冻胀损伤机制,利用分布式压力薄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仪组成的测试系统,对不同裂隙宽度的饱和裂隙红砂岩试样的冻融过程进行实时全面监测,获得裂隙冻胀力、温度和裂隙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过程中,饱水裂隙红砂岩裂隙内20 mm处出现恒温平台,标志着裂隙水发生冻结,且裂隙宽度越大,恒温平台出现时刻越早;岩石表面应变与温度变化拐点同步,裂隙应变拐点滞后于温度拐点,但裂隙应变与最大冻胀力的变化同步;在恒温平台出现时,岩石表面应变快速上升,主要是岩石骨架收缩和岩石孔隙水冻胀共同作用引起的;岩石表面温度变化比裂隙内温度变化更快,导致裂隙水的冻胀有所滞后;在融化过程,冻胀力和应变均再次爬升,并出现次高点;对于宽度在2~4 mm范围内的裂隙,最大冻胀力峰值随着裂隙宽度增大而增加;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冻胀力的分布是不规则的、冻胀力由四周向内部递增,四周的冻胀力大小基本保持不变;冻融机制分析表明:岩块周边首先形成冻结层,然后裂隙水发生冻结逐渐形成冰塞,当冰塞不再滑移、达到完全密闭状态,裂隙应变急速上升、冻胀力骤然上升到最大值,裂隙尖端应力集中,产生微裂纹。在融化时,岩石表面融化,裂隙内产生二次冻胀。试验初步分析了裂隙岩体中孔隙水和裂隙水的冻结规律,为合理分析裂隙岩体冻胀损伤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冻胀力 冻胀变形 冻胀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东雷 左双英 +1 位作者 王嵩 黄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4-261,共8页
为推导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损伤对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的劣化程度,通过层面局部坐标系下的两组损伤变量对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方程进行修正,经坐标转换形成整体坐标系下的损伤本构方程,采用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结果... 为推导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损伤对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的劣化程度,通过层面局部坐标系下的两组损伤变量对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方程进行修正,经坐标转换形成整体坐标系下的损伤本构方程,采用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结果验证该损伤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层状岩体损伤模型计算所得的强度和变形参数均可较好地反映试验结果,并具有各向异性,计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2)通过该损伤模型,仅需层面倾角为0°和90°时的两组变形参数即可求解各倾角下的应力-应变关系;(3)通过对摩尔-库伦屈服准则中的参数进行损伤劣化修正,可对试件破坏后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对于层状岩体的试验研究、理论计算和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岩体 岩石损伤 本构模型 数值试验
下载PDF
Responses of jointed rock masses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ing 被引量:7
15
作者 Shabnam Aziznejad Kamran Esmaieli +1 位作者 John Hadjigeorgiou Denis Labri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624-634,共11页
Impact-induced damage to jointed rock masses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in various min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repor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to address the responses of jointed rock masse... Impact-induced damage to jointed rock masses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in various min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repor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to address the responses of jointed rock masses subjected to impact loading. It also focuses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an intact rock derived from 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on meta-sandstone samples from a quarry in Nova Scotia, Canada. A distinct element code(PFC2D) was used to generate a bonded particle model(BPM) to simulate both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intact rock. The calibrated BPM was then used to construct large-scale jointed rock mass samples by incorporating discrete joint networks of multiple joint intensities into the intact rock matrix represented by the BPM. Finally, the impact-induced damage inflicted by a rigid projectile particle on the jointed rock mass samples wa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use of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joi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actinduced rock mass damage where higher joint intensity results in more damage to the rock mass. Thi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variations of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in jointed rock masses as compared to intact rock devoid of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ed rock mass Impact loading MICROCRACKS rock damage
下载PDF
冻融荷载下节理岩体的复合损伤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松 乔春生 +1 位作者 叶青 冀少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8,共9页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冻融受荷岩体,以岩石初始损伤状态为参考状态,将冻融与荷载作用引起的损伤视为细观损伤,节理引起的损伤视为宏观损伤,根据Lemaitre应变等效性假设,推导建立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节理岩体复合损伤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贯通率...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冻融受荷岩体,以岩石初始损伤状态为参考状态,将冻融与荷载作用引起的损伤视为细观损伤,节理引起的损伤视为宏观损伤,根据Lemaitre应变等效性假设,推导建立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节理岩体复合损伤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贯通率和冻融次数分别对岩体力学性质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贯通率一定时,损伤演化曲线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试验与理论峰值强度(或弹性模量)曲线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在冻融次数一定时,损伤演化曲线与贯通率呈正相关关系,试验与理论峰值强度(或弹性模量)与贯通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贯通率与冻融次数对岩体的劣化产生一定影响,且饱和试验组受冻融效应较天然试验组力学性能劣化严重.将所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节理岩体 冻融循环 宏细观缺陷 损伤模型
