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豚类mtDNA 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生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珊 杨光 +2 位作者 周开亚 Ricardo Bastida Laura Rivero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4-78,共5页
mt DNA 16 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支持将现生淡水豚 4个属归入不同的科 ,即白暨豚科(L ipotiidae)、恒河豚科 (Platanistidae)、亚河豚科 (Iniidae)和弗西豚科 (Pontoporidae) .基于邻接法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淡水豚类由白暨豚 +恒河豚和... mt DNA 16 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支持将现生淡水豚 4个属归入不同的科 ,即白暨豚科(L ipotiidae)、恒河豚科 (Platanistidae)、亚河豚科 (Iniidae)和弗西豚科 (Pontoporidae) .基于邻接法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淡水豚类由白暨豚 +恒河豚和弗西豚 +亚河豚两个单系组成 ,但两个单系之间并无姊妹关系 .淡水豚类是并系的 .16 S r R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与 mt DNA细胞色素 b基因和12 S r R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差异一方面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基因树间的差异 ,但也可能与本文分析的 16 S r RNA基因片段中变异位点数和简约信息位点数较少有关 .因此 ,有必要增加序列长度来进一步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豚类 16SRRNA基因 系统发生 MTDNA 分类
下载PDF
淡水豚类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的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光 刘珊 +3 位作者 季国庆 周开亚 Ricardo Bastida Laura Rivero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25-431,共7页
淡水豚类 4个代表属 [白暨豚 (Lipotes)、恒河豚 (Platanista)、弗西豚 (Pontoporia)和亚河豚(Inia) ]mtDNA 12SrRNA基因的序列差异水平 ,高于其他齿鲸类科间的差异 ,特别是远远高于海豚总科内的科间差异。研究结果支持它们应归属于不... 淡水豚类 4个代表属 [白暨豚 (Lipotes)、恒河豚 (Platanista)、弗西豚 (Pontoporia)和亚河豚(Inia) ]mtDNA 12SrRNA基因的序列差异水平 ,高于其他齿鲸类科间的差异 ,特别是远远高于海豚总科内的科间差异。研究结果支持它们应归属于不同的科 ,即白暨豚科 (Lipotiidae)、恒河豚科 (Platanistidae)、弗西豚科 (Pontoporidae)和亚河豚科 (Iniidae)。恒河豚科是鲸类中最早分化出来的独立支系 ,而其余 3个淡水豚科组成一个单系 ,作为海豚总科的姊妹群。淡水豚类的发生是多系的。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是否隶属于同一个总科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豚类 12S RRNA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大鹏湾海域河豚鱼毒性状况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风雷 戴桂勋 +1 位作者 汤洵 赖国平 《华南预防医学》 2004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 掌握深圳大鹏湾海域河豚鱼毒性状况。方法 采集渔民在大鹏湾海域捕获的河豚鱼鲜活或冰鲜 ,采用小鼠生物试验法测定样本鱼不同组织的河豚鱼毒素 (TTX)含量。结果 共检测了五种河豚鱼样本 ,92份棕腹刺豚和 5份暗鳍腹刺豚样本鱼均... 目的 掌握深圳大鹏湾海域河豚鱼毒性状况。方法 采集渔民在大鹏湾海域捕获的河豚鱼鲜活或冰鲜 ,采用小鼠生物试验法测定样本鱼不同组织的河豚鱼毒素 (TTX)含量。结果 共检测了五种河豚鱼样本 ,92份棕腹刺豚和 5份暗鳍腹刺豚样本鱼均未检出毒性 ;1份园斑腹刺豚、9份星点东方豚和 2 6份弓斑东方豚样本鱼各组织均检出毒性 ,肝脏毒力均值范围为 1 83 0 0~ 5 1 1 75MU/g,卵巢毒力均值范围为 2 1 2 84~ 35 4 1 0MU/g ,皮肤毒力均值范围为 9 2 1~ 38 31MU/g ,精巢毒力均值范围为 1 1 4 0~ 2 5 6 4MU/g,肌肉毒力均值范围为 7 2 3~ 9 1 7MU/g。弓斑东方豚卵巢的毒力在 3~ 4月份明显高于 9~ 1 0月份并高于其他组织。结论 本次检测的大鹏湾产的园斑腹刺豚、星点东方豚和弓斑东方豚均为有毒鱼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属 河豚毒素
下载PDF
淡水豚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光 周开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19,共1页
