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7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切片解释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68
1
作者 张军华 周振晓 +3 位作者 谭明友 冯德友 高荣涛 钟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8-352,361,共6页
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层拉平切片是目前地震解释中的常用手段,地层切片作为一种新的地震沉积学技术已受到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不少物探工作者对地震切片的物理意义和地质意义仍存在模糊的认识,制约了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以... 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层拉平切片是目前地震解释中的常用手段,地层切片作为一种新的地震沉积学技术已受到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不少物探工作者对地震切片的物理意义和地质意义仍存在模糊的认识,制约了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以模型研究为前提,对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和地层切片的应用要素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发现,即使水平切片所选时间不准(波峰、波谷或过零点),构造的整体特征还是能够得到展示,这有助于从理论上阐明切片的物理意义。时窗与切片属性值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表现在时窗大小的选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属性本身的特性上,同时还与时窗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文中还重点对地层切片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地层切片的物理意义和优点。相对常规层拉平技术,地层切片能够使地层解释变得更加直观,同时使由地层切片提取的时窗属性更有地质意义。本文最后还对地层切片的分辨率做了理论探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薄层的切片分辨率可以突破1/4地震波长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水平切片 沿层切片 层拉平 地层切片 分辨率
下载PDF
河道糙率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小琴 包为民 +1 位作者 梁文清 黄琳煜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100,共3页
河道糙率是洪水水力计算的重要灵敏参数,糙率的确定是数值计算的关键。糙率受众多因素影响,其值很难准确求得,基本的查表法和公式法得出的值并不能满足水力计算的要求,因此进行糙率参数的反问题及糙率修正方法的研究很有必要。为此,总... 河道糙率是洪水水力计算的重要灵敏参数,糙率的确定是数值计算的关键。糙率受众多因素影响,其值很难准确求得,基本的查表法和公式法得出的值并不能满足水力计算的要求,因此进行糙率参数的反问题及糙率修正方法的研究很有必要。为此,总结了糙率确定的基本方法及其新进展,分析了糙率修正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河道糙率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反问题 综合糙率 糙率曲线 糙率修正 河道
下载PDF
砂岩储层隔夹层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以萨中地区PⅠ2小层曲流河河道砂岩为例 被引量:37
3
作者 柳成志 张雁 单敬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17,共3页
剖析了萨中地区曲流河道砂内部的隔夹层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将曲流河道砂岩储层中夹层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相邻洪水期间形成的泥质夹层,是相邻洪泛间悬移质沉积形成的,规模大、连续性好,但容易遭受剥蚀,有时保存不够完整;②每期大洪... 剖析了萨中地区曲流河道砂内部的隔夹层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将曲流河道砂岩储层中夹层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相邻洪水期间形成的泥质夹层,是相邻洪泛间悬移质沉积形成的,规模大、连续性好,但容易遭受剥蚀,有时保存不够完整;②每期大洪水中能量波动成因的夹层,是洪泛期水体能量波动形成的,规模小、连续性差,一般保存完整。研究区目的层的隔层分布频率比较低,但分布范围大,为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以及废弃河道成因。隔夹层的岩性以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物性差。侧积夹层的角度随点坝形成时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储集层 曲流河 河道砂体 隔层 夹层 大庆油田 萨中地区
下载PDF
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远 杨志峰 王西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9-435,共7页
为真实反映流域各区间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差异 ,同时解决流域上下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复计算问题 ,提出了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概念 ,对流域分区、河道功能确定和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以黄河流域为例... 为真实反映流域各区间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差异 ,同时解决流域上下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复计算问题 ,提出了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概念 ,对流域分区、河道功能确定和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以黄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的河道需水分区需水量差异显著 ,黄河下游区间的河道分区需水量最大 ,为 14 8 93× 10 8m3·a- 1 ,上游兰州—河口干流区间最小 ,为-5 0 12× 10 8m3·a- 1 ,龙羊峡—兰州干流区间和黄河下游区间河道分区需水量超过区间的自产水资源量 ,需要其它区间的水量补充 ,才能维持其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 .黄河流域的河道分区需水量之和为 2 3 0 6× 10 8m3·a- 1 ,约为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 3 9% ,说明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应低于 6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需水量 河道 分区 黄河流域 地表水资源
下载PDF