下载PDF
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过程微震活动特征与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乔 马克 +1 位作者 唐春安 马天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5-782,共8页
牡丹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具有典型的"大跨度、高边墙、多洞室交叉"的工程结构特点,在陡倾结构面、中等地应力等复杂地质条件和强卸荷开挖的影响下,洞室围岩片帮、掉块等局部稳定性问题突出。针对此问题,构建荒沟抽水... 牡丹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具有典型的"大跨度、高边墙、多洞室交叉"的工程结构特点,在陡倾结构面、中等地应力等复杂地质条件和强卸荷开挖的影响下,洞室围岩片帮、掉块等局部稳定性问题突出。针对此问题,构建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微震监测系统,对地下厂房开挖卸荷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揭示围岩内部岩石微破裂的萌生演化过程及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挖卸荷的强施工扰动引起的围岩高能量释放,导致主厂房上游边墙围岩内的断层破碎带局部损伤加剧,诱发大量微震事件;2)微震事件在主厂房上游侧拱肩区域沿断层走向呈条带状分布,且在厂房下游侧边墙与3#支洞交汇的洞室结构薄弱部位聚集;3)识别主厂房上游边墙桩号厂左0+20m至厂左0+80m段是围岩潜在失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厂房 微震监测 围岩稳定 岩体损伤
下载PDF
深部采场开采扰动下巷道围岩松动圈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世达 皇甫风成 +1 位作者 雷刚 李元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19,共6页
深部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采场周边巷道围岩支护失效、巷道破坏等问题。为改善支护效果,采用声波测试技术研究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开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损伤规律,着重分析与采场不同距离处巷道围岩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深部采场开... 深部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采场周边巷道围岩支护失效、巷道破坏等问题。为改善支护效果,采用声波测试技术研究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开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损伤规律,着重分析与采场不同距离处巷道围岩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深部采场开采扰动对周边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有明显影响,随着开采扰动次数增加,各测孔处的巷道围岩损伤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采场开采过程中,随着与采场距离的增大,开采扰动对岩体的损伤逐渐减小。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开采下盘应力集中区距下盘采场边界距离为20~25 m;距离采场下盘最终边界25 m处的测孔开采扰动累积损伤增量小于开采前损伤量的20%。采场开采扰动前,巷道围岩松动圈与巷道位置无关,阿舍勒铜矿50 m中段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为1.4~1.7 m;开采扰动后,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为1.6~2.0 m。研究成果对于改善矿井支护效果、降低支护成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松动圈厚度 巷道围岩 声波速度 岩体损伤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及岩体损伤模型的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侯俊旭 杨天鸿 +5 位作者 赵永 马凯 马庆山 邓文学 张玮 董越权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43-3256,共14页
为研究矿山露天-地下联合开采过程中围岩移动变化过程,以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工程为依托,处理A34~A37勘探线间的微震事件,并对该微震事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推导可嵌入数值模拟中的基于微震事件的岩体损伤模型,利用该... 为研究矿山露天-地下联合开采过程中围岩移动变化过程,以大红山铁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工程为依托,处理A34~A37勘探线间的微震事件,并对该微震事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推导可嵌入数值模拟中的基于微震事件的岩体损伤模型,利用该模型初步分析得到A34~A37勘探线间联采过程中岩体损伤及岩移发展过程,初步认为截至2019年,F2断层对地下矿开采导致的岩体移动的抑制作用基本失效,仅775 m标高附近的抑制效果存在,确定围岩陷落角为79.3°,移动角为74°。为确认基于微震监测的岩体损伤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的可靠性,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结合现场实测地表塌陷情况,对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岩移结论进行验证。研究可为类似矿山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岩移分析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微震监测 岩体损伤 数值模拟 岩体移动
原文传递
锚固裂隙岩体冻融损伤测试与表征参量研究综述
20
作者 李聪 吴亮亮 +4 位作者 张新宙 谢天 赵凯艺 蔡玮珍 张荣堂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寒区冻融循环作用可能导致边坡锚固岩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为深入认识裂隙季节性体积变化对锚固岩体产生的损伤效应,开展锚固岩体的冻融损伤测试与评价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裂隙岩体及锚固岩体宏细观损伤测试与表征量研究进展,从... 寒区冻融循环作用可能导致边坡锚固岩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为深入认识裂隙季节性体积变化对锚固岩体产生的损伤效应,开展锚固岩体的冻融损伤测试与评价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裂隙岩体及锚固岩体宏细观损伤测试与表征量研究进展,从破坏性测试与非破坏性测试两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岩体冻融损伤测试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简要论述了适用于锚固裂隙岩体的损伤测试方法,包括拉拔试验、模型试验等破坏性测试,以及CT、声发射、超声波等非破坏性测试,并指出需注意非破坏性测试时金属材料的特殊响应问题。对岩体冻融损伤特征与表征参量进行了分析,并对锚固岩体冻融损伤测试问题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综述成果对锚固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锚固岩体 冻融循环 损伤特征 损伤测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