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建有 杨雪峰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9-62,共4页
根据城市道路中人、车冲突的状况 ,基于交通流理论研究了一套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 ,作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依据和准则 ,并利用该指标对西安市道路一些平面交叉口处安全度作了实例分析 ,安全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平面交叉口 交通安全 交通冲突 评价
下载PDF
考虑应变软化的巷道交叉段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曹日红 曹平 +1 位作者 张科 林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60-1765,1821,共7页
在两巷道的交叉段两支承压力区和顶板卸载区会发生相互叠加,因此,相对于巷道其他部位来说交叉段的围岩扰动范围会扩大,且导致变形加剧和原有支撑应力增加等不利于巷道稳定的情形出现。为分析地下采场巷道交叉段的稳定性,利用有限元数值... 在两巷道的交叉段两支承压力区和顶板卸载区会发生相互叠加,因此,相对于巷道其他部位来说交叉段的围岩扰动范围会扩大,且导致变形加剧和原有支撑应力增加等不利于巷道稳定的情形出现。为分析地下采场巷道交叉段的稳定性,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并考虑岩土体的应变软化特性,对5种具有代表性的交叉情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巷道交叉使得交叉几何中心附近的围岩变形进一步增加,不同的交叉角度对巷道交叉段的变形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交叉角度越小,主巷(巷道1)锐角侧的变形越大,而且由于交叉角度的不同也使得交叉段主巷的顶板最大沉降区向锐角侧呈不同程度的偏移,交叉角度越小,偏移越为明显。从结果可以得出巷道2的变形同样也受到交叉角度的影响,从距离交叉中心4远的地方开始,交叉角度越小,巷道2的变形越大。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设计和支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巷道 应变软化 交叉角度 沉降 稳定性
下载PDF
巷道交岔点的数值模拟分析与支护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成 张农 +1 位作者 李桂臣 陈金宇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388,共5页
为了解决巷道交岔点处的围岩松散破碎引起的应力分布复杂难以支护的问题,本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交岔点处加固补强前后的应力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加固补强后重新胶结破碎的围岩强度得到了提高,已能承载部分上覆... 为了解决巷道交岔点处的围岩松散破碎引起的应力分布复杂难以支护的问题,本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交岔点处加固补强前后的应力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加固补强后重新胶结破碎的围岩强度得到了提高,已能承载部分上覆岩层的重量,能有效的阻止应力集中区向围岩深部转移,防止了塑性区的进一步扩大.据此制定了对巷道交岔点处破碎围岩采取浅孔与深孔超前预注浆进行加固,提高围岩强度,进一步安装顶板三维锚索和帮部预应力桁架补强支护的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加固补强的支护参数,实践中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护方式在类似复杂条件下的巷道交岔点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岔点 数值模拟 应力分布 三维锚索 预应力桁架
下载PDF
极软岩巷道交岔点钢管混凝土支架结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何晓升 刘珂铭 +1 位作者 张磊 郭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40-2048,共9页
为解决极软岩巷道交岔点支护问题,结合钢管混凝土支架和极软岩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支架控制极软岩巷道变形的机理。对查干淖尔一号井井底车场中3个极软岩巷道交岔点支护问题采用了工程类比法进行分析,结果认为:若能充... 为解决极软岩巷道交岔点支护问题,结合钢管混凝土支架和极软岩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支架控制极软岩巷道变形的机理。对查干淖尔一号井井底车场中3个极软岩巷道交岔点支护问题采用了工程类比法进行分析,结果认为:若能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的结构优势,采用"194 mm×10 mm钢管混凝土支架+钢筋网+400 mm厚混凝土喷层"的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3个极软岩巷道交岔点的围岩变形。因此,设计了适用于极软岩巷道交岔点的钢管混凝土支架结构形式:极软岩巷道交叉点钢管混凝土支架,采用由支撑架和"C"形异形支架组成的组合结构。提出了查干淖尔煤矿井底车场3个交岔点的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支护试验。现场支护试验证明:巷道交岔点支护2 a后,收敛量小于100 mm,巷道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软岩 巷道交岔点 钢管混凝土支架 结构设计
下载PDF
主应力对巷道交岔点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维生 韩立军 +2 位作者 赵周能 孟庆彬 刘海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2-1760,共9页
