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35
1
作者 康红普 王金华 林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09-1814,共6页
介绍了煤矿巷道支护类型,分析了巷道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目前主要的巷道支护理论进行了评价。着重介绍了锚杆支护成套技术,包括地质力学测试、锚杆支护设计、支护材料、施工机具与工艺、工程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特殊地质条件... 介绍了煤矿巷道支护类型,分析了巷道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目前主要的巷道支护理论进行了评价。着重介绍了锚杆支护成套技术,包括地质力学测试、锚杆支护设计、支护材料、施工机具与工艺、工程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特殊地质条件支护技术等。通过极软岩巷道与深部沿空留巷实例分析,介绍了锚杆支护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锚杆支护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巷道首选的、安全高效的主要支护方式,显著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快速推进,促进了煤炭产量的大幅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巷道支护 锚杆支护 成套技术
下载PDF
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62
2
作者 赵学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0,共10页
介绍了我国煤矿巷道高效掘进与支护技术的现状,针对不同煤、岩类型的巷道掘进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我国煤矿主要掘进设备与国外技术存在的差距,指出了煤矿巷道高效掘进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煤矿巷道 高效掘进 设备技术 锚杆支护
下载PDF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64
3
作者 侯朝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0-978,共9页
针对深部煤炭赋存条件复杂、巷道矿压显现日趋激烈,相当一部分巷道布置在岩石松软、变形剧烈的岩体、煤体或半煤岩体中,深部巷道"失稳"普遍存在的突出难点进行研究.文中阐述了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两个突出难点:底鼓和蠕变,针... 针对深部煤炭赋存条件复杂、巷道矿压显现日趋激烈,相当一部分巷道布置在岩石松软、变形剧烈的岩体、煤体或半煤岩体中,深部巷道"失稳"普遍存在的突出难点进行研究.文中阐述了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两个突出难点:底鼓和蠕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通过加固底板和巷道帮角控制底鼓,采用合理的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来实现巷道的长期稳定.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深部巷道底鼓的"两点三区"变形特征,底板锚杆、注浆孔深度应深入底板岩层"零位移点"以下,配合帮角加固有效控制深部巷道底鼓;采用合理的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保证锚固端提供的径向应力大于巷道蠕变所需的径向应力,使巷道变形速度维持在0.02mm/d左右,保持了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保证深部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围岩 底鼓 蠕变 支护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深井软岩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护结构性能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148
4
作者 高延法 王波 +4 位作者 王军 李冰 邢飞 王宗纲 金同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604-2609,共6页
深井软岩及动压巷道支护难度大,传统的支护方式已难以满足需要。为此研发钢管混凝土支架,在实验室测试支架的力学性能,试验支架采用φ140mm×4.5mm钢管和C40混凝土,由4段构成,接头采用套管连接。在侧向约束、纵向点载荷加压条件下,... 深井软岩及动压巷道支护难度大,传统的支护方式已难以满足需要。为此研发钢管混凝土支架,在实验室测试支架的力学性能,试验支架采用φ140mm×4.5mm钢管和C40混凝土,由4段构成,接头采用套管连接。在侧向约束、纵向点载荷加压条件下,试验支架的极限承载力为1504.1kN,纵向极限压缩变形为82.65mm,破坏方式为钢管材料屈服破坏。与U型钢支架相比,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反力大、性价比优越。钢管混凝土支架在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应用效果良好,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钢管混凝土支架 支架力学性能试验 深井软岩巷道 巷道支护
下载PDF
高应力软岩巷道耦合支护研究 被引量:123
5
作者 柏建彪 王襄禹 姚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1-425,共5页