测定了白暨豚和恒河豚细胞色素b基因307bp的DNA序列,并与其它鲸类的相应序列合并,分析了淡水豚类(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亚河豚和弗西豚)的系统学位置和系统发生。淡水豚类不同属间的序列差异已达到或超过了其它齿鲸类... 测定了白暨豚和恒河豚细胞色素b基因307bp的DNA序列,并与其它鲸类的相应序列合并,分析了淡水豚类(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亚河豚和弗西豚)的系统学位置和系统发生。淡水豚类不同属间的序列差异已达到或超过了其它齿鲸类科间的差异水平,因此它们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科,即恒河豚科、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系统发生分析支持淡水豚类和海豚类之间具有下述的关系:(恒河豚科((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弗西豚科))海豚总科))。即淡水豚的4个科中,恒河豚科是最早分化的一支,其次是白暨豚科,然后是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的分化。白暨豚科和亚河豚科+弗西豚科组成海豚总科的姊妹群,并与海豚总科一同组成海豚下目。恒河豚与其它淡水豚类间无直接的亲缘关系。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把恒河豚类独立为恒河豚总科是合理的。初步认为有理由把白暨豚类也作为一个总科级的支系。恒河豚和印河豚间的序列差异极小,两者可能只是同一个种的2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豚类 细胞色素B基因 分子系统发生
下载PDF
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淡水豚受胁迫因素及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江 董明利 +2 位作者 方盛国 于道平 张西斌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分析了影响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淡水豚生存的胁迫因素:渔业资源变化,有害渔具的伤害和结构变化,航运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影响,水体污染等。提出在实现就地和迁地保护白?豚和长江江豚时应采取如下措施:应加强保护区管理执法力度,尤其要... 分析了影响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淡水豚生存的胁迫因素:渔业资源变化,有害渔具的伤害和结构变化,航运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影响,水体污染等。提出在实现就地和迁地保护白?豚和长江江豚时应采取如下措施:应加强保护区管理执法力度,尤其要强化核心区管理;提高渔民自身经济发展能力,恢复渔业资源;做好水生生态影响评价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注意政府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一致;开展半自然和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实验;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保护和科技人员素质、唤醒公众的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淡水豚 自然保护区 渔业资源 渔具 胁迫因素 保护对策 渔业资源 水生生态影响评价
下载PDF
漩涡模型及其在白暨豚种群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先锋 王丁 王克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3-139,共7页
漩涡模型作为一种用于野生动物种群生存力分析的计算机模拟工具,已在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漩涡模型的产生和特征,同时使用这一模型完成了长江中白暨豚(Lipotesvexillifer)种群生... 漩涡模型作为一种用于野生动物种群生存力分析的计算机模拟工具,已在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漩涡模型的产生和特征,同时使用这一模型完成了长江中白暨豚(Lipotesvexillifer)种群生存力分析。模拟的结果表明,在未来100年内,白暨豚在高、中死亡率的条件下,种群灭绝概率分别为1.0和0.5左右。但是,在死亡率低和极低的条件下,白暨豚的灭绝过程可能持续100年以上,或永远也不会灭绝。开始种群大小对白暨豚的平均灭绝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种群生长率(r)却没有影响。在高、中、和低死亡率条件下,白暨豚种群生长率分别为-0.07、-0.04和-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暨豚 漩涡模型 种群 管理
下载PDF
江豚和白鳍豚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克雄 刘仁俊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8-70,59,共4页
江豚和白鳍豚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ONTHEANATOMYOFTHEMALEGENITALSYSTEMINTHEBAIJI(LIPOTESVEXILLIFER)ANDFINLESSPORPOISE(NEOPHOC... 江豚和白鳍豚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ONTHEANATOMYOFTHEMALEGENITALSYSTEMINTHEBAIJI(LIPOTESVEXILLIFER)ANDFINLESSPORPOISE(NEOPHOCAENAPHOCAEN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豚 白鳍豚 雄性生殖系统 解剖学
下载PDF
白鱀豚的发声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丁 刘仁俊 +3 位作者 陈佩薰 王治藩 卢文祥 杨叔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0-217,共8页
本文报道了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的发声、发声信号的类型和信号参数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随着生活环境或其他条件的改变,白鱀豚发生信号的类型,发声的多寡等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可根据这些规律判别白鱀豚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所处的状态... 本文报道了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的发声、发声信号的类型和信号参数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随着生活环境或其他条件的改变,白鱀豚发生信号的类型,发声的多寡等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可根据这些规律判别白鱀豚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所处的状态及性周期的发生等等。为白鱀豚的人工饲养及种群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声呐系统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暨豚 声信号 环境适应
