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5-2018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钰清 李骁尧 +1 位作者 于强 黄华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1,共9页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有利于制定黄河流域土地管理方案及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措施。基于1995-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有利于制定黄河流域土地管理方案及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措施。基于1995-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黄河流域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5-2018年,草地是研究区的主体,其面积关系为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高覆盖度草地。总体上,草地、旱地、灌木林地的面积均呈现上涨趋势,其他土地类型的变化较小。2)有林地的单一动态度最高,达22.1%,其他建筑用地的单一动态度最低,为-3.82%。黄河流域整体综合动态度为0.41%,其中,2015-2018年综合动态度最高,为10.02%。3)在选取的10个地类中,转移矩阵转入和转出面积最大的是中覆盖度草地。4)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由气象、经济和政策3大因素构成,对整个黄河流域而言,气温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力最强;而上中下游的主要驱动力存在差异,政策因素对上下游解释力较强,气象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中游解释力较强。1995-2018年,草地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类型,面积占比最大且变化最频繁,应多关注草地的利用。研究通过分析气象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对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影响,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动态度 转移矩阵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近50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被引量:9
2
作者 卢晓宁 邓伟 张树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9-837,共9页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转换过程分析,揭示近50 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规律。研究发现,沼泽湿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导湿地景观类型,次之为河流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比重小。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湿地的贡献量最大,这是由于大面积的沼泽湿地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沼泽湿地景观破碎化表现突出。河流湖泊湿地在研究时期内则表现出最快的变化速度,年均动态度达到2.60%,它的这种减少变化是由数量众多的小斑块退化为盐碱地和沼泽湿地导致。水库坑塘景观变化受流域发展水利及霍林河径流量大小控制,水田湿地则主要受后者作用。共同的一点是,受霍林河1998年特大历史洪水泛滥影响,研究区内大面积盐碱地、沼泽湿地和草地转换为河流湖泊湿地,与此同时也有大面积草地和盐碱地转换为沼泽湿地,导致两种自然湿地景观类型在2000年表现出面积扩大,景观破碎化降低,整体性增强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洪水脉冲在退化湿地景观恢复中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林河 湿地景观 景观格局指数 景观动态 景观转换 GIS FRAGSTATS
下载PDF
流域性环境问题变化与转型期流域政策取向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毅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9-23,共5页
根据统计和调查资料分析,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呈现出流域性特征,并且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其原因一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扩大,各种流域环境问题不断积累;二是由于流域内利益集团的日益多元化,不同利... 根据统计和调查资料分析,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呈现出流域性特征,并且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其原因一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扩大,各种流域环境问题不断积累;二是由于流域内利益集团的日益多元化,不同利益诉求相互冲突。在政策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的流域环境政策既不能适应流域问题新变化的需求,又不能反映转型期的政策变化特征。因此,建议在流域综合管理框架下,把有针对性的政策组合作为今后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环境问题 转型期 流域综合管理 政策组合
下载PDF
长江干流江苏段44年来河道冲淤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建 刘平 +3 位作者 高正荣 白世彪 曹光杰 屈贵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5-1193,共9页
通常认为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下游河道的淤积,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库建设引起的上游来沙量的减少将导致下游河道的冲刷。然而,长江下游河道是如何对海平面上升和上游来沙量的减少做出响应的,至今还没有直接的确凿的证据。在地... 通常认为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导致下游河道的淤积,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库建设引起的上游来沙量的减少将导致下游河道的冲刷。然而,长江下游河道是如何对海平面上升和上游来沙量的减少做出响应的,至今还没有直接的确凿的证据。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下,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约330km)5个时期1:25000~1:60000的河道地形图进行了数字化,建立了1959、1970、1985、1992和2003年河道数字地形图,对河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江苏段在1985年前后发生过明显的河道冲淤转换:由1959-1985年之间的平均淤积状态转变为1985-2003年之间的平均冲刷状态。主要原因是1985年以后该河段的上游来沙量的减少。1959-1985年之间长江干流江苏段河道的淤积过程,存在着由上游向下游推进的"顺流堆积"现象。1985-2003年之间,下段冲刷速率大于中段和上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DEM 冲刷 淤积 转换 河道 下游
