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大坝下游水位变化与河道形态调整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杨云平 张明进 +3 位作者 孙昭华 韩剑桥 李华国 由星莹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6-789,共14页
三峡水库蓄水利用已有13年,对坝下游洪、枯水位和河道形态调整的影响已初步显现,通过对1955-2016年长江中游水位、河道地形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1)坝下游各水文站同流量枯水位下降、洪水位变化不大,最低水位上升,最高水位下降趋势;(2... 三峡水库蓄水利用已有13年,对坝下游洪、枯水位和河道形态调整的影响已初步显现,通过对1955-2016年长江中游水位、河道地形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1)坝下游各水文站同流量枯水位下降、洪水位变化不大,最低水位上升,最高水位下降趋势;(2)2002年10月-2015年10月枯水河槽冲刷量占平滩河槽冲刷量的95.5%,冲淤分布由蓄水前"冲槽淤滩"转为"滩槽均冲",不同蓄水阶段存在差异;(3)河槽冲刷过程中,上荆江及以上河段枯水位下降趋势趋缓,下荆江及以下河段下降速率增加,应采取防控措施遏制河道水位下降趋势;(4)枯水河槽冲刷是长江中下游航道水深提升的基础,枯水位降幅小于深槽下切深度,在河道和航道整治工程综合作用下航道尺度提升,提前5年实现了2020年航道尺度规划目标;(5)平滩水位以上河槽形态调整不大,在河床粗化、岸滩植被、人类活动等综合作用下河道综合阻力增加,出现了中洪水流量—高水位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三峡水库汛期调蓄作用可有效提升中下游洪水防御能力,但不排除遭遇支流洪水叠加效应,中下游洪水压力仍然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位 洪水位 河床调整 成因分析 三峡大坝 长江中下游
原文传递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6号主墩超大型钢套箱围堰下沉控制技术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顺涛 潘军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4,35,共4页
介绍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6号主墩超大型钢套箱围堰下沉施工控制方法。
关键词 钢围堰 下沉控制 河床调整 基础施工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level change and river channel geometry adjustment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云平 张明进 +2 位作者 孙昭华 韩剑桥 王建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12期1975-1993,共19页
In this study, data measured from 1955–2016 were analy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level and river channel geometry adjustment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TGD) after the impoundment... In this study, data measured from 1955–2016 were analy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level and river channel geometry adjustment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TGD)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e dam.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following facts:(1) for the same flow, the low water level decreased, flood water level changed little, lowest water level increased, and highest water level decreased at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dam;(2) the distribution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along the river channel changed from "erosion at channels and deposition at bankfulls" to "erosion at both channels and bankfulls;" the ratio of low-water channel erosion to bankfull channel erosion was 95.5% from October 2002 to October 2015, with vari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impoundment stages;(3) the low water level decrease slowed down during the channel erosion in the Upper Jingjiang reach and reaches upstream but sped up in the Lower Jingjiang reach and reaches downstream;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decrease in the channel water level;(4) erosion was the basis for channel dimension upscaling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low water level decrease was smaller than the thalweg decline; both channel water depth and width increased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hannel and waterway regulations; and(5) the geometry of the channels above bankfulls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however, the comprehensive channel resistance increased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riverbed coarsening, beach vege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as a result, the flood water level increased markedly and moderate flood to high water level phenomena occurred,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flood defense capacity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owever, the superposition effect of tributary floods cannot be rul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water level flood water level riverbed adjustment cause analysis Three Gorges Dam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近坝段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河床调整特点 被引量:7
4
作者 冯源 陈立 +1 位作者 周银军 罗优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5,共8页
枢纽修建后引起水沙条件的变化必然造成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河床的冲淤调整。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三峡下游近坝段典型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的冲淤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演变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坝... 枢纽修建后引起水沙条件的变化必然造成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河床的冲淤调整。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三峡下游近坝段典型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的冲淤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演变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坝段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年际间冲淤交替,整体以冲为主,水流动力轴线的摆动在分汊河段的冲淤调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水库下泄的不饱和水流使得两汊交替冲刷,两汊发展的不平衡,洪水主汊冲刷幅度要大于枯水主汊,两汊高程差的逐步减小将引起河段水流运动和分流比的变化,对分流格局的稳定有着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内交替型分汊河段 水流动力轴线 河床调整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前后沙市段河床形态调整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溢汶 夏军强 +1 位作者 邓珊珊 周美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9,共7页