为了研究确定高应力软岩巷道二次支护时间和支护强度,以焦煤集团古汉山矿西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加中的指数蠕变模型,研究分析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二次支护时间及支护强度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确定高应力软岩巷道二次支护时间和支护强度,以焦煤集团古汉山矿西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加中的指数蠕变模型,研究分析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二次支护时间及支护强度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指数蠕变模型得到的围岩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现场观测基本吻合,一次支护后围岩应力、围岩变形速度趋于稳定的时间段基本一致,在此时间段内进行二次支护后围岩蠕变速度最小,而且二次支护强度在0.25~0.30MPa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控制围岩蠕变速度,二次支护强度大于该范围,围岩的蠕变速度也不会再有明显的降低,保持了巷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蠕变模型 软岩巷道 高应力 二次支护 合理支护时间
下载PDF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01
6
作者 侯朝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7-473,共7页
针对煤炭开采逐渐由浅部转向深部,提出在深部复杂的力学环境下,岩体力学行为和工程响应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有效方法.文中确定了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认为改善巷道围岩应力状态... 针对煤炭开采逐渐由浅部转向深部,提出在深部复杂的力学环境下,岩体力学行为和工程响应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有效方法.文中确定了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认为改善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及围岩力学性能、合理选择巷道支护形式和提高其支护阻力以及优化巷道断面等为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有效途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首选在时空上避开高应力作用,底板掘卸压巷可使巷道变形量控制在20mm以内,上行开采改善了深部巷道应力环境,工作面推进速度由48 m/月提高到90m/月左右,巷道迎头超前钻孔卸压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减小了900mm;采用高强、高预紧力、高延伸率锚杆(索)支护系统配合合理的注浆加固参数,有效提高巷道围岩强度,巷道围岩变形量降低40%以上.另外,尽量选择弧形断面,壁后充填等措施,实现支护体均匀承载,提高支护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影响因素 应力转移 注浆加固 锚杆支护 支护阻力
原文传递
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施工工艺 被引量:82
7
作者 马长乐 袁龙飞 +3 位作者 张羽 胡万胜 曹长江 魏红磊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100,共3页
在高瓦斯条件下,巷道掘进的快慢将直接影响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以余吾煤业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掘进工作面的现场观测分析,找到影响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变顶板临时支护和优化掘进施工工艺等措施,同时利用... 在高瓦斯条件下,巷道掘进的快慢将直接影响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以余吾煤业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掘进工作面的现场观测分析,找到影响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变顶板临时支护和优化掘进施工工艺等措施,同时利用工业工程现场管理知识对工序进行标准时间优化,提高了煤巷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 大断面 快速掘进 临时支护 工业工程 工序标准化
原文传递
巷道围岩支护的极限自稳平衡拱理论 被引量:82
8
作者 黄庆享 刘玉卫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358,共5页
根据巷道围岩垮落过程的自稳平衡现象,提出了巷道围岩极限自稳平衡拱概念,按照顶板围岩冒落区的拉破坏原则和无拉应力条件,给出了极限自稳平衡拱的椭圆曲线方程。考虑巷道两帮破坏区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巷道围岩的极限自稳平衡拱... 根据巷道围岩垮落过程的自稳平衡现象,提出了巷道围岩极限自稳平衡拱概念,按照顶板围岩冒落区的拉破坏原则和无拉应力条件,给出了极限自稳平衡拱的椭圆曲线方程。考虑巷道两帮破坏区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巷道围岩的极限自稳平衡拱理论,揭示了巷道围岩的控制对象为自稳平衡拱内的岩体。基于巷道"底板-两帮-顶板"相互影响,巷道支护应当按照极限自稳平衡圈进行设计。结合大量的实践总结,提出了巷道支护要重视两帮和底板的原则,为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极限自稳平衡拱 底板-两帮-顶板 支护原则
原文传递
大断面软岩斜井高强度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 被引量:73
9
作者 李学彬 杨仁树 +2 位作者 高延法 何晓生 王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42-1748,共7页