下载PDF
Did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form at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被引量:7
5
作者 Xin Wang Gang Hu +10 位作者 Yoshiki Saito Guanzhong Ni Han Hu Ziying Yu Jingping Chen Mi Wang Xiaoping Yuan Lei Wang Zhenbo Hu Junsheng Nie Baotian Pa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5期1603-1610,M0004,共9页
The incision of the Sanmen Gorge marks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but its timing varies from the late Miocene-early Pliocene to the late Pleistocene(~0.15 Ma),and the suggested forcing mechanisms vary from t... The incision of the Sanmen Gorge marks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but its timing varies from the late Miocene-early Pliocene to the late Pleistocene(~0.15 Ma),and the suggested forcing mechanisms vary from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Here,we report sedimentologic,geochronologic,and provenance data from a drill core near the Sanmen Gorge,the last gorge along the main course of the Yellow River.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ypical river channel deposits,with detritus from the Ordos Block in the upstream regions,started to accumulate in the Sanmen Gorge at~1.25 Ma.When integrated with river terrace evidence from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s,the results provide robust evidence that the final integration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occurred at~1.25 Ma,consistent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MPT).We propose that the accelerated lowering of eustatic sea level during the MPT may play as important a role as tectonism in driving the birth and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Landscape evolution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Tectonic-climate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长江下游江阴-福姜沙弯曲与分汊过渡河段边滩演变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淇 王巍 顾峰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0,共8页
研究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边滩的水沙动力条件及其演变规律,有助于合理利用边滩资源,促进长江航运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及实践应用价值。以靖江边滩为例,根据该水域丰富的水沙及地形观测资料,分析了弯曲与分汊河型过渡段靖江边滩... 研究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边滩的水沙动力条件及其演变规律,有助于合理利用边滩资源,促进长江航运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及实践应用价值。以靖江边滩为例,根据该水域丰富的水沙及地形观测资料,分析了弯曲与分汊河型过渡段靖江边滩年内动态冲淤演变规律及其成因。研究表明:靖江边滩上段河势稳定,中下段冲淤反复,边滩冲淤变化主要位于7.0~12.5 m范围。靖江边滩沿程冲淤年内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边滩上游弯道节点年内主流摆动、丰水期上游丰富的泥沙来源以及下游福姜沙阻水分流是造成过渡段靖江边滩冲淤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道 分汊河道 边滩 过渡河段 主流摆动 河势演变 长江下游
下载PDF
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近5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卢晓宁 邓伟 张树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7,191,共6页
以干旱半干旱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为研究靶区,利用1954年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引用空间测算模型和累计转换概率,分析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 以干旱半干旱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为研究靶区,利用1954年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引用空间测算模型和累计转换概率,分析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动态和转换变化,揭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近5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规律。耕地和草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次之为盐碱地,湿地和林地比例较小,居民地和沙裸地最小。耕地和草地始终相反的幅度变化方向说明二者密切的相互转换关系;人居地和盐碱地始终一致的幅度变化方向则说明人类干扰活动是研究区盐碱地面积扩张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沙裸地最快的转移速度预示着研究区沙化状况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耕地最慢的转移速度体现出其作为研究区基质的功能;草地较高的转移速度使其丧失了研究区第二大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地位。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变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同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转出和转入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及其转换量上的表现不同,且随时间推移亦发生变化,转出的减少作用和转入的增加作用相叠加决定着研究区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林河 土地利用/覆被 数量变化 空间测算模型 累积转换概率 GIS
