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膀胱癌根治术的初步体验(附光盘) 被引量:7
1
作者 魏强 曹德宏 +1 位作者 鲍一歌 刘振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69-571,共3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传统的开放膀胱癌根治术仍然是其金标准。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已经很大程度上取...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传统的开放膀胱癌根治术仍然是其金标准。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我们在传统的膀胱癌根治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手术经验和心得,对手术过程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新的术式——完全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鹏 何龙 +2 位作者 杨宏伟 刘龙 范连慧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9-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根...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1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死亡;平均手术时间(420.0±3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5.5±116.3)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4.5±0.7)d;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淋巴漏1例,复发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女性保留生殖器官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初步经验
3
作者 刘洋 周晓洲 +2 位作者 付炯 李珍燕 陈志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泌尿外科收治的8例女...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泌尿外科收治的8例女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3~73岁,平均63.3岁;体重指数17.3~27.9 kg/m^(2),平均23.1 kg/m^(2);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评分1~3分,平均2分。均行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并经阴道取标本。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并在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患者的肿瘤学和排尿功能学状态。结果:8例女性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5~451 min,平均344.8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50~500 mL,平均281.3 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14~25 d,平均16.9 d。1例患者术后第7天出现回肠新膀胱瘘,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5 d出院;另1例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复查CT提示盆腔淋巴囊肿(直径约14 cm),CT引导下穿刺引流后恢复。术后3个月左右行新膀胱尿动力学检查,新膀胱容量195.8~369.0 mL,平均249.1 mL;残余尿0~60 mL,平均24.4 mL,无患者需要间歇清洁导尿。尿失禁评估显示87.5%、12.5%和0的患者在白天被评为良好、满意和不满意,62.5%、25.0%和12.5%的患者在夜间被评为良好、满意和不满意。中位随访16.8(10~3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生殖器官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相比经典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可能获得更好的排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女性 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 保留生殖器官 全腔内原位回肠新膀胱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昊 王文帝 +6 位作者 方昌华 赵康康 陈天一 张成伟 张士伟 郭宏骞 张古田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5-272,共8页
目的:评估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UD)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RARC+UD的2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评估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体内或体外尿流改道(UD)术后的肾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RARC+UD的2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4±9.4)岁,原位新膀胱84例,回肠膀胱182例。通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患者术后长期肾功能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尿流改道过程中肠管处理的手术入路不同,将266例患者分为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79例)和体内尿流改道(ICUD)组(187例)。ECUD组与ICUD组的平均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ICUD组平均手术估计失血量[(303.5±116.5)ml]少于ECUD组[(379.8±23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ECUD组术后第1、2、3年的平均eGFR分别为(92.3±26.5)、(90.4±26.5)、(88.1±28.3)ml/(min·1.73m^(2)),ICUD组分别为(98.9±23.3)、(97.3±23.3)、(95.7±23.5)ml/(min·1.73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0.034、0.037)。随访期内共有112例(42.1%,112/266)患者出现长期肾功能损伤,其中12例(4.5%,12/266)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KD)3B期及以上,ECUD组9例(11.4%)、ICUD组3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长期肾功能损伤将患者分为肾损伤组和未发生肾损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7)、手术入路(P<0.001)、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P<0.001)、病理分期T3期及以上(P<0.001)、术后肾积水(P=0.006)、估计出血量(P=0.007)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手术入路(OR=0.24,95%CI:0.12~0.46,P<0.001)、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OR=4.37,95%CI:1.32~14.45,P=0.016)、病理分期T3期及以上(OR=6.21,95%CI:3.20~12.07,P<0.001)为术后发生长期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期内共30例(11.3%)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培民 肖磊 +2 位作者 陈佳 曾铭强 肖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767-2774,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术(robotic 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与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手术效果的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术(robotic 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与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手术效果的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所有已发表有关RARC和LRC疗效对比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20年05月31日。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有病例数1244例,RARC组690例,LRC组554例。