均值变点分析法在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常直杨 王建 +1 位作者 白世彪 张志刚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利用DEM数据提取河流地貌参数在地貌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集水面积阈值的准确确定是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对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为了探讨如何确定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杂谷脑河... 利用DEM数据提取河流地貌参数在地貌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集水面积阈值的准确确定是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对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为了探讨如何确定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杂谷脑河流域为例,基于SRTM-DEM数据,在利用ArcGIS水文分析模块计算不同集水面积阈值条件下河网密度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获取河网密度值变化的拐点,并计算最佳集水面积阈值.研究表明:随着集水面积阈值的改变,河网密度逐渐降低,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所确定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8.1 km2,该结果与1∶50万水系图相比,主干上吻合,支流上更具真实性.该方法可以较好地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可为其它地区水系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谷脑河流域 河网密度 集水面积阈值 均值变点分析法
下载PDF
从端点走向连续:河流沉积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昌民 朱锐 +4 位作者 赵康 胡威 尹艳树 李少华 尹太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44,共19页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工程师认识到河道形态是连续可变的,而不是只有4~40多个端点类型。河床的演变受河床比降、流量变幅、河岸沉积物粒度构成、气候、植被以及构造沉降速率等多方面的影响。垂向剖面分析法难以对古河流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重建河道内大型底形的地貌形态是河型判别和河流相模式重建的正确方法。河漫滩是河流沉积事件记录最为齐全的部位,对河漫滩、天然堤和泛滥平原沉积层序的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古河流沉积过程以及古环境、古气候和古生物方面的信息。对季节性河流、受季风强烈影响地区的河流、以及不同气候带河流所发育的独特沉积构造和建筑结构要素的研究不断增加。分支河流体系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也得到不少质疑。我国学者应当注重对现代河流地貌形态和沉积过程的观察,把河床演变学的定量方法与沉积学的观点、理论和资料相结合,利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和探地雷达技术建立河流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古河流河漫滩和泛滥平原的沉积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加强对不同构造和气候条件下河流沉积的差异性研究,不断发展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加强河流沉积学实验室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河流沉积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支撑,为推动国际河流沉积学发展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河流沉积学 河道 建筑结构要素 相模式 综述
下载PDF
河道生态系统特征及其自净化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丽蓉 陈利顶 孙然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66-5075,共10页
河道生态系统包括河道水体和河岸带两大部分,具有净化水体、降低污染物浓度的功能。研究河道生态系统的自净化能力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及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用水质模型的方... 河道生态系统包括河道水体和河岸带两大部分,具有净化水体、降低污染物浓度的功能。研究河道生态系统的自净化能力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及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用水质模型的方法模拟评价河道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净化水体的作用。系统总结了目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指出了今后应该重视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1)应加强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对河道自净化能力的影响研究;(2)需要系统解剖河道剖面形态结构与空间布局对河道水质自净化能力的影响;(3)重视面向外部复杂环境的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4)综合河岸生态系统与河道水体生态系统,系统研究非点源污染在陆-水迁移和水体运移中河道生态系统自净化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为开展河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河道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系统 河道水体 河岸带 自净化能力
下载PDF
河道复杂采砂坑附近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8
作者 毛劲乔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1,共6页
数值模拟研究紊流问题的关键是充分考虑雷诺应力的差异,应用各向异性三维代数应力紊流数学模型(ASM)模拟研究了天然河道的次生流问题。以方形管道为算例与试验的比较表明,所应用的ASM模型精度较高;将ASM与非结构网格有机结合模拟分析河... 数值模拟研究紊流问题的关键是充分考虑雷诺应力的差异,应用各向异性三维代数应力紊流数学模型(ASM)模拟研究了天然河道的次生流问题。以方形管道为算例与试验的比较表明,所应用的ASM模型精度较高;将ASM与非结构网格有机结合模拟分析河道复杂采砂坑,计算成果与前人结果类比,令人满意。ASM模型为研究河床稳定与变形提供了有力工具。分析表明,采砂坑使原稳定的水流形态发生变化,沿主流方向形成纵向涡旋导致采砂坑上游缘口冲刷,坑内的横向次生流则造成横向侵蚀;紊动特性研究表明采砂坑严重影响河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砂坑 次生流 非结构网格 数值模拟 河道
下载PDF
初析长江河道采砂的利弊得失 被引量:26
9
作者 毛野 张志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2,共5页
对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重点分析了河道无序采砂对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稳定和航运交通所造成的危害 ,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全面禁止在长江中下游河道非法采砂是完全正确的 .从长远来看 ,由于河床稳定和航道整治的迫切需要 ,长... 对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重点分析了河道无序采砂对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稳定和航运交通所造成的危害 ,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全面禁止在长江中下游河道非法采砂是完全正确的 .从长远来看 ,由于河床稳定和航道整治的迫切需要 ,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不可避免 ,但惟有依法科学有序地进行长江河道采砂才能够变害为利 ,使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为国民经济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道 采砂 危害 科学有序 科学采砂
下载PDF