查干淖尔矿主斜井泥岩段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巷道支护困难,结合主斜井泥岩段膨胀性软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变形特征,并结合主斜井泥岩段的巷道围岩变形特点,设计了高强度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方案,其中,巷道断面采用马蹄形,钢管混凝土... 查干淖尔矿主斜井泥岩段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巷道支护困难,结合主斜井泥岩段膨胀性软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围岩变形特征,并结合主斜井泥岩段的巷道围岩变形特点,设计了高强度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方案,其中,巷道断面采用马蹄形,钢管混凝土支架主体钢管选用194 mm×10 mm无缝钢管,充填C40钢纤维混凝土,辅助金属网支护和混凝土喷层支护。通过数值分析可知,主斜井泥岩段开挖后及时施加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方案,钢管混凝土支架承载能力大,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护反力,限制巷道围岩向巷道空间的移动,保证巷道围岩稳定和支护结构可靠。通过巷道施工和现场监测分析可知,大断面软岩巷道高强度快速支护方案易于施工,能够维持主斜井泥岩段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软岩斜井 钢管混凝土支架 巷道支护 FLAC-3D
下载PDF
薄煤层开采软弱煤岩体巷道变形特征与稳定控制 被引量:68
10
作者 余伟健 吴根水 +5 位作者 刘海 王平 安百富 刘泽 黄钟 刘芳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68-2678,共11页
针对百色矿区薄煤层开采条件下半煤岩巷道大变形及难控制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首先,在巷道工程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薄煤层回采巷道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发现薄煤层巷道围岩地质构造普遍较为复杂,岩体完整性差;现场监测了... 针对百色矿区薄煤层开采条件下半煤岩巷道大变形及难控制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首先,在巷道工程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薄煤层回采巷道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发现薄煤层巷道围岩地质构造普遍较为复杂,岩体完整性差;现场监测了回采巷道围岩的变形全过程,分析了掘巷影响阶段、掘巷影响稳定阶段和工作面回采期阶段等时期的围岩工程行为及变形特征。然后,根据所收集的岩样和自制的煤岩组合体试样,分别进行了点载荷强度和不同高度比的煤岩组合体力学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此类岩石力学强度较低,煤体与岩体破坏呈不均匀性。最后,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半煤岩巷道的滑移机制,推导了煤岩体层间滑移与巷道围岩失稳的本构方程,根据锚索的挤压承载和锚杆抗剪作用机理等阐明了软弱半煤岩巷道控制原理和支护要点,提出了以"顶板预应力长锚索+帮高刚度桁架锚索"为主体的"锚、网、索、梁"整体支护技术。支护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支护技术对于半煤岩巷道的控制效果较好,围岩变形在可控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开采 半煤岩巷道 岩石力学 稳定性控制 巷道支护
下载PDF
深井三软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61
11
作者 张农 侯朝炯 王培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7-440,共4页
深井三软煤巷是地压大围岩变形剧烈的一类极难维护回采巷道。分析该类巷道围岩的层状赋存特点及软弱破碎条件,提出加固帮角控制围岩稳定、高阻让压支护限制围岩变形和强化顶板保证安全的支护原理,并研究了合理的锚杆支护技术和帮顶锚... 深井三软煤巷是地压大围岩变形剧烈的一类极难维护回采巷道。分析该类巷道围岩的层状赋存特点及软弱破碎条件,提出加固帮角控制围岩稳定、高阻让压支护限制围岩变形和强化顶板保证安全的支护原理,并研究了合理的锚杆支护技术和帮顶锚固方式,包括顶板全长树脂锚固锚带网支护与两帮角小孔径加长树脂锚固可拉伸锚杆支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极软煤层 回采巷道 锚杆支护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5
12
作者 张忠温 吴吉南 +2 位作者 范明建 高福全 张立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0,共4页
以平朔矿区11煤回采工作面巷道掘进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矿区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支护成套技术及现场应用情况。在对矿区11煤围岩地质力学测试与评估、围岩可锚性试验和锚杆支护作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煤层顶板层间距离的不同,... 以平朔矿区11煤回采工作面巷道掘进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矿区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支护成套技术及现场应用情况。在对矿区11煤围岩地质力学测试与评估、围岩可锚性试验和锚杆支护作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煤层顶板层间距离的不同,提出了"锚杆+锚索"、"锚杆+短锚索"、"全长预应力锚杆"等以锚杆支护为主的巷道支护方案,彻底改变了近距离煤层巷道必须使用架棚支护的传统观念。实践证明,锚杆支护能够满足矿井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掘进与工作面回采的需要,在保证巷道支护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支护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为提高巷道掘进速度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采空区下 巷道掘进 锚杆支护 效果评价
下载PDF
Key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for a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operation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at ultra-thick coal seams 被引量:61
13
作者 Jinhua Wang Bin Yu +4 位作者 Hongpu Kang Guofa Wang Debing Mao Yuntao Liang Pengfei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2期97-162,共66页