结果显示:与LRC相比,RARC在手术时间(P=0.55)、术后进食时间(P=0.43)、淋巴结阳性检出率(P=0.28)、手术切缘阳性率(P=0.33)、术后复发率(P=0.53)、总体生存率(P=0.43)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术中出血量(P=0.002)、输血率(P=0.005)、术后住院时间(P=0.004)、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P=0.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0001)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普通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RARC和LRC肿瘤控制结果相似。但由于纳入的研究仅有1项为随机对照研究,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 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国产康多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膀胱癌根治术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亦巍 应沂岑 +7 位作者 李志华 樊书菠 杨昆霖 李新飞 张萌 周利群 郝瀚 李学松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80-83,共4页
使用国产康多KD-SR-01型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回肠通道术1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机器人系统对接时间3 min 44 s,总手术时间314 min,出血量100 ml,未见术后并发... 使用国产康多KD-SR-01型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回肠通道术1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机器人系统对接时间3 min 44 s,总手术时间314 min,出血量100 ml,未见术后并发症。国产康多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未来有待更多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在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龙 邵兵 +1 位作者 杨力敏 季敏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5例)与肠外营养组(PN组,17例)。观察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5例)与肠外营养组(PN组,17例)。观察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N组术后排气时间为(51.8±21.3)h,短于PN组的(72.1±17.2)h;EN组总住院时间为(13.2±2.9)d,短于PN组的(17.9±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手术并发症尿瘘、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6.7%(1/15),低于PN组的23.5%(4/17)、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0.0%(3/15)、40.0%(6/15)、20.0%(3/15),高于PN组的11.8%(2/17)、23.5%(4/17)、5.9%(1/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如严重肠梗阻、回肠吻合口瘘)发生,均不需二次手术。结论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全膀胱切除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丁华 赵美玲 +1 位作者 侯翠翠 王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建立病区延续护理团队,规范延续护理形式,细化延续护理内容。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泌尿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建立病区延续护理团队,规范延续护理形式,细化延续护理内容。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泌尿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出院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分别采用疾病知识调查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对其进行测评。结果患者出院时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欠佳,随着延续护理的持续,患者对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较出院时有提高;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远低于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二次入院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及医院的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 患者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和开放手术3种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9
作者 姜帅 许培榕 +3 位作者 项卓仪 王杭 孙立安 郭剑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单手术组开展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248例,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 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单手术组开展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248例,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87例、传统腹腔镜32例、开放手术129例。比较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输血率、入监护室率、术后红细胞下降值、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白蛋白下降值、术后肌酐升高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肠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4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手术方式。3组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病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白蛋白下降值方面均显著小于另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方面,机器人手术组也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传统腹腔镜组在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方面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在住院总费用方面机器人手术组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虽然机器人手术组发生率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回肠膀胱术 传统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普通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性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莉萍 王帅 +3 位作者 祁小龙 沃奇军 白宇晨 张大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与普通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对膀胱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的8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84例经膀胱镜...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与普通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对膀胱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的8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84例经膀胱镜活检或诊断性电切病理确诊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且后尿道及膀胱颈口活检未见肿瘤侵犯。术前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均≥21分。