下载PDF
长江流域典型区河-库水文网络连通综合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卜久贺 李春晖 +2 位作者 王烜 杨薇 邵飞燕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2,共8页
为合理评估水电建设背景下的河流连通性,选择长江流域高坝大库(金沙江下游)、低坝枢纽(汉江中下游)和山区小水电(景谷)3种典型的河-库系统为研究区。概化典型研究区河-库连通的水文网络模型,将水电站、过渡区、河流汇聚点、闸坝作为重... 为合理评估水电建设背景下的河流连通性,选择长江流域高坝大库(金沙江下游)、低坝枢纽(汉江中下游)和山区小水电(景谷)3种典型的河-库系统为研究区。概化典型研究区河-库连通的水文网络模型,将水电站、过渡区、河流汇聚点、闸坝作为重要的网络节点。然后基于网络的水文连通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贡献功能构建水文网络连通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典型河-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坝大库和低坝枢纽连通性为四级(差),山区小水电连通性为五级(极差)。基于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河-库系统给出改善连通性的建议。金沙江下游高坝大库可通过电站的联合调度,对下泄流量进行调控;汉江中下游低坝枢纽应当进一步对流量和水华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生态流量,通过对上游水电站进行联合调度,得到抑制水华的下泄流量;景谷河山区小水电需要对网络连通影响较大的小水电实施生态调度,并拆除、改建水库调节能力较差、水力发电效率较低的小水电,改善河网连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库 过渡区 水文网络 连通性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有机物对苏州河、黄浦江重金属离子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卫君 杨琍苹 +1 位作者 夏福兴 陈邦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67-71,共5页
本文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苏州河、黄浦江重金属离子迁移规律的二个问题。吸附实验表明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抑制了重金属离子进入固相。所以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小于黄浦江。另外,光解实... 本文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苏州河、黄浦江重金属离子迁移规律的二个问题。吸附实验表明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抑制了重金属离子进入固相。所以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小于黄浦江。另外,光解实验表明有机物对Cu(Ⅱ)的络合能力远大于对Zn(Ⅱ)的络合能力。故黄浦江和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相对富集系数以Zn(Ⅱ)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重金属 离子 迁移 河流
下载PDF
淮河南北过渡带的地域文化特色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学东 《蚌埠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淮河南北分界带"是淮河流域一个特殊自然地理区域,同时也是南北文化过渡、交融地带,蕴育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它在千里长淮上下,形成了以信阳为中心的"淮汉文化"、以中游蚌埠为中心的"皖淮文化"、以... "淮河南北分界带"是淮河流域一个特殊自然地理区域,同时也是南北文化过渡、交融地带,蕴育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它在千里长淮上下,形成了以信阳为中心的"淮汉文化"、以中游蚌埠为中心的"皖淮文化"、以淮安为中心的"淮扬文化"这三个板块。漫长的历史变迁,在淮河两岸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沃土。提升淮河文化研究的应用价值,是我们当前重要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过渡带 文化特色
下载PDF
历史、现状与展望:沙颍河航运的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董梦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7-24,共8页
沙颍河自古就是中原地区军事活动、漕粮运输、商品流通的水上通道。近代以来,沙颍河航运出现轮船运输,开辟了蚌埠—正阳关—颍州的航线,沙颍河航运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着新式轮船和木帆船新旧并存的局面。建国初期,沙颍河航运有较快... 沙颍河自古就是中原地区军事活动、漕粮运输、商品流通的水上通道。近代以来,沙颍河航运出现轮船运输,开辟了蚌埠—正阳关—颍州的航线,沙颍河航运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着新式轮船和木帆船新旧并存的局面。建国初期,沙颍河航运有较快发展。但当时政府对水资源综合利用认识不足,在沙颍河上修建闸坝等水利工程时,极少配套通航设施,致使沙颍河航运断航。进入20世纪80年代,沙颍河复航工程启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实现周口以下沙颍河全年通航。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河南、安徽两省合作努力下,沙颍河必将成为豫东南、皖北地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颍河 航运 变迁
下载PDF
广西跨设区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水量考评方法改进研究
12
作者 彭斌 《中国水利》 2015年第17期42-44,共3页
2010年广西自开展跨设区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水量考评工作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也发现目前水质水量考评方法还存在河流考评监测覆盖率偏低、考评项目针对性不强、考评断面监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和总结以往考评工作的基础上,... 2010年广西自开展跨设区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水量考评工作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也发现目前水质水量考评方法还存在河流考评监测覆盖率偏低、考评项目针对性不强、考评断面监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和总结以往考评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河流考评监测覆盖率、增设考评监测项目、提升考评监测能力、改进考核评分方法等措施和建议,以满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设区市 河流 交接断面 水质水量 考评方法 广西