为研究主应力对交岔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某矿为工程背景,建立5组交岔点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交岔点开挖前的扰动应力场偏转规律,并引入点安全系数法研究了主应力和交岔角度对交岔点围岩位移场、扰动破碎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 为研究主应力对交岔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某矿为工程背景,建立5组交岔点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交岔点开挖前的扰动应力场偏转规律,并引入点安全系数法研究了主应力和交岔角度对交岔点围岩位移场、扰动破碎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交岔点开挖之前,交岔点附近围岩的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偏转后的应力场类型由σh型变为σv型,交岔点开挖过程中围岩受σv型应力场影响;交岔角(α≤90°)越大,交岔点越稳定;交岔角度相同时,新掘巷道轴向较靠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交岔点更稳定。交岔点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岔巷道 围岩稳定性 交岔角度 点安全系数
下载PDF
深井交岔点围岩流变扰动效应及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军 黄万朋 +1 位作者 左建平 田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1-472,共12页
为解决深井软岩巷道交岔点支护难题,以华丰煤矿-1100中央泵房与内外水仓联络通道交岔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岩石参数测试、流变扰动试验及理论分析方法,揭示围岩流变扰动效应是交岔点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由此提出钢管混凝土支护技... 为解决深井软岩巷道交岔点支护难题,以华丰煤矿-1100中央泵房与内外水仓联络通道交岔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岩石参数测试、流变扰动试验及理论分析方法,揭示围岩流变扰动效应是交岔点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由此提出钢管混凝土支护技术,并设计基于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的交岔点返修支护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理论计算和二次流变扰动试验,验证组合支架承载力基本满足动压扰动作用下的围岩稳定需求。依据工程实践优化,使交岔点基于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的复合支护方案应用5 a来持续稳定,支架虽缓慢变形但交岔点整体稳定。研究表明千米深井交岔点变形机制复杂,支护体在流变扰动作用下极易破坏;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结构合理,承载力大,抗流变扰动能力高,结合壁后卸压技术在千米深井巷道交岔点支护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可为其他类似支护研究提供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千米深井巷道 巷道交岔点 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架 流变扰动效应
原文传递
鹤煤五矿深部车场工程耦合支护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齐干 李占金 郭志飚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3-559,共7页
为解决鹤煤五矿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以该矿三水平延深车场工程为例,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了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特性,评价了深部工程难度.根据软岩工程力学理论确定了巷道围岩... 为解决鹤煤五矿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以该矿三水平延深车场工程为例,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了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特性,评价了深部工程难度.根据软岩工程力学理论确定了巷道围岩类型为HJS(高应力-节理化-膨胀性)复合型软岩,具有ⅠABⅡABDⅢAE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分析了控制对策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耦合支护形式、支护参数及合理的施工过程.现场施工效果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锚喷网索+底角注浆锚杆+柔层单桁架耦合支护形式可有效控制鹤煤五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大变形,确保巷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车场工程 交岔点 变形力学机制 数值模拟 耦合支护
原文传递
巷道交岔点合理支护参数正交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保华 陆庭侃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z1期1195-1198,1211,共5页
为了寻求交岔点巷道合理的支护参数,基于正交设计试验,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不同围岩强度下交岔点巷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表明:巷道交岔点应选取在侧压系数小于1的围岩内;围... 为了寻求交岔点巷道合理的支护参数,基于正交设计试验,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不同围岩强度下交岔点巷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表明:巷道交岔点应选取在侧压系数小于1的围岩内;围岩强度较低时,巷道支护参数的变化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锚杆支护可有效改善交岔点的稳定性,锚索在巷道围岩变形大且塑性区厚度小于锚索长度时支护效果才会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岔点 支护参数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井嵌套式变截面巷道交岔点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武毅艺 谢生荣 张玉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720-729,共10页