84例术前PSA均<4.0 ng/ml,直肠指检均正常,经直肠超声、MRI检查均未见前列腺结节,均排除前列腺癌可能。84例手术均由同一医疗团队施行。45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组),39例行普通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组)。RARC组45例,年龄53(50~67)岁;肿瘤临床分期为cT1期10例,cT2期21例,cT3期14例。LRC组39例,年龄56(52~65)岁;肿瘤临床分期为cT1期6例,cT2期23例,cT3期10例。RARC组与保护性功能有关的主要手术步骤:①探查腹腔脏器,显露盆腔,观察髂血管和输尿管,在输尿管髂血管交叉处旁开l^2 cm打开腹膜,沿髂外动静脉及闭孔神经周围行标准或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本研究遵循无明显可疑淋巴结转移者按标准范围切除两侧盆腔淋巴结,尽可能保护盆底的神经。②用机器人第3臂将膀胱提起,观察到隆起的精囊和输精管壶腹部后在该处打开腹膜,向两侧与已经打开的腹膜连通,沿输精管和精囊游离,交替提起输精管和精囊,打开狄氏筋膜,暴露前列腺后方。观察脐正中韧带,第3臂向下牵拉帮助暴露,打开腹膜至耻骨后,显露前列腺区。继续向下游离膀胱前间隙直到暴露盆筋膜和耻骨前列腺韧带。用Hem-o-1ok结扎两侧膀胱侧韧带并离断,于筋膜内层面切除膀胱前列腺,保留两侧血管神经束至前列腺尖部,暴露尿道,拔除导尿管后,于前列腺尖部用Hem-o-lok夹闭尿道并离断,创面彻底止血,取少量远端尿道组织送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性功能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完全腹内原位双U形回肠新膀胱术及术中手工恢复肠连续性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善闻 高逢彬 +8 位作者 沈周俊 彭晓琼 钟山 张敏光 熊祖泉 张小华 许天源 沈选凡 丁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7-691,共5页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原位双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可行性,总结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6月我院收治的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59 ~71岁(65.7±4.9)岁.患者术前行泌尿系CT...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原位双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可行性,总结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6月我院收治的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59 ~71岁(65.7±4.9)岁.患者术前行泌尿系CT、膀胱镜等检查,并通过膀胱肿瘤电切术明确病理诊断.4例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其中2例在机器人辅助下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肠道吻合,2例行机器人辅助下全手工肠道吻合.肠吻合后,将截取的回肠对系膜缘纵行剖开肠管,肠片左右U形排列,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内侧缘形成回肠新膀胱后壁,并与尿道吻合.输尿管中留置单J管,并行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再上下“U”形对折缝合成球形膀胱.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间79 ~ 117 min(93.2 ± 16.7)min;原位新膀胱重建时间163 ~251 min(214.2 ±38.5)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0 ~400 m1(304.5±100.2)ml.术后住院天数13 ~32 d(20.5 ±8.5)d.淋巴结清扫数目11 ~16个(13.7±2.6)个.术后病理检查示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第2~3天下地活动,第3~4天肠功能恢复.术后1个月拔除单J管,确定无漏尿后拔除引流管及尿管.1例出现淋巴瘘,予加强营养支持,术后15 d痊愈.4例日间尿控均满意,1例夜间有尿失禁,经规律练习盆底肌活动后,于术后2个月好转.无肾积水、肠瘘和漏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个月,4例肾功能均正常,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原位双U形回肠新膀胱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适合有丰富机器人手术经验的医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机器人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体内原位回肠新膀胱
原文传递
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腹腔镜围术期指标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孟锐 孙博 邹练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比较泌尿外科手术领域达芬奇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围术期指标。方法选择火箭军总医院泌尿外科2014-03至2018-01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40例手术患者(达芬奇组),另选择同期40例经普通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组),对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 目的比较泌尿外科手术领域达芬奇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围术期指标。方法选择火箭军总医院泌尿外科2014-03至2018-01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40例手术患者(达芬奇组),另选择同期40例经普通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组),对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达芬奇组术中出血量为(341. 35±52. 01) ml,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367. 78±50. 0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达芬奇组术后排气时间为(40. 71±8. 59) h,下床活动时间为(42. 97±11. 80) h,均早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达芬奇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下的手术能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 腹腔镜 肾癌根治术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前列腺癌根治术 膀胱癌根治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开放、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及Bricker回肠膀胱术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晓松 庄乾元 +5 位作者 胡志全 刘征 王志华 李凡 杨欢 WANG Shao-gang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手术下膀胱根治性切除+Bricker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资料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入组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Bricker回肠代膀胱术的1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开放手术... 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手术下膀胱根治性切除+Bricker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资料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入组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Bricker回肠代膀胱术的132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开放手术者69例,行腹腔镜手术者57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者6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3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和盆腔引流管拨管时间比较无差异。开放组手术时间[398(360,450)min]低于腹腔镜组[435(390,510)min](P=0.011),而机器人组手术时间[338(330,480)min]与开放组和腹腔镜组之间无差异。机器人组出血量[300(200,375)ml]低于腹腔镜组[700(400,1 200)ml](P=0.043)和开放组[1 200(800,2 000)ml](P<0.001),腹腔镜组出血量低于开放组(P=0.003)。机器人组术中所输红细胞量(0U)低于开放组[6(4,7.5)U](P=0.001),与腹腔镜组[2(0,4)U]无差异,而腹腔镜组术中输红细胞量低于开放组(P<0.001)。术中输血浆量3组总体存在差异(P=0.040),但两两比较无差异。机器人组术后住院时间[11(10,19.5)d]少于开放组[19(14,23)d](P=0.027),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15(13,20)d]与开放组及机器人组比较,均无差异。3组间肿瘤TNM分期、淋巴结阳性率及病理分级均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间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Clavien-Dindo评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3组并发症分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Bricker回肠膀胱术