Thick and ultra-thick coal seams are main coal seams for high production rate and high efficiency in Chinese coal mines, which accounts for 44 % of the total minable coal reserve. A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mi... Thick and ultra-thick coal seams are main coal seams for high production rate and high efficiency in Chinese coal mines, which accounts for 44 % of the total minable coal reserve. A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mining method is a main underground coal extraction method for ultra-thick coal seams. The coal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for coal seams less than 14 m thick were extensively used in China. However, for coal seams with thickness greater than 14 m,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ed cases in the world for underground mechanical extraction with safe performance,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coal recovery ratio. To deal with this case, China Co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Group, Datong Coal Mine Group, and other 15 organizations in China launched a fundamental and big project to develop coal mining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for coal seams with thicknesses greater than 14 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a coal extrac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op-coal caving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as well as a ground control theory for ultra-thick coal seams. In addition, the mining technology for top-coal caving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t, the ground support technology for roadway in coal seams with a large cross-section,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gas and fire hazards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Furthermore, a hydraulic support with a mining height of 5.2 m, a shearer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were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Practical implication on the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developed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t the No. 8105 coal face in the Tashan coal mine, Datong, China.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A top-coal caving method for ultra-thick coal seams is proposed with a cutting height of 5 m and a top-coal caving height of 15 m. A structural mechanical model of overlying strata called cantilever beam-articulated rock bea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odel, the load resistance of the hydraulic support with a large mining he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ck coal seams Top-coal caving mining Large mining height Mining method - Mining equipment roadway support Safety guarantee
下载PDF
深部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李树清 王卫军 潘长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7-381,共5页