深部矿井中,保持具有长服务年限的开拓巷道围岩稳定性十分重要,而井底车场中常存在两交岔点近距离连接使用的情形,在深部软岩环境下易出现大变形、支护失效等问题。以某煤矿嵌套式变截面巷道交岔点组围岩控制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 深部矿井中,保持具有长服务年限的开拓巷道围岩稳定性十分重要,而井底车场中常存在两交岔点近距离连接使用的情形,在深部软岩环境下易出现大变形、支护失效等问题。以某煤矿嵌套式变截面巷道交岔点组围岩控制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地质勘查明晰了其具有3.9 m近距离嵌套式连接结构、变截面和大断面的属性及大范围穿层的特性,分析了在深部流变围岩下原支护方案失效的原因。为此进行精细化数值建模分析,得到主巷在三角岩柱侧的应力沿轴向存在“降低—叠加—恢复”的应力分区,两巷交叉角度越小,区域在轴向的距离越长,支承压力峰值及范围越大;变截面段随着截面的逐渐增大,围岩应力集中范围在横向与竖向均增大;塑性区在连接段发生多重叠加,宽度增加两倍以上,同时存在明显的穿层不连续状况,其范围在变截面巷道段及连接段急剧扩大。由此提出以中空注浆锚索为主的分段锚注强化控制方案,并经现场窥视与监测,加强支护有效保障了深井交岔点组围岩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式 变截面 巷道交岔点 穿层巷道 精细化建模 锚注支护
下载PDF
零截尾负二项模型在交叉口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英 袁华智 +1 位作者 黄中祥 王磊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6-154,共9页
事故预测模型是广泛采用的交通安全定量分析方法,但往往要求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相对不健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仅有发生事故路段或者交叉口的相关属性特征(即零... 事故预测模型是广泛采用的交通安全定量分析方法,但往往要求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相对不健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仅有发生事故路段或者交叉口的相关属性特征(即零截尾数据)。为此,为确保基础数据不全的情况下交叉口事故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零截尾的广义负二项回归模型;采集了246个非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与事故数据,采用传统负二项模型和新提出的零截尾负二项模型对全数据和零截尾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针对截尾数据的分析中,零截尾负二项模型明显优于传统负二项模型,并且零截尾负二项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与基于全数据的负二项基准模型的估计值非常接近;在所有模型中,交叉口的主路交通量和支路交通量与交叉口的安全性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关联。此外,同等条件下,十字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高于T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利用传统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截尾数据得到的事故预测模型与使用全数据的基准模型有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可靠;采用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参数结果与基准模型基本一致,截尾模型的置信区间包含基准模型相应的参数估计值。当受条件所限无法获取全部数据时,可以考虑使用零截尾负二项模型进行安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事故预测模型 零截尾负二项模型 公路平面交叉口
原文传递
大断面T型巷道交岔点围岩失稳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珊 马晓丽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64,共4页
为解决T型巷道交岔点跨度大、围岩控制困难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研究T型巷道交岔点围岩破坏特征、控制机理和控制效果。研究发现:巷道交叉三角区域是最易失稳区,破坏形式有顶板冒落和弯曲下沉,影响因素... 为解决T型巷道交岔点跨度大、围岩控制困难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研究T型巷道交岔点围岩破坏特征、控制机理和控制效果。研究发现:巷道交叉三角区域是最易失稳区,破坏形式有顶板冒落和弯曲下沉,影响因素有巷道断面、岩体强度、交叉角度和埋深等;基于加强两巷相交初期三角区域支护原则,提出T型巷道交岔点主巷、支巷和三角区锚网索加强支护技术和参数;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锚网索加强支护后,围岩应力值和应力集中程度都明显缓和,巷道位移在可控范围之内,受力环境明显改善,支护形式和参数选择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巷道 交岔点巷道 失稳特征 数值模拟 围岩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接入管理技术的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黎 郑长江 陆键 《公路工程》 2009年第1期94-97,107,共5页