下载PDF
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比较(附325例报告)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高臻 刘安伟 +6 位作者 董凯雁 张振声 侯建国 高旭 杨波 孙颖浩 许传亮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三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中心因膀胱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共计325例,男282例,女43例,中位年龄66岁,其中开... 目的:比较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三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中心因膀胱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共计325例,男282例,女43例,中位年龄66岁,其中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open radical cystectomy,ORC)226例(男194例,女32例),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61例(男54例,女7例),机器人手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38例(男34例,女4例),收集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体质指数(BMI值)、ASA评分、既往手术史、肿瘤分期和分级、膀胱切除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天数、二次手术率、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比较各组手术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差异。结果:3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腔镜手术均未中转开放。三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组成、BMI、ASA评分、既往手术史、肿瘤分期及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C、LRC及RARC的膀胱切除时间分别为(173.4±64.1)min、(224.7±82.5)min、(243.7±96.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F=14.8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6.2±390.1)ml、(377.1±249.3)ml、(333.9±189.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10.735);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3.9%、1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F=12.53);术后住院天数为(13.7±8.71)d、(10.08±4.92)d、(8.40±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5)。3例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例ORC,1例LRC)、2例因切口感染裂开(均为ORC)均行二次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2%、21.3%、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0.05,F=1.132),ORC与微创手术(RARC及ORC)相比,Clavien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围术期因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心脏基础疾病死亡3例,均为ORC患者。结论:虽然膀胱切除时间较长,但与ORC相比,LRC及RA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开放手术 腹腔镜术 机器人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月 李乔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膀胱肿瘤患者(8例...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膀胱肿瘤患者(8例)的关于手术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前访视、术前用物准备、手术设备布局管理、术中体位管理、术中洗手配合、术中体温管理及耗材管理等情况。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时间为361(325~410)min,术中出血量为110~230ml,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9~13d,均顺利出院。结论:完善的手术配合流程、合理的机器设备布局、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确保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顺利进行,促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腹腔镜技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技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小平 黄新冕 王呈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571-575,共5页
机器人辅助的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手术操作精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外科医生接受并被推广。但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方式是否真的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仍存在争议。本文回顾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发展历史,探讨其在膀胱癌治疗... 机器人辅助的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手术操作精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外科医生接受并被推广。但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方式是否真的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仍存在争议。本文回顾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发展历史,探讨其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技术 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预后风险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尚训 赵子涵 +7 位作者 张士伟 张古田 孙逸凡 陈伟 李笑弓 甘卫东 杨荣 郭宏骞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后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4例行RAR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男193例,女31例。平均年龄68(36~92)岁。7例(3.1%)接受新辅助化疗。125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后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4例行RAR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男193例,女31例。平均年龄68(36~92)岁。7例(3.1%)接受新辅助化疗。125例(55.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平均体质指数23.4(15.4~35.5)kg/m2。所有患者均行RARC。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率(RF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RARC患者生存结局与围手术期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24例手术,中位手术时间380(160~670)min。