围岩承载结构的稳定是深部巷道支护成功的关键。应用岩石峰后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对深部巷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深部巷道与浅部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的差别,探讨了支护阻力对深部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巷道围岩中存... 围岩承载结构的稳定是深部巷道支护成功的关键。应用岩石峰后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对深部巷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深部巷道与浅部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的差别,探讨了支护阻力对深部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巷道围岩中存在围岩强度强、弱软化区域交替出现的现象;而提高支护阻力可以缩小围岩强度软化区域范围,减小围岩强度软化程度,改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状况。得出了支护阻力通过控制围岩强度软化,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实现深部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稳定的目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承载结构 应变软化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采空区下近距离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失稳机理及其控制 被引量:60
15
作者 郝登云 吴拥政 +2 位作者 陈海俊 褚晓威 李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82-2690,共9页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下层煤回采巷道将受到上煤层采空区遗留煤柱、本煤层相邻工作面动压的影响,针对孙家沟煤矿特厚煤层放顶煤工作面13311回风巷严重的冒顶、两帮内挤和底臌等变形破坏现象,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研...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下层煤回采巷道将受到上煤层采空区遗留煤柱、本煤层相邻工作面动压的影响,针对孙家沟煤矿特厚煤层放顶煤工作面13311回风巷严重的冒顶、两帮内挤和底臌等变形破坏现象,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回采巷道失稳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3311回风巷变形失稳主要影响因素为迎邻近工作面回采动压掘进、巷道布置方式和巷道支护参数不合理。与上层煤回采巷道垂直布置、巷道支护强度低且迎采动掘进时,下层煤回采巷道容易失稳。为改善13313回风巷围岩稳定性,有效控制巷道变形,根据试验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及受力特征,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改进巷道布置方式,将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在采空区下,且应距离上煤层采空区遗留煤柱不小于20m;其次增大护巷煤柱宽度,把区段护巷煤柱宽度增加到20m以上,减少迎采动掘进动压的影响;最后,采用高预应力全锚索加强支护,提高锚杆锚固段的整体性及其承载能力。据此,在13313回风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并进行了巷道矿压观测,结果表明:经受相邻13311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后,区段煤柱整体完整,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锚索受力达到了250~300kN,约为其破断力的50%,锚索受力增长平稳,较好地控制了巷道离层和围岩变形;13313回风巷顶底板移近量为400mm左右,两帮移近量为300mm左右,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巷道的整体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但是,采用该种巷道布置方式,下层13号煤层13313工作面回采时,因工作面上方11号煤层区段煤柱集中应力的影响,对其顶板和煤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特厚煤层 回采巷道 失稳 锚杆支护
下载PDF
巨厚煤层三软回采巷道恒阻让压互补支护研究 被引量:59
16
作者 张国锋 于世波 +1 位作者 李国峰 霍君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9-1626,共8页
针对沈阳清水煤矿第三系巨厚大地压软围岩煤层回采巷道开掘后支护失效严重、围岩大变形及4次返修无法稳定的现象,分析围岩塑性流变、非对称变形破坏、支护体与围岩大变形不协调等变形力学机制。提出采用恒阻大变形锚杆初次支护,在恒阻... 针对沈阳清水煤矿第三系巨厚大地压软围岩煤层回采巷道开掘后支护失效严重、围岩大变形及4次返修无法稳定的现象,分析围岩塑性流变、非对称变形破坏、支护体与围岩大变形不协调等变形力学机制。提出采用恒阻大变形锚杆初次支护,在恒阻力作用下保护锚固体的承载力,通过恒阻锚杆的延伸多次释放变形能,将集中应力转移到深部,调动深部围岩承载能力,形成稳定的塑性承载圈;然后针对回采巷道变形特点采用顶板加强、两帮让压、底角加固的二次互补加强支护,形成适应三软巷道变形特征的围岩–支护协同承载体,将围岩变形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基于该方法下提出的锚索+恒阻大变形锚杆+钢带+底角锚注联合支护设计,在该矿南二采区205工作面运输顺槽中使用后,顶板下沉降低75%,两帮收缩减小60%,底臌减小42%,巷道支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证明,恒阻让压互补支护系统可有效控制三软巷道围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三软大变形 回采巷道 恒阻大变形锚杆 恒阻让压 互补支护
下载PDF
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理论及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6
17
作者 刘德军 左建平 +3 位作者 刘海雁 洪紫杰 文金浩 史月 《矿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2-33,共12页