平面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的集中发生地,如能有效改善平交路口的交通安全性,即可有效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分析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现状,针对所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确定影响平交路口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结合道路特征和发展趋势,并运... 平面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的集中发生地,如能有效改善平交路口的交通安全性,即可有效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分析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现状,针对所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确定影响平交路口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结合道路特征和发展趋势,并运用先进的接入管理技术,提出了改善平面交叉路口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的交通安全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 平面交叉口 交通安全设计
下载PDF
高精度道路交叉口流量分配算法及与SWMM集成
13
作者 邵知宇 王菲 +2 位作者 李霜 龚华凤 柴宏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6,共7页
高重现期降雨情景下,城市道路作为地表行泄通道联合雨水管道快速排放暴雨径流,可大幅度提高城市内涝防治水平,但存在着排涝流量在道路交叉口下游难以精确界定的问题。SWMM是目前最常用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但由于其为一维模型,无法模拟... 高重现期降雨情景下,城市道路作为地表行泄通道联合雨水管道快速排放暴雨径流,可大幅度提高城市内涝防治水平,但存在着排涝流量在道路交叉口下游难以精确界定的问题。SWMM是目前最常用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但由于其为一维模型,无法模拟道路交叉口处的复杂流动特征,故在计算交叉口的流量分配方面存在较大误差。为此以山地和丘陵城市一进两出T型道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在高重现期降雨条件下,通过综合考虑质量、动量以及能量三大守恒,建立交叉口流量分配计算的非线性控制方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构建了关于道路交叉口的高精度流量分配算法。在此基础上,获取交叉口流量分配曲线,再据此定义SWMM中出水口属性,从而实现算法与SWMM的集成。从与SWMM现有的两种计算交叉口流量分配方法的模拟结果对比可以看出,该集成算法的计算精度显著优于SWMM普通节点和堰流分流方法,与前人的实验结果最为接近。其中,该流量分配算法的计算结果与Mizumura经验公式法的误差≤6.7%,与Kesserwani二维数值模型法的误差≤4.6%,计算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道路排水 SWMM 交叉口 流量分配
原文传递
深部多形式应用交岔点围岩失稳机理及能量演化研究
14
作者 武毅艺 何满潮 +2 位作者 李辉 高玉兵 谢生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90-911,共22页
随着采矿进入深部地层,具有长服务年限的各类巷道交岔点围岩发生强烈破坏,需要明晰深部环境下交岔点围岩失效机理,以针对性地指导修复和补强作业。通过对多地矿井交岔点维护情况的调研,全面总结了连接型、交岔型、分岔型和旋岔型(环三角... 随着采矿进入深部地层,具有长服务年限的各类巷道交岔点围岩发生强烈破坏,需要明晰深部环境下交岔点围岩失效机理,以针对性地指导修复和补强作业。通过对多地矿井交岔点维护情况的调研,全面总结了连接型、交岔型、分岔型和旋岔型(环三角柱)四类16种交岔点类型,提出了三类交岔点的典型应用形式:单一大型交岔点、嵌套式两交岔点组和环三角岩柱式交岔点群。将现场交岔点的破坏情况分为围岩局部破坏、三角岩柱破坏和整体性破坏的三种级别,从灾害的诱因和来源上,提出了外部环境因素、自身结构属性和人为设计隐患的三类13种致灾因素,并详述了各种致灾因素的致灾路径。建立了三类典型应用形式下交岔点的精细化模型,对数值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引入了畸变能密度指标进行围岩的能量分析。研究表明,交岔点围岩的畸变能峰值在三角区岩柱内,增高系数在2.5左右。最大断面处围岩畸变能同样发生积聚,增高系数在1.5左右。因此,提出了交岔点的修复需以强化三角岩柱和大断面处围岩为重点,并对深井交岔点的修复提出了以三角岩柱和大断面段补强为主的针对性方案。本研究为深部交岔点的破坏因素分析、数值模拟指标引入和修复支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交岔点 围岩失稳 应用形式 精细化模型 畸变能密度
下载PDF
巷道交叉对矿井通风影响的数值分析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东升 陈萌萌 +1 位作者 白长江 汤红枪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2,27,共5页
为研究巷道交叉对矿井通风系统局部通风阻力的影响,以城郊煤矿巷道通风情况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交叉巷道汇流与分流、锐角与钝角对通风阻力损失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汇流比分流的阻力损失要小,锐... 为研究巷道交叉对矿井通风系统局部通风阻力的影响,以城郊煤矿巷道通风情况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交叉巷道汇流与分流、锐角与钝角对通风阻力损失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汇流比分流的阻力损失要小,锐角汇流比钝角汇流的阻力损失要小。因此,设计巷道时应尽量减少分流及钝角汇流,避免巷道交叉时出现风流急转情况,从而降低局部通风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交叉 局部阻力 矿井通风 数值分析 实验验证
下载PDF
Failure analysi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intersections of large‑scale variable cross‑section roadways in deep soft rock 被引量:4