中位术中估计失血量为350(100~1900)ml,72例(32.1%)术中输血。术后T分期分别为≤T1期82例,T2期64例,T3期57例,T4期21例。淋巴结转移49例(21.9%),手术切缘阳性12例(5.4%),伴淋巴脉管侵犯(LVI)82例(36.6%)。术后辅助化疗41例(18.3%)。中位随访时间24(11~60)个月。5年累积OS、RFS和CSS分别为57.15%、48.84%和59.6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HR=5.764,95%CI 1.926~17.249,P=0.002;HR=4.086,95%CI 1.611~10.364,P=0.003;HR=9.391,95%CI 2.118~41.637,P=0.003)、N分期(HR=6.446,95%CI 3.438~12.087,P<0.001;HR=5.661,95%CI 3.086~10.385,P<0.001;HR=5.980,95%CI 2.982~11.992,P<0.001)、LVI(HR=3.319,95%CI 2.008~5.486,P<0.001;HR=2.894,95%CI 1.782~4.701,P<0.001;HR=3.471,95%CI 2.017~5.974,P<0.001)、ASA评分(HR=2.888,95%CI 1.619~5.150,P<0.001;HR=1.765,95%CI 1.060~2.940,P=0.029;HR=2.612,95%CI 1.424~4.792,P=0.002)、体质指数(HR=0.886,95%CI 0.819~0.957,P=0.002;HR=0.885,95%CI 0.819~0.955,P=0.002;HR=0.862,95%CI 0.792~0.938,P=0.001)、年龄(HR=1.580,95%CI 1.250~1.997,P<0.001;HR=1.362,95%CI 1.088~1.705,P=0.007;HR=1.530,95%CI 1.190~1.968,P=0.001)和术中输血(HR=1.899,95%CI 1.160~3.108,P=0.011;HR=2.218,95%CI 1.371~3.587,P=0.001;HR=2.227,95%CI 1.312~3.782,P=0.003)是OS、RFS和CSS的显著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HR=4.506,95%CI 1.433~14.175,P=0.01;HR=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膀胱切除术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帅 郑玮 +3 位作者 祁小龙 刘锋 毛祖杰 张大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采用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其中采...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采用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其中采用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82例,采用全腔内尿流改道(ICUD组)122例。ECUD组男67例(81.7%),女15例(18.3%);中位年龄70(61,76)岁;有吸烟史35例(43.2%);既往有高血压病31例(37.5%),糖尿病17例(21.3%),心脏病13例(15.7%),腹部手术史15例(17.8%);中位体质指数(BMI)为26.1(24.3,28.5)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67例(81.7%),≥3分15例(18.3%);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18.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7例(81.7%);接受新辅助化疗16例(19.5%)。ICUD组男95例(77.9%),女27例(22.1%);中位年龄68(62,75)岁;有吸烟史58例(47.3%);既往有高血压病40例(32.6%),糖尿病33例(22.8%),心脏病28例(26.7%),腹部手术史17例(14.2%);中位BMI 25.6(23.4,27.8)kg/m^(2);ASA评分≤2分105例(86.1%),≥3分17例(13.9%);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9例(24.9%),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3例(75.1%);接受新辅助化疗22例(18.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D组回肠膀胱制作及输尿管种植方法:距回盲部15 cm处用切割闭合器截取约15 cm回肠制备回肠膀胱通道并恢复回肠的连续性;将取好的回肠膀胱近心端封闭,将双侧输尿管间距3 cm分别种植在回肠膀胱通道上;双侧输尿管内均置入F6单J管引流尿液。ECUD组方法:取脐下5 cm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回盲部,将回肠末段提出体外,距盲肠15 cm处切开肠系膜,结扎血管至动脉弓,于回肠上做一小切口;自断端向上15 cm处同法处理肠系膜、肠管;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截取所需肠段并恢复延续性,冲洗游离肠段,将双侧输尿管置入单J管并与游离肠管吻合,间距3 c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原文传递
全程化延续性护理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腹壁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和造口并发症的影响
19
作者 原晓婷 王李倩 +1 位作者 弥长虹 程蕊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260-1265,共6页
目的:探讨全程化延续性护理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联合腹壁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9月行RARC联合腹壁造口的152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76... 目的:探讨全程化延续性护理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联合腹壁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9月行RARC联合腹壁造口的152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76例)和研究组(行全程化延续性护理干预,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质量和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SUPPH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中的总体健康、功能评分升高,症状、特异性评分降低,且研究组总体健康、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特异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周围皮炎发生率及造口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全程化延续性护理应用于RARC联合腹壁造口患者,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化延续性护理 机器人辅助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腹壁造口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造口并发症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配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娣 林琦 宋菲菲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964-969,共6页
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管理配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患者术后镇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行RARC的70例患者进行分析,简单... 目的:探究多模式镇痛管理配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患者术后镇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行RARC的70例患者进行分析,简单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接受ERAS护理配合多模式镇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运动步数及康复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恢复室留置时间明显更短,术后48 h、72 h静态、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更低,术后1~3 d运动步数更高,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管理配合ERAS护理可降低RARC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康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 机器人辅助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