下载PDF
池养雄性白鱀豚性自慰行为与血清睾酮浓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道权 赵庆中 +7 位作者 王克雄 张先锋 魏卓 匡新安 龚伟民 王小强 刘仁俊 王丁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1-617,共7页
自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12月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每月 1次测定雄性白豚 (Lipotesvexillifer)“淇淇”血清睾酮浓度。春季每天 1次 ,其它季节每三天 1次 ,每次 1h ,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观察“淇淇”的行为。结果发现 ,性自慰 (腹面贴... 自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12月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每月 1次测定雄性白豚 (Lipotesvexillifer)“淇淇”血清睾酮浓度。春季每天 1次 ,其它季节每三天 1次 ,每次 1h ,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观察“淇淇”的行为。结果发现 ,性自慰 (腹面贴池壁、伸出阴茎 )行为的发生频率和血清睾酮激素水平都有周期性变化 ,春季为高峰期 ,秋季有 1个小峰 ,性自慰行为与血清睾酮激素浓度两者的周期较为一致。从性自慰行为和血清睾酮激素水平季节变化 ,推测出“淇淇”性腺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活动期为 2~ 10月 ,血清睾酮浓度为 2 4 8~ 9 6 6ng/ml;春季高峰在 4月前后 ,血清睾酮浓度为 3 4 4~ 9 6 6ng/ml;秋季小峰在 10月 ,血清睾酮浓度为 3 33~4 2 5ng/ml;11月至次年 1月为性腺活动相对静止期 ,血清睾酮浓度为 1 2 4~ 2 85ng/ml。白豚是一种季节性繁殖动物 ,繁殖高峰期在 4月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养雄性白Ji豚 性自慰行为 血清睾酮 关系
下载PDF
拯救最后的白鱀豚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丁 王克雄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8,I0003,I0004,共6页
关键词 白爨豚 长江 考察 濒危物种 物种保护
下载PDF
白鱀豚饲养池水质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官之梅 陈道权 王克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稀珍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的中、下游干流之中。关于如何饲养白鱀豚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在投有水净化装置和流水系统的条件下,为了既能节省人力和财力,又能保证豚体的健康,我们对白鱀豚饲养池的理化和微生物...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稀珍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的中、下游干流之中。关于如何饲养白鱀豚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在投有水净化装置和流水系统的条件下,为了既能节省人力和财力,又能保证豚体的健康,我们对白鱀豚饲养池的理化和微生物因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定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池 池水 下游 水生 分布 哺乳动物 流水 健康 水质状况 理化
下载PDF
白暨豚腐皮病致病细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伯亥 熊木林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5年第1期59-67,共9页
对白鱀豚腐皮病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毒力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初步确定Ⅰ型荧光极毛杆菌为其病原菌。又对该细菌进行了药物抑菌试验,筛选出几种较为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白暨豚 腐皮病 致病细菌 分离 培养 毒力试验 Ⅰ型荧光极毛杆菌 药物防治
下载PDF
白鱀豚饲养池水质某些理化因子的变动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克雄 官之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2-39,共8页
自来水中的低量余氯对白暨豚无明显的刺激作用。豚池水温的变化情况与长江中、下游相似,极温对豚有不利影响。不同温度下,池水中磷酸盐含量的日增加率有显著差异,铵氮和硝酸盐氮的日增加系数相近,分别为0.327和0.2468,而亚硝酸盐氮的日... 自来水中的低量余氯对白暨豚无明显的刺激作用。豚池水温的变化情况与长江中、下游相似,极温对豚有不利影响。不同温度下,池水中磷酸盐含量的日增加率有显著差异,铵氮和硝酸盐氮的日增加系数相近,分别为0.327和0.2468,而亚硝酸盐氮的日增加系数在0.397—0.539之间,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池水有机物耗氧量增加不显著,含量与时间的相关式符合Y=aX^b型。缺少阳光照射是池水无机氮化合物增加较快、有机物分解较慢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暨豚 人工饲养 水质