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在老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周新茂 胡永乐 +3 位作者 高兴军 张征 陈建阳 王继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点砂坝是曲流河单砂体的基本成因单元,废弃河道和末期河道可以控制点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及形态,不同类型废弃河道内部的泥质沉积可以遮挡其两侧点砂坝,使其相互间呈不连通或弱连通状态。曲流河单砂体刻画的核心是对末期(废弃)河道的识别... 点砂坝是曲流河单砂体的基本成因单元,废弃河道和末期河道可以控制点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及形态,不同类型废弃河道内部的泥质沉积可以遮挡其两侧点砂坝,使其相互间呈不连通或弱连通状态。曲流河单砂体刻画的核心是对末期(废弃)河道的识别,以及确定河道与点砂坝间的组合配置关系。通过建立废弃河道的测井、地震识别标志,辅以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了地下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可为认识油藏提供精确的地质模型,从而有助于解决注采矛盾,并形成对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单砂体 末期河道 废弃河道 点砂坝 剩余油
下载PDF
曲流河储层构型中废弃河道的识别及其分布模式——以孤岛油田馆上段为例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本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1,25,共5页
目前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准确识别废弃河道及其分布。废弃河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废弃河道识别及其沉积时期划分具有不确定性。根据储层层次分析原理,结合曲流河沉积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以孤岛油田馆上段典型曲流河储层为例... 目前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准确识别废弃河道及其分布。废弃河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废弃河道识别及其沉积时期划分具有不确定性。根据储层层次分析原理,结合曲流河沉积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以孤岛油田馆上段典型曲流河储层为例,依据废弃河道在单砂层沉积时期废弃的时间,将其划分为4种分布模式:主河道周边型、复合点砂坝内部型、紧贴曲流带凸岸型及孤立型。剖面上,对于1个砂层组而言,废弃河道的4种分布模式通常自下而上依次出现,代表了曲流河沉积体系的水进过程,与其正旋回的沉积特征相符。根据层次分析的精细程度,每个小层通常可细分为若干个单砂层,有时同一小层自下而上也会出现4种分布模式的废弃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储层构型 废弃河道 单砂层 点砂坝 孤岛油田
下载PDF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建忠 赵文智 +2 位作者 胡素云 杨涛 董大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9,共6页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是指一组受岩相、岩性或地层变化影响而形成的成藏组合,控制了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和成因类型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具有明确的勘探目的层系,对描...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是指一组受岩相、岩性或地层变化影响而形成的成藏组合,控制了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和成因类型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具有明确的勘探目的层系,对描述手段的要求更高。根据成因主控因素,将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划分为岩性变化带和地层变化带两大类,并进一步按照沉积相类型和地层接触关系划分为前缘带、近岸扇体、河道、超覆带、不整合带5种主要的区带类型。对不同类型区带的基本特征和控藏规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 岩性地层油气藏 前缘带 近岸扇体 河道 超覆带 不整合带
下载PDF
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潘扎荣 阮晓红 +1 位作者 周金金 单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89-94,共6页
对国内外河道生态需水的理论研究与计算方法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将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划分为水文设定法、水力参数法、栖息地模拟法及整体分析法。着重讨论并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对国内外河道生态需水的理论研究与计算方法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将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划分为水文设定法、水力参数法、栖息地模拟法及整体分析法。着重讨论并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生态需水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采砂对河道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蓉 钱兆燕 赵志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阐述了河道采砂现状及采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无序采砂的不利影响;总结了采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河砂的可持续性科学开采,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大力推广用人工砂替代天然砂,减少河砂需求压力;调整河道采砂的收益率,控制采砂... 阐述了河道采砂现状及采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无序采砂的不利影响;总结了采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河砂的可持续性科学开采,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大力推广用人工砂替代天然砂,减少河砂需求压力;调整河道采砂的收益率,控制采砂船只数量和规模,引导采砂经营活动,减少河道采砂管理的压力;推广长江干流河道采砂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规划;加大采砂管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采砂 管理
下载PDF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被引量:20
15
作者 谢庆宾 朱筱敏 +6 位作者 管守锐 王贵文 刘少宾 张周良 陈方鸿 薛培华 韩德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9-227,共9页
中国境内的许多河流发育有网状河段 ,从长江、黑龙江、珠江等这样的大型河流到嫩江、赣江等中小型河流都有。依据这些网状河的地理和构造背景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划分为 :平原网状河流、山谷网状河流、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和入海三角... 中国境内的许多河流发育有网状河段 ,从长江、黑龙江、珠江等这样的大型河流到嫩江、赣江等中小型河流都有。依据这些网状河的地理和构造背景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划分为 :平原网状河流、山谷网状河流、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和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四大类型。作者通过实地挖掘探槽、密集采样 ,对嫩江齐齐哈尔平原网状河段、赣江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段、珠江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段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 ,并建立了网状河的沉积模式 ,探讨了网状河的成因。认为网状河流体系的发育不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低坡降是形成网状河的必要条件 ,相对稳定的网状河道不同于曲流河和辫状河 ,湿地环境是网状河流体系中最发育的地貌单元 ,堤岸植被繁茂、粘结性高是河道稳定的重要因素 ,与曲流河和辫状河相比 ,网状河出现的几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网状河流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长江 黑龙江 珠江 构造背景 湿地环境