巷道支护理论和技术是煤矿岩层控制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煤矿巷道的代表性支护理论,从围岩内部、巷道表面和复合控制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巷道支护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巷道支护下一步可能的研究重点。在支护理论方面,... 巷道支护理论和技术是煤矿岩层控制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煤矿巷道的代表性支护理论,从围岩内部、巷道表面和复合控制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巷道支护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巷道支护下一步可能的研究重点。在支护理论方面,新奥法、松动圈、围岩强度强化等理论较为成熟,承压环、强帮强角和等强支护等新理论不断涌现。支护技术方面,围岩内部支护包括锚杆(索)、注浆和卸压技术;表面支护主要包括砌碹、金属支架和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复合控制主要包括注浆-锚杆(索)、棚-索以及注浆-棚-索复合技术,并重点介绍了新型的全空间桁架锚索协同控制技术。总的来看,围岩与支护体的协同作用机制、新支护材料和技术体系、让压机理和技术以及成熟定量的支护设计方法等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内部控制 表面支护 支护理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4
18
作者 石建军 马念杰 +2 位作者 闫德忠 秦韵 詹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论文基于显德汪矿跨上山开采项目,介绍了松动圈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测试过程等。得出了破碎巷道合理的松动圈范围,为确定合理锚杆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为相似条件巷道的松动圈测试提供了实践。并介绍了控制松动圈厚度的控制方法,对井... 论文基于显德汪矿跨上山开采项目,介绍了松动圈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测试过程等。得出了破碎巷道合理的松动圈范围,为确定合理锚杆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为相似条件巷道的松动圈测试提供了实践。并介绍了控制松动圈厚度的控制方法,对井下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巷道 松动圈 支护技术
下载PDF
南方复杂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巷道围岩支护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5
19
作者 余伟健 冯涛 +4 位作者 王卫军 王平 袁超 郭罡业 杜少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70-2379,共10页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南方薄煤层开采巷道出现的大变形与控制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试验等研究。首先,分析了南方煤层地质条件、巷道变形特点和支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进行了大量巷道变形的现场调研;然后,研究了薄...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南方薄煤层开采巷道出现的大变形与控制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试验等研究。首先,分析了南方煤层地质条件、巷道变形特点和支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进行了大量巷道变形的现场调研;然后,研究了薄煤层巷道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泥质岩类的物化膨胀与裂隙扩容、半煤岩巷道接触面滑移、水平构造应力挤压、工程扰动偏应力影响和高瓦斯孔隙压力弱化作用等;最后,阐明了复杂条件下薄煤层开采巷道的控制原理,强调应重视发挥巷道深部稳定岩体的承载能力,增强巷道围岩侧向支护作用,实现高阻让压和改善巷道围岩的整体力学强度等。提出了高强度自动让压桁架锚索支护系统和叠加拱"长、短"密集锚索支护技术,并分别进行了软弱半煤岩巷道的返修控制和松散煤岩体巷道支护技术的现场试验研究。监测表明,支护后的巷道围岩变形量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 薄煤层 软弱围岩 大变形 巷道支护
下载PDF
深部煤巷帮部失稳诱冲机理及“卸-固”协同控制研究 被引量:52
20
作者 谭云亮 郭伟耀 +1 位作者 赵同彬 孟祥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81,共16页
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煤体”自身能量释放型和“煤体+顶底板”共同能量释放型两类煤巷帮部失稳诱冲机理,分析了深部煤巷帮部不同破坏类型的能量释放特征,揭示了深部煤巷帮部“卸-... 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煤体”自身能量释放型和“煤体+顶底板”共同能量释放型两类煤巷帮部失稳诱冲机理,分析了深部煤巷帮部不同破坏类型的能量释放特征,揭示了深部煤巷帮部“卸-固”协同控制机理,研发了深部煤巷帮部失稳“卸-固”协同控制技术。结果表明:①顶底板及煤体内积聚弹性变形能共同释放是导致深部煤巷帮部发生冲击破坏的基本力学机制;②深部煤巷帮部按破坏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产生宏观裂缝、轻微帮鼓片帮、严重片帮和帮部整体抛出共4类破坏形态;③产生宏观裂缝和轻微帮鼓片帮破坏驱动能量主要来自煤体本身,而严重片帮和帮部整体抛出破坏驱动能量来自煤体和顶底板共同作用;④深部煤巷帮部冲击地压防控应从“卸”和“固”两方面入手,包括巷帮浅部破裂区煤体加固和巷帮深部完整区煤体及顶底板卸压,实现煤巷帮部冲击地压“卸-固”协同控制。如何提升巷道锚固支护系统与围岩结构耦合吸能水平,构建冲击地压灾害"卸-固"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是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防治工程中需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煤巷 冲击地压 能量释放 卸压 支护 协同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