下载PDF
白鱀豚的声训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丁 景荣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1982年4月—1983年4月对一头白暨豚进行了训练,目标识别实验的结果表明,白暨豚愿意满足训练员的要求,且记忆力较强。
关键词 白JI豚 训练 声纳
下载PDF
白鳍豚Meta种群灭绝原因及保护措施
15
作者 宇辉 《巢湖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9-92,共4页
白鳍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动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白鳍豚的数量在急剧减少,目前已经濒临灭绝。本文试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其Meta种群灭绝的原因和现有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长江中、下游大回水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的设想。
关键词 白鳍豚 Meta种群 大回水区 自然保护区网
下载PDF
血清TRIA对人工饲养雄性白暨豚雄激素周期的观察与应用
16
作者 陈辉霖 陈婉茜 +1 位作者 谢梅 陈道权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人工饲养雄性白暨豚血清睾酮(T)含量对其雄激素的活动周期进行观察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T,试剂盒由天津DPC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每月中旬采集尾静脉血样,采血时间为上午,分离血清后冷冻保存待... 目的:通过测定人工饲养雄性白暨豚血清睾酮(T)含量对其雄激素的活动周期进行观察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T,试剂盒由天津DPC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每月中旬采集尾静脉血样,采血时间为上午,分离血清后冷冻保存待测。结果:白暨豚血清T浓度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1996年~2002年(除2000年外),高峰值均出现在每年的4、5月份,然后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至9、10月以后逐渐下降,仅2000年高峰值在出现7月份,但3至7月呈高水平平台期。结论:白暨豚性腺活动在每年春季进入活跃期,持续至夏秋季,而在冬季呈相对静止期。表明白暨豚是一种多发情期和季节性繁殖动物,可为白暨豚今后人工繁殖及克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T浓度还与动物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暨豚 睾酮/性激素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饲养条件下白豚微量元素的积累
17
作者 杨健 刘洪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09,共3页
The Chinese river dolphin or baiji (Lipotes vexillifer) is the most endangered cetacean found exclusively in the Yangtze River of China. Bioaccumul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liver, kidney, muscle, intestine, skin,... The Chinese river dolphin or baiji (Lipotes vexillifer) is the most endangered cetacean found exclusively in the Yangtze River of China. Bioaccumul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liver, kidney, muscle, intestine, skin, lung, stomach, pancreas, heart,and blood by a captive Chinese river dolphin named QiQi was studied by Agilent ICP-MS 7500 in detail for the first time. QiQi died a natural death in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n July 14th 2002. Tendency of tissue or organ specific accumulation of trace elements was found for copper(Cu) as 77.3 μg/g dry weight, molybdenum(Mo) as 1.66 μg/g dry weight in the liver, zinc (Zn) as 240 μg/g dry weight in the skin, selenium (Se) and cadmium(Cd) as 10.1 and 0.566 μg/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in the kidney, aluminum (Al)as 27.4 and 23.2 μg/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in the lung and skin. The tiss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level of Arsenic (As) were ascertained as well. In every tissue or organ As concentration was similar, ranging between 0.152 and 0.274 μg/g dry w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暨豚 微量元素 体内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