下载PDF
渭河水系与西安城市形态变迁研究
13
作者 邴启亮 张鑫 《中国名城》 2014年第2期55-58,共4页
水已成为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话题,是影响和制约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渭河水系对西安的城市形成、地址选择、发展走向、形态变迁等的重大影响作用。
关键词 渭河水系 西安 城市形态 变迁
下载PDF
淮河流域及洪泽湖水质的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72
14
作者 李波 濮培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3,共7页
利用洪泽湖及其淮河入湖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洪泽湖水质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了"八五"、"九五"期间洪泽湖水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通过对淮河干流、省界河流代表站及全流域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数据... 利用洪泽湖及其淮河入湖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洪泽湖水质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了"八五"、"九五"期间洪泽湖水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通过对淮河干流、省界河流代表站及全流域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全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已经基本得到遏止,水质有所改善,但波动性大,部分河段特别是省界河流污染仍然较严重,集中排污所引起的污染事故仍时有发生。近几年"达标排放"等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淮河、洪泽湖水变清",依然"任重道远";淮河流域位于温度变化的南北过渡带,当属于我国最大的Ecotone(生态交错带)类型之一,建议基于其Ecotone的生态实质,进行流域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的重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洪泽湖 水质监测 演变趋势 南北过渡带 生态交错带 水质变化
下载PDF
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一个巨大的富生气凹陷 被引量:72
15
作者 张功成 杨海长 +5 位作者 陈莹 纪沫 王柯 杨东升 韩银学 孙钰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5,共15页
油气勘探成果已证实白云凹陷及其邻区是富烃凹陷,但对于其生烃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一个大型富生烃凹陷?尚有争议。为此,基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对该凹陷重新开展了地震解释工作,再认识其深部结构和沉积特征,以源热共控论为指导分析... 油气勘探成果已证实白云凹陷及其邻区是富烃凹陷,但对于其生烃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一个大型富生烃凹陷?尚有争议。为此,基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对该凹陷重新开展了地震解释工作,再认识其深部结构和沉积特征,以源热共控论为指导分析烃源岩热作用,评价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结果表明:该凹陷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盆地深水区面积超过1×104km2、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0 000m、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经历了裂谷期、裂后坳陷期和新构造期3期演化;该凹陷为叠合凹陷,始新世文昌组整体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中深湖相,早渐新世恩平组为海陆过渡相—局限海相沉积,晚渐新世为浅海相沉积,新近系—第四系为深海沉积;白云凹陷发育文昌组湖相、恩平组海陆过渡相和珠海组浅海相3套性质不同的烃源岩,其中主力烃源岩恩平组主要由煤系地层和浅海相泥岩组成;地温梯度高,热流值高,属于热凹。结论认为:该凹陷属于"源(烃源岩)足热(热流值)足"型凹陷,主凹槽以生气为主,其他部位以生油为主,油气资源量可观、勘探潜力巨大;该凹陷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剩余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海陆过渡相 煤系烃源岩 热盆 源热共控论 油气资源勘探潜力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 被引量:63
16
作者 宋传中 周涛发 +4 位作者 闫峻 任升莲 李加好 涂文传 张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835-2849,共15页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特提斯、古亚洲、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复杂的转换过程,地壳活动频繁,不同期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叠加强烈,并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1)印支晚期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具有俯冲带性...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特提斯、古亚洲、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复杂的转换过程,地壳活动频繁,不同期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叠加强烈,并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1)印支晚期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具有俯冲带性质的襄樊-广济断裂带和先后具有左旋平移转换断层性质的郯庐断裂带产生。(2)燕山早期特提斯构造体制向古亚洲构造体制和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其一,晚侏罗世古亚洲构造体制近南北向挤压,桐柏-大别造山带形成共轭剪切带。其二,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交古太平洋板块活动,NE向展布的华南板内构造形成。(3)燕山晚期脉动式伸展构造产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晚白垩世-始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盆-岭构造形成。(4)喜马拉雅早期太平洋构造体制下近E-W向挤压作用,近S-N向展布的红色盆地发生反转,呈NE-SW向线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 构造事件 主应力方向
下载PDF
2000—2015年长江上游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以宜宾市为例 被引量:54