下载PDF
河道防洪堤坝水流风险的估算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永军 冯平 曲兴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1-75,共5页
为研究河道防洪堤坝事故的概率,把水文风险和水流风险区分开,根据风险理论给出一种考虑水流风险因子的风险分析方法,探讨河道防洪堤坝仅因水流参数出现偏差而失事的概率,为正确评价现行防洪堤坝的安全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算例表明... 为研究河道防洪堤坝事故的概率,把水文风险和水流风险区分开,根据风险理论给出一种考虑水流风险因子的风险分析方法,探讨河道防洪堤坝仅因水流参数出现偏差而失事的概率,为正确评价现行防洪堤坝的安全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算例表明,对于防洪标准较高的河道,应重视水流参数偏差引起的水流风险.所得结论对水文风险分析计算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防洪堤坝 荷载 抗力 水流风险 估算
下载PDF
大清河系观测河段及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冰情计算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董耀华 杨国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17,共5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总干渠冰期输水问题,通过对大清河系冰情分析、水位水温验证计算及冰情影响计算表明:建立的一维非恒定水力学和水温数学模型可行且验证精度较高;观测河段无冰盖时糙率为0.02~0.03,有冰盖时糙率增加...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总干渠冰期输水问题,通过对大清河系冰情分析、水位水温验证计算及冰情影响计算表明:建立的一维非恒定水力学和水温数学模型可行且验证精度较高;观测河段无冰盖时糙率为0.02~0.03,有冰盖时糙率增加到0.03~0.04;假定不出现冰情,观测河段水位将下降0.1~0.4 m ,过流能力将提高30% ~65% 。总干渠与大清河冰情对比分析表明:冬季冰期输水期间,总干渠可以不考虑岸冰和底冰,并且难以形成静态稳定冰盖,水内冰、水面流冰、冰塞和冰坝的出现和存在将不同程度上影响总干渠的糙率、水位和输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情 非恒定流 河道 南水北调 总干渠 输水 观测
下载PDF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苗伟波 邹剑 +3 位作者 刘国庆 王荣和 陈国军 罗祝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170,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近年来河道水体修复技术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外源截留、内源控制、人工净化和自净强化"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将其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近年来河道水体修复技术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外源截留、内源控制、人工净化和自净强化"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深圳铁排渠示范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结果表明,该河道水质明显好转,由劣V类水质变为IV类水质,水体的COD、NH_3-N、TP等水质指标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理想的水体景观及水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城市水生态 水环境治理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
下载PDF
扒楼沟剖面二叠系辫状河砂体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越 陈世悦 +2 位作者 李天宝 梁绘媛 王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通过露头实测、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等方法,结合岩石薄片与物性资料,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山西组辫状河砂体的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2种成因砂体,河道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t,心... 通过露头实测、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等方法,结合岩石薄片与物性资料,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山西组辫状河砂体的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主要发育河道和心滩2种成因砂体,河道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t,心滩砂体的垂向岩相组合为Ge-Sm-M-Sm-Sp-M-Sp或Ge-Sm-St-Sm-St-Sp-M-Sp;辫状河砂体可划分为5级构型单元,由小到大分别是层系、层系组、心滩/河道增生单元、心滩/辫状河道、单期河道,河道砂体由多个增生单元在垂向上加积构成,心滩砂体由多个增生单元与串沟砂体在垂向上加积构成,内部发育泥质夹层;心滩砂体物性优于河道砂体,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整体可以作为优质储层,而河道砂体仅在靠近河心的部位物性较好,可作为优质储层;心滩砂体内规模较大的泥质夹层附近和河道砂体的边部及中上部可聚集剩余油,且心滩砂体内剩余油储量相对河道砂体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扒楼沟剖面 辫状河 河道 心滩 砂体构型 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宏观趋势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许炯心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6,共9页
以1950~1997年间黄河下游来水量、来沙量和河道淤积量的长系列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宏观趋势,结果显示,尽管来沙量和来水量都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但下游河道淤积量在总体上却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随来沙量的减少... 以1950~1997年间黄河下游来水量、来沙量和河道淤积量的长系列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宏观趋势,结果显示,尽管来沙量和来水量都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但下游河道淤积量在总体上却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随来沙量的减少而减小,随来水量的减小而增大。大规模的水土保持,使入黄泥沙大幅度减少,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使下游河道来水量大幅度减少,输沙能力下降,会使下游淤积量增大。二者在数量上接近于相等而互相抵消,使得下游淤积量并无减少的趋势。黄河下游来沙大幅度减小而淤积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由于河道泥沙输移比减小所导致的结果;而泥沙输移比的减小则与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的减弱和来沙系数的增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河道淤积 水土保持 水资源利用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