16
作者 Shengrong Xie Yiyi Wu +3 位作者 Dongdong Chen Ruipeng Liu Xintao Han Qiucheng Y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4-146,共23页
In deep underground mining,achieving stable support for roadways along with long service life is critical and the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t such depths frequently presents a major challenge.Owing to the coupli... In deep underground mining,achieving stable support for roadways along with long service life is critical and the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t such depths frequently presents a major challenge.Owing to the coupling 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deep high stress,adjacent faults,cross-layer design,weak lithology,broken surrounding rock,variable cross-sections,wide sections up to 9.9 m,and clusters of nearby chambers,there was severe deformation and breakdown in the No.10 intersection of the roadway of large-scale variable cross-section at the−760 m level in a coal mine.As there are insufcient examples in engineering methods pertaining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escribed above,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was oversimplifed and support theory underdeveloped;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an efective support system for the stability and sustenance of deep roadways.In this study,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oadway through feld observations,borehole-scoping,and ground stress testing is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the FLAC 3D variable cross-section crossing roadway model.This model is combined with the strain softening constitutive(surrounding rock)and Mohr–Coulomb constitutive(other deep rock formations)models to construct a compression arch mechanical model for deep soft rock,based on the quadratic parabolic Mohr criterion.An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of bolting and grouting that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high-strength hollow grouting cable bolt equipped with modifed cement grouting materials and a high-elongation cable bolt is developed by analyzing the strengthening propertie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before and after bolting,based on the Heok-Brown criterion.As a result of on-site practice,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1)The plastic zone of the roof of the cross roadway is approximately 6 m deep in this environment,the tectonic stress is nearly 30 MPa,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severely fractured.(2)The deformation of the roadway progressively inc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oft rock Variable cross-section roadway intersection Bolting-grouting integration New grouting material
下载PDF
注浆对深部井巷交错区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纪洪广 权道路 +3 位作者 苏晓波 付桢 陈东升 魏玉海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936,共8页