17
作者 陶帅 邝婷婷 +1 位作者 彭文甫 王广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029-5043,共15页
选取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宜宾市为典型案例,分析其16年来NDVI所表征的植被生长动态变化。以MODIS MOD 13Q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a-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Hurst指数模型,分析NDVI时间变化特征、变化趋势与未来可持续特征,... 选取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宜宾市为典型案例,分析其16年来NDVI所表征的植被生长动态变化。以MODIS MOD 13Q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a-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Hurst指数模型,分析NDVI时间变化特征、变化趋势与未来可持续特征,并应用空间转移矩阵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最后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影响NDVI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进一步揭示NDVI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宜宾市植被覆盖整体状况良好,自北向南逐渐优化,多年平均NDVI大于0.6的区域占52.06%。年际NDVI以极显著趋势波动增长,平均年际变化率达到0.007/a,极显著增长区域面积达70.18%。与此同时,NDVI增长整体持续性不强,未来可能出现波动的区域占53.65%。(2)2000—2015年间宜宾市植被生长以正向演进为主,演进过程和已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研究结论相符,生态环境不断优化。(3)宜宾市NDVI主要受一系列地表差异,包括海拔、年均温、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所决定,其因子解释力均超过25%,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对NDVI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长江上游 时空变化 空间转移矩阵 地理探测器 宜宾市
下载PDF
试论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被引量:34
18
作者 梁中效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7,共7页
 汉水流域在历史时期是联系中国南北与东西的纽带,是南北文化交汇和转换的轴心,是两汉三国文化的发祥地,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最先扎根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区域文化中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圈。
关键词 汉水流域 南北过渡 东西交汇 文化特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构造格局的新认识 被引量:33
19
作者 常印佛 李加好 宋传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79-3591,共13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区域地质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本文重点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格局和复合构造系统,探讨了董岭/埤城式基底与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时代,提出了南北对峙带的概念,明确...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区域地质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本文重点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格局和复合构造系统,探讨了董岭/埤城式基底与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时代,提出了南北对峙带的概念,明确了江南过渡带的内涵。主要认识有:(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平面构造格局为"一弧一线夹两喇叭"的形态;(2)董岭/埤城式基底与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时代介于Z1与Z2之间;(3)南北对峙带是"纲",控制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格局;(4)剪切阶段是"眼",区域上由"压扭"向"张扭"的转换过程中成岩成矿大爆发;(5)江南过渡带的南半部早期属于江南隆起,在印支期与下扬子地区一并发生褶皱,褶皱特征类似下扬子坳陷南缘而与江南隆起腹地不同,故划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单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构造格局 江南过渡带 基底拼合 南北对峙带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长江源区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杜际增 王根绪 李元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5-203,共9页
利用长江源区1986、2000与2014年3期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野外考察获得该地区在这3个时间点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根据各时期之间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确定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概率,进一步完成对该地区马尔科夫链模型的构建、检验与预测。结... 利用长江源区1986、2000与2014年3期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野外考察获得该地区在这3个时间点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根据各时期之间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确定土地类型之间的转移概率,进一步完成对该地区马尔科夫链模型的构建、检验与预测。结果表明:1986—2014年,长江源区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特征符合马尔科夫过程,通过马尔科夫链模型能够对该地区的覆盖格局变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长江源区的土地覆被退化趋势明显,湿地、中高覆盖草地等面积不断下降,裸地、沙地以及低覆盖草地等面积则一直在增加;2000年以后,由于三江源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以及降水量的增加等因素影响,长江源区的植被退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过程 长江源区 土地覆盖 转移概率 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