为研究裁弯工程实施及三峡工程运用对沙市段河床演变的影响,依据近50 a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计算了沙市段河段尺度的深泓摆幅及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定量分析了该河段河床平面及断面形态的调整特点。结果表明:下荆江裁弯... 为研究裁弯工程实施及三峡工程运用对沙市段河床演变的影响,依据近50 a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计算了沙市段河段尺度的深泓摆幅及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定量分析了该河段河床平面及断面形态的调整特点。结果表明:下荆江裁弯后1966—1987年该河段深泓摆动剧烈,平均摆幅约为30.8 m/a; 1987—2002年深泓较为稳定,平均摆幅减小为19 m/a;三峡工程运用后2003—2015年深泓摆动有所加剧,平均摆幅约为32.6 m/a。太平口心滩及金城洲处典型断面形态在三峡工程运用前调整幅度较大,运用后相对稳定,而三八滩处典型断面形态在运用前后均发生了明显调整。总体上,三峡工程运用后沙市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以平滩水深及面积的增加为主,而河宽变化较小。建立了河段尺度平滩河槽形态参数与前5 a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的幂函数关系式,用于反映河槽形态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调整 洲滩演变 三峡工程 平面形态 断面形态 沙市河段
下载PDF
荆江南岸藕池河东支典型河段河床调整特点研究
6
作者 孙启航 夏军强 +1 位作者 石林 李代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研究荆江南岸藕池河东支注滋河段河床调整特点,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等资料,计算了1995~2019年的河段冲淤过程;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计算了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过程,同时分析了该河段的崩岸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注滋河段1995... 为研究荆江南岸藕池河东支注滋河段河床调整特点,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等资料,计算了1995~2019年的河段冲淤过程;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计算了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过程,同时分析了该河段的崩岸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注滋河段1995~2005年为淤积状态,累计淤积量为667万m^(3);2005~2019年为持续冲刷状态,累计冲刷量为786万m^(3)。2005~2019年该河段上游崩岸数量大于下游,且2005~2006年崩岸次数较其他时间段多。此外还分析了水沙条件与河床边界等因素对崩岸过程的影响,其中水流冲刷强度的持续增加和岸坡土体相对松散(砂土)是造成注滋河段崩岸经常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调整 平滩河槽形态 崩岸特点 注滋河段 藕池河
下载PDF
近70a来椒江河口河床冲淤调整机理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伯根 王才洪 +2 位作者 周鸿权 武小勇 杨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100,共12页
利用近70 a来19个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基于GIS技术进行数字化冲淤分析,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人类活动,探讨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河床冲淤调整过程。研究表明,近70 a来无论是在河床纵横剖面还是在平面上,冲淤调整经历了较明显的四个... 利用近70 a来19个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基于GIS技术进行数字化冲淤分析,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人类活动,探讨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河床冲淤调整过程。研究表明,近70 a来无论是在河床纵横剖面还是在平面上,冲淤调整经历了较明显的四个阶段,可是平面上比纵横剖面上的平均冲淤速率更趋于整体性:(1)以自然作用为主,处于缓慢冲刷状态,冲刷区占65.4%,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2.3 cm/a,年均冲刷量为53.7×104m3;(2)受支流永宁江上游建库蓄水影响,从缓慢冲刷转为较明显的淤积状态,淤积区占66.2%,全区年均淤积速率为2.2 cm/a,年均淤积量为50.4×104m3;(3)受航道整治完成的部分工程作用,由淤积又转为轻微冲刷状态,冲刷区占62.6%,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1.8 cm/a,年均冲刷量为41.4×104m3;(4)受航道和支流永宁江的综合整治作用,从轻微冲刷朝加速冲刷方向发展,冲刷区占71.5%,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5.6 cm/a,年均冲刷量为130.8×104m3。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河床冲淤调整受人为影响比受自然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河口 纵横剖面 河床平面 冲淤调整 GIS
下载PDF
汉江兴隆枢纽坝下枯水位下降成因浅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由星莹 王祖卿 +2 位作者 彭翔鹏 吴铮 唐金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5,共7页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运行后,500~800 m^(3)/s流量下,2021年较运行前坝下水位累计下降2.47~2.55 m,对工程安全及效益发挥带来不利影响。深入研究枯水位下降成因,发现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及补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沙条件变异,“清水下泄”...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运行后,500~800 m^(3)/s流量下,2021年较运行前坝下水位累计下降2.47~2.55 m,对工程安全及效益发挥带来不利影响。深入研究枯水位下降成因,发现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及补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沙条件变异,“清水下泄”导致河床冲刷;枢纽建设致使坝下局部河势调整,深泓摆动频繁、主流线坐弯延长、过水面积及河槽容积增大;局部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促使原滩体萎缩、新主槽刷深;引江济汉补水工程增强了中枯期水流冲刷动力等,上述因素综合导致兴隆坝下枯水位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水位下降 河床冲刷 河势调整 汉江兴隆河段 枢纽下游
下载PDF
椒江河口河床宽深比对水沙条件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鸿权 李伯根 +2 位作者 顾裕兵 巩明 杨辉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利用多年水文泥沙和水深地形资料,分析了椒江河口河床宽深比长周期变化特征,并尝试探讨了河床宽深比对水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和潮动力对河床形态影响程度沿程此消彼长,江口沙上游河段受径流作用较明显,栅浦下游河段受潮动... 本文利用多年水文泥沙和水深地形资料,分析了椒江河口河床宽深比长周期变化特征,并尝试探讨了河床宽深比对水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和潮动力对河床形态影响程度沿程此消彼长,江口沙上游河段受径流作用较明显,栅浦下游河段受潮动力影响较显著,这应是弯曲和顺直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调整差异的影响因素;河床宽深比与径流平均输沙率正相关,径流产沙量减少,河床形态趋向窄深;顺直河段宽深比与平均流量负相关,径流来水减少,河床趋于宽浅;河床宽深比与平均潮差负相关,应是人为作用改变了潮动力对河口河床形态调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 宽深比 河床形态 长周期调整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淮河干流刘台子弯道水动力及河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腾飞 杨桂根 王久晟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3,共6页
为分析和评价刘台子弯道河段在不同整治方案下的工程效果,采用SIMHYD-2D平台构建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淮河干流临淮岗闸下—鲁台子河段2种整治方案进行水动力及河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河道的水力... 为分析和评价刘台子弯道河段在不同整治方案下的工程效果,采用SIMHYD-2D平台构建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淮河干流临淮岗闸下—鲁台子河段2种整治方案进行水动力及河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河道的水力因子,也能合理地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冲淤分布,可以用于开展工程河段的冲淤演变预测分析;经过冲淤调整10 a后,在2种整治方案下,临鲁段河道主槽仍以冲刷为主,冲刷速度减缓,滩地仍以淤积为主,整体河道表现为冲刷;通过对比分析2种整治方案裁弯对上下游河道水沙运动及冲淤的影响、通航水流条件及新老河段未来冲淤情况,推荐方案2作为整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航道 二维泥沙数学模型 河床变形 冲淤调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