深竖井井筒连接硐室群围岩稳定性差,工作面预注浆使其支护结构受力愈加复杂。通过测力锚杆、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对皮带道平巷预注浆期间马头门支护结构及与马头门相连的井壁进行应力、应变现场监测,获得垂深达1418.1 m的新城金矿新主井... 深竖井井筒连接硐室群围岩稳定性差,工作面预注浆使其支护结构受力愈加复杂。通过测力锚杆、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对皮带道平巷预注浆期间马头门支护结构及与马头门相连的井壁进行应力、应变现场监测,获得垂深达1418.1 m的新城金矿新主井深部井巷交错地带支护结构在预注浆条件下的受力、变形发展规律,并对注浆期间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测力锚杆监测结果显示,深部地层皮带道平巷注浆期间,马头门支护结构受力处在波动状态,与马头门相连的井壁受力可分为3个阶段:稳定阶段、波动阶段和再稳定阶段。应变监测结果显示,支护结构交错连接处在注浆期间呈现拉剪破坏趋势,此位置是注浆期间的“薄弱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注浆使得混凝土支护结构受力不均,局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马头门支护结构3号测点最大拉应力为4.2 MPa,支护结构交错连接处(4号测点)最大拉应力为8 MPa,建议采用掺入仿钢纤维的C40混凝土以满足注浆期间井壁支护需求。无论是马头门,还是与马头门相连的井壁,都出现了受力“陡增”现象,2个注浆孔同时注浆是井壁受力“陡增”的主要原因。监测分析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井筒支护设计优化提供参考,指导深竖井井筒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竖井 井巷交错区 预注浆 支护结构受力 现场监测
原文传递
平定窑煤矿新掘巷道与老巷交汇类型及控制技术研究
18
作者 孙利辉 王宗泽 +4 位作者 纪权财 侯玮 范宇 龙亚鑫 姜志新 《建井技术》 2023年第5期60-67,共8页
为解决巷道掘进过程中揭露未知老巷存在的顶板控制难题,以平定窑煤矿为工程背景,总结归纳出新老巷道交汇的8种形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交汇形式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基于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提出了巷道交汇处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交汇区... 为解决巷道掘进过程中揭露未知老巷存在的顶板控制难题,以平定窑煤矿为工程背景,总结归纳出新老巷道交汇的8种形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交汇形式巷道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基于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提出了巷道交汇处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交汇区域悬顶面积越大、形状越不规则,顶板塑性区范围越大,顶底板移近量也越大,应力分布越复杂;顶板围岩松动压力值在0.22~0.36MPa之间,其中新老巷道平行交汇时顶板围岩松动压力值最大;提出以锚网索主动控制为主、巷内木垛支护为辅及料石墙隔离老巷废弃空间的巷道控制技术,较好地保障了交汇处巷道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掘巷道 老巷 交汇类型 顶板载荷 顶板支护
下载PDF
新掘主运大巷小倾角贯穿主运斜井综合掘进与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伯达 李文亮 +2 位作者 付文刚 赵维生 冯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7-62,共6页
针对新掘主运大巷与主运斜井的立面交叉贯通工程特点,结合穿越地层煤岩的物理力学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开挖过程对交岔点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扰动效应及交岔点围岩位移与松动范围演化规律,提出了合理的超前预加固技术;针对开挖过程... 针对新掘主运大巷与主运斜井的立面交叉贯通工程特点,结合穿越地层煤岩的物理力学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开挖过程对交岔点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扰动效应及交岔点围岩位移与松动范围演化规律,提出了合理的超前预加固技术;针对开挖过程中巷道围岩区域性迭加效应,对交岔点大巷划分不同区段,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支护技术,将锚网索喷与型钢支架动态叠加在一起。现场工业试验表明,采用该联合支护方案后交岔点各段围岩变形量较小,有效地控制了煤矿大断面交岔点围岩大变形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巷道 巷道支护 巷道交岔点 支护技术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巷道交岔点附近围岩应力状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时松 刘长武 +1 位作者 张钊 陈康亮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10期221-224,共4页
为研究两条巷道交叉角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NSYS软件对两条巷道分别以30°、60°和90°相交为例进行模拟,分析了两条巷道交岔点附近的围岩受力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两条巷道交叉角度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愈发明显;交... 为研究两条巷道交叉角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NSYS软件对两条巷道分别以30°、60°和90°相交为例进行模拟,分析了两条巷道交岔点附近的围岩受力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两条巷道交叉角度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愈发明显;交岔点锐角区和巷道断面的4个拐角处都有不同程度的应力增加现象,围岩稳定性变差。因此,在巷道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大角度相交,避免锐角区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交岔点 围岩稳定性 夹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